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再思黑格爾對現代性之批判

第四章 自我詮釋的自我觀

第三節 再思黑格爾對現代性之批判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0

的判斷總是已經處在前理解的循環中,仍然不足以反駁自由主義者對客觀性判 斷之嘗試與追求。因為即使一種目標在人類處境下根本無法達成,也無法絕對 地否定人們應該在現世力求達到此目標。自由主義者可以如羅爾斯後期思想一 般,在不涉及整全性學說的狀況下,單純從政治考量的角度來證成其重要性。

更詳細的說,只要客觀性判斷對於實現自由與平等具有重大益處(甚至不可或 缺),那麼無論是否能完全達到,難道不應該成為人們共同追求的目標嗎?

總而言之,當代詮釋學或許提供給泰勒足夠的資源,以提出一種自我與目 的交融之重構觀來回應金里卡的質疑。然而,這只是在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競 爭的球場上,為社群主義者投進追平分的壓哨球。在下一節中,筆者將指出,

黑格爾這位在本論文中姍姍來遲的老將,如何協助泰勒在延長賽中打出一場好 球。

第三節 再思黑格爾對現代性之批判

黑格爾在近代以來對自由問題之探討中,扮演了一重要角色。誠如泰 勒所指出:

黑格爾哲學是現代對自由之關注發展上重要的一步。他幫助發展 了一個將自由視為整體的自我創造的觀點,這種觀點確實在他的哲學 中只屬於宇宙精神,但其只要轉向人,就能將自我依賴的自由觀推到 終極的兩難困境。因此對現代自由議題之衝突的強化,他扮演了一個 重要的角色。121

泰勒對黑格爾之哲學關懷的理解,可以一種最簡單的方式被歸結為以下的 內容:黑格爾嘗試透過絕對精神來統合自然與理性的分裂。122上述的哲學關懷 必然與黑格爾所處的時代背景,尤其是啟蒙運動以來的社會變遷有所關連。如

121 Charles Taylor, Hegel and Modern Societ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p.10.

122 Charles Taylor, Hegel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5), p.53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1

泰勒所指出,在黑格爾眼中的啟蒙運動,可以視為是一段人類理性自我肯定的 過程,相信「人類理性具有的將近無限的能力,去重塑人類生活的條件,以保 障其幸福和實現。」123在這種衝動中,自然與人的處境被視為是理性必須去克 服的外在限制,而獲得實現的「並非指個人,而是一種『種屬上的存有』」124。 換句話說,啟蒙運動以來的社會趨向,乃是追求人類的普遍意志(理性)克服 外在限制(自然),而達到絕對自由的理想。黑格爾雖然洞察到上述的趨向,卻

「低估了這股動力」125。原本預計在法國大革命之後就會自毀的浪潮,卻在現 代的科學成就以及越趨追求私人生活與生產效率的社會結構推波助瀾下,更加 強化。

黑格爾對於現代自由觀採取了一種批判觀點,而此觀點可以追溯到比詮釋 學之背景更早的表現主義傳統。泰勒指出,表現主義傳統把人視為「處身在一 種更大的自然秩序中」126,在這種自然秩序之中,人具有從更廣大秩序而來的 內在之聲,唯有透過這種內在根源才能使得人的道德感「具有意義與合理 性。」127在此種觀點下,人的生命被視為是深植於內在之本性的表現,且這種 本性是被置於某種自然秩序之下的。可想而知,對表現主義者來說,自我依賴 的自由觀之問題,正在於他們把自然客觀化,認為自然只是有待理性主體去掌 握或超越的外在對象,然而實際的狀況毋寧是,自我唯有將自身放在更大的自 然秩序下才能夠獲得理解。

黑格爾所處的時代,正是浪漫主義盛行的年代,浪漫主義作為表現主義早 期形式的一支,黑格爾也因此透過浪漫主義承繼了對現代自由的表現主義式批 判觀點,他企圖在理性與自然之間扮演調和者的角色,透過把自然視為絕對精 神的表現,來達成兩者之綜合。絕對精神作為存有學之基礎,使得人既能恢復

123 Taylor, Hegel and Modern Society, p.157

124 Ibid., p.219

125 Ibid., p.209

126 Taylor, Source of the Self, p.369

127 Ibid.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2

與自然的關係,又能達致理性自律的理想。

然而,泰勒認為在當代「黑格爾的中心議題已死」128,歷史往悖乎黑格爾其 所預期的方向走去。近代社會的發展一方面強化了啟蒙運動關於普遍理性、絕 對自由之信念;另一方面,自然也愈加被客觀化,成為有待人的意志去掌握與 克服的對象。於是黑格爾企圖把理性與自然調和於絕對精神之中的哲學目標,

對於現代人來說已經不具有吸引力。

因此黑格爾的綜合在今天之所以無法博取附和,不只因為它部分是建 立在表現主義者對當代文明愈趨強化的現代身分之反動上,更因為它 是建立在此反動之一種早期而陳舊的形式上。它從屬於這項宣稱將提 供給我們一個理性勝利的想像之反對意見;並且它更加地是屬於這項 反對意見的一個看來再也行不通的階段。129

