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金管會「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融入高中公民與社會科課程之行動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金管會「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融入高中公民與社會科課程之行動研究"

Copied!
23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黃美筠 博士. 金管會「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融入 高中公民與社會科課程之行動研究. 研究生: 方珮馨 撰 中華民國 102 年 6 月.

(2) 謝誌 96 年大學畢業、97 年投入教職,一直堅持,要在高中公民教育 這一塊土壤上持續地耕耘,回到母系進修後,頻頻將所學運用在教 學現場―包括我的碩士論文,提升自己的教學專業,也讓原本疲乏 的心靈,再次充滿了力量,如今終於完成碩士學位論文。 首先要感謝黃美筠老師的指導,老師給予我包容、信任,也給 我空間去大膽的嘗試,這是一個憂慮的研究生最好的支持,還有兩 位口試委員:淡江大學游家政老師和母系的曾永清老師,謝謝兩位 老師的不吝指導和肯定。再來要感謝鄧毓浩老師和董秀蘭老師,從 大學開始,兩位老師剛柔並濟的教育風範,就令我相當地景仰;還 有劉恆妏老師,老師的分析兼重情、理、法,笑容是如此溫暖又充 滿了智慧;最後還要感謝劉秀嫚老師、陳素秋老師,和王錦雀老師。 當然,也要感謝我的同窗好友們:儒蕙、頌媖、姿秀、立旻、 君暉、晏豪、逸駿、何凱和雋永,不分屆次和年齡,這兩年來有你 們的陪伴和鼓勵,讓研究生活過的好溫馨。 如果說人一生中做好一件事就夠了,那麼公民教育就是我所選擇的 那件事;我很幸福,能選我所愛、愛我所選,這份幸福,奠基於我 那可愛的雙親、妹妹與體貼的未婚夫,謝謝你們。. I.

(3)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將行政院金融管理委員會擬定之「金融基礎教育 學習架構」融入高中公民與社會科的既定課程教學後,對學生理財 素養之影響,並對在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中依該架構實施理財教育 時的教材教法提出具體建議。 研究者將「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的主題一:金錢規劃、主 題二:借貸與金融信用、主題四:理財投資,融入現行高中選修公 民與社會科下冊的第六課貨幣與銀行、第七課認識股票與股票市場 和第八課物價與失業後,自行設計教案,以行動研究的方式,進行 四週共八節課的教學。研究的參與對象是兩個高三的社會組班級, 由原授課教師擔任協同研究教師,進行觀察記錄和錄影。研究者在 課程開始前對學生進行問卷前測、結束後進行後測,並訪談前後測 結果差距較大的八位學生和協同研究教師。 本研究的研究結果與建議如下: 壹、融入後的課程,對學生理財素養有正向的影響,能有效提升其 理財知識與理財態度,但理財行為的進步較不明顯。 貳、融入後的課程可行性頗高,未來可以統整課程的方式兼顧既定 課程的評量進度 参、建議第一線教師積極提升個人理財素養,並成立理財教育教學 團隊,以行動研究輔助教學專業之提升;配合政策制定者設計適合 高中理財教育的套裝教材;以及協助家長平時在家庭教育中對記帳、 儲蓄等基礎理財習慣的養成,共同提升學生理財素養。. 關鍵字:理財素養、理財教育、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 II.

(4) An action research of integrating “Basic Learning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Education” into “The Civic and Society” curriculum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action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n integrated financial education program on high school students’ financial literacy, and bring up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carrying out financial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This program was integrated with 3 topics of Financial Supervisory Commission’s “Basic Learning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Education” and 3 lessons of a high school formal curriculum “The Civic and Society”. These three topics of The Framework are topic 1: Money Management, topic 2: Debt and Credit, and Topic4: Financial Investment; the three lessons of“ The Civic and Society” are lesson 6: Money and Bank, lesson 7: Knowing Stock and Stock market , and lesson 8: Price and Unemployment. To get research data, this study employed several research methods, including triangulation method, pre- and post-test, analysis of students’ works, recording and filming of 8 periods, and interviews to students and the collaborative teacher. Results and suggestions are generalized as follows: 1.. This program effectively enhanced students’ financial knowledge and attitude, but the behavior has a minor progress.. 2.. This program is feasible for high school, but it would be much better if giving more consideration to the school’s examination.. 3.. Suggesting the teachers to actively improve personal financial literacy, form a teaching team for financial education, and enhance teaching abilities through action research method; the government to design a tool kit of teaching materials suitable for high school, and the parents to get into a groove in a regular family life, about keeping records in books and savings, thus to enhance students’ basic financial literacy together.. Key words:financial literacy, financial education, Basic Learning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Education. III.

(5)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8 第一節. 理財教育之意涵與重要性 .................................................................. 8. 第二節. 理財教育的推動與融入學校課程 .................................................... 17. 第三節. 國外高中理財教育課程綱要內涵 .................................................... 26. 第四節. 我國高中理財教育課程內涵與國外之比較分析 ............................ 43. 第五節. 國內學校理財教育相關研究 ............................................................ 5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65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參與者 ............................................................................ 65. 第二節. 研究信效度與架構設計 .................................................................... 7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75.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8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 91 第一節. 前測分析 ............................................................................................ 91. 第二節. 理財課程實施之概述 ........................................................................ 99. 第三節. 教學成果分析 .................................................................................. 114. 第四節. 學生對本次理財課程之回饋―學生訪談分析 .............................. 130. 第五節. 協同研究教師對本次理財課程之回饋―教師訪談分析 .............. 138 IV.

(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43 第一節. 結論 .................................................................................................. 143. 第二節. 建議 .................................................................................................. 148. 參考資料 ............................................................................................. 155 附錄 ..................................................................................................... 163 附錄一 教案 ............................................................................................................. 163 附錄二 專家效度調查問卷整理表 ......................................................................... 184 附錄三 高中生理財素養現況調查問卷(預試問卷) ......................................... 203 附錄四 高中生理財素養現況調查問卷(正式問卷) ......................................... 208 附錄五 教師訪談同意書 ......................................................................................... 212 附錄六 學生訪談同意書 ......................................................................................... 213 附錄七 教師訪談內容整理 ..................................................................................... 214 附錄八 學生訪談內容整理 ..................................................................................... 218. 表. 次. 表 1-3-1. 「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教學主題 ...................................................... 6. 表 2-1-1. 所得與財富指標的品質 ............................................................................ 14. 表 2-2-1. 理財教育適合融入之高中學習領域及教學單元 .................................... 23. 表 2-3-1. 英國關鍵階段四「理財知識與理解」向度的教育主題與學習目標 .... 28. 表 2-3-2. 英國關鍵階段四「理財技能與能力」向度的教育主題與學習目標 .... 28. 表 2-3-3. 英國關鍵階段四「理財責任」向度的教育主題與學習目標 ................ 29 V.

(7) 表 2-3-4. 美國中學「理財責任和決策」類目之標準、期待與知識內涵 ............ 32. 表 2-3-5. 美國中學「金錢管理與規劃」類目之標準、期待與知識內涵 ............ 33. 表 2-3-6. 美國中學「信用與借貸」類目之標準、期待與知識內涵 .................... 34. 表 2-3-7. 美國中學「儲蓄與投資」類目之標準、期待與知識內涵 .................... 35. 表 2-3-8. 澳洲「國家之消費者與理財素養架構」十年級階段能力指標 ............ 38. 表 2-3-9. 日本「以年齡層分類,增進對金融瞭解之課程」的主題、概念、目標 與高中能力指標 ....................................................................................... 40. 表 2-4-1. 選修公民與社會科(99 課綱)與理財教育相關內容 ........................... 44. 表 2-4-2. 我國高中公民與家政科理財相關課程單元之各時期分布 .................... 45. 表 2-4-3. 我國高中課程所涵蓋之理財素養概念 .................................................... 46. 表 2-4-4. 「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高中部份 .................................................... 47. 表 2-4-5. 各國高中階段理財教育課綱所含理財素養概念之比較 ........................ 49. 表 2-5-1. 我國學校理財教育相關研究 .................................................................... 55. 表 2-5-2. 我國中學階段理財教育課程實施之研究 ................................................ 58. 表 3-2-1. 質性研究結果可信的指標與策略 ............................................................ 71. 表 3-2-2. 本研究提升研究信效度之方法策略 ........................................................ 72. 表 3-3-1. 教學計畫簡表 ............................................................................................ 76. 表 3-3-2. 問卷結構一覽表 ........................................................................................ 77. 表 3-3-3. 專家效度-學者專家一覽表 .................................................................... 79. 表 3-3-4. 雙向細目表-預試 .................................................................................... 80. 表 3-3-5. 預試問卷試題分析一覽表-量表題 ........................................................ 82. 表 3-3-6. 預試問卷試題分析一覽表-選擇題 ........................................................ 85. 表 3-3-7. 雙向細目表-前測 .................................................................................... 86. 表 3-4-1. 量化資料分析方法一覽表 ........................................................................ 88. 表 3-4-2. 活動單分析架構簡表 ................................................................................ 89 VI.

