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核心素養的發展脈絡

壹、核心素養的相關發展

以「素養」為核心來思考國民教育課程的發展,兼顧學習者的自我實現及 社會的優質發展,近年來日益受到國際組織及國內的重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 1996 年和 2003 提出學會求知、學會做 事、學會共處、學會自處以及學會改變等五大支柱;歐盟的教育研究中顯示,

學生的學習核心素養共有九大指標,分別是一、使用語言、符號及文章溝通互 動;二、使用知識與訊息溝通互動;三、使用科技溝通互動;四、與人為善;

五、團隊合作;六、處理與解決衝突;七、在複雜的大環境中行動與決策;

八、規劃及執行生活計畫與個人方案;九、主張及維護個人權力、利益、與需 求等(Europa,2011);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於 1998 至 2002 年研究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 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s

(DeSeCo),內容主要在探討個人在未來社會中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的知識能力 與核心素養,包含「能使用工具溝通互動、能在社會異質團體運作、能自主行 動」三大類(蔡明學,2012)。

國內對核心素養的研究,從柯華葳等人在 2005 年接受教育部委託的「18 歲學生應具備基本能力研究」,以及洪裕宏等人於 2005 年至 2007 年的行政院 國家科學委員會「界定與選擇國民核心素養:概念參考架構與理論基礎研究」

整合型專題計畫。陳伯璋、張新仁、蔡清田及潘慧玲(2007)以後者為基礎,

將國民核心素養之理念與架構運用於教育研究領域中。後續,國家教育研究院 亦委託蔡清田、林永豐等人於 2011 至 2013 年期間進行核心素養相關研究,進 而主持撰寫「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體系發展指引」。該指引經過國家教育

研究院課程研究發展會、教育部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會通過後,乃確定以

「核心素養」做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的主軸(范信賢,2016)。

從核心素養的發展歷程來看,教育已經逐漸轉向訓練學生的謀生能力,而 非只是著重一般的學科知識,就像是早期的教育只給學生魚吃,而現在的教育 是給學生釣魚的工具,面對科技資訊爆炸的時代,許多的新興產業轉變相當快 速,核心素養開始受到國際各國的重視,更加重視群體的合作、溝通互動、問 題解決等相關在社會所必需的素養能力培育。

貳、核心素養的意義

「素養」與個體所處的生活環境脈絡情境有著密切關係,而每一個人都應 該具備多種素養以因應各種社會之所需。然在這眾多素養之中,亦可再區分為 比較「關鍵的」、「必要的」、「重要的」被認為是最根本的、不能被取代、而且 居於最核心地位的「核心素養」。(蔡清田,2010)。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指引》於 2014 年 1 月公布,「核心素養」

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核 心素養」承續過去課程綱要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與「學科知識」,但 涵蓋更寬廣和豐富的教育內涵。核心素養的表述可彰顯學習者的主體性,不再 只以學科知識作為學習的唯一範疇,而是關照學習者可整合運用於「生活情 境」,強調其在生活中能夠實踐力行的特質。

綜括上述,「核心素養」有別於過去九年一貫所強調的「基本能力」,期望 打造出跨領域、跨科目,對生活中的現象發出疑問,且課程從以往的教師主導 轉變成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從學生好奇的問題出發。唯有如此的學習歷程,

才能使學習者朝向全人發展。

參、核心素養的內涵

根據臺灣 2014 年所公布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核心素養強

調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並與「自發、互動、共好」基本理念相連結,

共分為三大面向:「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三大面向再細分為 九大項目:「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規劃執行與創 新應變」、「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藝術涵養與美感 素養」、「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多元文化與國際理 解」。

圖 2-1 核心素養的滾動圓輪意象

資料來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2014)

一、自主行動

強調個人為學習的主體,在複雜的社會情境脈絡下,能負責自我生活管理 且能自主行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並進行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進而達 到身心素養的提升,開創個體創造與積極的行動力。

二、溝通互動

A.

B

C

肆、素養導向的原則

歐用生(1987)提到傳統的教學方法重在傳遞知識,只強調能增加知識的 目標,但是新教學法強調學生應付變化和衝突的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 要。現代社會中,知識不斷地修正,而且隨幾何級數增加,「即使一個人趕不 上日益增多的某一間學問領域中的知識浪潮,至少在探究方法上不可落後。」

(Phenix,1964)。新教學方法依據一個前題,即教育是一個過程,或一系列的過 程,在這個過程中,兒童獲得求知能力,發展認知作用,增進批判能力,成為 有彈性、有適應性,有教養的個人,以適應變化莫測,變動不居的現代社會。

教育不在獲得有用的知識或技能,而在發展求知能力;不再獲得訊息,而在達 成理解;不在學習,而在完成智慧。因此,新教學方法強調教育的方式

(manner)而非教育的內容(matter),強調兒童如何學習,而非教師如何教。(歐 用生,1987)

伍、核心素養與本研究之關聯性

綜上所述,可以了解到核心素養涵蓋範圍除了知識、能力和態度,更注重 生活的基本能力,並調節補充學科知識以外不足的能力,有效科際整合各學習 領域,在生活中大部分的問題解決,都需要跨領域的學習才能有效的解決與面 對,尤其在童軍課程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管是日常生活的氣候觀測、戶 外的方位辨識、野外動植物的自然觀察或人文素養的品德教育、服務學習等概 念包羅萬象,童軍活動為許多學科知識之生活實踐,故在素養導向課程之推廣 上,本研究之課程設計與實施具有示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