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三節 課程設計

本節將從研究者起點說明研究者之課程設計架構,再分別就以素養導向的 單元學習內容作說明。

壹、研究者起點

單就綜合活動領域來看,原本在九年一貫綜合活動即有四大主題軸與十二 項核心素養的架構,轉換到十二年國教的三大面向與九大項目架構時,研究者 就文獻比較分析來看,認為綜合活動領域轉換到十二年國教衝擊是最小的,綜 合活動課程本身的課程內涵就是包含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等相關理 念。因此本次研究課程設計除保留原課本的童軍概念學習內容,亦使用童軍的 榮譽制度,誘發學生學習動機與熱情,鼓勵「自發」主動學習的能力;藉由探 索教育與自然體驗活動,引導學生與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各種

「互動」技巧;運用童軍的小隊制度,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共同謀求知識 學習,達成「共好」理念。

貳、課程設計

教育政策的改變,教師常被期待扮演的角色是「課程的設計者」或「課程 創制者」(Clandinin & Connelly,1992),而非只是「官定課程的執行者」。

張景媛、林佳慧(2017)提到教師在進行素養導向教學時,須以學生為主 體,考量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學習風格、班級特色和有效教學等因素,還要 呼應十二年國教三面九項的核心素養,轉化綜合活動領綱的學習重點,並適時 輔以相關議題融入,進行教學設計以達到目標、教學與評量三者一致,以確保 學生學習品質,最終實現素養導向的教學與學習。

張景媛、林佳慧(2017)提到綜合活動素養導向課程設計的思維大致主要 分為兩種,第一,為由上而下的階層式思考,從總綱核心素養、領綱核心素

養、綜合活動三大主題軸及學習重點,結合議題融入,發展雙向細目表,寫出 學習階段、單元名稱、學習目標、設計教學內容及評量等。可參考圖 3-4 張景 媛、林佳慧(2017)所繪製的素養課程設計思考圖。

圖 3-4 素養課程設計思考圖(一)

第二,為由下而上的思考,先掌握現行教材內容的核心問題,考量學生背 景特質,運用適切的教學策略,並檢視是否符合綜合活動三大主題軸、學習重 點及議題融入,進而依循教學情境脈絡,調整雙向細目表、主題、單元名稱、

學習目標、設計教學內容及評量等,在完成課程發展後,再往上連結領域綱要 與總綱的核心素養。本研究所發展的素養課程設計則是綜合以上兩種設計思考 模式進行研究課程設計。

可參考圖 3-5 陳佩英、鄭毓瓊、林佳慧、莊德仁、黃琪、鄭美瑜(2017)

所繪製的素養課程設計思考圖。

圖 3-5 素養課程設計思考圖(二)

教師在發展十二年國教綜合活動素養導向的課程設計時,宜掌握五項原則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6b)各項原則說明如下:

一、體現自發、互動、共好的理念,增進學生價值探索、經驗統整與實踐創新 的素養:從綜合活動領域精神,可以進一步理解「自發」是關注學生的動機、

興趣、需求或生活事件;「互動」是指與自己、同儕、朋友、家人、社區、國 際或環境等相處交流;「共好」是一種社會公共意識、尊重多元、關懷同理等 價值實踐。

二、理解領綱內涵,掌握學習重點,融入相關議題,整合認知、情意、技能的 教學設計 Borich(2004)從研究支持的觀點提出多項有效的教學行為,支持學生 學習表現,其中一項是「教師需能掌握學生學習目標進行清晰授課」。不同於 九年一貫以能力指標直接進行解讀與轉化,且重大議題各有獨立課綱,十二年 國教則是以「學習重點」的雙軸交織思維及相關議題融入學習重點等原則進行

課程研發,故教師需掌握領域中重要的、基礎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在認 知、情意、技能的學習後,能將所學應用在生活中,展現「學習表現」,且適 度地融入相關議題,以充實多元學習。

三、提供真實情境脈絡,協助學生產生問題意識,重視學習歷程、方法及結 果:Tosoukas(2003)指出,知識具有脈絡性特質,亦在脈絡中生成,唯有在 特定的脈絡中,才能夠展現其特有的意涵。綜合活動領域的課程實施,向來重 視學生在真實情境脈絡的學習,強調「做中學、學中思、思中創」的精神。教 師在教學時,可引發學生對現象或情境產生問題意識,因為一個好的核心問 題,可以整合各種學習方法和不同學科內容,提供深入探索的機會,建構持久 有意義的知識,並且促成學習遷移(Campbell & Harris, 2001; McTighe &

Wiggins,2013)。

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進而運用所學解決生活問題,並能關懷周遭的人、

事、物:Dweck(2006)提出關鍵因素在於心態(mindset),心態決定人的學習能 力高低,培養學生以成長心態看待自己的學習,就能找到適合自己展現多元能 力的機會,進而學以致用,展現尊重同理的情懷。

五、運用多元評量,呈現並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成果:學生學習不僅是要重 視結果,更要重視過程,故重要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量顯得格外重要。William 與 Thompson(2008)分析與綜合形成性評量文獻,對形成性評量提出系統系的理 論架構:「學習者欲往何處」、「學習者現在何處」以及「如何達成目標」,因此 教師在進行學生學習評量時,除了善用常見的紙筆測驗,還可以運用口語評 量、實作測驗、設計製作、報告、資料蒐集分析等多元評量方式來理解學生的 學習,從多元評量的設計,確保每個學生能學習成功。

本研究之課程設計,是依據《十二年國教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的核心 素養內涵與學習重點,參考康軒版國中八年級綜合活動教科書內容、學校行事 曆與活動,設計一個單元共 10 節課,單元教學活動設計循環圖參見下圖 3-6。

課程目標於「自我與生涯發展」主題軸探究自我的潛能與感受,並發展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