(8) 表 3-4-3. 研究參與者之編號及基本資料 ................................................................ 90. 表 4-1-1. 前測―受試學生基本資料整理表 ............................................................ 92. 表 4-1-2. 前測―量表題整理 .................................................................................... 94. 表 4-1-3. 前測―選擇題整理 .................................................................................... 95. 表 4-1-4. 前測―態度向度題目整理 ........................................................................ 96. 表 4-1-5. 前測―行為向度整理 ................................................................................ 98. 表 4-2-1. 以各國課綱內容確認本次教學涵蓋之理財素養概念 .......................... 111. 表 4-3-1. a 班前後測 t 檢定結果整理-量表題 .................................................... 114. 表 4-3-2. b 班前後測 t 檢定結果整理-量表題 ................................................... 115. 表 4-3-3. a 班前後測 t 檢定結果整理-選擇題 .................................................... 116. 表 4-3-4. b 班前後測 t 檢定結果整理-選擇題 ................................................... 116. 表 4-3-5. 態度題 1 前後測交叉表 .......................................................................... 117. 表 4-3-6. 態度題 2 前後測交叉表 .......................................................................... 118. 表 4-3-7. 行為題 1 前後測交叉表 .......................................................................... 119. 表 4-3-8. 行為題 2 前後測交叉表 .......................................................................... 119. 表 4-3-9. 行為題 3 前後測交叉表 .......................................................................... 120. 表 4-3-10 行為題 4 前後測交叉表 .......................................................................... 121 表 4-3-11 行為題 5 前後測交叉表 .......................................................................... 122 表 4-3-12 行為題 6 前後測交叉表 .......................................................................... 122 表 4-3-13 活動單分析-依布魯姆認知領域目標分類 .......................................... 123. 圖 圖 3-2-1. 次. 研究架構圖 ................................................................................................ 73. 圖 3-3-1 「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與公民現行課程之整併 .............................. 75. VII.

(9) 圖 4-3-1. 學生活動單 Sa14 ..................................................................................... 124. 圖 4-3-2. 學生活動單 Sa7 ....................................................................................... 124. 圖 4-3-3. 學生活動單 Sa1-1 .................................................................................... 125. 圖 4-3-4. 學生活動單 Sa12 ..................................................................................... 125. 圖 4-3-5. 學生活動單 Sb22 ..................................................................................... 126. 圖 4-3-6. 學生活動單 Sa15 ..................................................................................... 126. 圖 4-3-7. 學生活動單 Sa42 ..................................................................................... 127. 圖 4-3-8. 學生活動單 Sb33 ..................................................................................... 128. 圖 4-3-9. 學生活動單 Sa1-2 .................................................................................... 128. VIII.

(10)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006 年的卡債、卡奴危機,反映個人理財素養的不足,當時國內已經興起 學校理財教育的聲浪,金管會也開始研擬「金融知識普及三年(95-97)推動計 畫」,並於 2008 年完成了國小至高中階段的理財教育輔助教材。但同年美國發 生金融海嘯,資本市場泡沫化,許多依賴金融理財的投資人血本無歸,從華爾 街開始的泡沫化,以跨國的財金交易網絡為經緯,在全球發酵。為了挽救頹勢, 以美國為首的中央銀行,包括英國和歐洲央行,都紛紛推出量化寬鬆政策,啟 動印鈔機,從 2008 年 11 月 25 日至今,美國共開啟了三次量化寬鬆政策(QE), 大量的貨幣供給,用來刺激美國市場的消費與投資,但美元匯價下跌,刺激大 宗商品行情,卻也造成了通貨膨脹的外溢,從突尼西亞開始的茉莉花革命,也 跟糧食價格高漲不下有關,而英國央行、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也都陸續開啟 了量化寬鬆政策,造成通貨膨脹壓力更劇,如今日本的量化寬鬆政策,造成亞 洲貨幣競相貶值,對台灣的影響更擴大,國內經濟成長表現不佳,實質薪資依 舊無法抬升,降低消費者的實質購買能力。 除了外來的影響外,國內稅制設計以及社會保險系統的支絀問題也是造成 個人理財教育更形重要的原因之一。由於政府財政收支赤字連年,近年來全民 健康保險、各種年金制度的問題逐漸浮現,民間開始要求改革,卻因為財富重 分配是否公平正義的原則而未能產生穩定的共識,這樣的財政危機,讓政府的 角色功能開始重新被檢討,公平正義與經濟效率的爭議再度興起,就像 1980 年 代時英美新自由主義的產生。研究者想表達的是,在總體環境不佳、政府功能 也未能彰顯的大環境中,個人對自身財務的狀況應該要更能掌握,因為失業的 風險加劇,而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的條件也更加嚴苛。. 1.

(11) 雖然說理財教育的重要性幾乎是無庸置疑,但「學校理財教育」的意義與 功能仍是近年來理財教育研究的重點,雖然政府機關有持續在推動學校理財教 育,但高中階段的理財教育卻因為升學壓力的主客觀原因而未能有效推展,所 以目前的相關研究都集中於國小、國中階段,偏偏高中生即將成年,面對變動 頻繁的經濟環境,比國中小學生應該有更急迫的理財教育需求,所以研究者選 擇高中生做為本研究的參與對象。 除了實施對象不同之外,本研究在教材設計上也與過去相關研究有所差異, 是以金管會甫擬定之「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的部分主題為依據,融入在現 行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中進行教學研究,這也是與過去相關研究的相異之處, 研究者使用的是自編教材和受試學校的教師選用的公民與社會課本,其並非以 理財教育為目的而設計,但在部分單元的內容上是相關的。 然而在決定以理財教育為主題之後,採取行動研究的動機又為何?研究者 的教學年資僅四年,但從考上教甄開始,每天神經緊繃地在教室和辦公室之間 來回,有情緒、有疑問、有困惑,但卻始終沒有停下腳步的時間,疲乏的自己, 逐漸被結構馴化,無法分辨出自己該思考什麼、該問什麼問題,教師的能動性 被剝奪,十分無力。留職停薪的這一年,終於獲得沉澱思緒的機會,於是慢慢 體會到,原來學生已經悄悄在我心中植下種子,它們正逐漸發芽-所以在接觸 到理財教育之後,第一個想法,就是想要藉由自己的教學,來協助孩子了解社 會、學習運用既有的工具來幫助自己。 一九九二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教授貝克曾言: 「經濟是充分 利用人生的藝術。」說明經濟學研究的就是如何充分利用人生,研究者認為, 理財教育亦應如是。或許在許多人的字典裡, 「理財=投資」是根深蒂固的想法, 然而,投資只是理財規劃中的一部分,理財的內涵和重要性遠遠超過了投資, 還包括所得、職業、消費、稅務、風險(保險)、婚姻家庭、子女教育、置產、 退休規劃等等,它不只和錢有關,更攸關於我們的性格、價值觀、家庭觀、人 生目標、生涯規劃和世界觀等等,內涵相當豐富。理財,其實是在理生活、理 人生,嘗試著做金錢的主人而非奴隸,所以,個人理財,必須整合管理個人目 前可支配的,以及未來預期可能獲得的,才能逐漸朝向生命滿足感的最大化。 綜上所述,研究者對理財教育的思考是:在這資本主義的消費型社會中, 2.

