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後記

一段繪本的冒險旅程…

抱持著想要「學生能快樂學習英語」的信念,我展開一段在繪本世界中找尋 自我的冒險旅程。同事聽到我要讓國中生閱讀「繪本」的直覺反應都是…這不會 太「幼稚」嗎?其實我也曾這樣質疑自己…不過當我踏入繪本的世界時,一切都 改觀了,原來繪本的世界這麼大、這麼有趣、這麼容易讓人會心一笑,充滿童心。

當我走進書局找尋繪本時,我每每會無法自拔待上 4~5 個小時,因為每翻開一本 書,就會陷入每個插圖的畫風、故事內容的編排與用字遣詞,而腦中就會浮現…

“這本繪本好適合某個年級上的某一課的想法”(老師的職業通病…忘不了教學)。 我會說繪本是找尋自我的旅程,因為它開闊了我對教學的視野,重新看待英語學 習資源。在教學現場中,老師們無奈地反應自己的教學被教科書綁架,只能在教 科書象牙塔裡按部就班地教學,終極目標即為在考前把進度教完,無法擁有自主 性更別提及融入課外的活動,以前的我的確也有這樣的想法,然而在繪本的冒險 旅程中我卻重新看待教科書的角色:與其把教科書想成框住老師教學的腳鐐,不 如我們可以正向思考,它其實是引導我們找尋資源的軌道。教科書由淺至深的編 排原則,隨著學習時間的累積循序漸進提升教材的難度,奠基學習者的基礎與學 習歷程,然而教科書歷程就像軌道一般帶領著學生前往學習終點,只是一條軌道 的風景走久了一定顯得單調無趣,倘若能加入一些「點綴」則能豐富這條軌道的 歷程。「點綴」即為眾多的繪本與線上學習資源,當老師依循這條由淺至深軌道的 指引,帶著好奇與勇敢的心、開拓自我的視野找尋教學中的多元點綴,其實坊間 已有好多好多繪本與資源等著你與我一同實現「學生快樂學習英語」的教學初衷。

所以,老師們,我們不是被教科書框住了,而是教科書正指引著我們一起點綴這 條軌道!

學生的繪本冒險旅程…

我的孩子們也跟著我展開這段繪本的冒險旅程,他們第一次得知英語課要一 起讀繪本時,大部分同學的臉上顯露出疑惑表情…這不是給小嬰兒讀的嗎?但當 我發下英語繪本時,他們迫不及待的翻著每一頁,討論著書內有趣好笑的插圖時,

其實他們已不自覺回到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嬰兒時期,帶著發亮的眼睛學習。然 而學生繪本學習的過程並非想像般的一帆風順,初期老師與學生間的陣痛期是必 經的過程,老師要有強壯的心臟相信我們會越挫越勇。在閱讀第一本繪本時,我 的孩子們常常「有話說不出口」,想表達卻不敢表達,總是透過眼神跟老師說:老 師我有話想說!在鴉雀無聲的教室中,老師就需扮演傳遞麥克風的角色,透過給 予支持性的引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當一位孩子開啟了心房,漸漸適應新的 教學模式,從老師主導教學變成師生互動學習,老師營造和諧的學習氣氛與選用 與學生生活相關繪本媒介開啟學生間的互動分享,進一步形成熱烈創作的討論環 境。孩子們反應喜歡繪本學習是因為他們能融入繪本的情境中無壓力發表與自己 生活相關的經驗,繪本插圖與歌曲可以幫助學習,與同儕間的互助討論讓他們感 受到學習並非孤單的。這也讓我重新思索在怎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才能學得更 好:學習不是個嚴苛的歷程,其目標更不是考高分,而是當學生能真正融入學習 之中,帶著好奇心探索這才是有意義的學習。「悅」讀 “read for fun” 讓學生敞開 心胸喜歡閱讀,即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看到孩子們發亮的眼神閱讀著繪本,這一切的陣痛期都值得了,

孩子們,我們要征服更多繪本!

參考文獻 ㄧ、中文文獻

王維蒂(2015)。有聲故事書對國中生英語閱讀能力與學習動機的影響(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北。

朱敬先(2000)。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臺北:五南文化。

何美慧(2015)。可預測性故事之英語繪本教學對增進國小學童英語能力與學習動 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李欣蓉與詹麗馨(2015)。國中會考:八大閱讀策略。師德會訊期刊,88,16-17。

林淑媛(2016a)。國中教育會考英語科考什麼?師德會訊期刊,93,20-22。

林淑媛(2016b)。國中會考英語閱讀能力發展。師德會訊期刊,94,24-26。

林淑媛(2016c)。閱讀理解,首重問「好問題」!。師德會訊期刊,95,3-5。

施宥廷(2016)。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困擾:理論的觀點。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7), 111-128。

柯華威(2009 年 11 月)。閱讀的關鍵在思考。親子天下專特刊,5。取自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26230-%E6%9F%AF%E8%8F%AF%E8%

91%B3%EF%BC%9A%E9%96%B1%E8%AE%80%E7%9A%84%E9%97%9C%

E9%8D%B5%EF%BC%8C%E5%9C%A8%E6%80%9D%E8%80%83/

柯華葳、詹益綾、丘嘉慧(2013)。PIRLS 2011 報告台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行 政院國家科學委員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 99-MOE-S008-001)。桃園 縣: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徐日國(2011)。故事結構教學在英語補救教學之應用:以英語繪本為媒介(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徐玉婷(2004)。國中生英語焦慮、英語學習動機 英語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高靜儀(2002)。英語繪本融入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英語學習態度與學習動機之

