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理論探索

第一節 攻勢現實主義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理論探索

諸多探討國際關係理論的文章,都運用已然成形的理論作為研究工具,當 前國際政治最為成熟的理論,乃為結構現實主義理論,這種理論有完整的命題 架構,並以最簡約化的形式供人應用。

『簡約化』或許是結構現實主義在現實主義中最為人青睞的優點,不幸的 是,理論過度簡約必須付出代價,當理論解釋現況的能力下滑時——「這通常 出現在解釋某些個案而非體系時發生。」研究者便當自問,是否遺漏了某些重 要變數?好將其理論增磚添瓦一翻,增強其解釋力。

攻勢現實主義在研究中共時具有解釋力,除了中共具有現實主義者的行為 特徵外,還基於對中共是個多疑政權的判斷,因為缺乏信任感的情況下,國家 將更多基於能力(capability)而非意圖(intention)來制定其國策。

此外當納入地緣政治理論時,筆者發現它成為攻勢現實主義的一個限制性 因素,影響其掠取權力的能力,地理的摩擦力(friction)有效降低權力投射的 能力,進而影響區域的權力平衡,這很像克勞塞維茲(Clausewitz, Carl V.)在 戰爭論中的觀點。

本章還簡述了戰略文化理論,誠如前文所提,中國受戰略文化影響決策機 制有先例可循,本章將概述其淵源。本文在研究方法上更接近結構現實主義,

因而將地緣政治當作主要變數,戰略文化視為次要變數,本章的目的即在對如 何將這兩項變數融入現實主義做出說明。

第一節 攻勢現實主義

在開始主題前簡短說明攻勢現實主義的概念,對論文研究頗具助益。國際 關係理論成為一門學科是相當晚近的事情,但是其理論基礎則源遠流長,這就 是霍夫曼(Hoffman, Stanley)所言:「國際關係理論是一門既年輕又古老的科學

最早成為國際關係理論的是理想主義,一戰後以美國總統威爾遜(Wilson, Thomas W.)為其主要擁簇,理想主義在國際關係理論中被歸類為自由主義,強 調國家間互相合作的利益,及對試圖消彌戰爭的努力,但其理論內核則從未被 完善闡述。2

現實主義發軔於對理想主義的批判,理想主義無法阻止經濟危機與二戰爆 發,因此當時廣招批評,卡爾(Carr, Edward H.)在《二十年危機;1919——

1939》一書嘲笑其為空想主義(utopianism),並提出現實主義的個人見解。卡 爾曾被譽為國際關係研究領域政治現實主義的奠基人,3但卡爾此書並未將現實 主義化為有系統的論述,坦率的說,該書沒有理論。4

將現實主義理論化的學者首推摩根索(Morgenthau, Hans J.),摩根索的理 論被稱為古典現實主義或人性現實主義,他提出著名的『政治現實主義六項原 理』,5他的另一個重要貢獻是對權力因素作出科學分析。6

1979年肯尼思.華爾茲(Waltz, Kenneth N.)出版的《國際政治理論》一書

,開闢了結構現實主義學派。華爾茲曾將戰爭做三種層次的分析,第一層次是

1 Hoffman, Stanley, The State of War; Essays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New York: Praeger, 1965, p. 5.

2 包宗和、倪世雄著,當代國際關係理論(臺北:五南書局,2010年),頁43。

3 Thompson, Kenneth, Masters of International Thought .Louisiana: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86, p. 69.

4 Mearsheimer, John著,王義桅譯,大國政治的悲劇(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頁62

5 Morgenthau, Hans J.著,徐昕、郝望、李保平譯,國家間政治:權力鬥爭與和平(Politics Among Nations: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頁 15~31。

6 同上註,頁151~20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慾望是國家追逐權力的動因,因而從國內層次看待國家行為;攻勢現實主義則 反對摩根索關於國家天生具備A型性格的觀點,他們從國際結構看待國家行為

,認為國際體系迫使大國最大化地擴充它們的相對權力,因為這是獲得最大安 全的最佳途徑。7

米爾斯海默對此理論下了五個基本命題,以展現國際體系的基本樣貌,這 五個命題分別是:

1. 國際體系處於無政府狀態

這並不意味它四處充滿混亂和無序,這一概念說明的是一種序列狀態原 則,國際體系由眾多獨立國家組成,權力大小決定序列位置,但不存在 淩駕獨立國家之上的中央權威機構。

2. 大國具備用於進攻的軍事力量為其彼此傷害甚至摧毀提供必要資本 這無疑指出國家本身就是彼此潛在的危險。

3. 國家永遠無法把握其他國家的意圖

由於意圖被認定為無法百分之百確定,這個命題讓國家間必須彼此提防

,從而讓國際體系顯得危機四伏。

4. 生存是大國的首要目標

國家當然可能追求其他目標,但生存支配其他動機,因為一旦國家被征 服,它就沒有資格追求其他目標。

5. 大國是理性的行為體

假定行為者理性,國家行為的研究才成為可能,米爾斯海默認為國家清 楚自己的外部環境,並從戰略高度考慮如何從中求得生存,另外,國家 既關注自己行為的短期後果,也關注中長期的影響。

通過這五個基本命題米爾斯海默描繪出攻勢現實主義的基本世界觀——國 家為了生存勢必爭權奪利、永無休止,不成霸權則絕不罷休。按此觀點,國家 總要走向權力擴張的極致,大國間即便合作也只是暫時現象,最終只有勝者為 王是唯一途徑。

7 Mearsheimer, John著,王義桅譯,大國政治的悲劇(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頁 6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