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探討以素養導向的國中八年級綜合活動領域童軍單元 課程設計與實施,以素養導向為基礎設計學習目標、學習重點、教學活動與學 習評量,並分析應如何設計與適切性;另透過探討課程應該如何實施,並藉由 實施表現成果與教師自我反思作為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壹、素養導向課程設計面的發現

一、素養導向課程設計應考量教學實務狀況

重理解課程設計是推廣素養導向的關鍵概念,研究者理解逆向式設計程序 後,從預期學生學習結果開始進行評量、目標與活動等設計,秉持此概念再結 合國教院學者所探究之素養導向教材編寫、教學、評量等設計原則,促使課程 從原本的八堂課擴增到十堂課,甚至在素養教學的推廣中,覺察到有別於傳統 知識、技能性的訓練課程,素養更強調學生在情境中生活實踐知識技能,研究 者根據九年一貫康軒版綜合活動教師手冊,可清楚得知爐具操作、菜單設計、

無痕山林等概念大多在三節課時間內完成教學,但以素養課程設計來看,單就 爐具操作可以從風險管理與安全知能說起,探究用火燃料與各種爐具特性,再 進階培訓學生成為小專家促成教學相長的共好理念,此流程即有別於傳統少量 節數即可「訓練」學生學會爐具操作的純技能訓練課程,本研究以素養導向進 行課程設計,一個單元使用十堂課的時間,已占一學期二分之一課堂總量,透

過童軍單科於每週一堂 45 分鐘進行素養融入相當有限,雖領域合科教學的理 念早在九年一貫時期即推廣,但受限於教育實務現場各科老師皆有不同課程規 劃理念,真正推行領域合科教學的學校少之又少。

除了學校文化的限制,氣候、教學場域器材等因素也必須考量,像是研究 結果中提到受限於臺灣北部冬季多為雨天,故研究者選擇的空間為影響教學區 較小的高樓層走廊進行活動,各隊配有專用洗手台、炊事箱與卡式瓦斯爐,而 無痕山林的策略雖適用於各種戶外活動空間,但在相對已規畫完善的空間進 行,比對在真實野地炊事適用無痕山林的策略相對減少。故從評量成果發現 a 班第 3 小隊和 c 班第 2 小隊,是完全沒有填寫的狀況,詢問之下得知除了對無 痕山林不夠熟悉之外,場地、時間、活動模式皆是造成學生無法填答的原因,

故研究者研判無痕山林可以適度地將部分原則融入課程,並非所有原則皆適用 所有活動,若僅是為了教學知識性概念而將所有原則放入課程,容易造成學生 因缺乏活用無痕山林原則的機會,而形成教學成效低落,故研究者針對此問題 微調野炊計畫單與課程內容,以符合真正實用的需求。

綜上所述,在推廣素養教育必須考量教育法規、學校文化、學生特質、教 學環境等因素進行彈性融入,研究者期許自己在童軍課程的規劃,勿將課程過 度理想化,適度調整學習內容以學習者為中心,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為設計考 量,「一個學期最多以兩個單元」作為素養教育的課程設計,讓學生能在有限 的時間內整合知識技能與態度,並在生活情境中能活用與實踐學習表現。

二、設計學習評量可透過三原則檢核

由研究結果可得知,設計學習評量除須評估教學素材掌握學習重點,取得 專家所開發之表現描述進行轉化為單元評分規準,進一步設計評量工具,以檢 驗學習活動設計的適切性,惟評量的設計原則相當多元廣泛,為達成素養導向 課程課程,在設計過程可參考謝明娟(2017)提到素養導向評量的三原則,第 一、不僅評量學生的知識與技能而且評量學生的態度;第二、重學習結果也重 學習歷程,總結性與形成性的評量兼重;第三、強調對於學生能整合所學並應 用於特定情境中的評量。

圖 5-1 本單元評量工具與素養導向評量三原則之關係圖

在素養導向評量三原則的檢核下,本研究單元課程設計更貼近素養原則,

不因教學設計者之個人喜好,而在設計學習評量上形成偏頗情形。

三、設計學習目標應參考單元評分規準

在本研究設計之課程設計部分,文獻中提到張景媛、林佳慧(2017)繪製 的素養課程設計思考圖,即認定學習目標、教學與評量是環環相扣的鐵三角。

研究者依循總綱核心素養、綜合活動領綱核心素養、學習重點的系統脈絡,進 行學習目標的設計,但研究發現缺乏評量規準之下容易受設計者個人偏好影 響,故本研究過程中經過專家建議,參照新課綱設計開發的綜合活動表現描述

(蔡居澤,2017),依學習表現 3a-IV-2 有分為五個表現等級,再將表現描述轉 化成本研究之單元評分規準,進而開發評量工具,完成設計單元評分規準後轉 換成學習目標,再根據學習目標檢視教學活動設計的適切性,若不合適即調整 學習活動,若合適則以此做為學習評量。

