•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根據以上的研究結論及整個研究過程的心得,針對教學上的注意事項及 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建議,以供後續研究者與教學者做為改進之參考。

一、教學上的建議:

(一)本研究所使用的電腦化適性診斷測驗為選擇題型式,學生在作答後 無法重新返回重新作答,故在施測前教師必須先做好良好的溝通,

要求學生先紙筆運算後再謹慎選答,避免造成測驗上的誤差。

(二)在資訊融入數學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可搭配多給學生上台練習與發 表意見的機會,除了促進師生的互動外,可增加小組成員的責任感,

使其認真討論問題,強化自身學習的能力,使合作學習確實在小組 裡執行。

(三)本研究設計的多媒體,內容推廣性較高,與學生的互動較為欠缺,

可再增添相關的數學故事或遊戲,提供相關的腦力激盪練習題,除 增添學習樂趣外,可提高學生課外再次閱讀的機會。

(四)在評量部份,因「多項式的乘除」單元之課程內容較為困難,計算 上較複雜,故建議根據活動順序將試題拆成兩部份,先教授「多項 式的乘法」後,即進行前測,可及早發現學生錯誤概念,及時進行 補救後,再進行後測。接著再教授「多項式的除法」,經教學後,進 行前測,相關補救教學活動後,再進行後測。以期能立即的矯正學 生的錯誤概念,釐清迷思概念,持續擴大學生的可能發展區。

(五)本單元之教材涉及多個概念的統整與應用,故在補救教學過程中,

建議給予較充裕的思考、小組討論時間,以確實達到自我修正知識 的目的。

(六)本研究之資訊融入數學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可作為學校教學以及教育 部攜手計畫執行之參考。

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本研究採用之電腦化適性診斷測驗仍為選擇題型式,難以避免學生 因猜測所造成的測量誤差,建議後續研究可在測驗時要求學生將演 算過程紀錄於紙本後再選題,測驗後將紙本收回。教師可清楚看到 每位學生每題的作答過程,可避免學生因猜測或隨意亂答,影響施 測結果。

(二)本研究之教學活動設計為資訊融入數學教學搭配小組合作學習的討 論方式,為使教學效果達最佳成效,研究者建議教師在課程內容設 計時,可依教學目標,考量教學單元的性質,採用不同的合作學習 方式。

(三)本研究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合作學習,學生在評量或作業部分 的合作學習甚少。因此,研究者建議建議除了紙筆測驗外,可規劃 學生在學習單、作業、評量方面的合作,培養學生有共同努力的責 任心。

(四)未來可進一步探討此資訊融入數學合作學習在數學領域其他單元之 實施成效,建立完整的教學資源平台,以擴大實用性及教學上的應 用價值。

(五)本研究因考慮學校行政及課程安排限制,樣本數均以彰化縣某一所 國中四個班級學生為研究樣本,可能會影響學生常模之代表性。後 續研究可將測驗樣本擴大到中部地區或其他地區的學校施行,擴大 樣本數進行教學實驗,將可提升研究的外在效度,增加研究結果的 推論範圍。

(六)本研究的電腦化適性診斷測驗試題是以選擇題的方式建構,一個試 題僅以三個選項作為誘答選項,偵測學生的錯誤類型較少,且判斷 的方式也受到限制,未來研究可開發多種試題的線上評量,透過不 同類型的試題,以多元的方式進行評量,囊括學生可能會犯的錯誤

類型,使診斷結果更為精確。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尤雅慧(2005)。運用網路資源結合合作學習以改進高職學生物理科學習之行動 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王乃聖(2004)。國中生乘法公式結構之察覺與概念心像。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 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台北市。

王千倖(1999)。「合作學習」和「問題導向學習」--培養教師及學生的科學創造 力。教育資源與研究,28,49-53。

王文科(1990)。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永賢(2004)。結合資訊融入教學與合作學習策略於國中數學課之行動研究。

