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整合原始文獻研究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

整合原始文獻研究法

學術界藉由文獻的發表互相溝通研究結果,隨著學術研究的蓬勃發展,探 討同一主題的文獻數量也隨之倍增。同一主題的眾多文獻由於研究人員們的研 究背景和目的不同,以致研究對象和方法相異,因此產出不盡一致的研究結果。

此外,即使研究對象和方法相同,但因研究定義、工具或統計方法相異,也可 能導致研究結果不一致。

為了彙集過往眾多研究人員智慧的精華,統整出同一主題多篇原始文獻的 總體結論,整合原始文獻的研究方法應運而生。整合原始文獻的研究方法彷若 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將人類知識向更高更遠的境界拓展。

壹、整合原始文獻研究法之演進歷程

整合原始文獻研究法的歷史演進過程,說明如下(Borenstein et al., 2011):

一、敘事性綜論(Narrative Reviews)

有關敘事性綜論方法是研究人員閱讀同一主題的諸多原始文獻後,挑選自 行認定重要的研究,若各研究結論有衝突時,則自行判斷何種結論較具價值。

部分研究人員的做法是分別計算研究結果為顯著正相關的文獻篇數,及顯著負 相關的文獻篇數,再以篇數較多者,及敘述性的質性寫作方式,做出整體的結 論。

敘事性綜論備受質疑過於主觀,其限制說明如下:

(一)採納各個原始文獻的標準不一,欠缺透明性。

(二)各個原始文獻的條件相異,例如:樣本數量不同、探討的情境不一致,

因此不宜將各個研究的結果直接加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不易合理分配各個原始文獻的重要性(即權重)。

(四)結論僅能顯示變項之間關係的方向(正相關或負相關),而無法得知關係 的強度。

(五)根據p 值來評價文獻的效果,因此缺乏良好的機制來評價各個文獻效果 的一致性。例如:一個p 值是 .002 的研究和另一個 p 值是 .30 的研究並 不表示前者的效果較好。因為p 值是 .002 雖然可能代表其效果量較大,

但也可能代表是大型研究(樣本數量大的研究)中度或較小的效果量。

同理,p 值是 .30 雖然可能代表其效果量較小(或為 0),但也可能代表 是小型研究(樣本數量小的研究)較大的效果量。

二、系統性綜論(Systematic Reviews)

為了突破敘事性綜論的限制,系統性綜論於1980 年代至 1990 年代興起。

系統性綜論以透明的機制明確規範檢索原始文獻、採納原始文獻,及排除原始 文獻等準則。

系統性綜論是針對某一研究主題,透過詳盡地搜尋、依據明確的納入與排 除準則,及嚴謹地閱讀、歸納後,以質性論述的寫作方法統合該主題的研究結 果。

三、後設分析(Meta-Analysis)

系統性綜論是透過質性論述整合多篇原始文獻的研究結果,後設分析則是 奠基於系統性綜論,並更進一步以量化統計方法合併原始文獻的研究結果,以 萃取該研究主題的精華。

後設分析方法彙整諸多相關但獨立的原始文獻之研究結果,分配適當的權 重給各個原始文獻,再加以量化方法合併各個原始文獻的整體研究結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四、聚合再分析(Pooled Reanalysis)

為了更精確地分析所納入的原始文獻數據,研究人員蒐集所採納的每一篇 原始文獻之每一筆原始數據,彙總重新輸入,再加以重新計算各個原始文獻總 體合併之研究結果。

Narrative

Reviews 敘事性綜論

— — — —

Systematic Reviews 系統性綜論

+ + — —

Meta-Analysis

後設分析

+ + + —

Pooled Reanalysis 聚合再分析

+ + + +

註:—代表不具備此要件,+代表具備此要件。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修改自莊其穆(20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