(12) 學校理財教育的內涵與目的為何?有沒有可能透過理財教育來達到增能的效果? 也許採取行動研究,可以協助自己面對實務上面臨的困惑。在請教美筠老師後, 發現行政院金管會在 2011 年成立「中小學金融基礎教育推廣工作組」,已完成 「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初稿,預訂在 2013 年完成修訂後實施,在這之前, 需要有教學現場的教師從事該架構融入現行課程教學之基礎與應用的研究,設 計具體可行的融入式教學計劃,讓學校老師們有參照的教材教法,易於實施, 於是決定以此作為論文主題。.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各國推動理財教育時,多由政府或民間發展其課程標準或架構。金管會在 2011 年成立「中小學金融基礎教育推廣工作組」,完成「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 構」初稿,預訂在 2013 年完成修訂後實施,在理財教育日益重要的情況下,如 何突破既有的困境,讓專業教師椄受它,願意將其融入現行課程中?為了不過 度增加師生負擔,並減少對現行課程的衝擊,惟有從事該架構融入現行課程教 學之基礎與應用的研究,設計出具體可行的融入式教學計劃,由有實際教學經 驗的專業教師進行行動研究,讓老師們有參照的教材教法,才有可能達到理財 教育的初衷,此即本研究所欲探討的。. 壹、 研究目的 關於理財教育在學校教學的研究,國內外已有相當多的實證文獻,但較少 有聚焦於將理財教育課程架構融入於現行課程的相關研究。國內中小學理財教 育的實證研究多為對學生或教師理財認知與態度的研究,而少數牽涉到課程教 學設計或成效的研究,尤其高中部分,可能因為升學壓力驟增的緣故,相關研 究更是付之闕如, 由於上述原因,本研究旨在設計將「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 (主題一、二、 四)融入現行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的教學計劃。進行實際教學,以驗證高中階 段理財教育實施之可行性。並期待達成下列具體目的: 一、瞭解將「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融入高中公民與社會教學,對學生. 3.

(13) 學習與教師教學之影響。 二、綜合前述成果,對在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中實施「金融基礎教育學習 架構」之教材教法提出具體建議。. 貳、 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目的,本研究所擬定之研究問題分別為: 一、將「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融入現行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學後,對 學生理財素養的影響為何,是否能有效提升其理財知識、理財態度與 理財行為? 二、將「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融入在現行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學時, 其可行性為何,教師可能面臨哪些困境,可能如何改善?. 第三節. 名詞釋義. 1. 高中: 本研究所指稱之高中,乃指中華民國學制中的高級中等教育階段,依年齡 來區分,是針對 15 至 18 歲即將成年的學生進行的正式學校教育。. 2. 理財素養: 本研究主要是參考黃美筠(2008)的定義:理財素養就是,有能力與時俱 進的理解在金錢管理上重要的概念,且具有對金融機構、制度與服務的實務知 識以及一定程度的分析技能,同時具有做出符合個人需求的與有責任的財務管 理決策之能力與態度。 上述定義包含了理財知識、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三個向度,所以本研究在 教學設計、問卷和訪談上,是以上述三個向度的變化來衡量學生理財素養的改 變程度。. 3. 理財教育: 本研究主要是參考國內學者黃美筠(2008)對理財教育的定義,然後再針 對高中階段縮小定義內涵: 理財教育是一個過程,藉由此過程學生增進他們對理財概念與商品的理解, 4.

(14) 透過循序漸進、由淺而深的課程與教學,發展出符合個人需求的理財決策技能 與信心,能覺察到理財的風險與機會,學習對金錢管理的適當態度,以及學習 負起理財決策的責任(黃美筠,2008)。 而考量本研究主要聚焦在高中階段的理財教育,是以研究者參考上述定義, 進一步定義高中理財教育如下: 針對高中階段理財教育課程內涵,配合高中生的認知發展與需求,設計理 財教育教學計畫,並透過合宜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們從循序漸進、由淺而深的 課程與教學活動中,學習理財的相關知識、態度與技能,以為成年之後的理財 規劃做準備。. 4. 金管會「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高中部分: 由行政院金融管理委員會「中小學金融基礎教育推廣工作組」所擬定之「金 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 ,涵蓋主題、教學重點與學習目標,從國小、國中到高中, 採螺旋形課程設計。高中部分涵蓋五個主題,本研究僅選取主題一、金前規劃; 二、借貸與金融信用;四、理財投資來設計教學。.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 研究範圍 本研究範圍劃定如下:. 一、 課程內容部分 本研究從金管會 2011 年草擬之「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高中部分) 中挑選三大主題—金錢規劃、借貸與金融信用、理財投資—為本次理財教育 內容,完整的架構內容詳見下表 1-3-1:. 5.

(15) 表 1-3-1 「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教學主題. 主題. 教學重點. 一、 金錢規劃. (一)消費行為 (二)儲蓄計劃. 二、 借貸與金融 信用. (一)個人金融信用的重 要元素及重要性 (二)貸款前的準備. 三、 保險與風險 管理 四、 理財投資. (一)保險的種類及功能 (二)選擇保險的原則與態 度 (一)投資工具的概念與 風險 (二)投資前的準備 (三)投資的原則與態度 (一)金融消費者保護的 內涵. 五、 金融消費者 保護. 學習目標 (一)能分析影響消費行為的因素 (二)能規劃及執行中期的金錢計劃 (三)進行金錢規劃時能兼顧消費、儲 蓄及公益的財務目標 (四)認同自己應為自己的金錢規劃負 責任 (一)知道金融機構評估個人金融信用 的原則 (二)認同借款之前要思考還款能力及 規劃 (三)知道貸款前的評估與規劃 (一)列舉基本保險的種類及其功能 (二)知道選擇適當保險的原則與態度 (三)探究珍惜保險資源的理由 (一)了解基本投資工具及其風險 (二)知道投資前應做的自我檢視 (三)認同投資應有的原則與態度 (一)知道金融消費者的基本權益 (二)知道金融消費者糾紛的申訴管道. 是否納入 本研究範圍. 是. 是. 否. 是. 否. 然後再將選定的主題融入選修公民與社會科下冊的主題六、七、八進行 教學。關於「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與公民與社會科主題的選擇標準如下: (一). 架構主題的選擇標準:由於目前的高三學生並未接受過系統化的. 個人理財教育,所以選擇較基礎、學生可能較為熟悉、而且與公民課本 內容相關程度較高的主題來進行教學。 (二). 公民與社會科主題的選擇標準:現行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中,與. 理財教育最直接相關的就是「選修公民與社會」下冊的主題六:貨幣與 銀行、主題七:認識股票與股票市場,和主題八:物價與失業。所以選 6.

(16) 擇上述三個主題來融入。. 二、 研究對象部分 由於僅高三社會組有開設選修公民與社會課程,本研究從某台北市立 A 高中選取兩個高三社會組班級進行研究。. 貳、 研究限制 一、 課程內容部分 由於課程內容侷限在「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高中部分)的三個主 題,以及選修公民與社會科課本下冊最後三個主題的部分內容,所以學生的 學習成果未必能推論到其他主題。. 二、 研究對象部份 本研究僅以 A 高中的兩個三年級社會組班級為主,雖然社會組也是常 態編班,但研究成果在推論上仍受到較大限制。. 三、 研究方法部分 本研究使用行動研究法,但採取混合的研究設計,以單組前後測設計衡 量受試者的學習成效變化,勢難避免內在效度的威脅,所以研究者使用三角 校正法,配合觀察記錄與師生訪談,以提升本研究成果之可信度。. 7.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理財教育之意涵與重要性. 壹、從理財素養(financial literacy)談起 理財素養的定義一直莫衷一是,更有著涵蓋層面大小的區別。對某些人而 言,它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包含對經濟學,以及個人的決策如何受到經濟 情況和情勢的影響的理解。對其他人而言,它僅聚焦於較狹隘的基本的金錢管 理:預算、儲蓄、投資與保險等概念(Hogarth, 2002)。同樣地,理財素養可以 是絕對而明確的,包含某些假定的對一般消費者而言是普通的或想要的標準知 識;或相對地,此標準可依據個人的技能、需求與經驗而變更(Worthington, 2006) 。 Johnson and Sherraden(2007: 122)更指出,理財素養這個詞不僅僅指涉著教育, 也意味著近用(access)理財服務和理財機構,因為光憑理財知識,最終無法讓 人們選擇有理財素養的生活方式。 從事金融教育超過 25 年的前美國理財教育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Financial Education[ NEFE])總裁與執行長 William L. Anthes,曾公開宣稱沒有所 謂「理財素養」的正式定義存在。不過他還是引述了 Fannie Mae 基金會所做的 一項重要研究中所給予的定義,做為此討論的出發點: 「個人理財素養是有能力 讀懂、分析、處理和溝通關於那些影響物質福祉的個人財務狀況。它包括能分 辨理財的選擇、討論金錢與理財議題不會感到不安、計劃未來,以及對那些影 響每天理財決策的生活事件,包括一般經濟體內的事件能做出適當的反應的能 力」(Anthes , 2004: 50) 。 美國學者 Morton(2005a)則認為理財素養的核心概念是金錢管理的知識 與技能。而一個具有理財素養的人應能讀懂、分析與溝通關於理財的議題,此 包括有能力保持收支的平衡、閱讀與理解合約,為退休和未來做出計畫。且認 為理財素養不是一種靜態的能力,個人隨著他們的環境與金融體系的改變需有 能力持續的獲得新知與技能。彼等說法似較符合上述較狹義的金錢管理的陳述, 且採相對論。 Schagen 和 Lines(1996)在對英國教育研究國家基金會(National Foundation 8.

