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心理資本理論與研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心理資本理論與研究

本節探討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之理論與研究,共分成四個主題:

心理資本之意義、理論、測量及研究。

壹、心理資本之意義

一、資本

資本為從事生產而投入的資源及成本,包括原料、設備、人力等。為生產 要素之一(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2020)。

Luthans 與 Youssef(2004)及 Luthans 等人(2004)認為組織的競爭優勢 分為四項:傳統經濟資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及正向心理資本。說明如下:

(一)傳統經濟資本

資金、廠房、設備等實體財物,意即「你有什麼?」(What you have ?)。

(二)人力資本

員工的知識、技能,意即「你知道什麼?」(What you know ?)。

(三)社會資本

人際網絡,意即「你認識誰?」(Who you have ?)。

(四)正向心理資本

自我效能、希望感、樂觀及復原力,意即「你是誰?」(Who you are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心理資本

本 研 究心 理 資本 (psychological capital)係指正向心理資本(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一)概念定義

Luthans 等人(2007a)定義正向心理資本為組織正向行為之統稱,是一種 存在於組織成員的類狀態。

簡瑋成及秦夢群(2020)定義正向心理資本為個體發展時所具備的一種正 向心理狀態,可透過工具進行測量,且能以組織領導與管理措施等手段激發成 員的潛能,達到增進組織成效與競爭力之目的。

綜合上述,本研究定義正向心理資本為一種可發展、可測量的正向心理狀 態。

(二)操作定義

簡瑋成及秦夢群(2020)彙整中外文獻,將正向心理資本的分層面(即構 面)歸納為四項:自我效能、希望感、樂觀及復原力。

本研究納入後設分析之全數五篇樣本文獻(李桂仙,2017;林文正,2012;

許仁安,2018;鄭雅婷,2018;蘇聖富,2017)所採用之正向心理資本量表的 分層面亦皆為:自我效能、希望感、樂觀及復原力。

綜合上述,本研究定義正向心理資本為個體在「正向心理資本量表」之得 分,包含自我效能、希望感、樂觀及復原力等四個分層面。得分愈高,則表示 正向心理資本愈高;反之,得分愈低,則表示正向心理資本愈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貳、心理資本之理論

一、心理資本的分層面

簡瑋成及秦夢群(2020)彙整中外文獻,將心理資本的分層面歸納為四項:

自我效能、希望感、樂觀及復原力。

本研究參酌中外文獻(林文正,2012;蘇聖富,2017;Luthans & Youssef, 2004;

Luthans et al., 2007b),詮釋此四個分層面意義如下:

(一)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個體相信自己有能力運用資源得到特定結果。意即個體相信自己能成功 執行某一任務(Luthans & Youssef, 2004)。

(二)希望感(hope)

個體有意願及途徑達成目標。意即個體對目標堅持不懈,對達成目標的 方法能做適當調整(Luthans & Youssef, 2004; Luthans et al., 2007b)。

(三)樂觀(optimism)

個體將正面事件歸因於永久、普遍及內在(即自身)的因素,而將負面 事件歸因於暫時、特定及外在(即非自身)的因素(Seligman, 2002)。

(四)復原力(resilience)

個體遭遇困境後能及時恢復的能力。

小結:Luthans 等人(2007b)認為集合此四個分層面之整體(即心理資本)後,

整體作用大於四者總和,意即產生協同作用(synergistic effecy),且各 分層面均是相輔相成(引自林文正,2012;韓佩凌及陳柏霖,2017),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如:一位高自我效能的教師對達成目標更充滿希望感,且遭逢困境時能 展現更強的復原力,對事件能抱持樂觀的歸因。

二、心理資本的研究觀點

心理資本的研究取向主要分為三個觀點(林文正,2012;簡瑋成及秦夢群,

2020):

(一)特質論(trait)

認為心理資本是個體的內在特質,等同人格特質。特質就測量的穩定性 及發展的特性而言,是牢固、不易改變的。

(二)狀態論(state)

認為心理資本是一種正向心理的狀態。狀態就測量的穩定性及發展的特 性而言,是短暫、易改變的。

(三)類狀態論(state-like)

認為心理資本同時兼具「特質」與「狀態」的特性,且具「狀態」的特 性偏多。類狀態就測量的穩定性及發展的特性而言,是易型塑、易發展的。

類狀態論屬於綜合論。

小結:簡瑋成及秦夢群(2020)研究指出多數中外文獻採狀態論,林文正(2012)

則認為多數中外文獻採類狀態論。

三、心理資本可藉學習提升

Luthans 與 Youssef(2004)認為心理資本具有長期性、獨特性、累積性、

相關性,及可更新性。個體的心理資本可經由教育及學習提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心理資本之測量

一、測量方式種類

(一)自我報告法

藉由自陳量表形式的問卷進行測量。

(二)觀察法

透過研究人員或專家觀察評定進行測量。

(三)間接測量法

透過測量心理資本的結果變項間接了解(林文正,2012)。

二、測量工具

(一)心理資本量表特點

Luthans 等人(2007b)認為心理資本量表應有以下幾項特點:

