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弟子規》教學之總體成效

這一節主要探討《弟子規》教學之總體成效,從學生、家長、導師、科任老 師與研究者之多元角度來探討學生品德表現之成長情形,並從前面兩節之資料彙 整與分析,來總結學生整體品德表現之概況,以下分別論述之:

一、 學生

(一) 課程有趣又好玩,且能學到做人做事之道理

在總單元回饋單中,問及小朋友是否喜歡老師的《弟子規》教學,有 92%

128

的小朋友表示喜歡(參考附錄二十)。再者,統計小朋友最喜歡何種教學活動,結 果如表 4-7 所述,小朋友最喜歡的教學活動以「德育故事」最多,占全班人數 92%;

「體驗活動」次之,占 85%;「誦讀經典」則占 65%;而「問題討論」最少,占 42%。

表 4-7

最喜歡的教學活動之人數統計表

最喜歡的教學活動 人數 占全班百分比

德育故事 24 92%

誦讀經典 17 65%

體驗活動 22 85%

問題討論 11 42%

資料來源:整理自總單元回饋單

由於德育故事大都以動畫方式呈現,小朋友所以喜歡的原因則是容易被生動 活潑的圖像和影音效果所吸引,故有引起學習動機之作用;而體驗活動則是以小 朋友的生活經驗為出發點,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方式進行,故較能引起共鳴,例如:

小天使小主人遊戲、戲劇表演、經典背誦成果展等;至於誦讀經典則是屬於較單 調的活動,也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專心,因此專注力不足或較沒耐性的小朋友會容 易分心或覺得無聊,故需要老師適時提醒,但大部分小朋友還是能專心誦讀,且 到課程後半階段小朋友幾乎能不看經書而背誦出來,顯示讀誦的效果能夠幫助記 憶;最後的問題討論則較屬於互動式的問答,不過大部分仍以教師講述為主,由 於問答內容是關於《弟子規》的釋義,較抽象化,小朋友不容易理解,故學習興 趣上沒有那麼高,但老師若能結合圖片、事例甚至動作示範或者融入日常生活經 驗,則比較能引起共鳴,例如:「你們有傷害過小動物的經驗嗎」、「舉班上小朋 友最近所發生的行為問題作為例子」、「請小朋友出來示範向老師敬禮問好」等。

129

另外,在總單元回饋單上,小朋友也寫到透過《弟子規》課程能學到做人做 事的道理以及如何才能有好的品德,如:「超喜歡,讓我學習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總 饋 S22)」、「喜歡,因為老師的弟子規教學讓我學習到如何有好品格。(總饋 S24)」表示

《弟子規》內容能引導為人處事之正確方向,也讓學童體認到品德的價值,故《弟 子規》經典不失為塑造國小學童品德表現之良好教材。

綜上,《弟子規》教學三大流程「德育故事、誦讀經典、體驗活動」,有超過 全班一半以上的小朋友表示喜歡,代表課程設計適合小朋友學習,也能引起一定 的共鳴,是故針對四年級學童所進行之《弟子規》教學若能朝向生活化、多元化、

具體化和活潑化,將是一套合適且完整之品德教育課程。

(二) 發現班上同學的改變,也看見自己的進步

在總單元回饋單上,小朋友描述了班上行為進步最多的同學,總共有 10 位(參 考附錄二十),分別是 S1、S3、S4、S6、S7、S16、S21、S23、S24、S25,這些 同學進步的面向有「弟」、「信」、「汎愛眾」、「餘力學文」,皆屬於道德行動層面,

並大多數集中於「餘力學文」,研究者認為這些面向也是小朋友較容易觀察到的 行為,故所描述的結果也較客觀真實。在這些進步最多的小朋友當中,以 S7 是 被最多數同學所肯定的,他最大的改變不但是學習態度進步了,在情緒管理和個 性上也成熟穩定許多,且研究者與導師也都認同他的進步。

雖然以學生的觀點,進步最多的小朋友僅有 10 位,但其餘 16 位小朋友也都 有各自的進步(參考附錄二十)。像是 S9,研究者認為他在學習態度上也改變相當 多,從一開始不認真上課,對課程不感興趣,直到第四單元開始,漸入佳境,慢 慢覺得課程有趣,也開始融入課堂學習之中,回到家還會用所學的《弟子規》字 句提醒媽媽這樣行為不好,令媽媽覺得自己也提升了(家回 P9),從這個地方可 知,S9 的品德表現也進步許多。

130

另外,透過訪談,研究者也得以了解小朋友品德表現之實際情形,如第三章 所述,所訪談的學生對象已從班上篩選出九位同學為代表樣本,為減輕篇幅,指 只擇取三位同學作為重點描述,這三位同學-S1、S7、S4 分別代表教學前品德表 現狀況不佳、尚可與最佳之組別,以下先描述個案教學前之起點行為,之後根據

S:友愛兄弟姊妹。(訪 S1-1031222)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S7 認為自己接受《弟子規》教學後最大的改變,在於孝順與尊師行為上進 步很多,另外,研究者認為 S7 的學習態度與情緒管理上也有很大的進步,如下

131

表 4-9 說明:

是有所進步的,且也懂得反省自己。如下表 4-12 說明:

發展仍處於他律階段,道德發展階段屬較低層次;若學生是出自於內在動機,則 處於自律階段,道德發展階段較高。表 4-8 是依據小朋友在總單元回饋單上勾選 進步原因的統計結果,最多人勾選的項目是「教學活動我很喜歡」,占全班 92%;

