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研究建議

本研究結論包含(1)心理資本與幸福感間有密切正向關係,(2)幸福感與 樂觀的關聯性最高,與自我效能的關聯性最低,(3)心理資本與心理幸福感的 關聯性最高,與情緒幸福感的關聯性最低,(4)樣本文獻所調查範圍之調節變 項效力高低順序為年資、年齡、性別、職務、教育程度,(5)社會關注心理資 本與幸福感之關係的趨勢日益增長。

基於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具體建議:

壹、藉由訓練強化心理資本以提升幸福感

本研究係探討教師心理資本與幸福感相關情形,研究結果為心理資本強大,

與其高度相關的幸福感亦高。相關雖非因果,但Luthans 與 Youssef(2004)主 張個體的心理資本可經由教育訓練增強,因此若要提升教師的幸福感,可藉由 訓練以強化教師的心理資本來進行。

貳、分層面處置順序

一、針對強化教師心理資本,輕重緩急順序應優先著重訓練樂觀,其次著重訓 練復原力與希望感,最後著重訓練自我效能。

二、針對提升教師的幸福感,輕重緩急順序應優先著重心理幸福感,其次著重 社會幸福感,最後著重情緒幸福感。

參、強化心理資本具體作法

根據本研究結論,強化教師心理資本首重訓練樂觀,其次為訓練復原力與 希望感,最後為訓練自我效能,具體作法如下(引自韓佩凌及陳柏霖,201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樂觀

Seligman(1998)提出「習得樂觀(Learned optimism)」,他認為樂觀是一 種選擇與學習的歷程,可藉由後天學習來培養。對事件的解釋型態會影響個體 的認知與情緒。

Seligman(2002)認為樂觀者對事件的解釋型態為:將正面事件歸因於永 久性、普遍性及內在(即自身)的因素,而將負面事件歸因於暫時性、特定性 及外在(即非自身)的因素。

後天學習培養樂觀的方式為:當覺察自己有悲觀的信念時,要先反駁自我 不適切的信念,再運用樂觀的信念來激勵自己,舉例如下:

(一)遇上壞事,例如:一名同事無理取鬧 1、悲觀的信念:

〔永久性〕那一個同事永遠無理取鬧,

〔普遍性〕許多同事們都會無理取鬧,

〔內在(即自身)因素〕我的溝通技巧欠佳。

2、樂觀的信念:

〔暫時性〕那一個同事這次無理取鬧,

〔特定性〕那一個同事在霸凌我,

〔外在(即非自身)因素〕那一個同事個性不好。

(二)遇上好事,例如:承辦一個會議順利完成 1、悲觀的信念:

〔暫時性〕這一次會議順利,

〔特定性〕這一次會議資料重點正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外在(即非自身)因素〕會議內容沒有引發長時間討論。

2、樂觀的信念:

〔永久性〕這類型的會議都會順利,

〔普遍性〕已掌握整理會議資料技巧,

〔內在(即自身)因素〕我召開的會議很有效率。

二、復原力

美國心理學會提出「培養復原力的十種方法」,說明如下:

(一)建立社會連結

1、社會連結可提供個體彼此間的支持與協助。當你有需要時,請接受他 人的關心;同樣地,當別人有需要時,我們也可給予他人協助。

2、與家人、朋友及其他人保持良好的關係。

3、參加社團、信仰團體或地區性的組織。

(二)勿把危機視為不可解決的難題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改變危機已發生的事實,但我們可以改變對危機事 件的詮釋與反應。思考未來如何有正向的轉變,化危機為轉機,以及思 考如何因應未來可能出現的類似困境。

(三)接受困境是人生的一部分

遭遇困境時,某些目標可能暫時無法達成。試著接受你無法改變的部分,

將注意力聚焦於可著力之處。

(四)朝目標前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先擬定務實的目標,再規律地完成一些可達成目標的任務。

2、與其終日擔憂無法達成目標,不如檢視哪些任務是目前可做的且有助 於達成最終的目標。

(五)採取積極的行動

採取主動的態度,積極解決問題,而非抱持逃避的心態。

(六)重新認識自己

面臨困境時,試著發掘自我的價值,重新認識自己,以使自己能有所成 長。

(七)培養正向的自我觀感

信任自己的直覺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八)宏觀的思維

身處逆境時,試著從全面的角度審視當前的處境,勿誇大事情的嚴重性。

(九)對未來保持希望

秉持樂觀的態度,對未來抱持正向的期待。

(十)自我照顧

1、注意自己的需求,多參與讓自己感到愉悅、放鬆的活動。

2、保持規律運動習慣。

3、照顧自我的身心狀態。

三、希望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Duckworth(2016)闡釋培養希望感的方法,說明如下:

(一)培養「成長思維」

1、成長思維是認為「只要有適當的機會和支持,投注相當的努力,自己 就可增強能力」的想法;相對地,固定思維則是認為「能力是先天註 定的,並非後天所能鍛鍊與養成」的想法。

