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取向與設計

壹、研究取向

從我所關注的研究主題到尋找一個合適的研究方法,我很快便發現 質性研究法相當符合我的研究需求。在我的研究中,我關心的焦點為整 個拒學歷程的脈絡,以及影響拒學的因素在這個脈絡中扮演的角色與互 動情形,我所關注的脈絡與互動,已非嚴謹而鉅觀的量化研究可回答,

而質性研究適於探討一個未完全理解的現象、文化或議題,適於瞭解特 定的情境、歷程及意義(高熏芳、林盈助、王向葵譯,2001),以及其自 然的、重視現象描述、重視脈絡關係、運用歸納方法以及重視意義詮釋 的特質(潘淑滿,2003),正為適合我所關心的研究主題之研究方法。

我關注的研究焦點為整個拒學的歷程,在這脈絡下,包含拒學學生 個人、家長及老師在這過程中的經驗,以及他們互動的交織。因此,我 在質性研究中各種取向的尋訪中,發現個案研究取向:能夠解釋現實生 活中各種因素之間所存在的關聯,以及應用於因果關係不夠明顯、因果 關聯複雜多變的脈絡(周海濤、李永賢、張蘅譯,2009),正適於協助我 深入探究複雜而待深入了解的拒學歷程及影響因素。而從我與拒學學生 相處的經驗及第二章的文獻探討可知,一個孩子會呈現拒學行為,背後 的影響因素如藤蔓般纏繞與複雜,絕非單一的訪談或文件分析可窺得全 貌。個案研究需要透過各種管道獲得資料(如:檔案、物證、訪談、觀

28

察等),藉著多元蒐集資料的方式全面瞭解複雜的社會現象,原汁原味地 保留現實生活中有意義的特徵(周海濤等譯,2009;潘淑滿,2003)的 特性,正符合我研究需以多種資料交織分析進而呈現拒學歷程及其影響 因素全貌的需求,因此我選擇個案研究作為我質性研究方法中的研究取 向。

最後,質性研究首重研究者對日常生活世界的現象抱持開放的態度

(高淑清,2008),在交織拒學歷程與因素的過程中,為求真實呈現我所 關注議題的樣貌,質性研究開放與反思的提醒,有助於我在研究中,時 時檢視與反省自己的態度。

貳、研究設計

從我想探討拒學行為脈絡與並描繪整個脈絡之間互動脈絡的動機,

經過文獻探討與研究取向的探索後,我決定採用個案研究為我的研究取 向。因此本研究期待運用多種資料蒐集方法,交叉比對後,形成對拒學 歷程及脈絡完整圖象的描繪。同時,我根據本研究的目的與研究問題,

發展出以下的研究架構圖:

圖 3-2-1 研究架構圖 拒學 歷程

半結構訪談、文件分析、研究札記、觀察

拒 學 脈 絡

個體脈絡

環境脈絡

29

圖 3-2-1 說明了我意欲透過訪談、文件分析(個案資料、輔導記錄、

測驗及量表等)、研究札記及觀察等多元方式進行資料蒐集。在拒學歷程 的界定上,我原以個體從穩定上學至開始出現經常遲到或不到學校的狀 態為資料蒐集之始,以完全不到校一個學期為資料蒐集之終,意欲蒐集 拒學歷程之完整資料,但開始著手進行研究,訪談第一個學生家長後,

我發現學生的拒學背後,隱隱受到個人成長背景的影響,且當學生拒學 後,其出席不穩定之情形持續不只一個學期,這期間也出現時輟時復的 現象。因此,為了能較完整而深入的瞭解學生拒學的情形,訪談第一個 學生家長後,我將資料蒐集的範圍擴大,從拒學前學生的成長背景,乃 至於拒學後至今學生的整體狀況,都為資料蒐集的範圍。經過整理、比 對、歸納後,整理出拒學歷程中,個體的脈絡、環境的脈絡,以及探討 個體與環境脈絡的交互作用,進而形成完整的拒學圖象。

資料蒐集的內容部分,透過第二章文獻探討、與橙師的訪談,以及 我自己與拒學學生接觸的經驗,我歸納及整理出資料蒐集的方向,並形 成訪談大綱(如附件一)。訪談大綱讓我在訪談的過程中,能夠引導聚焦,

但實際訪談時,為兼顧受訪者的狀態及所欲分享的內容,並不按照大綱 的順序及方式進行,而是以當下訪談氣氛及對話情境選取適合的訪談問 題,詳細的訪談情形,將於下述「資料蒐集與分析」中再深入說明。除 了訪談外,我同時以研究札記、學校相關文件、觀察等資料共同描繪學 生的拒學歷程。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