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壹、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是由教師研究者、校長、學校諮商員,或在教學 環境的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所執行的任何的系統性探究,以蒐集有關他們 的特定學校的運作方式、他們如何教學,以及他們的學生學習效果有多好等資 訊。這種搜得的資訊係以獲得洞察力、發展反思性實務、影響學校環境(和一 般教育實務)朝向正向的變革,以及改進學生的成果和涉入的那些人士的生活 為目標。行動研究是由教師為自己所做的研究,而不是受到他人的壓迫而為的

(蔡美華譯,2008)。夏林清、中華民國基層教師協會譯(1997)指出這些進 行過行動研究的教師們,不僅在他們的學校中執行了發展成長性的工作,他們 也擴展個人的專業知識、提增了專業效能。這些教師也將自己獲得的知識傳播 給同事、學生、家長,並以書面報告的方式提供給更廣大的大眾得知。這些教 師們證明了「教師」是可以對其專業基礎提供重要的知識貢獻,已示範了教師 在無外在的指引下,能夠成功地致力於專業問題的解決。他們不會因適應或遷 就例行性工作而限制住他們的工作,他們反而能如專家般的細緻行動,同時發 展出有關其實務工作的新理論,甚至包括了對教育環境與社會脈絡的批判。

蔡美華譯(2008)指出教師為教師所做的研究,涉入蒐集有說服力的資 料。它們有說服力,因為教師投入於資料蒐集的正當性,亦即他們確認資料的 來源,提供說服力的洞察到介入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影響。類似的情形是行動研 究的發現,以及由這些發現所提議的行動,對教師研究者來說,是具有權威性 的。教師研究者在做行動研究方面,已發展出解決它們自己的問題的方法。教 師不是外來的「專家」是在他們教室中所做所為的權威。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為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為研究者服務之陽光高中國中部

(化名)106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三個班級共 81 位學生,研究者本身兼任課 程設計與教學者,透過一面行動,一面研究來尋找問題,發現問題,並解決問 題,以提升教師專業發展。

貳、研究流程

研究者於 105 學年度起擔任新北市某國中綜合活動領域童軍科專任教 師,並於該年度開始於七、八年級各班進行童軍教學,其任教班級為本研究先 導性質的試點研究,106 學年度上學期進行正式研究。本研究分成以下步驟來 實施,研究流程如下:

一、擬定研究主題與問題

研究者實際於教學上發現之問題,透過與指導教授討論擬定主題與問題。

二、文獻蒐集與分析

研究者依據研究主題蒐集國內外相關論文、期刊、書籍與網路資源,確定 以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單元課程設計與實施作為研究依據。

三、設計課程與教學實施

研究者根據十二年國教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草案、康軒版國中八年級綜 合活動教科書內容和相關得獎教案,考量學校相關活動行事曆,並與指導教授

共同討論,再邀請其他現場童軍教師給予建議,改編兩個主題成一個單元共 10 節課,於每週一節的童軍課程中實施,研究期間為 106 學年度第一學期。

課程設計整體依據十二年國教綜合活動領域課綱草案之素養導向精神,讓 學生運用探索體驗活動方式表達感受與意見,培養個人與團隊人際與溝通互動 能力;透過戶外活動學習,積極關懷社會議題,養成對人事地物的觀察敏銳 度;與培養自我探索興趣,找尋生涯發展目標,發揮所長奉獻社會。

四、蒐集資料與分析處理

研究者將實際教學過程所蒐集到的資料,學生學習評量成果包含學習單、

驗收單、野炊計畫單、野炊心得影音分享,研究者收集包含課堂影音記錄、教 學反思日誌與專家學者課程研討記錄等資料進行整理,根據研究目標與問題,

分析歸納課程設計之實施狀況與適切性。

五、撰寫研究報告

依據整理所得之資料結果進行討論,提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

六、研究流程說明

針對本研究動機與目的,提出研究問題,蒐集相關文獻,擬定研究計畫與 設計課程,並在課程結束後進行訪談,將訪談與蒐集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和 統整,最後歸納出研究結果。本研究流程如圖 3-1 所示:

文獻蒐集

研究計畫擬定

設計課程

教學實施 發

現 問 題 修 正

修 正 後 再 實 施

圖 3-1 研究流程圖

資料處理分析 撰寫研究報告

論文發表

圖 3-2 研究時程甘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