(18)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的報告中對理財素養的定義為:「有能力做有知識的 判斷,以及在關於使用和管理金錢時能採取有效的決策。」美國理財素養與教 育委員會(Financial Literacy and Education Commission[FLEC],由教育部等 22 個跨部會委員組成)和新加坡理財教育指導委員會(the Financial Education Steering Committee[FESC])對於理財素養的定義都和上文非常相近。FLEC 定 義理財素養為: 「有能力做有知識的判斷,以及在關於目前與未來使用和管理金 錢時能採取有效的行動。」 (Basu, 2005: 2) 。FESC 領導民間 The Money SENSE 產業工作團隊(the Money SENSE Industry Working Group[MIWG])共同推動新 加坡國內的「Money SENSE」理財教育計畫,該計畫定義理財素養為「能做出 有智識的判斷,並在管理個人財務時採取有效決定的能力。」 (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MAS], 2005: 3)。 Schagen 和 Lines(1996)的定義之後被許多英國與澳洲的學者研究所採用, 不過有的做了些微的改變。例如 Roy Morgan Research(2003: 2) 同意理財素 養是教養人們在他們的預算、支出與儲蓄等各方面成為有知識與信心的決策者, 但在評量個人的理財素養時卻應反應個別的情況,亦即應相對上考量才是。 而美國理財素養總統諮詢委員會(President's Advisory Council on Financial Literacy[PACFT])則參考了美國個人理財素養全國 Jump$tart 聯盟與美國理財 素養與教育委員會(FLEC)對理財素養之意涵,將之定義為:「有效使用知識 及技能來有效地經營管理財務資源,以達到終身財務健全的能力」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2008 : 15)。 澳洲教育、幼兒發展與青少年事務部級委員會(Ministerial Council for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and Youth Affairs[MCEECDYA])所成立 之工作小組,發展出「國家之消費者與理財素養架構」 ( National Consumer and Financial Literacy Framework) ,則將理財素養定義為: 「有能力在消費和理財的 情境中運用知識、理解、技能和價值,以做出明智且有效能的決定,這些決定 對自身、家庭、更廣泛的社群及環境,都有正向的影響。」 (MCEECDYA, 2011: 10) 。也就是說,理財素養是能夠對自身的財務狀況及客觀的理財環境有正確的 認知,進而能夠在財務的管理上做出正確決定,所應具備的能力,以避免對個 人、集體與環境造成不良的影響。這樣的定義將理財素養的效果做了更廣泛的 9.

(19) 延伸,不僅對個人有益,也應對集體和環境有正向效果。 以上的定義大致都同意理財素養不是僅包含理財的知識,還要有能力使用 它們去計畫和實行理財的決策,符合國內學者黃美筠(2008)對理財素養所下 的定義,所以本研究參考上述資料,定義理財素養如下:理財素養就是,有能 力與時俱進的理解在金錢管理上重要的概念,且具有對金融機構、制度與服務 的實務知識以及一定程度的分析技能,同時具有做出符合個人需求的與有責任 的財務管理決策之能力與態度。. 貳、理財教育(financial education)之意涵 在釐清了理財素養的定義後,我們可以進一步的探討理財教育之意涵,並 逐步聚焦於高中,提出高中理財教育的意義。 理財素養和理財教育其實都沒有一致的定義,但絕大部分的學者都承認以 下見解:素養指擁有基本的知識或能力,而教育則是養成這些能力的途徑 (McCormick, 2009 : 71)。 英國金融服務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FSA])則將理財教育視為達 到消費者教育目標的重要一環,它認為所謂的理財教育就是「提供個人基本的 知識、態度及技能,以成為對金融服務有質疑能力並能做出作出明智而有充分 依據選擇的消費者,並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財物事務」(Mason & Wikson, 2000)。 而英國資格與課程授權當局(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QCA]) 則指出,理財教育是要協助年輕人: 一、探究對金錢與理財服務的態度,以及學習負起理財決策的責任。 二、發展技能對相關理財需求能事先思考且能去計畫與做好預算。 三、增加知識,覺察與理解理財的服務與商品,使他們可以做好有知識的選擇。 這些態度與技能將使年輕人能帶著信心步向成年期,以他們的能力實際地 與有效率地處理在一定的範圍內他們所必須做的理財決策(QCA, 2000)。 前美國聯邦準備銀行理事會主席 Greenspan 認為「就像所有的學習一樣, 理財教育是一個過程,應該從很早的年紀就開始,然後持續到整個人生。此一 漸增的過程建立了做重要理財決策所必要的技能,這些技能影響了個人獲得那. 10.

(20) 些可以促進經濟福祉的資產例如教育、財產、和儲蓄的能力」(Greenspan, 2005b)。 美國理財素養總統諮詢委員會(PACFT, 2008)則將理財教育定義為:「人 們藉由對金融商品、金融服務及理財概念理解的過程,來做出一個明智而有充 分資訊的選擇、避開隱藏的危機,並知道可以到哪裡尋求協助,以及採取其他 實際行動來增進他們現在及未來長期的財務健全。」 而最廣泛又完整的理財教育的定義,則是在經濟合作暨開發組織 (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所從事之第一 個理財教育的國際研究報告中所揭示的: 「理財教育是一個過程,藉由此過程理 財的消費者/投資者增進他們對理財商品與概念的理解,透過資訊、教學、與/ 或客觀的忠告,發展出技能與信心,能更覺察到理財的風險與機會,知道到哪 裡尋求協助,以及採取其他實際的行動以增進他們理財的福祉。」該定義與上 述美國理財素養總統諮詢委員會(PACFT)的定義極為接近。以下將 OECD 定 義中所提出之理財教育實施的管道做進一步的說明(OECD, 2005 : 26): 一、資訊(information) :包括提供消費者事實、資料、與特定的知識使他們能 察覺到理財的機會、選擇、與後果。 二、教學(instruction):包括透過提供訓練與指導,確定個人能獲得技能與能 力以理解理財的術語與概念。 三、忠告(advice) :包括提供消費者對一般理財的議題與商品的建議,以便他 們能將他們所接受到的理財資訊與教學做最好的使用。 Hogarth(2006)指出,雖然理財教育的內涵尚未被確定下來,但其實有以 下幾個主題,持續地貫穿在理財教育紛雜的定義之中(引自 McCormick, 2009 : 71): 一、受過相關教育,成為有智識的(informed)人,知道金錢與資產管理、銀 行(banking)、投資、信用、保險與稅負相關議題的知識。 二、了解金錢與資產管理的潛在基礎概念,例如金錢的時間價值、保險的風險 共享(pooling)。 三、使用以上這些知識,以計畫、實施和評鑑理財決策。. 11.

(21) 綜合上述說法,可知理財教育之範疇不僅僅侷限於理財知識的增長,教師 在從事相關教學時,也應重視理財態度與技能之培養,而且理財教育應該是延 續的,並非某一個階段的教學就能完成。 國內學者黃美筠(2008)對以學生為對象之學校理財教育定義符合了上述的 要求,她定義: 「理財教育是一個過程,藉由此過程學生增進他們對理財概念與 商品的理解,透過循序漸進、由淺而深的課程與教學,發展出符合個人需求的 理財決策技能與信心,能覺察到理財的風險與機會,學習對金錢管理的適當態 度,以及學習負起理財決策的責任。」 而考量本研究主要聚焦在高中階段的理財教育,是以研究者參考上述定義, 進一步定義高中理財教育如下: 針對高中階段理財教育課程內涵,配合高中生的認知發展與需求,設計適 合融入既定課程之理財教育教學計畫,並透過合宜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們從循 序漸進、由淺而深的課程與教學活動中,學習理財的相關知識、技能,以及對 自己理財決策負責之態度,以為成年之後的理財規劃做準備。. 参、理財教育之重要性 關於理財教育的重要性,OECD 於 2005 年出版之「Improving Financial Literacy: Analysis of Issues and Policies」一書,指出下列五項原因造成理財教 育之重要性與日遽增(黃富櫻,2008): 一、科技技術與電訊發達,益以金融市場自由化,金融市場開放,成本降低帶 動創新商品不斷推陳出新; 二、金融市場快速發展,金融商品複雜化,消費者不易了解費用、收益、利率、 到期日等商品的內涵,增加商品選擇的困難度,如保險商品的複雜度更勝 於一般金融商品; 三、戰後嬰兒潮在未來五至十年內逐漸自職場退休,在人口老化及少子化之人 口結構變遷發展下,如何進行退休規劃已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四、政府政策改變,退休制度大都由「確定給付退休計畫」改為「確定提撥退 休計畫」 。退休新制將更多風險由雇主移轉至員工,更加重員工之責任與退 休規劃; 12.

