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節 第三節 心距光譜論 心距光譜論 心距光譜論 心距光譜論

22

本節探討「心距光譜論」的理論架構。可應用布洛所提出的「距離的二律背 反」的方法來描述心理距離中「狎近」(under-distance)和「疏遠」(over-distance)

的程度。此程度的差異可用光譜來表示。有別於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一書中所 應用的「哲學的二律背反」,此方法乃是用以辯證美感經驗的無涉利害的原則。

布洛的「距離的二律背反」乃是用以描繪心距光譜上程度的差異,可用以解決康 德應用知識論方法之討論所會遇到美學研究困境。

心距光譜是如何產生呢?一般大眾是否皆可輕易地持距?何謂最適當的距 離?上述問題可用「距離的變數」(variability of distance)、「距離的二律背反」、

「配稱原則」(the principle of concordance)、「距離限制」(distance limit)和「理 想距離」五個部分來加以探討,並用以架構「心距光譜論」。

壹 壹 壹

壹、 、 、距離的變數和心距光 、 距離的變數和心距光 距離的變數和心距光譜的形成 距離的變數和心距光 譜的形成 譜的形成 譜的形成

延續前論,既然心距既非物理距離,也非歷史距離,而是一種隱喻,此種隱 喻便具有抽象的成分。如何將此抽象的成分予以具象化,布洛便應用「心距光譜」

22 布洛並無提出心距光譜論的用法,此用法乃是本文根據布洛心距說的原理加以發展而來。

予以具象化,此乃應用二律背反之方法,企圖發現「兩個相互對立」(antitheses)

面向,並採取藝術的基本弔詭(the fundational paradoxes of art)之原理,布洛將 之稱為「距離的二律背反」(PD: 96,98)。綜合言之,他企圖以美學上兩相對立以 形成光譜之兩端,以創造具象的「狎近」和「疏遠」,進而描繪此光譜中適當的 心距。

然而,此「狎近」和「疏遠」的兩端是如何形成呢?布洛以「距離的變數」

來描述心距光譜上程度之差異,他認為:

此變數包含「人」和「物」,前者係指觀賞或創作的主體,乃是根據個人的 能力;後者係指藝術品,則依據美感對象的特性,兩者皆可影響距離所應該 維持較大或較少程度。於此二個變數的交互作用之下,便逐漸形成「狎近」

和「疏遠」之程度。簡言之,距離可說是「人」和「物」之間變數的關係,

其所依據有二:個人的「持距能力」和美感對象所扮演的角色(PD: 100)。

依據前述之原理,本研究特別將「人」和「物」之間的變數轉化為「心距示 意圖」,藉由將觀賞主體(人)與美感對象(物)之間的關係加以具象化,以描 繪此二者之間的心距,並簡單地以「心距光譜」加以表示,如圖 3-1 所示:

心 理 距 離

若是人和物的心距過近,稱為「狎近」; 若是人和物的心距過遠,稱為「疏遠」。 圖 3-1 距離的變數所產生的心距關係示意圖

簡言之,心距說是透過主體的專注力,在個人與美感對象或事件之間維持適 當的心理距離。所謂「超離」是一種觀賞主體在情感、潛在的行動上並非直接地 投入於欣賞美感對象,而是以「超乎物外」的態度來經驗它(Fenner, 2003: 51)。

持距的主體是人,則可顯示心距說為極為重視主體意識之理論,而經由「人」和

「物」兩個變數之交互作用,便可描繪觀賞主體的內在持距之心理過程。若是主 體擁有美感意識,係指他們善於持距,善於使用心距的態度來觀賞美感對象;當

觀眾或藝術家

持距的能力 美感對象

美感對象的性質不同時,我們和美感對象的心距也會隨之改變。而持距係指主體 修正觀看美感對象之心距,是藉著主體的觀看角度之改變而改變;例如,欣賞書 法對於我們而言是疏遠的,此則是因為現代人不再以書法作為書寫工具的緣故;

