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應用電子書教學的實證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應用電子書教學的實證研究

近年來,教師常在不同的領域採用圖畫故事書(亦即繪本)來教學,並透 過相關研究討探其對幼兒身心發展的影響(邱瓊蓁,2003;程培儀,2004;陳美 姿,2000;陳慧卿,2002;吳淑箐,2006)。研究結果發現應用圖畫故事書(繪 本)教學在幼兒的語言發展(邱瓊蓁,2003)、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啟發(程培儀,

2004)、幼兒人際社會互動(鍾淑惠,2003)及情緒發展(陳美姿,2000)等方 面,都有顯著的成效。以下將探討應用電子繪本教學的實徵研究,比較電子書與 傳統紙本圖書的差異,並進一步針對創作電子書教學之實徵研究來做分析與討論 創作電子書在教育上的價值。

一、應用電子繪本教學的實徵研究

由於資訊科技的快速進步,電腦的軟、硬體設計越來越人性化,加上教育部積 極推動運用資訊科技發展適性之教材、教法以革新教學方式(教育部,1998),

促使許多教師投入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研究領域中。文獻中有許多以市售或自編 的電子繪本為媒材,透過準實驗研究設計或行動研究來取得量的資料,並輔以錄 音、錄影的觀察記錄、教學省思札記、問卷、訪談與研究團隊的討論等質的資料加 以分析,探討應用電子繪本教學之成效,例如張淑玲(2006)以科學家故事繪本電子 書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採用準實驗研究設計,發現接受『科學家故事繪 本電子書』教學之學生在科學的態度及對科學本質之理解方面皆有增進。部分研 究者以自編的電子書繪本來教學,運用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等多媒體的素材,

使其概念具象化來提升學童的學習能力(彭文萱,2007;陳建志,2007;陳月雲,

2006)。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也普遍被應用於指導身心障礙的學生,尤其可運用繪 本教學來提昇障礙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社會技巧運用及加強自我概念(莊雨 姍,2006;林雅玲,2007;林淑惠,2006;黃書瑩,2007)。

二、電子書與傳統紙本圖書之比較

當資訊科技為傳統教學注入一股新浪潮之際,也有幾位研究者(陳慧卿,

2002;林宛霖,2002,林岳蓉,2005;祝佩貞,2002)試圖探討學童閱讀電子童 書與傳統紙本書時的差異之處。羅倫新(1995)與洪文瓊(2005)在其論述中都認為 所謂的「電子書」是由英文中的 Electronic book 一詞直譯而來,泛指一種以電子 媒體(electronic media)為媒介的出版物,而電子童書結合了影像、聲音與圖片,

並可選擇以多種媒體同時或選擇性展現。許多電子童書都是以紙本童書為藍本再 加以改編製作,例如加上聲音、動畫與遊戲等。我們可以在文建會兒童文化館的 網站(http://children.cca.gov.tw/children)中,發現原本看似沒有生命的圖畫書在加 入科技的手法後,反倒成了極具真實感的電子書。由於大部分的電子童書具備遊 戲情境和互動式閱讀的功能,透過視聽多媒體的呈現確實可以幫助幼兒對文本的 瞭解,同時對於閱讀能力較差的兒童也有助益(林岳蓉,2005),甚至一個畫面 就能讓幼兒討論許久(林宛霖,2002)。換句話說,電子書中的動畫與聲音會是 電子童書最吸引幼兒的地方;他們能利用電子童書的動畫內容描述故事,擴展對 故事內容的理解,甚至也會出現口語反應(包括表達自己的喜好,將電子書中的 相關問題與自己的生活經驗連結等)與肢體反應(拍手、點頭、大笑等)(陳慧 卿,2002;祝佩貞,2003;林岳蓉,2005;林宛霖,2002)。

然而研究中也發現過多的動畫設計會對幼兒的閱讀能力帶來負面的影響

(林岳蓉,2005)。電子童書中的動畫設計有時並無法幫助兒童理解故事,他們 反而會因為大量的動畫而忽略故事內容的敘述,降低了閱讀理解的能力(陳慧 卿,2002)。此外,多數坊間電子童書的介面設計均採用色彩鮮明的圖案或文字,

但在沒有輔以旁白的聲音說明時,幼兒幾乎無法了解各選項的意思,因此較需要 有成人在一旁陪同使用(林岳蓉,2005)。

綜合上述,我們發現在閱聽電子書的過程中,動畫、聲光的效果可以幫助 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有趣的隱藏式動畫或按鍵可以讓幼兒享受多樣化的學習,

可以提高學習興趣的遊戲更是讓幼兒們愛不釋手;但相對的,過多的動畫設計徒 增幼兒學習上的困擾,也直接影響到電子童書文本的閱讀價值。

除此之外,幼童在這樣的學習經驗中只是被動的「聽」或「看」故事,回 饋出來的也多半是閱聽內容的複述,對思考與創造力的提升並沒有顯著的效果。

於是讓幼童參與協助甚至直接創作電子書也就成為學者研究的另一個方向。

三、創作電子書教學實徵研究

有鑒於運用坊間電子書做教學的教師越來越多,近年來也有研究者嘗試以 不同的作法來帶領學童創作電子書(電子繪本),希望藉由學童自創電子書的歷 程發展學童的學習潛能。目前的相關研究包括以國民小學學童為對象,如以創作 電子書進行寫作教學(曾愛玲,2004),利用電子書創作來提升童話創作能力(徐 靜儀,2006),以創作電子繪本來看對學童多元智能的影響(陳建灯,2006),

