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理財教育之意涵與重要性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理財教育之意涵與重要性

壹、從理財素養(financial literacy)談起

理財素養的定義一直莫衷一是,更有著涵蓋層面大小的區別。對某些人而 言,它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包含對經濟學,以及個人的決策如何受到經濟 情況和情勢的影響的理解。對其他人而言,它僅聚焦於較狹隘的基本的金錢管 理:預算、儲蓄、投資與保險等概念(Hogarth, 2002)。同樣地,理財素養可以 是絕對而明確的,包含某些假定的對一般消費者而言是普通的或想要的標準知 識;或相對地,此標準可依據個人的技能、需求與經驗而變更(Worthington, 2006)。 Johnson and Sherraden(2007: 122)更指出,理財素養這個詞不僅僅指涉著教育,

也意味著近用(access)理財服務和理財機構,因為光憑理財知識,最終無法讓 人們選擇有理財素養的生活方式。

從事金融教育超過 25 年的前美國理財教育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Financial Education[ NEFE])總裁與執行長 William L. Anthes,曾公開宣稱沒有所 謂「理財素養」的正式定義存在。不過他還是引述了 Fannie Mae 基金會所做的 一項重要研究中所給予的定義,做為此討論的出發點:「個人理財素養是有能力 讀懂、分析、處理和溝通關於那些影響物質福祉的個人財務狀況。它包括能分 辨理財的選擇、討論金錢與理財議題不會感到不安、計劃未來,以及對那些影 響每天理財決策的生活事件,包括一般經濟體內的事件能做出適當的反應的能 力」(Anthes , 2004: 50)。

美國學者 Morton(2005a)則認為理財素養的核心概念是金錢管理的知識 與技能。而一個具有理財素養的人應能讀懂、分析與溝通關於理財的議題,此 包括有能力保持收支的平衡、閱讀與理解合約,為退休和未來做出計畫。且認 為理財素養不是一種靜態的能力,個人隨著他們的環境與金融體系的改變需有 能力持續的獲得新知與技能。彼等說法似較符合上述較狹義的金錢管理的陳述,

且採相對論。

Schagen 和 Lines(1996)在對英國教育研究國家基金會(National Foundation

9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的報告中對理財素養的定義為:「有能力做有知識的 判斷,以及在關於使用和管理金錢時能採取有效的決策。」美國理財素養與教 育委員會(Financial Literacy and Education Commission[FLEC],由教育部等 22 個跨部會委員組成)和新加坡理財教育指導委員會(the Financial Education Steering Committee[FESC])對於理財素養的定義都和上文非常相近。FLEC 定 義理財素養為:「有能力做有知識的判斷,以及在關於目前與未來使用和管理金 錢時能採取有效的行動。」(Basu, 2005: 2)。FESC 領導民間 The Money SENSE 產業工作團隊(the Money SENSE Industry Working Group[MIWG])共同推動新 加坡國內的「Money SENSE」理財教育計畫,該計畫定義理財素養為「能做出 有智識的判斷,並在管理個人財務時採取有效決定的能力。」(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MAS], 2005: 3)。

Schagen 和 Lines(1996)的定義之後被許多英國與澳洲的學者研究所採用,

不過有的做了些微的改變。例如 Roy Morgan Research(2003: 2) 同意理財素 養是教養人們在他們的預算、支出與儲蓄等各方面成為有知識與信心的決策者,

但在評量個人的理財素養時卻應反應個別的情況,亦即應相對上考量才是。

而美國理財素養總統諮詢委員會(President's Advisory Council on Financial Literacy[PACFT])則參考了美國個人理財素養全國 Jump$tart 聯盟與美國理財 素養與教育委員會(FLEC)對理財素養之意涵,將之定義為:「有效使用知識 及技能來有效地經營管理財務資源,以達到終身財務健全的能力」(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2008 : 15)。

澳洲教育、幼兒發展與青少年事務部級委員會(Ministerial Council for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and Youth Affairs[MCEECDYA])所成立 之工作小組,發展出「國家之消費者與理財素養架構」( National Consumer and Financial Literacy Framework),則將理財素養定義為:「有能力在消費和理財的 情境中運用知識、理解、技能和價值,以做出明智且有效能的決定,這些決定 對自身、家庭、更廣泛的社群及環境,都有正向的影響。」(MCEECDYA, 2011:

10)。也就是說,理財素養是能夠對自身的財務狀況及客觀的理財環境有正確的 認知,進而能夠在財務的管理上做出正確決定,所應具備的能力,以避免對個 人、集體與環境造成不良的影響。這樣的定義將理財素養的效果做了更廣泛的

10

延伸,不僅對個人有益,也應對集體和環境有正向效果。

以上的定義大致都同意理財素養不是僅包含理財的知識,還要有能力使用 它們去計畫和實行理財的決策,符合國內學者黃美筠(2008)對理財素養所下 的定義,所以本研究參考上述資料,定義理財素養如下:理財素養就是,有能 力與時俱進的理解在金錢管理上重要的概念,且具有對金融機構、制度與服務 的實務知識以及一定程度的分析技能,同時具有做出符合個人需求的與有責任 的財務管理決策之能力與態度。

