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第二節 世事無常,活在當下

身為家中長女,受訪者 W1 在家裡總是扮演者母親得力的助手。母親在某次過年前繁忙家務中突 然無預警的中風倒下,讓 W1 原本覺得母親要求自己總是比較多的不平情緒瞬間成為一種內疚,這種 心境的轉折,使得 W1 在母親手術之後毅然承接了主要照顧者的角色。在母親緊急手術時,W1 自己 不斷地向上天祈禱,也因為如此,在她往後的照顧歷程中,宗教經典成為一股重要的支持力量。而透 過修習佛學與心靈的沉澱釋放,W1 將自己這段照顧經驗視為對生命實踐的反思學習歷程。

一、與自我的連結

(一) 其實照顧父母對不是一種選擇,而是在某些因果關係下對自己諾言的信守

對於 W1 而言,與母親的親密關係對她成為父母的主要照顧者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在訪談中,

W1 常常提到過去父母如何在非常艱難的環境當中,努力工作將孩子們扶養長大並且讓大家受了教育。

這樣的成長環境,讓 W1 非常感恩父母,也非常珍惜與父母相處的緣分:

…那我爸爸在年輕的時候因為經濟關係,以前很少花時間在我們兄弟姊妹身上,我就跟我媽媽比要 親。…那我就很喜歡聽他們講以前的故事。…(W1-R-C1-50)

…我爸以前是早產兒,那因為以前環境不好,我阿嬤就不要他了,是因為鄰居看到他好像還有氣息、

好像還有哭聲,就抱回去了。那我爸也算是蠻堅強的人,十幾歲就到台北,也沒有讀甚麼書,他的目標

就是賺錢、賺錢、賺錢,所以我也蠻感恩他給我們一個溫暖的家。…那我媽媽原本是有錢人家的小姐,後來家道中 落。…那他們就一起努力。(W1-R-C2-8)

他們當時也沒有這個環境,…失掉很多的學習機會,…(W1-R-C2-9)

所以當我(們)學了某些東西之後 我(就覺得)應該反過來教育我自己的父母。但是父母親我們教育她 不是說我好像是居高臨下,不是;而是說我在生活裡我該講很多的道理 。我是在聊天。然後把很多 我現在學到的東西;不管他們懂不懂,都講給他們聽,至少讓他們(有)聽過。(W1-R-C1-51)

就是因為與父母有著苦盡甘來的患難情感,W1 對於家裡事務一直有著長女的使命感,隨時幫忙 母親照料家裡的一切。也就是這樣的互相信任與依賴的關係,有時母親對她的要求也較其他兄弟姊妹

75

多。在 W1 才剛完成大學學業開始實習時,大哥婚姻觸礁,母親請求 W1 共同承接下因為父母婚姻關 係破裂而沒有人願意扶養的姪子的教養責任,即使當時 W1 本身只是個二十出頭、未婚的年輕女孩。

雖然 W1 願意剛從學校畢業工作就擔負起教養姪子的責任,也不斷地調適自己未婚卻似單親媽媽的生 活。但這過程中,W1 與母親有著看似親密卻又微微怨懟的關係。

其實我剛畢業的時候就幫我哥哥帶他兒子。因為我哥哥很快就結婚,25 歲就結婚。那結婚很快就離 婚,孩子就丟到家裡,他們就搬到高雄去,那我跟我媽就寧願把孩子接回來。那時候孩子才兩歲多,

我自己也才剛畢業,其實我身體也不好,但是就覺得不行,所以我就照顧他。……然後那小孩的行為

也沒有很好,當然我自己可能也蠻兇的,就覺得應該這樣應該那樣,你就自己也充滿很多矛盾。…(W1-R-C1-2)

或許母女所連結的是「世界上愛最深也是責任最重的關係。」母女常是「最關心彼此」、卻「更是最 會批評彼此的人」(張玄竺譯, 2015)。雖然 W1 年輕時的身體狀況並不是那麼的好,但面對母親希望幫 助哥哥照顧孫子的心意,她承擔下教養姪子的責任。後來哥哥再婚,姪子狀況百出,母親為了使兒子 第二次的婚姻能夠圓滿,總是希望 W1 能夠承擔多一些,包容大一點。所以在家裡,W1 似乎是個必 要的「幫手」。

講出來不怕你笑,她(母親)中風那天我都還在為了洗廁所的事在不高興。因為她(母親)認為可以我 們自己做的事就不要讓我嫂嫂們做。…反正那天我就已經在拖地板了,她(母親)又提醒我拖完地要 去洗廁所。其實我有一點不高興,想說我不是一直沒有停下來嗎?那時候其實她有抱怨說好像身體 怪怪的,怎麼好像喝醉酒一樣頭昏昏的。後來那天晚上(媽媽)就中風了!(W1-D-Q-2)

這一場意外中風,完全改變了 W1 對自己與父母關係的概念。

那天晚上應該是我整個人,在很多方面的,轉折點吧!(W1-D-Q-2)

W1 對於自己成為母親的主要照顧者,一直強調是因為當母親中風意外發生時,自己依循宗教信仰,

在急診手術房外所許下的承諾。

其實那種心情,就很複雜的狀況就跑在一起。其實我媽媽生病(中風),其實我說過,當時我正在跟 她生氣。(當時)我對我媽媽的態度很不好。所以(我就祈禱)說,如果她身體能夠好起來,我會盡我 一切,我不再跟誰計較,不再怎麼樣。那可能也跟我之前有在念佛有關係。我內心的掙扎衝突其實 充滿了很多的矛盾點自己也解不開。然後我媽媽(在急救)的關係,人家叫我念什麼,念甚麼地藏王 經,我就念地藏王經,我就發願。叫我念普門,我就念。反正任何經典,我都念。那時候我媽在加 護病房的時候我只想過一個,我就跟觀世音菩薩講,如果我媽媽能夠好,你就讓她好;如果她該走,