2、培養較多的「成長思維」,則自己會感受到較多的掌控能力,可提升希 望感和前進的動力。

(二)培養「樂觀的自我對話」

1、Seligman(1998)認為樂觀可幫助個體建立具有希望感的解釋型態,

且樂觀可藉由後天的學習來培養。

2、學習「先反駁自我的悲觀信念後,再運用樂觀信念來激勵自己」。

(三)秉持勇往直前的精神

四、自我效能

(一)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

(二)仿效他人的成功經驗

(三)精熟任務或挑戰的運作方式

(四)尋求他人的支持鼓勵

肆、增加幸福感具體作法

根據本研究結論,增加教師幸福感首重增加心理幸福感,其次為增加社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幸福感,最後為增加情緒幸福感,具體作法如下(韓佩凌及陳柏霖,2017):

一、心理幸福感分層面

(一)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

1、個體設定具體可行的目標,才能擁有內在的動力促使自己達成,享受 成功的樂趣。

2、過著有意義的人生,對自己的未來有方向感。

(二)配合資質及熱情就業,以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

(三)社會支持會增進心理幸福感。

二、社會幸福感分層面

(一)尋求社會支持

1、在華人文化中,個體的自我概念是建構在與他人關係中。

2、配偶、家人、朋友、教練、同事或其他夥伴能鼓勵個體向前邁進,並 提供意見。

(二)關注自我之外的人事物

從自己與他人及環境之間的關係中,整合取得平衡,可感受到幸福。

三、情緒幸福感分層面

(一)維持正向情緒

正向情緒包含開心、愉悅、喜悅、興奮、滿足、平靜、好奇、熱情、感 興趣、有朝氣、有活力、自豪…等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保持知足常樂

適時肯定與欣賞自己生活上所擁有的一切及工作上的成就,以提高生活 滿意度。知足的人比較不會怨天尤人,容易感到快樂。

四、幸福感整體層面

(一)下定決心追求幸福

1、個體快樂程度的主要決定因素是「闡釋自身想法時所選擇的觀點」,要 時時觀察自己的快樂程度。

2、觀賞和閱讀正向的媒體、聆聽正向的歌詞、與快樂的人相處…等等。

(二)從事體能運動

持續從事體能運動,能促進幸福感。運動對幸福感的影響最主要來自生 理上的效果,如釋放腦內啡及其他神經傳導物質,以及隨之的放鬆感。

(三)參加宗教活動

1、具有宗教信仰者比無神論者快樂。

2、宗教可提供個體心理與社會的益處,例如:生活的意義感、面臨困境 時的支持感、提供個體集體認同與社會支持網絡。

(四)讓自己每天擁有幸福的特權

每天至少空出10~15 分鐘讓自己從忙碌的生活步調中停下來,享受幸福 的特權,例如:聽音樂、看書、吃零食…等等。

(五)助人為快樂之本

1、施比受更有福:個體經由「給予」所獲得的快樂,比「接受」他人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助時所得到的更多。

2、「助人」最直接的受益者是自己,因為「利社會行為」會有較好的情緒,

可大幅提升幸福感,並減輕壓力。

3、即使是偶然、微不足道的善行(例如:握住門把,以便他人進出),亦 可提升個人幸福感。

伍、對教育單位之建議

教育單位包含(1)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如:教育部、教育局(處)等;(2)

師資培育機構,如:師範大學、教育大學及其他設有教育學程之進修機構等;(3)

學校行政團隊,如:校長、主任、組長、職員等校內行政人員;(4)教師團體,

如正式團體(教師會、教師工會等)與非正式團體(教師友誼團體和同好團體 等);(5)教師個體。

茲針對各個教育單位提供建議如下:

一、教育行政主管機關:

(一)制定提升教師心理資本及幸福感政策

(二)規劃教師生涯輔導方案

(三)將教師心理資本及幸福感納入統合視導及校務評鑑指標

(四)舉辦提升教師心理資本及幸福感在職進修研習

(五)鼓勵中小學教導學生心理資本及幸福感課程,向下紮根

二、對師資培育機構之建議

(一)建立教師心理資本及幸福感之參照指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招收心理資本及幸福感高之師資生

(三)開設增強心理資本及幸福感之課程

(四)建置心理資本及幸福感資訊網站,供教師使用 三、對學校行政團隊之建議

(一)舉辦提升教師心理資本及幸福感之增能講座

(二)提供教師心理諮商服務

(三)規劃師徒制經驗傳承,由資深教師帶領資淺教師

四、對教師團體之建議

(一)組織教師休閒性質社團

(二)組織教師互助支持社群

(三)舉辦正向心理社群活動,以強化教師心理支持

五、對教師個體之建議

(一)參與增強心理資本及幸福感之講座

(二)閱讀有關強化心理資本及幸福感資訊

(三)參與教師互助支持社群

(四)工作之餘多參與休閒活動

(五)若適應不良須尋求協助

陸、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係探討中小學教師心理資本與幸福感關係,建議未來研究可針對 中小學教師之外的群體探討,例如:大學及幼兒園教師,以驗證本研究的推 論。

二、研究方法

(一)本研究係運用後設分析方法探討心理資本與幸福感關係,建議未來研 究可採用質性研究之深入訪談法或量化研究之問卷調查法探討。

(二)本研究係探討心理資本與幸福感之關聯性,建議未來研究可探討心理 資本與幸福感之因果關係。

(二)本研究係探討心理資本與幸福感之關聯性,建議未來研究可探討心理 資本與幸福感之因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