貳、理財教育(financial education)之意涵

在釐清了理財素養的定義後,我們可以進一步的探討理財教育之意涵,並 逐步聚焦於高中,提出高中理財教育的意義。

理財素養和理財教育其實都沒有一致的定義,但絕大部分的學者都承認以 下見解:素養指擁有基本的知識或能力,而教育則是養成這些能力的途徑

(McCormick, 2009 : 71)。

英國金融服務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FSA])則將理財教育視為達 到消費者教育目標的重要一環,它認為所謂的理財教育就是「提供個人基本的 知識、態度及技能,以成為對金融服務有質疑能力並能做出作出明智而有充分 依據選擇的消費者,並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財物事務」(Mason & Wikson, 2000)。

而英國資格與課程授權當局(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QCA])

則指出,理財教育是要協助年輕人:

一、探究對金錢與理財服務的態度,以及學習負起理財決策的責任。

二、發展技能對相關理財需求能事先思考且能去計畫與做好預算。

三、增加知識,覺察與理解理財的服務與商品,使他們可以做好有知識的選擇。

這些態度與技能將使年輕人能帶著信心步向成年期,以他們的能力實際地 與有效率地處理在一定的範圍內他們所必須做的理財決策(QCA, 2000)。

前美國聯邦準備銀行理事會主席 Greenspan 認為「就像所有的學習一樣,

理財教育是一個過程,應該從很早的年紀就開始,然後持續到整個人生。此一 漸增的過程建立了做重要理財決策所必要的技能,這些技能影響了個人獲得那

11

些可以促進經濟福祉的資產例如教育、財產、和儲蓄的能力」(Greenspan, 2005b)。

美國理財素養總統諮詢委員會(PACFT, 2008)則將理財教育定義為:「人 們藉由對金融商品、金融服務及理財概念理解的過程,來做出一個明智而有充 分資訊的選擇、避開隱藏的危機,並知道可以到哪裡尋求協助,以及採取其他 實際行動來增進他們現在及未來長期的財務健全。」

而最廣泛又完整的理財教育的定義,則是在經濟合作暨開發組織

(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所從事之第一 個理財教育的國際研究報告中所揭示的:「理財教育是一個過程,藉由此過程理 財的消費者/投資者增進他們對理財商品與概念的理解,透過資訊、教學、與/

或客觀的忠告,發展出技能與信心,能更覺察到理財的風險與機會,知道到哪 裡尋求協助,以及採取其他實際的行動以增進他們理財的福祉。」該定義與上 述美國理財素養總統諮詢委員會(PACFT)的定義極為接近。以下將 OECD 定 義中所提出之理財教育實施的管道做進一步的說明(OECD, 2005 : 26):

一、資訊(information):包括提供消費者事實、資料、與特定的知識使他們能 察覺到理財的機會、選擇、與後果。

二、教學(instruction):包括透過提供訓練與指導,確定個人能獲得技能與能 力以理解理財的術語與概念。

三、忠告(advice):包括提供消費者對一般理財的議題與商品的建議,以便他 們能將他們所接受到的理財資訊與教學做最好的使用。

Hogarth(2006)指出,雖然理財教育的內涵尚未被確定下來,但其實有以 下幾個主題,持續地貫穿在理財教育紛雜的定義之中(引自 McCormick, 2009 : 71):

一、受過相關教育,成為有智識的(informed)人,知道金錢與資產管理、銀 行(banking)、投資、信用、保險與稅負相關議題的知識。

二、了解金錢與資產管理的潛在基礎概念,例如金錢的時間價值、保險的風險 共享(pooling)。

三、使用以上這些知識,以計畫、實施和評鑑理財決策。

12

綜合上述說法,可知理財教育之範疇不僅僅侷限於理財知識的增長,教師 在從事相關教學時,也應重視理財態度與技能之培養,而且理財教育應該是延 續的,並非某一個階段的教學就能完成。

國內學者黃美筠(2008)對以學生為對象之學校理財教育定義符合了上述的 要求,她定義:「理財教育是一個過程,藉由此過程學生增進他們對理財概念與 商品的理解,透過循序漸進、由淺而深的課程與教學,發展出符合個人需求的 理財決策技能與信心,能覺察到理財的風險與機會,學習對金錢管理的適當態 度,以及學習負起理財決策的責任。」

而考量本研究主要聚焦在高中階段的理財教育,是以研究者參考上述定義,

進一步定義高中理財教育如下:

針對高中階段理財教育課程內涵,配合高中生的認知發展與需求,設計適 合融入既定課程之理財教育教學計畫,並透過合宜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們從循 序漸進、由淺而深的課程與教學活動中,學習理財的相關知識、技能,以及對 自己理財決策負責之態度,以為成年之後的理財規劃做準備。

参、理財教育之重要性

關於理財教育的重要性,OECD 於 2005 年出版之「Improving Financial Literacy: Analysis of Issues and Policies」一書,指出下列五項原因造成理財教 育之重要性與日遽增(黃富櫻,2008):

一、科技技術與電訊發達,益以金融市場自由化,金融市場開放,成本降低帶

一、科技技術與電訊發達,益以金融市場自由化,金融市場開放,成本降低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