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批評行為研究

2.2.3 批評的策略

相較於其他言語行為,批評由於複雜度較高、缺乏公式化的表現形式,

因此不論中西,前人對其進行的研究都不多(朱湘燕、周健,2004)。西方 的學者因為甚少從語用的角度探究批評,對於批評策略的分類方法自然也鮮 少論及;漢語批評方面,近年來漸漸受到一些大陸學者的關注,然而在策略 分類上仍未形成共識;台灣則尚在起步階段。就現有的文獻整理歸納後發 現,早期學者們對於批評的分類傾向採用粗略的二分法,隨著言語行為理論 的發展,批評的策略分類框架才漸具雛形。

早期的研究可以 Tracy 等人(1987)的為例,他們以聽話者的感知為標 準,將批評分為優(good)劣(bad)兩類,同時歸結出優質、具積極意義 的批評所需具備的五種特質:(A)正面的詞彙、用語與柔和的態度;(B)

提供明確的建議;(C)給予實質的協助;(D)點出改變所帶來的好處;和

(E)將批評融入正面的語境中。Tracy 等人的研究劃分出兩類批評,點出 批評所具備的正面意義,並歸納出優質與劣質批評的部份特徵,然而這樣的 分類方式還是過於簡略,缺乏明確的理論作為架構與指引,對於兩類批評也 僅作現象的描述,使整體分類缺少重心與系統性。

後來,隨著言語行為研究的興盛與相關理論的漸次成熟,批評的分類方 式也出現了轉變。截至目前,學者們的分類大體呈現兩種趨勢:(A)按禮 貌補救策略(Brown & Levinson,1987)分;(B)按跨文化言語行為研究專 案(Cross-Cultural Speech Act Realization Project,以下簡稱 CCSARP)中的 編碼手冊(Blum-Kulka, House & Kasper,1989:273-294)分。因為學者們

25

大多採用這兩種方式作為批評策略的分類框架,故本文接著將分別針對二者 進行回顧。

(A)按禮貌補救策略分類

Brown 與 Levinson(1987)的面子保全理論至今仍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舉凡論及禮貌與語言問題,他們的理論仍是最常被引用的(何兆熊,1999;

Leech,2007;Nguyen,2005)。而批評因為本質上帶有冒犯他人的特質,

在分析時必然會涉及禮貌,所以學者們的研究常以面子保全理論為基礎,援 用其中的禮貌補救策略作為批評策略的分類架構。以漢語批評研究為例,採 用上述分類方式的有吳淑瓊與樊葳葳(2004)、辛雪艷(2008)、孫媛與徐科

(2010)、曹佳(2010)、趙英玲(2004)、鄭璇(2009)等人。其中吳淑瓊 與樊葳葳、趙英玲是以大學生日常會話中的批評策略為研究方向,比起其餘 著重探討教師批評策略的學者更貼近本文的研究內容,故下文將針對這兩篇 文獻簡單進行討論。

如【表二-8】所示,吳淑瓊與樊葳葳(2004)將批評策略分為移情、暗 示、模糊限制語等九類。趙英玲(2004)則將批評策略分為公開與非公開策 略兩大類,在公開策略之下又另分(i)緩和策略和(ii)非緩和策略兩個次 類;非公開策略下則有(iii)表揚式批評、(iv)諷刺式和(v)質問式三個 次類。整體而言,兩者的分類方式都較 Tracy 等人(1987)的詳細,也更有 依據,但是卻也存在一些問題。吳淑瓊與樊葳葳條列出九種策略,卻没有進 行歸納與整理,缺乏上層分類的概念,在這種情形下較難看出批評策略的整 體特質。趙英玲雖然以公開與非公開兩個大類作為策略的上層分類,但是在 次類的分類上卻顯得較為籠統,不夠全面。再者,兩者的分類皆出現內容與 語言形式相混的情況,如吳淑瓊與樊葳葳的(iii)模糊限制語、(ix)非人 稱指向等策略是以語言形式分的;而(iv)原則或哲理、(viii)引用語等卻 是依其內容分的。這樣的分類方式交雜著形式與內容,不適合用於對外漢語 教學上,對學習者而言也較難起到指導的作用。