你就讓她走。其實你要發那個願,你的心很痛。但就是說你就不要讓她受那麼多厄苦,然後不斷替念佛 迴向。(W1-R-C1-22)

這看似非常戲劇性,卻又好像是那樣的理所當然,好似中風事件的發生,就那麼剛好發生在提醒她自 己應該承擔這個照顧者角色的時機點上,再加上兄弟皆有婚姻上及工作上的限制,所以母親出院後,

76

77

78

現在我能力不足的時候我就先放下來, (笑) 那就像是選擇也是一種選擇,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

……(W1-R-C1-39)

我常講說我現在的能力不足,那我就做到這裡。我就放下來,說不定哪天我智慧再增長一點,我再 處理這件事情,那可能就會處理得更好,但是我不要讓我的情緒陷下去,陷下去不僅對事情沒幫助 對我也是一種傷害,而且更可能是兩個人的一種互相傷害。…(W1-R-C1-41)

利用從宗教中習來的哲學思考模式,W1 不自覺地運用了「後形式思維」中很重要的一個認知「自 我參考決定」架構,就是既然一個人無法跳脫自己所生長的社會文化空間制約來做出生活上的種種決 定,那就掌握好自己所能掌握的參考條件,做出自我能夠接受的決定,即便當下,不做任何決定,對 自己來說,都會是一種決定。這就如同邱啟潤、金繼春(2006)在研究當中指出,如果能夠鼓勵家庭照 顧者從認知知覺層面的改變,處理面對他們因為長期照顧而需要面對的困境壓力與問題,「面對它、

接受它、處理它、然後放下它」,這種心態應該可以是一種家庭照顧困境的因應取徑。

(三) 轉個念,一切從心開始;只有自己知道決定單身、照顧母親,自己才能更自在

雖然在當下時空的條件下必須放棄或忽略某些事,但 W1 知道,顧好自己的家人是最重要的課題 原本與母親關係就屬親密,但因母親突然中風前,W1 卻在為一些家務瑣事與母親鬧脾氣,母親這樣 突然的倒下,衝擊了 W1。極度傷心自責的 W1 藉由佛學探究來疏理自己的悔恨。她認為「學佛幫助 自己做到由自己的心念轉變做起。」因為「透過佛法的學習,自己學到的是,只做自已想做的,不用 勉力作全部。」

就是這樣的心境,讓 W1 面對自己生命中重要的選擇—婚姻時,深刻的反思自己對自己生活的期 許,做出了單身的選擇。

…我以前是一分二,就是不是對就是錯。那其實在教學過程中,小朋友使我成長,獲得最多的也是 我自己。我跟父母相處,獲得最多其實也是我,跟兄弟姊妹相處,學到最多其實也是我。我陪我爸

媽的時候因為剛好碰到我的適婚年齡,所以我媽媽當然父母都有一種期望,可是我又不能講…。(W1-R-C2-6) 我接觸佛法之後,…一直在修正我自己,人要朝正面去看人家,人要怎麼要去看這個缺點。應該

這樣說,人都是優缺點並存的,只是有的人缺點比較多,有的人缺點比較少 那優點就比較多,然後 我就儘量朝正面去看,然後如果改正一個缺點,我優點就多一點。…(W1-R-C2-9)

…以前我的性格是要求別人很多,自己也不見得做得到,可是就覺得你應該怎樣怎樣,所以我也很 幸運沒有很早結婚,因為我如果很早結婚大概也會很快離婚,因為我大概會覺得你的行為是不對的…

…你要先改變自己,啊,你也不要去要求別人要怎麼樣、怎麼樣,有一些我要給別人一些空間,你 也要給自己一點空間進步吧!這是我自己後來覺得應該要這樣子。…(W1-R-C2-11)

因為看到了自己過去個性上求全的執著,在遇到母親生病後的復健必須要有人全心照顧,父親年老退

79

休需要有人陪伴,考慮到自己要兼顧工作與家中父母,要照顧自己健康,也希望能為已婚的兄弟作些 承擔,似乎保持單身會是 W1 自己最適的生活狀態選擇。

其實我可以確定說我要單身這件事,就是對於我要照顧我媽媽一個重要的因素。或者是說我自己認 為如果我要照顧好我母親,同時能兼顧和我父親、我兄弟姊妹、我工作,我覺得單身是一個很好的 選擇,其實也是不容易的選擇,至少就常常被講成是我眼光太高什麼的。其實要不生氣也是最近才 修養出來的。(W1-D-Q-4)

…………

在我學習佛法還沒有很清晰之前,有很多問題也一直在思考,包括我要不要結婚等,曾經出現過孤 單(的感覺)。但當我學習佛法之後,我就會想夫妻,當孩子越來越長大, 他就是他, 你就是你,

你本來就要讓他去學習; 就算是夫妻, 將來一定有一個人會先走; 那你就要去度過你該要去度 過的。 當我越來越確定之後,就算我一個人在家裡 ,我也從來沒有孤單的感覺 。我雖然很少出

你本來就要讓他去學習; 就算是夫妻, 將來一定有一個人會先走; 那你就要去度過你該要去度 過的。 當我越來越確定之後,就算我一個人在家裡 ,我也從來沒有孤單的感覺 。我雖然很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