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果討論

第二節 拒學歷程中的因素互動

在本節中,我企圖進一步從三位學生拒學的歷程抽絲剝繭,期待能 在脈絡中整理影響他們拒學可能的因素,及因素間的互動情形與發展。

因素,乍看之下,似乎是一個獨立的點,因為這個點的存在,而觸 發了事件接下來的所有發展。然而,當我一一回顧他們的拒學歷程,更 深刻體會生態理論、社會學習論,以及許多學者所強調之:「行為的發展 為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梁培勇編,2004;Mash & Wolfe, 2005)」

的概念內涵。三位學生由穩定上學逐步轉變成完全不上學的歷程中,處 處都可見此脈絡非由一個個因素獨立影響,也非因素間不斷相加的結果,

而是由因素與因素間互相纏繞,交織而成,而每一個因素脈絡隨著時間 持續改變與發展,在不同的時間點,每個因素對整個拒學歷程的影響程 度也有所不同。

綜觀三位學生的拒學脈絡,「拒學」對他們而言,是生命裡一個重要 的轉捩點。拒學前,個體、家庭及學校等環境脈絡雖有交集,但其發展 似乎平穩而和緩,像是一個個各有特質的火山,有些終年冒著小泡泡,

有些呈現休眠狀態,有些如黃石公園一般,上面布滿茂盛的生機。當「拒 學」出現,就如火山岩漿的翻滾、融合、匯流至某個沸騰的程度,不論 何種特質的火山,終究都出現令人害怕,避之唯恐不及的「火山爆發」。

火山爆發後,除了爆發當時對生態及環境都造成嚴重的傷害之外,它的 岩漿所到之處,幾乎將周圍的生機消滅殆盡,它的餘震,令人恐懼害怕,

它所噴發出的氣體、懸浮粒子、火山灰、岩漿及帶來的餘震,讓周圍的 生態需要經過長久的休養生息,才能逐漸恢復。火山爆發除了爆發一瞬 間的震撼及威力外,它為生態帶來的浩劫與影響,更是長期。就如同學 生「拒學」的那一剎那,對學生本身及家庭,都是很大的衝擊,而「拒 學」後,個體的挫敗,家長的錯愕及痛苦,以及學校面對努力幫忙卻無 明顯成效的結果,持續的傷害著環境中的每個人。之後,家長及學校長

153

期協助學生再次回到學校中,期間的痛苦、掙扎與壓力,持續不斷的滾 動與累積。

也因為意識到拒學前後,個體與環境的互動方式,彼此間的影響模 式與影響程度明顯不同,因此在這一節中,我以「初期拒學」的出現當 作切分點,分別討論初期拒學前(潛伏及前兆階段),與初期拒學後(初 期拒學、慢性化/惡化階段),影響拒學的因素,以及其於生態中的交互 情形。拒學前階段,我著重在釐清因素及因素間互動的發展,哪些可能 導致拒學行為的發生;拒學後的階段,我則描繪個體拒學後,個體與環 境間生態的改變,以及其彼此互動發展的情形。在此,我想說明的是這 一節中,我以生態理論(Bronfenbrenner, 1979)及社會學習理論為基礎,

協助我分析、整理及探究拒學歷程中,每個系統彼此互動與影響的狀況。

我想瞭解的是拒學中,個體、家庭、學校及直接協助的資源,他們彼此 互動的情形,因此本節中,將不探討生態系統中外圍系統(exosystem)

及巨觀系統(macrosystem)與學生拒學的互動及影響,而是就個體、家 庭、學校及直接協助的資源等微觀系統(microsystem)與其聯結之中介 系統(mesosystem)進行較深入的探究與理解。

壹、 拒學前階段

三位學生拒學前,都曾擁有過穩定上學的時光。訪談三位學生的家 長及老師,在他們真正拒學前,周圍的人其實沒有想過孩子有一天會不 去上學。而當我細細整理、回溯與思考,在脈絡中似乎隱隱浮現可能影 響孩子不上學的線索與蛛絲馬跡。這些隱隱然浮現的影響因素,從個體 本身的困難或弱勢觸發,而這些困難與弱勢,長期與其環境中的脈絡互 動,形成交互後對拒學的影響因素。在此,我以圖 5-2-1 說明。

從圖 5-2-1 來看,拒學前,個體的生態中,大致包含:個體、家庭 及學校等三個微觀系統,及其互動的中介系統。拒學前,個體與家庭及 學校,彼此間都有直接的連結關係。從個體因素來看,三位學生在發展

154

上都出現「能力及特質上的弱勢」,例如陀螺的表達不清楚、書癮的書寫 及寫作困難等。個體能力及特質上的困難,與其家庭及學校系統互動下,

互動的結果會產生「家庭與學校是否能夠察覺個體的特殊性或弱勢」以 及「家庭和學校是否有能力去因應個體的弱勢所產生的適應困難」二者,

若家庭與學校能夠察覺個體的特殊性或弱勢,並且試著去因應,此二者 結合下,家庭部分可看出「家庭是否可能會因此受影響」。除此之外,「轉 學數次」可能影響學生於學校的適應,並使學校較難深入了解學生,進 而覺察學生於發展上的困難,其與個體及學校互動下,可能對後來的拒 學造成影響。