最少的則是「可以得到獎勵」,占全班 46%;其餘皆達到 50%~70%之間。如下表 4-11 說明:

表 4-11

品德表現進步原因之人數統計表

品德表現進步的原因 人數 占全班百分比

老師鼓勵我 14 54%

我覺得弟子規的內容很好 18 69%

教學活動我很喜歡 24 92%

我喜歡老師 16 62%

可以得到獎勵 12 46%

資料來源:整理自總單元回饋單

以上表示小朋友大部分都能透過教學活動的啟發,開始反省自己不好的行為,

並進一步想要改變自己;而「可以得到獎勵」縱然是一種鼓勵,但並非是品德表 現進步之主因。如同有些學生在總單元回饋單上回答喜歡老師教學的原因為:「S1:

喜歡,因為能改變自己。(總饋 S1)」「S6:喜歡,因為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更好。(總 饋 S6)」「S9:喜歡,因為可以改進自己的行為。(總饋 S9)」另外,在教學結束之後,

問小朋友是否仍願意繼續實踐《弟子規》,想探知學生道德情感的意向,因為態 度會決定往後行為方向。若《弟子規》教學結束,小朋友向善的意願隨之降低或 消失,那麼也代表 12 週的課程教學對小朋友品德表現的影響可說是微乎其微;

反之,若小朋友願意繼續實踐,才得以證明課程教學對小朋友是有所啟發並發揮 真正的影響力。故在總單元回饋單中,小朋友在回答「是否願意繼續實踐《弟子

134

規》,當個好學生、好孩子和良善的人」的題目時,回答結果統計如下表 4-12:

表 4-12

教學結束後是否願意繼續實踐《弟子規》之人數統計表

回答內容 人數 占全班百分比

非常願意 4 15%

願意 19 73%

還好 2 8%

不想 1 4%

資料來源:整理自附錄二十

以上表示全班有 23 位小朋友仍願意繼續實踐《弟子規》,至於 2 位回答「還 好」的小朋友,深入訪談了解其原因後,得知是因為覺得學《弟子規》有點難,

要花很多時間(訪 S7-1031229);回答「不想」的是 S12,因為 S12 本身特殊之生 理因素,較具反社會行為傾向,故意願上較低落!

綜上整理,可見學生品德表現進步的真正原因是出自於小朋友的內在動機,

在教學中獲得感動與啟發後,內心於是開始想要向善,想當一位真正的好學生、

好孩子!這部分也讓研究者感到欣慰與成就感,因為真正的品德是取決於內在的 情感意志,而非靠外在的物質獎勵。且透過小朋友自評,可以了解每個學生品德 表現進步的真正原因,在教學結束後,每個小朋友也都能具體說明自己與同學進 步的地方,表示在總體成效上,班上小朋友之品德表現皆有所提升。

二、 家長

(一) 孩子行為表現有進步,品德教育須長期扎根

根據「家長回饋單」之回饋結果(參考附錄二十一)顯示,家長認為自己孩子 在品德表現上有具體進步的,共有 20 位家長,占全班 77%;其餘 6 位家長,有

135

3 位認為還好,沒什麼明顯成效,占全班 12%;另外 3 位則沒有填答。故以家長 的觀點來看,班上大部分孩子的品德表現是有進步的,其中進步的面向有「孝」、

「弟」、「謹」、「汎愛眾」、「餘力學文」,其中以「孝」、「弟」占最多,表示小朋 友在孝順、友愛和尊長之品德表現上有明顯改變。

另外,3 位認為沒什麼成效的家長,分別是 S5、S21 和 S27 的家長,研究者 欲深入訪談這三位家長以探究原因,但可惜的是 S21 的家長,由於工作忙碌,故 不願意接受訪談,研究者只能透過訪談導師及平時的觀察,來解釋 S21 家長認為 沒有成效的緣故,因 S21 是班上品德表現最佳的學生,其家庭社經地位高,父母 也非常注重孩子的品德養成,故從小教導孩子要懂得獨立自主並學會自我負責,

因此奠定了 S21 品德基礎,已經表現相當良好的 S21,能夠進步的空間其實並不 多,是故家長認為跟平時並沒有太大的差異。而 S5 的家長,在訪談過程中得知 S5 在低年級時上過福智文教基金會親子讀經班一年,媽媽說 S5 那時候的善行反 而做得比較多,還會主動要求去做,但現在因為要上安親班,回來時間晚了,沒 有什麼時間可以做家事,所以善行較少,而且現在愈長大就愈有自己的主見和想 法,偶爾會頂嘴,不過還是會聽話,在安親班都會幫老師倒茶,但在家就不會(訪 P5-1031222)。從上所述,研究者認為 S5 讓家長覺得沒什麼改變的原因,是因為 環境的變化,S5 放學之後要上安親班,回到家後已經晚上八、九點了,親子共 處的時間很少,更遑論有時間做家事,且假日 S5 還要去上美語班,因此家長能 看到孩子改變的機會很少。最後與 S27 的家長訪談的結果,媽媽表示 S27 在家 的態度仍然不好是因為 S27 沒有辦法領略《弟子規》箇中的道理(調 P27-後),所 以看起來沒什麼改善,且說到家中兩位 S27 的哥哥更是激動,因為兩位上國中的 哥哥常常與父母頂嘴,且常常早上賴床、上學遲到,很令人頭痛(訪 P27-1031229)。

從此段敘述可知,S27 的家長對於孩子的行為問題很是困擾,研究者認為 S27 讓

從此段敘述可知,S27 的家長對於孩子的行為問題很是困擾,研究者認為 S27 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