26

【表二-8】:批評策略分類:按禮貌補救策略分類

吳淑瓊、樊葳葳(2004) 趙英玲(2004)

(i) 移情(empathy)

(ii) 暗示(hints)

(iii) 模糊限制語(hedges)

(iv) 原則或哲理(principles)

(v) 開玩笑(jokes)

(vi) 表示與聽話人是同一圈子的人

(in-group membership)

(vii) 竄改熟語(change the idioms)

(viii) 引用語(quotative particles)

(ix) 非人稱指向(depersonalization)

公開策略(on-record)

(i)緩和策略(the mitigated strategy)

(ii)非緩和策略 (the unmitigated strategy)

非公開策略(off-record)

(iii)表揚式批評(criticism in praise)

(iv)諷刺式(sarcasm)

(v)質問式(questions)

(B)按 CCSARP 編碼手冊分類

跨文化言語行為研究專案(CCSARP)是為探究言語行為在不同語言、

文化中施行的異同點而成立的,最初是以「請求」與「道歉」行為為研究焦 點。該專案研究小組設計了一套編碼手冊作為分析請求與道歉策略的依據

(Blum-Kulka 等人,1989:273-294)。【圖二-2】是按 CCSARP 編碼手冊整 理而來的言語行為結構序列圖,從圖中可知 CCSARP 研究小組將實現某一 言語行為的話語分為兩個重要單位(Blum-Kulka 等人,1989):

(i) 核心行為(head acts):言語行為序列中的主體,是實現言語行為 時必要的最小單位。

27

(ii) 輔助行為(supportive moves):言語行為序列中的外圍成分,出現 在核心行為的前方或後方,其功能在於強化或緩和言語行為的言外之力。

【圖二-2】:言語行為結構序列

在實施言語行為時,這兩個單位會依說話者的需求形成四種不同的組合 形式,下文以「請求」為例顯示它們的不同點:

(i) 核心行為 如:Get me a beer. 16

(ii) 輔助行為+核心行為 如:I’m terribly thirsty, get me a beer.

(iii) 核心行為 +輔助行為 如:Get me a beer, I’m terribly thirsty.

(iv) 多個核心行為 如:Clean up the kitchen. Get rid of this mess.

這套分類模式界定清楚、系統相對完整,因此後來廣泛運用在其他言語 行為的研究上,如:抱怨(Trosborg,1995)、拒絕(Beebe, Takahashi &

Uliss-Weltz,1990)等。在批評方面,採用上述分類框架研究漢語批評策略 的有 Chen(2004),英語的則有 Zhang(2007),以及比較漢英策略異同的 Wang(2006)。其中 Wang 因為是以漢英文學作品為研究語料,探討東西文

16 例句(i)至(iv)引自 Blum-Kulka 等人(1989:276)

核心行為

head acts

輔助行為 supportive moves

輔助行為

supportive moves

28

化和語境對批評策略選擇的影響,與本文的研究方向不同,因而在此不加贅 述。本文接著將針對 Chen 和 Zhang 的策略分類方式與研究成果作一細部比 對。

Chen(2004)和 Zhang(2007)二人皆以言談情境補全問卷(discourse completion tasks)作為語料蒐集的工具。其中 Chen 是以大陸某大學三年級 的學生為對象,分別讓 30 對男女學生針對 18 種情境寫下批評話語,最後共 得有效問卷 60 份;Zhang 則以美國人為受試者(不分年齡、職業與教育程 度),設計 16 種情境讓 24 位男性和 22 位女性填寫,最後共得 46 份有效問 卷。他們按 CCSARP 的分類模式劃分出核心與輔助行為後,在兩個類別下 歸納了不同的施行策略。

 核心行為

Chen(2004)按語料的語義內容將批評的核心行為分成兩個大類:直接 策略與間接策略,在大類之下又作了次類的區分。如【表二-9】所示,Chen 依所得語料共分出十六種策略類型,然而其策略分類有值得斟酌的地方,如 其中(ii)給出理由、(xiv)讚揚等策略本身並没有批評的功能,亦非實現 批評的必要成份,而是為緩和批評而存在的,因此應屬輔助行為而非核心行 為。另外,細究其所設的問卷情境會發現 Chen 對批評特質的認知也不夠明 確,混淆了批評、抱怨、勸告等的言語行為,如(Chen,2004:65-67):

情境 3:你的頂頭上司王局長老是讓你替他星期六值班,你會對他講什麼?

