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國高中理財教育課程內涵與國外之比較分析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我國高中理財教育課程內涵與國外之比較分析

壹、我國高中理財教育之發展

早在 1999 年,高中公民課程的經濟單元中已有儲蓄、保險的概念,但是課 程內容只有出現在第四冊第六課「個人投資理財」,篇幅僅限於一課。又因當時 的公民科雖屬社會科的必修課程,卻未能列入大學基本學力測驗與指考的指定 課目,在考試領導教學的大環境下,理財教育的成效乏善可陳。

爾後教育部頒布 2006 年高中課程暫行綱要(簡稱九五暫綱),九五暫綱的

「公民與社會」科是合併原先「三民主義」、「現代社會」與「公民」三科的新 課程,「公民與社會」此時已成學測與指考考科,在該科課程第四冊經濟主題部 分的第六單元「總體經濟政策」內有論及貨幣與銀行的相關概念;同時在選修 課程下冊中的第八單元「資產市場」內有介紹資產市場、報酬與風險、金融市 場等概念,但卻未介紹個人理財的金融知識。

而在 2010 年實施的 99 課綱內,「公民與社會」科選修課程下冊中的第六單 元「貨幣與銀行」、第七單元「認識股票與股票市場」及第八單元「物價與失業」

中,對於貨幣、股票、投資、風險、報酬、物價變動等概念都有論及,然而選 修課程的設計是在高三階段,而一般學校多半是將「公民與社會」的選修課程 開在社會組,至於自然組同學就無法習得這些金融理財相關概念。下頁表 2-4-1 是 99 課綱選修公民與社會科與理財教育相關的三大主題,其中主、次內容是課 綱既有的規定,所蘊含之理財素養概念是研究者的整理:

44

45

資料來源:修改自蕭郁瑩(2011:106)

除了上述相關課程外,目前我國官方理財教育的推動是以金管會為主,為

46

持個人良好信用、謹慎使用借貸服務,分成:及早培養個人良好信用、個人信 用條件影響借款利率、謹慎使用貸款、課後練習-預約一個家等四節。第四課 正確的風險及投資觀,共分成:風險管理觀念、投資的正確概念及準備、常見 的投資工具、正確的投資態度與課後練習等五節。

茲將《個人理財(高中篇)》一書四課內容與上述公民與社會 95 暫綱、公 民與社會 99 課綱、家政 95、99 課綱加以比較,如表 2-4-3,可以發現目前高中 課程中,無論是公民與社會或是家政,所涵蓋的理財概念都較該教材為少。至 於《個人理財(高中篇)》四課的內容雖然比起我國正式課程在概念上羅列較多,

但仍缺乏完整的架構來凸顯理財教育的核心概念,以及前後單元之間的連貫 性。

表 2-4-3 我國高中課程所涵蓋之理財素養概念

理財素養概念

95 公民 與社會

99 公民 與社會

99、95 家政

個人理財高中 篇課本內容

為自己財務負責與做決策 v v

消費者權益保障 v v v

財務記錄 v

儲蓄規劃與編列預算 v v

借貸與信用 v v

基本風險管理與保險 v v

各種投資工具商品、報酬 v v v

貨幣與金融、銀行 v v v

經濟波動與政策 v

倫理關懷 v v

政府職能 v v v

家庭資源管理 v

資料來源:修改自蕭郁瑩(2011:109)

47

資料來源:101 年度全國金融基礎教育成果發表研討會(2012:19)

48

根據「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的主筆,現任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 協會理事周杏娟的說明,該架構對不同年齡層應該教什麼,是依據下列的原則 做出規範:如果這個知識是在這個年紀教,會影響學生的態度或者習慣者就早 教;如果知識是在他成為準理財消費者,已經要去購買理財工具才需要具備的 知識,就往後教;如果屬於原則、方法,是屬於帶者走的能力就教(周杏娟,

2011)。

分析此架構,除了是以不同階段授以不同程度,以加深加廣的課程建構方 式來擬定其教學重點與學習目標外,由於其內容精簡,有較高的可能性融入我 國高中課程在時間與內容上都已過度緊湊的現實狀況,讓有意將理財概念融入 高中既定課程的教師,能夠根據學習目標自行拿捏深度、廣度與速度,提升實 際教學的效能感。無論是公民與社會科、家政科的課程綱要,其實都與金管會 理財教育教材之間其實有著一定程度的重疊,所以公民與社會科、家政科的教 師在備課時,其實都可以將「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當作標準參照,適時地 截長補短,讓課程的內容更為充實。

参、金管會「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與外國理財教育課綱 內涵之比較分析

以上簡要整理英國、美國、澳洲、日本與我國高中階段的理財教育課程內 容,在此進一步進行分析比較與深入探討,歸納出理財教育的課程圖像,以供 後續設計教學計劃之參考。

首先就上述五國理財教育課綱(架構、標準或指導,以下統稱課綱)所含 之理財素養概念進行比較分析如下表 2-4-5:

49

50

表 2-4-5 各國高中階段理財教育課綱所含理財素養概念之比較(續)