王全世(1999)。對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資訊情境的評估標準。資訊與教育,

77,36-47。

王英州(2003)。教學媒體融入教學面臨的阻礙。資訊與教育雜誌,95,75-79。

王淑如和王裕德(2001)。網路合作學習之建構。資訊與教育雜誌,85,105-110。

王婷瑩(2004)。高中生數學學歷程中之思維研究—多項式除法原理、餘式定理、

因式定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智玄(2000)。新的學習策略-網路合作式學習之探討。資訊與教育雜誌,78,

42-50。

古鈞元、吳正己(2000)。利用資訊科技輔助地理科教學─以認識臺灣地理篇為 何。資訊與教育,80,41-48。

白曉珊(2008)。以知識結構及貝氏網路為基礎之數學教材及電腦適性測驗。國 立台中教育大學測驗教育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江東陽(2004)。在國一數學科試行合作 e 學習策略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 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江麗君(2004)。結合合作學習與資訊科技於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之行動研

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何榮桂(2002a)。台灣資訊教育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

87,22-24。

何榮桂(2002b)。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與策略。資訊與教育,88,1-2。

何榮桂、顏永進(2001)。資訊融入進康與體育領域教學。教師天地,112,71-75。

余民寧(1993)。試題反應理論的介紹(十二)--電腦化適性測驗。教育研究,

10(5), 5-9。

余能義(2004)。合作學習教學法應用於高工機械力學科目對學生學習成就及使 用學習策略影響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彰化縣。

余麗玉(2007)。高雄縣鳳山地區國二數學科段考試題分析之研究。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天助(2008) 。高職學生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學習興趣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嘉義地區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彰化縣。

吳巧琳(2007)。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實施資訊融入教學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 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吳正己(2001)。從英特爾 e 教師計畫談資訊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雜誌,85,

15-21。

吳易靜(2006)。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國中教師創新教學能力之影響--以臺北縣、

市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市。

呂溪木(1983)。從國際科展看我國今後科學教育的發展方向。科學教育月刊,

64,13-19。

李俊儀(2005)。以貝氏網路為基礎的電腦化適性測驗選題策略─以國小數學科 診斷測驗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李淑娟(2003)。符合SCORM 2004與試題結構理論之電腦化適性測驗系統及動 畫補救教學模組-以國小數學領域五年級能力指標幾何為例。亞洲大學資訊 工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卓淑琴(2005)。合作式學習對國小學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周瑞進(2007)。台南地區高一學生多項式題材錯誤類型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士哲(2007)。台南縣地區國二生學習乘法公式與商高定理單元錯誤類型之調 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立敏(2006)。連結不同知識結構之電腦適性學習系統研發。國立台中教育大 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立敏、白曉珊、郭伯臣、劉育隆(2006)。數位個別指導教材研發與適性補救 教學模式之研究-以國小五年級數學「因數與倍數」單元為例。載於國立花 蓮教育大學舉辦之「TANET 2006 臺灣網際網路」研討會論文集(頁 191-197),國立花蓮教育大學。

林杰炘(2006)。以能力指標結構為基礎的電腦適性測驗編製及動畫補救教學之 應用—以國小數學領域五年級能力指標幾何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學教 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建福(2008)。以知識結構及貝氏網路為基礎進行國小五年級小數乘法單元課 程設計與評量建構之研究─以彰化縣某國小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學教 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素如(2005)。國中生物教師試行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 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林清山(1997)。數學課程設計和教學的理論基礎。科學教育月刊,11,10-20。

林福來、黃敏晃、呂玉琴(1996)。分數啟蒙的學習與教學之發展性研究。科學 教育學刊,4(2),161-196。

邱守榕(1999)。從親子數學看學習理論。台北師院幼兒數學學習。

邱稚瑋(2008)。合作學習融入運動教育模式在高中生排球學習成效之研究。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靖玲(2004)。網路合作學習系統教學成效之研究—以高職軟體應用課程為例。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邱瓊慧(2002)。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雜誌,88,3-10。

姚幸君(2003)。歷史教學的突破與嘗試--合作學習在歷史科的運用。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姚幸君(2003)。歷史教學的突破與嘗試--合作學習在歷史科的運用。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