欣賞抽象畫和寫實畫對我們便有不同的效果,我們往往對於寫實畫較為親近,而 觀賞抽象畫時常無從欣賞,因為寫實畫貼近我們日常生活實物之緣故,而抽象畫 則否。此外,心距並非一成不變,心距光譜之所以可用以描繪靈動的感經驗,即 在於心距也並非只有狎近和疏遠,而係指主體與藝術品之間極為微小之程度變 化。

貳 貳

貳 貳、 、 、距離的二律背反 、 距離的二律背反 距離的二律背反: 距離的二律背反 : :程度上差異的描述 : 程度上差異的描述 程度上差異的描述 程度上差異的描述

前文已說明,「心距光譜論」之具象化來自於「人」與「物」兩個心距變數 之間的距離。然而布洛是如何應用此兩個變數予以描繪心距光譜論?他首先以

「狎近」和「疏遠」來描繪光譜中的兩極,稱藝術品與個人主體(藝術家或觀眾)

難以保持適當的距離時,不是「狎近」,便是「疏遠」。前者時常是因為藝術品過 度粗略地自然,或是令人產生難過與厭惡之寫實;後者卻往往係指藝術的缺失,

特別是藝術品過於久遠,因而產生不太可能、造作、空虛和荒謬感(PD: 100

-101)。一般大眾著重於現實生活,往往將藝術品的欣賞視為浪費和風月之事,

便容易產生「疏遠」之心距,該心距如圖 3-2 所示:

疏遠的心距

圖 3-2 著重現實所產生的心距示意圖

在描述「心距光譜論」時,我們無法以上述圖 3-2 同時表示「狎近」和「疏 遠」的狀態,因為該圖僅能描繪狎近之狀態;欲解決此問題,本研究採取同時呈 現「狎近」和「疏遠」的「心距光譜圖」來加以表示,如圖 3-3 所示:

一般人採 實用態度

藝術品

狎近 疏遠

圖 3-3 心距的光譜示意圖

綜合言之,本研究依據心距說之原理,自創「心距示意圖」、「心距光譜圖」

兩種類型,以期待將心距說加以具象化。此兩種類型的圖形具有不同之描繪功 用:前者只能描繪單一的心距狀態,或為「疏遠」,或為「狎近」,或為適當之心 距;而後者卻可同時呈現「狎近」和「疏遠」之狀態,以同時表示某一美感對象

(多為藝術美,但是亦有少數的自然美)在「心距光譜」中偏向「狎近」、偏向

「疏遠」、或是「適當」心距的位置與程度,而此兩類之圖形皆可用以將「心距 光譜論」加以具體化。

參 參 參

參、 、 、 、配稱原則 配稱原則 配稱原則: 配稱原則 : :趨向狎近的態度 : 趨向狎近的態度 趨向狎近的態度 趨向狎近的態度

「配稱原則」可作為「心距光譜論」的持距原則之一。此原則係指:「藝術品

必須與人們的智識與情感之獨特性和經驗習性相一致」,若一致性越高,則代表 藝術品和觀賞主體的「配稱」(concordance)程度愈高,卻又不至失去距離。倘 若藝術品的角色和觀眾之間缺少「配稱」,最普遍的解釋即是「每個人品味的不 同」(劉昌元,1994:98;PD: 98);所謂「曲高和寡」便是這個意思(劉昌元,

1994:98)。因為人們的品味不同,感受之差異,我們才需要持距的態度,以重

新觀看世界,進而擴大自己的邊界。我們皆可能侷限於自己的生活世界之邊界而 毫無所覺。因為每個人生活世界的邊界之差異,其藝術品味也隨之不同,也因此 美感教育才更能彰顯其必要性;藉由美感教育,方可使人們得以提昇藝文境界,