國家

理財素養概念 英國 美國 澳洲 日本 金融基礎教

育學習架構

大主題 小主題

企業經營 企業的重要性 v

進取心/事業心(企業家精神) v

個人理財 與集體社

思考個人理財對集體社會之影響 v v v v

提及倫理、道德或責任感 v v v v v

提及公益(捐獻、慈善、募款) v v v

提到個人理財對環境(environment)的影

v

個人理財 與政府決

政府決策之影響 v v v v

社會福利、社會保險 v v v v

稅負 v v v

扣除額 v v v

其他 遺囑 v

累積小主題數量

(無法代表篇幅內容多寡) 23 27 24 20 11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經由上述分析,可以發現除了我國的「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之外,四 國所設計的理財教育課綱,都涵蓋了以下十個大主題:基本收支與消費、借貸 與信用、物價變動、風險管理、投資行為與投資工具、財務規劃與理財決策、

消費者/投資人權益保障、企業經營、個人理財與集體社會、個人理財與政府決 策;我國的「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則缺乏了企業經營、個人理財與政府決 策兩個大主題。

英、美、澳、日四國累積的小主題數量都在二十個以上,其中以美國 Jump$tart 聯盟設計的「K-12 個人理財國家標準」最多,澳洲 MCEECDYA 公 布的「國家之消費者與理財素養架構」次之。

51

茲將各國的課綱的共同特色整理如下:

一、作為課程指引,傾向自由教科書制度的設計理念,能允許教育多樣性的維

在教科書制度上,日本與我國都採取審定制(日本稱為檢定制),而英、美、

澳則採取自由制。前者,相較於國定(統編)制,縮小了國家以行政干預教育 的範圍,且教科書內容可比較具體回應社會開放與多元特色,而後者雖仍受制 於市場競爭的制約,但更能夠符合地區特性、教師與學生的需求,呈現更大的 多樣性,英、美、澳都屬於此制。

我國與英、美、澳、日的理財教育課綱,其實都不是強制性的審定標準,

如由政府推動,則為推動時的藍本,如由民間設計,則為理想之倡議;雖然日 本與我國都是審定制,但是都還未將理財教育列入正式課程中,因此教材都不 須經過國家教育部門的審查-尤其在審定制國家中,若是理財教育成為了正式 課程,多元性與自由程度必然受限,若再加上成績壓力,教學法運用的活潑持 度也可能因此受到抑制,各國傾向自由教科書制度的設計理念,是較民主、多 元而能因地制宜的。

其實教師在進行理財教育時,如同一般的教學,本該考量文化差異對學生 學習的影響,澳洲的「國家之消費者與理財素養架構」說明學生的學習進程時,

提到(MCEECDYA, 2011 : 11):

不同社經背景的年輕人有不同的金錢使用經驗,教師和學校在發展課程、

決定教學途徑時,應考量學生們的需求(needs)、家庭、文化與社會背景。

英國「透過個人理財教育的理財能力」一書也鼓勵教師面對實際存在於學生 間的差異性(DFEE, 2000 : 12):

在個人理財教育中,學生自身的財務狀況和經驗都是關鍵的要素,不可 避免的,會產生敏感和爭議性的議題。但是,去相信學生不會注意到他人的 家庭狀況是太過天真的。在討論中,人與人之間情況的差異會浮現,當他們 察覺到時,嘗試去避免討論這些議題是不適當的,教師必須尋找方法帶動敏 感和困難議題的討論。許多的困難是根源自對學生家庭背景單一性的假設。

二、重視知識、技能與責任感的和諧發展,並配合高中生生涯規劃設計 就內容觀之,各國的課程設計其實都包含了知識、技能與責任感培養三大

52

向度,唯內涵不盡相同,份量輕重亦有別。無論是否明確指出這三大向度,各 國其實都將之蘊含在課綱標準中,這樣的課程設計符合一般教學目標的設計方 式,包含認知、情意和技能三大構面,不會僅偏重在認知能力的發展,支持學 生的技能、價值觀與行動力的和諧發展。

雖然本研究僅整理各國課綱中高中階段的理財教育內容,但仍可發現各國 課綱依不同年齡所應建立的觀念與知識層次進行了由淺入深的課程設計。同時,

雖然各國大學升學率不同,但即將踏出校門的高中學生,無論是升學或就業,

對金融市場、投資理財等基礎概念的需求都更為殷切,可以發現英、美兩國的 課綱中不斷提及就學貸款的認識,以及學生財務計畫的重要性。

三、強調個人理財在社會生活中的更廣泛意涵-積極公民的角色

金融問題的廣泛影響,讓各國對理財素養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針對即將 步入社會的高中學生。各國都將個人理財的意涵與影響力提升到更廣泛的範疇,

美國、澳洲和我國的課綱中更具體指出「公益」的社會關懷思維,提升了金錢 的價值。是以,理財不僅僅是個人財務的健全,集體的金融行為更對社會、國 家甚至全球經濟造成或大或小的影響,就像台灣過去發生的卡奴問題,連帶挑

美國、澳洲和我國的課綱中更具體指出「公益」的社會關懷思維,提升了金錢 的價值。是以,理財不僅僅是個人財務的健全,集體的金融行為更對社會、國 家甚至全球經濟造成或大或小的影響,就像台灣過去發生的卡奴問題,連帶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