以圖 5-2-1 為架構,以下我將就拒學前階段探討其系統間互動的情 形。我將先分別就本研究之三位學生的個體、家庭及學校情形進行說明,

再探討個體與環境互動而形成對拒學的交互影響情形。

個體

能力及特質上的 弱勢

庭 學

圖 5-2-1 拒學前影響拒學的因素互動圖

可因應/無 法因應 覺察/未覺

受影響/不 受影響 覺察/未覺

可因應/無 法因應

轉學數次

155

一、三位學生個體、家庭與學校的狀況

(一)個體:能力及特質上的弱勢

從第五章第一節「潛伏」階段中,輕易可見三位學生在發展上,都 有其弱勢之處,例如:陀螺的適應困難特質與溝通困難情形,從小就甚 為明顯,因此周遭的人很早就能察覺陀螺本質上的困難;書癮在學習上 面對許多困難與挫折,同時對自己又充滿高期待與高要求;電腦癮在表 達與溝通上具困難,但他人不理解,以為他能力很好,足以應付生活中 的困難。

個體能力或特質上的困難,對拒學有著潛在但不容忽視的影響性,

陀螺的特質使其不易適應任何環境,溝通能力的弱勢與困難,讓他在求 學的每個階段都易與同學發生衝突;書癮從國小高年級開始,一直無法 克服自己的困難,但對自己又有高度的期許及要求,對自己一直都有著 求好心切又不服輸的心情;電腦癮在國小時期尚能應付環境的挑戰,但 國中時期,同儕人際的生態變得更加複雜,當時又與同學發生衝突的風 暴,立即顯現他在人際處理上的弱勢,也因此讓他後來十分害怕到學校,

也無法以自身的能力解決與同學間的衝突或調解自己的情緒,導致後來 心理狀態的惡化。

一個孩子的身心特質會影響其日後的發展與表現(羅湘敏等譯,2008;

Mash & Wolfe, 2005),三位學生在學習或發展上困難的嚴重程度並不一 致,從小,周遭的人總是很快就能明顯看到陀螺的困難,電腦癮及書癮 本身的困難較為輕微,且其餘能力又很不錯,加上求學前期的順利,讓 家長也以為他們本身可以應付環境帶來的困難,因此忽略了他們內在可 能的需求。從三位學生的個體因素中,可見個體本身的困難是否能被察 覺,取決於困難的嚴重程度,以及環境帶來的挑戰程度。當個體的困難 十分嚴重時,周遭的人一眼就能察覺個體的需求,而若個體的困難輕微,

其面臨的環境挑戰亦較低時,個體的困難不易被突顯出來。

156

(二)家庭

家庭是孕育孩子成長的第一個環境,對於孩子的發展至關重要。文 獻上指出貧窮、單親、社經不利、父母具精神疾患等家庭背景,易使孩 子出現問題行為(練明枋譯,2006;羅湘敏等譯,2008;Egger et al.,2003;

Mash & Wolfe, 2005;Mcshane et al., 2001;Rose, 2002),而家庭功能及 互動亦影響孩子的發展甚巨(羅湘敏等譯,2008;Kearney & Silverman, 1995;McShane et al.,2001;Rose, 2002)。本研究的三位學生,其家庭社 經地位及父母教育程度都屬中上,並無家暴、貧窮等不利之背景因素。

於家庭功能上,書癮母親需獨力扛起經濟及教養書癮的責任,因此壓力 較沈重,書癮拒學前,平時自己就十分獨立,母親較少詢問書癮的情緒 與在校可能的壓力;電腦癮的父母平時工作十分忙碌,在電腦癮拒學前,

親子之間平日相處時間少,互動也較少;陀螺的母親為陀螺之主要照顧 者,平日悉心照顧其生活,從其訪談中,瞭解母子經常聊天、談心事。

本研究三位學生的家庭均與一般家庭無明顯差異,親子關係也沒有 明顯的不利因子,雖書癮母親可能在書癮小時候經歷較長時間背負債務 之情形,但從訪談中,與書癮後來之拒學無明顯直接相關性,電腦癮的 父母雖因忙碌而較少關注孩子的生活,但整體而言,三位學生之家庭均 正常,無明顯特殊家庭因素影響其後來拒學之發生。

(三)學校

三位學生所就讀的學校,與一般的學校並無明顯差異。接受研究者 訪談時,我以 1-10 分為評分標準(1 分最低,10 分最高),請學生就自 己在學校的人際相處、學習及生活愉快程度等項目給予評分,三位學生 對學校老師、以及學校相關規定的滿意度都在 7-8 分以上,陀螺雖經常 與同學發生衝突,他仍給國中同學 7 分的評價,電腦癮因八年級與同學 發生衝突,故十分排斥當時的同學,但給國小同學 7-8 分的評分。訪談 中,學生的回饋顯示三位學生雖然後來無法上學,但對學校的整體評價 尚可。

157

二、個體與家庭互動的影響

如圖 5-2-1,在家庭與個體的互動上,針對個體能力及特質上的弱 勢,父母與其互動可依「是否覺察到孩子的困難」、「是否能因應孩子的 困難」分成四個類型,又因「覺察及因應」的順利與否,進一步可探討

如圖 5-2-1,在家庭與個體的互動上,針對個體能力及特質上的弱 勢,父母與其互動可依「是否覺察到孩子的困難」、「是否能因應孩子的 困難」分成四個類型,又因「覺察及因應」的順利與否,進一步可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