換言之,藝術本身便是一種藝文境界的提升。

「配稱原則」最著名的例子是《奧塞羅》(Othello)一劇。在該劇中,倘若 一個男人相信他的老婆可能不貞,在觀看《奧塞羅》時,他便可更加完整地欣賞 該劇所呈現的處境、演員的行為舉止和角色,而《奧塞羅》所呈現的情感與經驗 便會更加與他自身的經驗一致,至少他必須符應「配稱原則」(PD: 99)。「配稱 原則」得自於觀賞或創作的主體感受,其配稱程度係指此主體在欣賞或創作美感 對象時,是否具備相同經驗,使主體可以感同身受地欣賞劇情,而此種感同身受

觀賞一幅極

為逼真的畫 觀賞埃及

文物展

的心距關係,我們便可以圖 3-4 予以表示:

狎近的心距

圖 3-4 《奧塞羅》一劇中具有配稱原則的觀眾的心距示意圖

總之,欣賞主體若期待在審美時能善用「配稱原則」,他必須擴大自己生活 世界的邊界,例如遊歷各國,又如感受周遭細微事物之變化。只有自身的經驗愈 趨豐富與精緻,在欣賞藝術品時也愈獲「切身」感受。「配稱原則」所指稱的主 體通常係指觀眾,例如當觀眾擁有這齣戲劇所呈現的類似情感與經驗,或是他們 感同身受這齣戲劇時,便可更加體會戲中的情節,從中獲致更多的體悟,感同身 受而挑動內心的那條心弦,深刻地促動而久久不能自己。

肆 肆

肆 肆、 、 、 、距離限制 距離限制 距離限制: 距離限制 : :避免疏遠的態度 : 避免疏遠的態度 避免疏遠的態度 避免疏遠的態度

前文已說明,前述「配稱原則」是否可行,端賴觀賞或創作主體是否感同身 受。而感同身受的程度則必須依賴主體的生活邊界是否擴大,而足以獲致愈加多 元之經驗,有鑑於此,「距離限制」和「配稱原則」便具備高度相關。「距離限制」

係指觀賞或創作的主體是否可能失去距離,進而產生「疏遠」的心距。關於這點,

布洛提到:

在理論上,失去距離之狀態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持距時不僅含括平常的藝 術主體,也包含最為個人化的情感,例如觀念、知覺、或是情緒皆可充份地 持距而進行美感欣賞;惟實際上則不然,常人皆有「距離限制」。(PD: 101)

若以「心距光譜圖」來表示觀賞主體與藝術品之間失去距離所產生之「距離 限制」,則可以繪製成圖 3-5,如下所示:

一個相信他 的老婆可能 不貞的男人

《奧塞羅》所呈現 的妻子不貞的情感 與經驗

連結不上而失去距離

圖 3-5 距離限制所產生的心距示意圖

綜合言之,布洛提醒我們,在理論上並無「距離限制」,然而在實際的生活 世界中,由於我們皆是獨立而有限的個體,在觀念、知覺或情感上皆有其限制。

人們可能受限於「時間距離」與「空間距離」,前述理論上沒有「距離限制」的 論點便無法成立。換言之,「距離限制」是無可避免的。在此,布洛是以「人的 有限性」來討論「距離限制」。朱光潛(2006)在《談美》一書中也指出,如果 人們習慣以實用眼光觀看世界,實用的生存,往往侷限於「生存法則」而缺乏美 感,此時將會產生「距離限制」,使我們容易失去距離。布洛討論「距離限制」

的主要用意在於儘可能避免過度「疏遠」,此過度「疏遠」之狀態就是一種「失 去距離」的狀態。

伍 伍 伍

伍、 、 、 、採變動觀的理想距離 採變動觀的理想距離 採變動觀的理想距離 採變動觀的理想距離

延續前論,依據「心距光譜圖」所描繪程度上的差異,布洛所預設最理想的 心距為何?是偏向「狎近」多些,抑或是偏向「疏遠」多些?是否就剛好在「狎

延續前論,依據「心距光譜圖」所描繪程度上的差異,布洛所預設最理想的 心距為何?是偏向「狎近」多些,抑或是偏向「疏遠」多些?是否就剛好在「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