(22) 五、各國消費者之金融知識水準仍普遍低落,特別是低教育程度、少數民族、 低所得及低照顧族群。 而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後,各國檢討原因,發覺許多投資人在不瞭解金融商 品屬性與金融市場風險時便盲目下注,顯然民眾金融知識不足,各國紛紛加強 金融理財教育(楊雅惠,2010:55) 。除了金融知識的不足之外,Guyatt(2009) 認為「錯估金融風險」才是這次市場失靈的主要原因,並將這「過度的冒險行 為」歸因於三個系統性問題(引自 Gallery and. Gallery, 2010):. ㄧ、決策個體的行為偏誤(behavioural biases); 二、企業和金融市場系統的短期心態(short-termism); 三、個人、金融機構與企業都不對自身行為結果、以及資本市場的運作負起責 任。 易言之,金融危機的發生不僅因為知識積累的不足,更肇因於「理財態度」 的過度偏頗;錯誤的投資心態,讓人忽略了投資的風險、無視於責任的操持, 促成了過度的冒險行為。 全球金融危機的席捲,其影響仍餘波盪漾,未能止息;衍生而出的是,過 度槓桿化所造成的個人與政府的債務危機,在複雜又脆弱的經濟環境中,政府 功能的界限開始被重新討論,個人理財教育的重要性也因為現實生活的需求而 提升。FLEC 即指出:經濟危機凸顯了在此日增複雜的國內與全球金融體系中, 個人、家庭要有做好財務決策所需的資訊、教育、工具的重要性(2011 : 2)。 個人理財教育,無論金融危機前後,似乎都因政府限制的開放、金融自由 化、國家功能的受限,而備受重視。而金融工具的發展,對弱勢族群而言,還 形成了金融排斥(financial exclusion)的問題,需要政府以更普及的個人理財 教育和政策說服來進行彌補。 歐盟執委會於 2008 年所提「金融服務前瞻與金融排斥之預防」(Financial Services Provision and Prevention of Financial Exclusion)報告中對「金融排斥」 定義如下:金融排斥指涉一個過程(process),因為這個過程,人們在近用 (access)主流市場中的金融服務與金融產品時遭遇到困境,而這些服務與產 品其實能符合他們的需求(needs) ,並使他們能夠過屬於他們的正常社會生活。 報告中指出,金融排斥除了影響個人使用與分配金融資源之外,更造成了 13.

(23) 個人在經濟活動參與、近用社會福利與所得和財富分配上的差異,換句話說, 影響了整體的生活品質。金融排斥綁住了(bind)個人的自信,也綁住了與他 人、與社會群體的關係。直到 2003 年為止,在歐盟十五國中,有百分之十的成 年人(18 歲以上)完全沒有銀行帳戶,在歐盟的新成員中,則高達百分之四十 七,這些人很有可能既沒有存款的工具,也沒有所謂的信用(European Committee, 2008: 53) 。 除了歐盟執委會之外, OECD 投注十年的嚴謹研究,於 2011 年提出美好 生活指數(Your Better Life Index[BLI],2012 年新版,簡稱 BLI 2.0)來衡量個 人福祉,亦將金融性財富列為衡量美好生活指數的指標之一。OECD 認為,衡 量人民福祉的架構應包括物質生活條件、生活品質及可持續性三大支柱,以三 大支柱為類屬,又可分為十一個領域。其中物質生活條件包括三大領域:所得 與財富、工作與收入和居住條件,而所得與財富這個領域包括了「每人可支配 所得」 、 「每人(家庭)金融性財富(Household financial wealth)」兩大指標,後 者是指家庭部門金融性資產減去金融性負債之淨額,例如黃金、現金及存款、 股票、非股權證券、貸款、保險技術準備金及家庭自有的其他應收或應付帳款 等。(行政院主計總處,2012)。 金融性財富已成為生活美好程度的指標之一,根據 OECD 的評估,該指標 的表面效度雖然只是大致符合準則,但仍為保障家庭經濟安全的重要指標,可 明確說明生活福祉之好壞(行政院主計總處,2012:88): 表 2-1-1 所得與財富指標的品質. 衡量與監測福祉之關聯性 指標. 每人可支配 所得 每人金融性 財富. 觀念. 當前與未. 表面. 可明確說明. 政策敏感. 效度. (好/壞). 性. V. V. ~. X. ~. V. ~. X. 可細分. 來消費的 可能性. 說明:V 表示符合準則,~ 表示大致符合準則,X 表示不符合或在有限的範圍內符合。 資料來源:所得與財富指標的品質(行政院主計總處,2012:88) 14.

(24) 金融性財富是保障家庭經濟安全的重要指標之一,金融排斥的問題也就直 接影響了生活的美好程度,甚至產生所謂「金融排斥循環(cycles of financial exclusion)」的問題。亦即那些在社會上最不富裕的人,是在金融理財上被排斥 的族群,有一些證據顯示他們的子女也有可能將他們自己排除於金融理財之外, 而造成了金融排斥的循環(黃美筠,2008)。 試圖解決金融排斥循環的問題,已經成為部分國家推動學校理財教育的目 標之一。澳洲官方建構的「國家之消費者與理財素養架構」 ( National Consumer and Financial Literacy Framework) ,以及英國官方出版的「透過個人理財教育的 理財能力」(Financial Capability through personal financial education)一書,都 提及了金融排斥的現象,並說明普及化的學校理財教育應具備賦權(empower) 的功能,給予弱勢背景的孩子更好的裝備(be better equipped),去面對和克服 金融排斥的惡性循環問題(MCEECDYA, 2011: 7; DFEE, 2000: 5- 6)。 金管會參與「國際兒童及青少年金融組織(Child and Youth Finance International[CYFI])」2012 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第一屆兒童及青少年 金融國際峰會」後提出的出國報告中指出,在 25 歲以下約 30 億人口中,只有 不到 10%的人能接觸到金融理財業務和商品。目前仍有大量易受傷害的兒童與 青少年既無法獲得由社會科學和金融理財教育所提供的重要技能,也無法接觸 到能讓他們建立資產基礎和理財能力的金融業務。 CYFI 認為上述現象其實是個該被處理的問題,而且理財教育還必須要配 合社會科學的補充,因為孩童若能從小接受適當的金融理財教育,和社會科學 教育在權利、義務相關知識的補充,將有助於兒童和青少年理解步入成年後具 備必要的金融理財能力與安全意識,使得他們在未來生活中勇於積極改變,不 會輕易養成欠債的壞習慣,也擁有打破貧困輪迴的機會(金管會,2012)。 參考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於 2012 年編印之「社會指標統計年報 2011」 ,雖 無每人金融性財富的相關統計數據,但儲蓄(量)下降、平均每戶儲蓄(量) 倍數差距加大、以及所得分配不均的問題都明顯呈現。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 我國的平均每戶儲蓄(量)已從 2008 年的 208,274 元,下降至 2010 年的 187,061 元,儲蓄率為 21%;而平均每戶儲蓄(量)的差距,若以五等分位法來表示, 在 2006 年時已達到 3575.3 倍,這個數字相當驚人,更值得注意的是,在 2006 15.