由上述的引文可知,泰勒認為黑格爾哲學雖然在現代已不具吸引力,但失 敗的關鍵並非是表現主義觀點本身,而是因為黑格爾的表現主義式批判是建立 在已過時的浪漫主義之形式上,只要經過適當的轉化,黑格爾哲學仍然對現代 社會問題具有豐富的啟發性。

如果由於在理論與實踐層面客觀化和轉化自然的歷史經驗太強,以致 它無法被視為對話者繼續生存;那麼,表現主義反對現代文明的思潮 就應該要聚焦於人。那個被現代社會「拘束、關住、監禁」,被現代 盲從所幽閉,被功利之大機器所撲滅的,並為「體系」所壓制的,就 是人性,或說是人的創造力和表現性潛力。130

泰勒認為隨著時代演變,黑格爾哲學若要持續發揮影響力,對現代自由的 批判不能再建立在早期浪漫主義的觀點上。表現主義必須以人為焦點,必須擺

128 Taylor, Hegel, p.546.

129 Ibid., pp.545-546.

130 Ibid., p.54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3

脫過去把人的本性歸於與某種更廣大的秩序的方向,必須把焦點轉向關注現代 社會中,人的創造力以及自我的表現如何受到壓抑,而這就牽涉到了所謂人的

「本真性」(authenticity)議題。

泰勒所論及的本真性,可以簡要的被闡述為一種「對我自己真實」的理 想。泰勒曾對本真性理想的起源與發展做了詳細考察131,然而筆者認為就本文 的主題而言,無需過度深入探討其演變歷史,只需探究其如何幫助黑格爾哲學 重新回到現代社會之舞台上。

在探討現代社會的主體想像以及由此衍生的自由觀時,泰勒指出:

這種現代的主體觀已經促成大量把自由當作人通過排除各種阻力,打 破外在阻礙、牽連或糾纏而贏取的東西之自由觀。自由就是無拘無 束,就是僅依賴自己決定行動。更有甚之,這種自由觀不僅是一個註 腳,而且是一個中心觀念,就由它現代主體觀才被定義。132

現代社會所盛行的自由觀,以強調不受拘束或自己決定行動為主要內容,

泰勒將之稱為「自決」(self-determining)或「自我依賴」(self-dependence)的 自由觀。值得進一步說明的是,這種自由觀雖然「是對自由的一種消極性概 念」133,但卻不同於伯林(Isaiah Berlin)所定義的「消極自由」(negative freedom)134。兩種自由觀的差別在於:後者僅僅把自由劃歸於一種排除外在強 制或干擾的意義,但前者除了排除外在干擾外,尚重視在行動中的自我實現,

因此仍具有積極的面向。以康德為例,其自律(autonomy)的倫理學,雖然也 強調排除外在強制,卻是為了使來自人的道德理性得以實現,故仍具有積極的 實踐法則,因此並非消極自由的理想,而應被界定為是一種自決的自由觀。

131 See Taylor, The Ethics of Authenticity, ch.3.

132 Taylor, Hegel, p.560.

133 Ibid.

134 消極自由的概念請參見 Isaiah Berlin, Four Essays on Libert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ch.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4

泰勒之所以稱自決的自由觀為消極性的概念,主要是針對這種自由觀對外 在事物以及外在處境的態度而言之。在泰勒看來,自決的自由觀的問題在於其 對主體的想像是「無處境的」(situationless)。當然,無處境的自由觀並不意味 著其支持者全然不考慮人的現實處境,或是完全否定處境的價值。泰勒的意思 乃是說「它被以一種方式定義,這種方式將完滿的自由意義視為一切處境的廢 除。」135處境對於自我依賴的自由觀來說可能仍具有價值,但其價值最多僅只 是外在的或工具性的。

泰勒指出,上述對處境的看法導致現代社會中一種道德的主觀主義,這種 主觀主義認為「事物有重要性並不是因其自身,而是由於人們認為它們有」

136。因此除非是對人自決的自由有所侵害或助益,否則「理性不能裁定道德爭 議」137。泰勒認為這種道德主觀主義將伴隨中立的自由主義(liberalism of neutrality)之政治觀點,而金里卡正是此立場的擁護者之一。中立的自由主義是 指持以下觀點的自由主義:基於保障人的自由為原則,政治應該避免對何為良 善生活提出價值判斷。若將中立的自由主義與本文第二章所提及,沈岱爾所批 判的義務論自由主義進行比較,將可以發現兩者只是同一個命題的不同表述方 式,它們主張正當性(人的自由)優先且獨立於善(對良善生活的討論)。

中立的自由主義-在泰勒眼中乃是自毀性的,有無法克服的矛盾在其自身之 中。造成這種矛盾的關鍵在於:

事物是針對一個可辨別的背景而具有重要性的。讓我們將之稱為視 域。這代表了如果我們想要有意義地界定我們自己,我們所不能做的 一件事情乃是壓抑或否定那些事物藉以具有重要性的視域。這是一種 在我們的主觀主義之文明中經常被貫徹的自毀行動。138

135 Taylor, Hegel and Modern Society, p.157.

136 Taylor, The Ethics of Authenticity, p.36.

137 Ibid., p.18.

138 Ibid., p.3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5

關於視域在人對事物的價值之判斷中所具有的重要性,筆者在前一節探討

關於視域在人對事物的價值之判斷中所具有的重要性,筆者在前一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