1、測量的心理特徵應是可測量的,且是有發展潛力的類狀態特徵。

2、題目不可過多,以確保信度及回收率。

3、脈絡及用語應和職場有關。

4、要求填答者依據自身目前的狀態作答(引自林文正,2012)。

(二)常見心理資本量表:

Luthans 等人(2007b)所編製的 24 題心理資本量表(PCQ-24),分層 面為自我效能、希望感、樂觀及復原力,各佔6 題,採用 Likert 式六點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國內多數學者自編心理資本量表係參考Luthans 等人(2007b)所編製 之PCQ-24(余民寧等人,2012b)。

肆、心理資本之研究

本研究探討可能影響臺灣中小學教師心理資本的背景變項,包含性別、年 齡、教育程度、職務、年資及學校規模等六者,說明如下:

一、性別

簡瑋成及秦夢群(2020)探討性別對臺灣國中教師心理資本之影響,研究 顯示無顯著影響作用。

林文正(2012)探討性別對臺灣國小教師心理資本之影響,研究顯示有顯 著差異,男性教師心理資本高於女性教師。

李桂仙(2017)探討性別對臺灣高中職教師心理資本之影響,研究顯示有 顯著差異,男性教師心理資本高於女性教師。

蘇聖富(2017)探討性別對臺灣國小教師心理資本之影響,研究顯示有顯 著差異,男性教師心理資本高於女性教師。

許仁安(2018)探討性別對臺北市國中兼任學務工作教師心理資本之影響,

研究顯示有顯著差異,男性教師心理資本高於女性教師。

二、年齡

簡瑋成及秦夢群(2020)探討年齡對臺灣國中教師心理資本之影響,研究 顯示達顯著水準,但影響力屬於微小程度,年齡愈高者心理資本表現程度愈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林文正(2012)探討年齡對臺灣國小教師心理資本之影響,研究顯示有顯 著差異,50 歲以上教師心理資本高於 49 歲以下教師。

李桂仙(2017)探討年齡對臺灣高中職教師心理資本之影響,研究顯示有 顯著差異,50 歲以上教師心理資本高於 49 歲以下教師。

蘇聖富(2017)探討年齡對臺灣國小教師心理資本之影響,研究顯示有顯 著差異,51 歲以上教師心理資本高於 50 歲以下教師。

鄭雅婷(2018)探討年齡對臺北市及新北市國中特殊教育教師心理資本之 影響,研究顯示年齡愈大教師心理資本的希望感分層面及樂觀分層面程度愈 高。

三、教育程度

簡瑋成及秦夢群(2020)探討教育程度對臺灣國中教師心理資本之影響,

研究顯示無顯著影響作用。

林文正(2012)探討教育程度對臺灣國小教師心理資本之影響,研究顯示 有顯著差異,研究所以上教師心理資本高於大學以下教師。

李桂仙(2017)探討教育程度對臺灣高中職教師心理資本之影響,研究顯 示無顯著差異。

蘇聖富(2017)探討教育程度對臺灣國小教師心理資本之影響,研究顯示 無顯著差異。

四、職務

簡瑋成及秦夢群(2020)探討兼任行政職務對臺灣國中教師心理資本之影 響,研究顯示達顯著水準,但影響力屬於微小程度,兼任行政職務者心理資本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現程度愈高。

林文正(2012)探討兼任行政職務對臺灣國小教師心理資本之影響,研究 顯示有顯著差異,兼任主任教師心理資本高於級任教師與科任教師。

蘇聖富(2017)探討兼任行政職務對臺灣國小教師心理資本之影響,研究 顯示有顯著差異,兼任主任教師心理資本高於兼任導師教師。

五、年資

簡瑋成及秦夢群(2020)探討年資對臺灣國中教師心理資本之影響,研究 顯示無顯著影響作用。

林文正(2012)探討年資對臺灣國小教師心理資本之影響,研究顯示有顯 著差異,年資16 年以上教師心理資本高於年資 5 年以下教師。

李桂仙(2017)探討年資對臺灣高中職教師心理資本之影響,研究顯示有 顯著差異,年資21 年以上教師心理資本高於 20 年以下教師。

蘇聖富(2017)探討年資對臺灣國小教師心理資本之影響,研究顯示有顯 著差異,年資21 年以上教師心理資本高於年資 6~10 年教師。

六、學校規模

林文正(2012)探討學校規模對臺灣國小教師心理資本之影響,研究顯示 無顯著差異。

蘇聖富(2017)探討學校規模對臺灣國小教師心理資本之影響,研究顯示 無顯著差異。

七、婚姻狀況

李桂仙(2017)探討婚姻狀況對臺灣高中職教師心理資本之影響,研究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示有顯著差異,已婚教師心理資本高於未婚教師。

許仁安(2018)探討婚姻狀況對臺北市國中兼任學務工作教師心理資本之 影響,研究顯示有顯著差異,已婚教師正向心理資本高於未婚教師。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