情境 5:爸爸身體不好,可是他還瞞著家裡人去找了份兼職,你會對他講什麼?

情境 17:乘汽車時,有人抽煙,把你嗆得直咳嗽,你會對他講什麼?

情境 3 和 17 因為涉及了說話者的利益,因此比起批評,說話者會更傾向於 抱怨。而情境 5 因為聽話者並没有違背社會的價值觀,因此說話者實施勸告 的可能性又要比批評來得大。這樣的情境設定在一定程度上會錯誤引導受試 者,使其輸出非批評行為的話語,最終影響策略的分類與研究的成果。

29

(iii) 提供選擇(alternative)

爸爸,你身體不好,需要多休

(guilt trip)

嗨,你怎麼又做錯了?我可說 過好幾遍了。

(ix) 懲罰(punishment) 李軍,你太粗心了,扣半個月 工資。

(x) 反語(irony) 方姐,你的衣服也太漂亮了,

太前衛了。

(xi) 後果(consequence)

李軍,身為技術員,應該知道 自己的職責,你知道抄錯一個 數字會造成多大的損失!

(xii) 質問(enquiry)

小董,怎麼搞的?這麼重要的 會議都不轉告我,你這秘書怎 麼當的?

(xiii) 提出要求(demand) 王局,老讓我加班要付加班費 啊。

(xiv) 讚揚(compliment) 新衣服不錯嗎,料子挺好的,

只是這個款式不太適合你。

30

【表二-9】:Chen(2004)漢語批評的核心行為策略分類(續)

大類 次類 例句

間接策略

(xv) 睿智俗語(folk wisdom)

老兄,你知不知道魚簍裡的龍 蝦為什麼逃不出來嗎?玩命 地插隊。

(xvi) 策略的混合使用

(mixed use of strategies)

你怎麼能這樣粗心呢?我看 你還是回去反省一段時間。

(質問、懲罰)

與 Chen(2004)的做法略有不同,研究英語批評的 Zhang(2007)同時 結合了禮貌補救策略作為分類的概念之一,嘗試從禮貌的角度去檢視批評策 略。是故 Zhang 將核心行為分為五個大類:公開策略、積極禮貌策略、消 極禮貌策略、非公開策略、不施行面子威脅,在每一大類下各分次類,最後 計得十五種策略。茲將 Zhang 的分類整理成【表二-10】以供參考。

整體而言,Zhang(2007)的分類較 Chen(2004)的有系統,每一大類 下的次類不多於四項,能呈現策略的禮貌特質卻不致過於龐雜。然而,與 Chen(2004)的問題相同,Zhang 對批評的界定與問卷情境的設定皆有值得 商榷的部份,如下列情境 1 和 2(Zhang,2007:x)都可能會引導受試者輸 出抱怨的語料:

情境 1: Today because of heavy task, you are busy working. But colleague Tom is

singing loudly beside you and really bothers you a lot.

情境 2: You lend your advanced camera to friend Mary. She breaks it.

另一方面,Zhang 次類的分類方式亦不夠統一,如其中的(i)陳述事實、

(x)提供原因等是依內容分的;(ii)警告、(iv)侮辱等則以言語行為分;

而(xi)模糊限制語則是按語言形式分的。對於這些次類的分類依據,Zhang 並沒有作進一步的說明。

31

【表二-10】:Zhang(2007)英語批評的核心行為策略分類

【表二-10】:Zhang(2007)英語批評的核心行為策略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