(25) 年後已無法計算第五分位組與第一分位組之間的差距倍數,因為第一分位組的 平均儲蓄量都是負值;若改為計算第五分位組與第二分位組之間的倍數,則從 2006 年的 16.34 倍,上升到 2010 年的 18.18 倍。至於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的 不均程度,同樣以五等分位法表示,其實自 2000 年後就未曾低於 6.0 倍,2008 年為 6.0 倍,2010 年則為 6.2 倍。 近來我國經濟狀況未見明顯好轉,同時財富的分配已愈顯不均,貧富差距 問題逐漸加劇,相對剝奪感的積累,已經快要淹沒市場化帶給群眾的滿足感, 讓人質疑市場自由化是否過度,而理財教育中的政府角色究竟應該為何? 學者 Lauren E. Willis(2008)認為當時美國的理財教育架構忽視了對自由 市場的應有規範,文中提到「憑藉其(理財教育)專注於消費者個人的責任和 效能,理財素養的模型赦免了金融服務業和政策制定者,並偏離了對系統性社 會與市場失靈的診問(inquiry) 。」 (Willis, 2008: 44) 。類似的評論還包括 Karen Gross 對理財教育「責備受害者」思維的批判(Gross, 2005: 307): 理財教育被視為一種工具來出售,用來賦權予消費者,以及治癒一切 消費信用經濟的苦惱:包括對信用的忽視、不健康的債務負擔、掠奪性的 貸款、抵押貸款止贖(mortgage foreclosure)、失業,以及對精明貸款者和 詐騙者的容許(susceptibility)。以上途徑有著根本上的缺陷,錯誤地假設 光靠個人知識獲取就可以產生消費金融市場的根本性改變,於是導致一種 「責備受害者」的心態,此種途徑同時也廣泛地赦免了其他實體(entities) 的責任,無論公共或私人的。 以上兩位都是法律學者,批判當時美國理財教育內容的偏狹,將財務問題 化約為個人的失敗,並將組織的、制度的、結構性的市場經濟問題合理化。 其實前美國聯準會主席 Greenspan(2010)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發表的「The Crisis」一文中亦提及,也許監管機構應對大型金融機 構有更高要求,在長達 48 頁的文件中,他贊同了一定程度地提高金融監管 (Greenspan, 2010)。 上述的討論給我們的啟發是,理財教育的確因為現實經濟結構的改變而倍 受重視,但若成為資產階級的特權,或金融機構卸責的理由,則它勢必成為僵 化階級流動的一種無形資本,允許戰戰兢兢地持續著過度冒險的行為。理財教 16.

(26) 育的規畫者若錯誤地高估了個體和市場的理性程度,就會相對地造成政府在總 體經濟功能上的失責,這樣的失責,自然導致了理財教育內涵的偏狹。是以, 理財教育還應該被視為個人「金融資源近用權的培養」 ,它的重要性因為對個人 權利意識的關注而提升;這樣的視角,重新澄清了理財教育的重要性:不僅在 於個人理財素養的提升、金融資源的運用技能,還包括因為具有理財素養的消 費者能夠較正確地接近、使用金融資源,進而達到監督、評鑑和促進金融服務 改善的效果。. 第二節. 理財教育的推動與融入學校課程. 在金融海嘯與歐債危機相繼發生後,各國政府開始重新審慎思考理財教育 的內涵,以及在學校教育中融入理財教育的重要性。例如澳洲證券及投資委員 會(Australian Securities & Investment Commission[ASIC])從 2009 年開始,提出四 項加強理財素養的主流策略,包括提出理財素養計畫、確認對資訊和工具的使 用、尋找其他教育之外的促成理財素養之方式以及發展與企業和社群之間的夥 伴關係,其中,理財素養計畫之提出,除了透過雇主、國家支持和以社區為基 礎的計劃外,更建議要使用既有的教育途徑,包括一到十年級(十五、十六歲, 約我國國三到高一的階段)為止的義務教育,與接下來的高等教育(Gallery & Gallery,. 2010 : 17)。. 美國金融業監管局投資者教育基金(FINRA Investor Education Foundation's National Financial Capability Study)於 2009 年和美國財政部進行諮商時,發現 時下多數美國年輕人欠缺理財觀念,不但沒有可以應付急難狀況的儲蓄,工作 所得也多半拿來償還信用債務。同年,教育部和財政部對全美五十州七萬六千 名高中生進行理財知識測驗,結果只有百分之七十的學生勉強及格,大部分的 學生沒有信用卡問題、汽車保險和複利等基本常識。 有鑑於此,在 2009 年,美國財政部和教育部共同著手了提升年輕人理財能 力的初步行動,立法者要求學校將理財教育納入課程中(Sherraden, Johnson, Guo & Elliott, 2011: 386)。而根據美國經濟教育協會(Council for Economic Education, CEE, 即 NCEE, 2009 年更名)2011 年進行的最新調查結果, 17.

(27) 所出版之「在我們全國的學校之經濟與個人理財各州調查報告(Economic and Personal Finance Education in Our Nation's School)」顯示:50 州中有 46 州將個 人理財課程納入在中小學課程標準中,超過 2009 年的 44 個州。 同年,美國財政部與教育部亦聯手發起一項「全國改善理財能力挑戰計畫 (National Financial Capability Challenge)」 ,該計畫結合聯邦政策和各級學校的 力量,目標是提升高中學生理財知識和能力,以掌握自身未來的財務狀況。該 計畫標榜快速、容易、酬賞(每年度頒發個人獎狀證明給得高分的師生) 、而且 每個高中教師都能夠使用,以競爭、酬賞的機制,鼓勵學生在時限內上網參加 線上理財知識評比,並且提供教師成套的備課工具(educator toolkit) ,從 2010 到 2011 學年,超過八萬四千名高中學生和兩千五百名教育工作者參與該評比計 畫,2012 年的線上測驗也已經完成。 至於台灣方面,隨著國人消費風氣改變,以及 2006 年起發生的卡債問題, 國內金融教育之風氣已逐漸被重視,特別是培養年輕一代正確金融觀念的教育 訓練,政府單位、非政府單位與部分金融機構紛紛開辦年輕一代的金融訓練課 程。當前國內承辦金融教育工作之單位包括央行、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台灣 金融研訓院及少數金融機構,並由行政院金管會擬定「金融知識普及計畫」 ,於 2005 年 4 月獲行政院院會通過。為具體落實「金融知識普及計畫」,金管會並 擬具「金融知識普及三年(2006-2008)推動計畫」 ,以為推動理財教育之藍本。 其計畫綱領第三項: 「金融知識納入學校教材,以利金融教育往下紮根,建立學 生正確消費及信用之價值觀」 ,同時擬定「將透過各級學校各種活動推廣金融知 識,即將金融知識納入各級學校課程」的推動策略(金管會,2005) 。更依此計 畫,金管會於 2006 年針對國小階段出版了「理財小達人」輔助教材,再於 2008 至 2009 年間編製「校園金融知識基礎教材」:「個人理財-國中篇」及「個人理 財-高中篇」 ,做為國中及高中理財課程的補充教材,目前已進入到第三期(2012 至 2014 年)的三年推動計畫,且金管會業已完成「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初 稿,做為未來學校推動理財教育的指引。 其實在金融危機發生前理財教育就已經受到重視,當時已經有諸多的資料 強調學校在理財教育實施過程的重要性。美國理財教育部(Office of Financial Education[OFE])的白皮書中主張: 「提供理財教育予年輕人最好且最明顯的起 18.

(28) 始點是在學校,現存沒有一個更好的場所能比透過學校系統接觸到更多的年輕 族群」(2002 : 4)。在 OECD(2005 : 175)的理財教育的國際研究報告中也建 議: 「理財教育應由學校開始,人們應在他們的人生中盡可能的提早被教育理財 相關的事物。」前美國聯邦準備銀行理事會主席 Greenspan 亦認為: 「具有基本 的理財技能的重要性,加強了學習過程應儘早開始的需求。事實上,在小學與 中學層次增加基本的理財教育可以奠定理財素養的基礎。如此可以防止年輕人 做出那些可能要花費多年才能解決後果的粗劣決策」(Greenspan, 2005 a : 65)。 OECD 於 2008 年發表之「學校的理財教育課程」報告,將學校提供理財 教育在整個理財教育的推動內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說明的更為詳盡(Mundy, 2008): 一、理財教育可以提供給各個年齡層的所有學童,事實上,他們是受控管的群 體。此類近乎整體的涵蓋面,就成人而言是不太可能的。 二、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較年輕的族群要較年老的族群容易接受理財教 育。 三、孩童從幼年起就做了許多的購物行為,而且他們中的某些人還成為家庭支 出的決定因素。許多較年長的學童,以及那些進一步接受較高教育的青少 年會從偶而的打工賺取收入。此外,兒童與青少年是廣告與行銷的重要對 象。 四、許多青少年花費許多金錢在例如手機的費用上,手機使用費用的價目表可 以說是很難理解,且不同條件所給予的費率的比較通常也不是簡單易懂 的; 五、許多較年長的學童需要在財務方面權衡是否繼續他們的教育。 六、年輕人逐漸增加做財務決策的機會,而那些決策可能會對他們的福祉有重 大的影響,例如他們可能會處於累積重大債務的風險。 七、學生是未來的主要消費者,理財教育可以協助提供學生能終其一生做健全 決策所需要的基石。如果在年少時,人們即能逐漸養成負責任的態度與好 習慣,他們在之後的歲月就較少可能陷入財務的困境,而較可能為他們的 未來做好理財的準備。 八、研究顯示年輕人較年長者缺乏理財的能力。然而,在很多國家,年輕人要 19.