有鑑於本研究採重理解課程設計(逆向式課程設計),回顧文獻探討中談 到設計過程從期許的結果開始,而不是從教學活動開始,故本研究有別於目標 導向課程設計,研究者透過學者所開發之表現描述轉化為單元評分規準,再進 行學習目標之規劃,進而開發評量工具與設計教學活動,以此逆向式教學設計 做為本研究課程設計之本,故單元評分規準與學習目標之關係密不可分。

四、設計教學活動可遵循四原則

素養導向教學有四大原則(國家教育研究院,2016),分別為情境脈絡化 的學習、整合知識技能與態度、學習方法及策略與活用實踐的表現。

圖 5-2 本單元課程活動與素養導向教學四原則之關係圖 1.情境脈絡化的學習

從研究實施結果中可發現素養導向課程首重情境脈絡化的學習,研究者以 熱門的相關主題電影作為情境架構,運用長達四節課時間做影片的深入分析與 觀賞,有別於一般在課堂單純的影片欣賞活動,在每次觀片前設定探究問題

(可參考附件一教案內容),並於每節觀賞後立即做回饋分享,課程以同理的

觀點思辨故事主角的行為,讓學生也能感受到災難情境所帶來的問題,並反思 自我戶外生存能力,最後以學習單形式(可參考附件二評量工具-學習單)由 老師協助同學歸納出有哪些戶外生存能力尚待學習與培養,以此做為未來課程 發展重要起跑點。

2.整合知識技能與態度

從課程設計可得知菜單設計、無痕山林為知識原則理論;技能部分有卡式 瓦斯爐操作、野炊實作等實作技能;態度養成則延續隔宿露營所培養的小隊團 隊合作默契,並在卡式瓦斯爐的操作教學中,訓練各小隊兩位小專家做為種子 教師,再以各隊小專家進行隊員的操作練習與考驗,養成做中學與學中作的學 習態度,在菜單設計重視小隊分工,每個人能發揮所長各司其職作,在三項評 量工具中,個人學習評量包含影片學習單與卡式爐驗收單,團體學習評量為野 炊計畫單,藉此達到整合知識技能與態度。

3.學習方法及策略

運用童軍的小隊制度,採合作學習法,延續隔宿露營的分隊,讓學生在小 隊中學習領導與被領導、問題解決、溝通合作等經驗,由於課程為學年大班教 學制,在課程活動後的引導反思較有挑戰性,故運用多元評量加以輔佐如:學 習單、驗收單、野炊計畫單、野炊簡報心得製作、野炊影片製作等學習回饋。

4.活用實踐的表現

在本研究課程活動最終的實踐,設定為各小隊在一節課時間內完成一道野 炊料理,前置課程包含卡式爐的操作練習與考驗,通過考驗者才有擔任大廚的 資格,每人完成爐具基本操作訓練後,開始進行野炊計畫的菜單設計,並以無 痕山林為基礎,規劃出四菜一湯的料理,並由小隊內討論選擇一道料理做為課 程實作,最後各小隊需上台報告計畫內容,供師生評鑑與建議,經過周延修正 後才進行後階段的野炊實作。

國教院所提出的素養導向教學四原則,讓教學者在進行課程實施時更有系

統脈絡,亦可以此原則作為課程設計微調之依據。

壹、 素養導向課程實施面的發現

一、多元的教學方法影響素養導向課程之實施成效

在課程實施初期,由於對於素養導向的教學原則相當陌生,便收集了許多 教育部與國教院公布的總綱、綜合活動領綱草案、研習等十二年國教相關輔助 資料,有幸在蔡居澤教授的熱情提供資訊,取得由張景媛教授所設計的素養導 向教案格式,讓研究更加聚焦於課程的發展,雖然總綱與領綱草案皆已公布,

但新版教科書仍未上市,受限於此因素研究者自行收集《生存家族》電影與九 年一貫康軒版綜合活動課本,進行改編教材與自編教學活動後,發現素養導向 課程之實施成效,關鍵不在於教材的變化,而是「多元的教學方法」

研究者在單元活動課程實施中,根據國教院所公布之素養導向教學的四大 原則,分別為以「欣賞教學法」觀看《生存家族》影片建立情境脈絡化的學 習;以「合作學習教學法」進行卡式爐操作練習整合知識、技能與態度;以

「設計教學法」進行野炊計畫以符合學習方法及策略;以「發表教學法」進行 野炊活動實作達成活用實踐的表現進行課程實施。

二、面對多元的學生應秉持因材施教的學習評量

從學習單評量實施成果(參照附件五)發現 81 位參與課程的學生中,有 87.6%學生得到 D 等級、12.4%學生得到 E 等級,將其各等級學習單抽樣檢視 學習單回答情形,針對第一、二題的簡答式題型,有近九成學生皆能正確填

從學習單評量實施成果(參照附件五)發現 81 位參與課程的學生中,有 87.6%學生得到 D 等級、12.4%學生得到 E 等級,將其各等級學習單抽樣檢視 學習單回答情形,針對第一、二題的簡答式題型,有近九成學生皆能正確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