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本幸(2012)。心智圖法對國中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北市。

張思韻(2016)。台灣國中生對提升英語學習動機策略效果之觀感與英語學習動機 取向(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張哲碩(2013)。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焦慮與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以 台東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市。

張容瑋(2010)。臺灣國小學童在英語紙本繪本與電子繪本教學的閱讀理解與故事 重述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教育部(2012)。國中教育會考。取自 http://cap.ntnu.edu.tw

郭乃華(2006)。英語分級讀本及英語青少年文學在國中課外廣泛閱讀課程之成效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

郭蕙瑜(2015)。英語科學繪本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英語閱讀能力 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至中(2012 年 12 月 11 日)。台生閱讀成績佳興趣信心低落。中央通訊社。取自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

陳李綢(1995)。「學習策略訓練方案」對國中生閱讀理解學習之影響。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28,77-98。

陳佳音(2005)。線上閱讀討論對國小學童之閱讀理解能力與閱讀態度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南。

童承瑀(2015)。圖像式組織運用於七年級學生之英語閱讀理解成效與英語閱讀動 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臺北市。

黃麗紅(2012)。英語電子繪本融入國中英語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楊承螢(2014)。英語電子繪本閱讀討論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英語閱讀動機及閱 讀能力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葉子禎(2016)。廣泛英語閱讀對國中生閱讀理解與閱讀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達玉婷(2013)。英文繪本之閱讀策略 : 以三位五年級學生為例之個案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 : 實例與方法解析。臺北 : 師大書苑。

劉志峰(2006)。電子繪本教學對國小學生英語認字表現、字彙線索運用與繪本學 習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蕭敏華(2005)。繪本教學四部曲。南縣國教,7,30-32。

龔愛琳(2011)。全班性同儕指導策略對台灣國中生英語閱讀能力之效益研究 (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二、英文文獻

Au, K.H. (1993). Literacy instruction in multicultural settings. New York, NY: Harcourt Brace.

Banduran, A. (197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2), 191-215.

Barnett, M. A. (1988). Teaching 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ERIC Digest Beck, I.L., McKeown, M.G., & Kucan, L. (2002). Bringingwords to life: Robust

vocabulary instruction. New York, NY:Guilford.

Cummins, J. (1994).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In

Spangenberg – Urbschat, K. and Pritchard, R. (Eds.) Reading instruction for ESL students (pp. 108-110). Delaware, D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Deci, E. L., & Ryan, R. M. (1985).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New York, NY: Plenum.

Droop, M., & Verhoeven, L. (2003).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reading ability in first- and second-language learners.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38(1), 78-103.

Ehri, L. C. (2001). Systematic Phonics Instruction Helps Students Learn to Read:

Evidence from the National Reading Panel's Meta-Analysi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1(3), 393-447.

Fisher, R. (1996). Stories for thinking. Oxford, UK: Nash Pollock.

Goodman, K(1986). What’s whole in whole languages?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Grabe, W. (2002).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reading. Harlow, UK: Longman.

Grabe, W. (2009). Read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Moving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intsch, W. (2012). Psychological model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assessment. In J. Sabatini, E. Albro, & T. O’Reilly (Eds.)

Measuring up: Advances in how to assess reading abilities (pp. 21-38). Lanham,

MD; Rowman & Littlefield Education.

Koda, K. (2005). Insights in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rashen, S. (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UK: Pergamon.

Mason, B., & Krashen, S. (1997). Extensive reading in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System, 25, 91-102.

National Early Literacy Panel (2008). Developing early literacy: Report of the National Early Literacy Panel. Washington, DC: National Institute for Literacy.

http://lincs.ed.gov/ publications/pdf/NELPReport09.pdf

Pressley, M. (2002). Metacognition and self-regulated comprehension. In A. Farstrup &

S. Samuels (Eds.), What research has to say about reading instruction (pp. 291-309).

Newark, NJ: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Pressley, M. (2006). Reading instruction that works: The case for balanced teaching.

New York, NY: Guilford Press.

Resnick, R. L. (1983). Toward a cognitive theory of instruction. In S. Paris, G. Olsen, &

H. Stevenson (Eds.),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in the classroom (pp. 5- 38).

Hillsdale, NJ: Erlbaum.

Steinhofer, H. (1996). How to read nonfictional English texts faster and more effectively. 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 2(6),9-11.

Weiner, B (1985). "An attributional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emo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92(4): 548–573.

Wright, A. (2000). Stories and their importance in language teaching. Humanising Language Teaching, 2(5), 1-6.

附錄

附錄一、英語學習動機與閱讀習慣問卷前測

英語學習動機與閱讀習慣問卷

親愛的同學你好:

這份問卷的主要目的,是讓老師了解你們學習英文的情況,以及對於閱讀的 態度。這份問卷不是考試,沒有標準答案,更不會有分數,請你以最誠實的 心回答每一個問題。請你用心讀完每一項的敘述後,選擇一個最符合自己實 際狀況的答案,請圈選。每一題均須作答,不要漏寫囉!

這份問卷的主要目的,是讓老師了解你們學習英文的情況,以及對於閱讀的 態度。這份問卷不是考試,沒有標準答案,更不會有分數,請你以最誠實的 心回答每一個問題。請你用心讀完每一項的敘述後,選擇一個最符合自己實 際狀況的答案,請圈選。每一題均須作答,不要漏寫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