(29) 較他們的父母在相同年齡時面臨更多的財務挑戰。 九、許多父母缺乏知識與能力去管理好他們的金錢,因之,也無法有效地引導 他們的孩童。有些案例是自己受惠於理財教育的學生,協助他們的父母管 理他們的財務。. 在瞭解理財教育在學校實施的重要性之後,接下來必須探討付諸行動的方 式:包括理財教育究竟應單獨設科或融入現存課程中?若採融入法,又該如何 融入? 一、理財教育應融入各學科中教學 澳洲消費者協會(Australian Consumers’ Association)執行長、也是理財素 養基金會(Financial Literacy Foundation)的董事 Peter Kell 認為:在學校層次 推展理財教育的障礙之一是緊湊的課程, 「將理財知識融入在現存課程中要較嘗 試設置獨立課程更有成效」。這是過去十年來所得到的最重要的教訓(Marsh, 2006 : 5)。由於現存課程內容的繁多,美、英的理財教育機構亦認為理財教育 應在現存的課程以及重要的學習領域內慢慢地前進,亦即著重從現存課程內逐 步做出改變,而非引入一新學科(DFEE, 2000; OFE, 2002)。 澳洲課程當局由小學與中學英文、數學、社會與環境研究、商業教育、法 律研究等教師的代表組成焦點小組(focus group) ,來評估理財教育在學校實施 的可行性,小組成員一致認為「融入、跨課程」是最理想的理財教育方法。由 於受限於特定的學科課程表,此方法在小學較易達成,中學較困難。然而,他 們贊同若主動聚焦於適當的中學議題應能使融入法更為可行。因之,在一些重 要的學習領域的課程中提供適合實施的理財教材,將有助於此一跨課程方法的 執行(Curriculum Corporation, 2004 : 8)。 事實上,現今許多教師都已認知到教導學生基本理財知能的重要性,但是 緊湊的課程幾乎無法允許發展一獨立的、新的課程來因應此一需求。以台灣為 例,各科目也一直持續的競相要求更多的教學時間,為了增加理財教育這個新 科目而放棄任何其他科目來取代的機會是微乎其微的。黃美筠、紀博棟、黃劍 華、饒玉屏與呂啟民(2011)就實際擔任教學活動的中小學教師所做的調查結 果顯示:在中小學理財教育的課程設計上,認為以融入方式來實施中小學理財 20.

(30) 教育的教師(國小:85.9%;國中:76.8%;高中:70.2%) ,超出認為應該單獨 設科的教師(國小:19.6%;國中:24.9%;高中:24.3%)甚多(黃美筠等人, 2011, : 37) ,顯示了將理財教育課程內容,融入於各個學習領域中進行教學, 不增加教師額外的教學負擔,是各級教師較能接受的方式。 二、理財教育可以融入的學科或學習領域 理財教育未能在學校受到重視的最主要原因是:在大多數的學校課程中缺 乏安身之處(黃美筠,2008) 。而美國學者 Morton 認為: 「個人理財教育最自然 的安身之處是在經濟學課程中,它是『沒有落後的兒童法(No Child Left Behind law) 』所提出的十大核心課程之一。經濟學提供有系統的原則與邏輯,它們可 作為個人理財教育的結構,有助於加強理財教育」(Morton, 2005b : 66)。 美國 OFE 的白皮書中認為:「在學校中教導理財教育做為核心科目的一部 分,例如數學與閱讀,來傳遞理財教育的概念,提供了更為有效的方法來灌輸 理財技能給學生。此種類型的策略提供了理解個人理財概念的情境,加強了數 學與閱讀的教學,且使得理財教育較不易因預算或資源稀少的理由被排擠掉」 (2002 : 4)。 英國 DFEE 則在其出版「透過個人理財教育的理財能力(Financial Capability through personal financial education)」的指導概要中,指出可納入理財教育的課 程領域。其中較為明確的是「個人、社會與健康教育(Personal, Social and Health Education[PSHE]) 、 「公民」兩個領域的融入。英國課程由小學延伸至中學分為 四個階段(5-16 歲) 。下面以第四階段(14-16 歲)為例,就其所規定 PSHE 與 公民兩個領域的四個要素,理財教育如何融入簡介如下(2000 : 9): (一) 養成信心與責任感以及充分利用他們的能力 學生學習作出理財決策,和使用各種管理個人金錢的理財工具與服務, 包括編列預算與儲蓄。 (二) 準備好做為公民所扮演的一個積極的角色 學生學習經濟是如何運作的,包括商業和理財服務的角色、全球經濟互 賴的議題與挑戰。他們學習消費者的、雇主的和員工的權利與責任。 (三) 養成一個比較健康的生活方式 學習評估儲蓄和投資的不同風險與報酬。 21.

(31) (四) 發展良好的關係以及尊重人們之間的差異 學習個人理財決策所造成廣泛的社會、道德、倫理和環境的結果。 DFEE 認為數學是理財教育可以納入的課程領域,數學與理財能力是有相 互關係的,一個有理財能力的人必然是有計算能力的,因為個人理財教育提供 了發展數學技能與理解的良好情境。有很多的機會可將個人理財教育聯結於數 學課程,包括涉及錢的計算問題,實際生活中理財情境的計算,以及使用圖與 表來處理資料(2000 : 10)。 而澳洲 ASIC(2003)的研究報告顯示:理財素養教育可以融入多種課程 中: (一) 社會與環境研究(Studies of Society and Environment[SOSE]) :課程綱 要中建議個人資源的管理以及做決策與溝通的技能,可以理財做為議題。 (二) 數學:在義務教育的年限(K-10 年級)中,數學皆為必修。建議在高 年級教導比較實用的理財議題,例如在某些省,學生可選修「消費者數學」 或「實用數學」,這些課程著重數學在實際生活的應用,通常是在財經的世 界。 (三) 生活技能(Life skills):原為特殊教育的一環,現為「職業教育與訓 練」(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VET])的新課程綱要中一般的技能 之一。許多教師與家長都認為理財知識應有系統的透過學生在學時予以教導, 有足夠的證據顯示他們建議將理財素養納入生活技能課程,使成為該課程的 重要構成因素之一。 (四) 健康與體育教育:此為 7-10 年級的必修科,傳統上教導健康、性、藥 物、個人關係、生涯規劃等主題,建議可將理財議題融入。 (五) 學校銜接學程(Transition from school agenda):銜接可視為學生準備 離開學校時的一個相關短期議題,亦可視為從學校開始向前至終生學習的一 個過程。就後者觀點言,學校由 K-12 年級應實質上提供更多的理財教育的 機會給每一位學生,使他們能培養與應用這些能引導他們過成功生活之必要 的理財知識與技能。 (六) 企業教育:企業教育提供討論會,學生可將理財知識應用在實際經驗 中。亦即學生可直接將相關理財知能在較廣大的社會中應用,因為很多企業 22.

(32) 教育計畫是以小型企業的經營為中心。 (七) 就業技能(Employability skills):在其課程綱要中明確地將理財知能 描述於「對生產結果有貢獻的解決問題」之能力領域之下,綱要中提到: 「使 用數學,包括預算與財務管理,以解決問題」。 (八) 職業教育與訓練(VET) :此課程在中學高年級中日增,可明確的將理 財知能包含於課程中。. 由上述美、英、澳各國的研究可知,理財教育可以融入多種課程與領域中 進行教學。至於我國,黃美筠等人(2011)就實際擔任教學活動的教師所做的 調查結果發現,若就高中階段適合融入的學習領域與教學單元而言,受測的高 中教師認為適合融入的學習領域與教學單元數量如下:數學之五個教學單元、 公民之十五個教學單元、地理之八個教學單元、歷史之六個教學單元、家政之 六個教學單元、國文之三個教學單元、健護之兩個教學單元、物理之一個教學 單元、生活科技之一個教學單元。各教學單元名稱如表 2-2-1 所示: 表 2-2-1 理財教育適合融入之高中學習領域及教學單元. 學習領域 數學 公民. 單元名稱 機率統計、線性規劃、數列與級數、排列組合、機率統計 總體經濟政策、貨幣政策、機會成本、生產與經濟發展、 財政政策、國際金融、卡債與卡奴、消費與生產、基本經 濟結構、銀行體系、資產市場、婚姻與家庭、民法與生活、 工作倫理、其他. 地理. 第三級產業活動、工業轉型區位變遷、全球經濟與產業發 展、跨國企業、應用地理、區域經濟、金融地理、資訊化 社會與知識經濟 賦役制度、第一次大戰的影響、美國經濟大恐慌、大航海 時代、海峽兩岸與世界新秩序、其他 家庭資源管理、家庭教育 、青少年生活管理-金錢篇、變 遷中的家庭、家庭經濟管理、其他 訓儉示康、馮諼客孟嘗君、義田記 消費者健康行為、其他 功能原理 製造科技. 歷史 家政 國文 健護 物理 生活科技. 資料來源:摘自黃美筠等(2011:32). 23.