探討學前階段幼童的則有以創作電子書進行語文課程行動研究(崔峨嵋,2006),

以創作電子書來探究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歷程的行動研究(葉純嬰,2007)。

(一) 國民小學階段

1.以創作電子書進行寫作教學

曾愛玲(2004)的『資訊科技融入語文領域聽說讀寫之綜合運用-以國小二年 級製作電子繪本為例』以「行動研究」的方式進行,研究的架構從故事的創作、

電子繪本的製作到電子繪本的分享,均以學童為本位讓他們實際操作與參與,並 從課程推動、學生表現、教學感觸等觀察紀錄進行教學反思、檢討與修正,探討 資訊科技融入語文活動的方式與影響。研究的結果顯示:

(1) 在閱讀能力方面:教師在面對大班級教學時,透過資訊科技的便利,較 容易實施全班共讀及深入閱讀活動。而學生也發現資訊科技能提供較快捷而豐富 的資源,並漸漸由紙本閱讀轉移為利用網路查詢資料,快速的找到豐富的學習資 源。

(2) 在聆聽及說話方面:藉由資訊科技,學童可以在活動中透過聽與說的反 覆練習及錄音和放音的立即回饋,提升聆聽及說話的能力。在電子繪本作品的評 鑑方面,學童感受較明顯直接的部分為「聲音」,其次依序則為「圖畫」和「故 事內容」。

(3) 在寫作故事方面:藉由繪本的引導,透過教學的設計及延伸活動,提升 學生對於故事的後設語言與故事的後設認知知覺,對於故事的特色投注更多的情 感,不但可以自由想像、即興的說故事、寫故事,也在提升學生寫作的能力之餘 讓他們覺得有成就感。

該研究中教師充分掌握了學童喜歡電腦的聲光效果及自己創作故事、動手 操作電腦的心理,讓學童在學習語文與電腦科技的「做中學」過程中得到滿足,

並在回饋的分享時讓學童更有成就感。但是因受限於研究對象能力不足的緣故,

因此採取分組分工合作的方式呈現,並不是每位學童都參與到所有的過程。所以 要看到個別學童在語文聆聽、說話、閱讀、寫作之學習過程產生的變化及影響,

或是每一位學童和電腦的互動情形,就比較困難一些。不過該研究者願意將創作 的主權交給學童,並嘗試以自編教材進行教學及不斷的反思、修正教學的歷程,

仍相當具有參考價值。

2.以創作電子書提升童話創作能力

不同於前文以分組合作方式創作電子書,徐靜儀(2006)則強調以每位學童創 作電子書並搭配童話電子書創作教學課程來指導兒童創作。徐靜儀(2006)的『童 話電子書創作教學研究-以某國小五年某班為例』亦採用行動研究法,於教學現 場實際指導每位兒童創作童話電子書。其目標在以童話電子書創作教學課程來指 導兒童創作,讓賞析教學條理化與具體化、創作活動階梯化(強調漸進指導)、

發表形式 e 化,並落實合作學習。依照上述理念,她將教學分為依序的三個階段

-「認識童話」、「創作童話」及「製作電子書」,並細分為十二個單元、二十節 課的教學活動,每個教學活動也均有配合的學習單;再輔以問卷調查、學生作品、

觀察教師的紀錄及訪談等資料。學生的作品則包括兩部分,一是學生學習前後之 童話創作作品,研究者可藉此探究教學活動之成效,並了解學生學習後的寫作進 步情形;另一部分為童話電子書作品,將學生每次完成之作品予以保留,藉以檢 視學生學習前後之差異。其研究結果顯示:

(1) 童話電子書的創作教學使學生學習童話的態度更積極:

學童對於童話寫作的態度與學習前有顯著的差異,特別是在主動精神與創 作經驗上,學生為求完美而主動修改自己的作品,對於他人的作品也不吝惜讚 美,充分展現主動積極學習及喜愛創作童話的態度,提升學生對於童話寫作的自 我概念。

(2) 童話電子書的創作教學能提升學生創作童話的能力:

從學生前、後測的童話作品可以發現,在寫作基本能力方面,誤用標點符 號及錯別字明顯降低、語句表達及段落安排較為適當、修辭技巧的應用能力也顯 著提升。至於童話創作能力方面,對於文類特色的掌握相當正確,能清楚的表達 主題、人物刻畫的技巧明顯進步、安排合適的超自然設計及情節設計,作品也更 具創意和想像力。

(3) 童話電子書的創作教學能促使兒童有效的運用資訊科技:

(3) 童話電子書的創作教學能促使兒童有效的運用資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