(33) 三、理財教育融入學校課程的參考規準 美國財政部與教育部(OFE)於 2002 年共同舉辦了一場座談會,邀集全國 青少年教育團體的代表,研商理財教育融入學校核心課程的機會與挑戰。與會 者共提出五項理財教育融入學校核心課程的管道,雖然他們最終建議教育當局 將理財教育納入數學與閱讀課程,但所提建議應可廣泛的應用於融入各課程的 參考(OFE, 2002: 7-14),玆簡述如下: (一) 影響課程標準/綱要的發展與再評估過程 在一以課程標準/綱要為基礎的教育體系,標準/綱要對教室內所教的內 容有極顯著的影響。因之告知發展與採用課程標準/綱要的教育當局(在我 國為教育部) ,關於納入理財教育於課程標準/綱要的重要性,有助於確定理 財的概念包含於學校的核心課程中。 (二) 透過測驗鼓勵理財教育 在一以課程標準/綱要為基礎的教育體系,是使用測驗來評估學生是否 符合學科的標準。因為教師通常集中精力於會被施測到的教材的教學,將理 財概念納入測驗中,提供了讓教師教導此主題的誘因。 (三) 教科書與教材 教科書與其他教材的出版者可被教導融入理財概念於其他學科的價值 所在,例如數學、社會、語文等科。在購買教材之前,教育當局可強制要求 出版者展示他們的教材如何將理財概念納入於其他學科。 (四) 其他理財教育資源 理財教育資源是非常豐富的,網路上以及很多團體創作與編輯此等易得 到的教材。很多這些「立即可用」的教材可納入數學等科目的課程,以構成 這些學科理財教育的成分。 (五) 理財教育與教育學者/教師 教師訓練與專業發展要求提供了一個機會,對那些直接負責傳遞理財教 育資訊予學生的個人,強調理財教育的重要性。因為教育學者與教師,在很 多情況下是被請求解讀課程標準/綱要為實際課程內容的人,是以讓他們習 得此技能以達成這個任務是非常重要的。. 24.

(34) 除此之外,McCormick(2009: 73-75)整理相關文獻,統整出理財教育成 功的幾項要件,也可做為學校理財教育實施規準的要素: (一)相關的課程設計 大部分成年人理財教育的設計不能直接移轉到 K-12 教育的課堂上,K-12 教 育的課程設計必須可以適用於多元的受教對象,而且是可預期的、發展性的。 Lucey (2007)甚至認為:K-12 階段的理財教育設計必須量身訂做,同樣的課 程設計並無法滿足所有兒童的需要,因為他們沒有考慮到因為不同的經濟脈絡 而造成的發展上的差異。 (二)有效的動機(motivation) 美國 Jump$tart 聯盟於 2006 年對高中生理財素養實施的調查結果顯示,在 管理並為自己設定理財目標的過程中,學生體驗到的是冷漠(apathy)而非動 機,缺乏動機與學生理財素養分數的持續低迷相關,必須教導這批學生「為什 麼」理財素養是重要的(Mandell & Klein, 2007: 109–114)。 (三)師資培訓與專業發展 諸多學者都將師資培訓視為理財教育成功的首要因素,相關研究指出美國 的教師在理財知能上較為缺乏,經過專業理財知能訓練之後,對於自己的教學 較有信心(Baron-Donovan, Wiener, Gross & Block-Lieb, 2005)。 (四)評鑑架構 對學習成果的測量是相當重要的,如何評鑑教學的好壞也是重要的, Hathaway & Khatiwada (2008),Fox、Bartholomae & Lee ( 2005)、 Hogarth (2006)都針對理財教育評鑑架構與方法的脆弱提出批判。而好的評鑑架構, 應該包括以下要項:易於使用;基礎的方法學資料與模型;量化與質性的資料 蒐集;樣本的評鑑工具;分析、詮釋與統整資料的指導;和創造影響力評述(例 如報告、新聞發放、執行報告)的指導(Lyons, Palmer, Jayaratne & Scherpf , 2006)。 我國民間團體婦女救援基金會的調查研究(2012)指出,中學生投資理財 知識來源依序為家人(70%) 、電視(49%) 、老師(43%)及網路(35%) ,報紙 與書籍並列第五(22%、23%),而自己探詢所知僅佔 17%(婦女救援基金會, 2012:27) 。這項調查結果凸顯了教師對學生理財素養的影響力,也呈現了大多 25.

(35) 數人對理財的相關知識,通常是源自家庭教育的耳濡目染、和傳播媒體的閱聽 累積,可能自小時就習得了,正如學者指出,對大多數人而言,理財素養的培 養其實都是一個漸增的、蓄積的、終身的過程,而非繫於一特定課程學習的獨 立結果(黃美筠,2008:35) ,是故,學校教育雖不應單獨為培養學生理財素養 負起全部責任,但其重要角色實在不容忽視。經過以上諸多文獻的探討、政策 的實施與研究調查的結果,可知學校教育因為與青少年發展歷程的結合,而在 理財教育的實施歷程中,扮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而且也有適合融入的現 存課程足以達到雙贏的效果,我們必須繼續著力的,是理財教育課程內容的完 整架構,以及教師與學生雙方教學效能感的提升。. 第三節. 國外高中理財教育課程綱要內涵. 各國教育部門意識到理財教育的重要性,在近年來陸續由國家政府或民間 機構發展出理財教育的指導概要或建議內容。其中,英國、美國和澳洲的理財 教育發展較為成熟,而亞洲國家在推動金融知識普及方面,大部分尚在萌芽起 步階段(金管會,2012:31) ,而且未必有設計納入學校教育、以中學生為對象 的理財教育課程設計,故在亞洲國家部分,以下僅介紹日本的理財教育課綱。 英國、美國和澳洲的設計都是針對義務教育年限內的學校教育,換句話說, 這些理財素養都被認為是國家提供義務教育時應該包括的內涵,是年輕學子應 具備的能力,無論將來選擇繼續升學、或步入社會,都可能會運用到相關的知 識技能。. 壹、英國中學(高中階段)理財教育課程指導內涵 2000 年 7 月,教育與職業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DFEE])出版了「透過個人理財教育的理財能力」(Financial Capability through personal financial education)一書,做為對學校的指導概要, 以協助教師達成政府所述的期望:其課程由小學延伸至中學,有系統的分為四 個階段(5-16 歲),將理財能力在每一階段都視為學習的主題。自 2011 年 9 月 開始,理財課已成為小學的正式課程,做為「個人、社會與健康教育」 (PSHE) 課程和「公民資質課程綱要」(citizenship framework)的分枝。 2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澳門 金融 管理局.. 建設

科技融入教學社群 PLC 老師持續研討科技融入教學的課程,而在今年 學校基於此良好基礎,爭取參與教育部「行動學習專案」與信望愛基金會 所提供之「Flyer

分署 崑山科技大學 私立 技專校院 財務金融 財富管理與行銷學程 136 雲嘉南. 分署 大同技術學院 私立 技專校院

三十一、 履約保證金應由廠商以現金、金融機構簽發之本票或支票、保付

事實上,彙整金融海嘯前後之成長表現,2003 年至 2007 年全球平均 經濟成長率為 5%左右,但是在金融海嘯之後的 2008 年至 2014

讓短期資金需求由短期負債來融通、長期資金需求由長期負債或權益資金來融通。同

現時,STEM 教育已融入了在小學課程當中;不少學校在規劃及組織 STEM 相關學習活 動時,更融入藝術教育/人文精神的學習元素,以

初中科技教育學習領域課程資源 課題四 金錢的性質 策略和管理—延伸學習元素.. 單元 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