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兩極格局與半島危機

第一節 權力平衡的改變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面看來各方都能接受駐韓美軍續留半島,問題在於當中美衝突加劇,駐 日、韓美軍的性質已隨中共權力位階的持續上升而產生變化,要避免軍事對抗

,發展海權似乎成為中共應對局勢的最佳選擇。

本章討論這種地緣政治權力雙重不平衡的現象,並研究中共在朝鮮半島以 何種策略因應此等威脅。

第一節 權力平衡的改變

一、中共經濟導向戰略

冷戰結束以來,中共轉向尋求經濟發展,在內部,近年主要尋求從投資與 製造業轉型為消費與服務業,並構建中國的高端製造業技術;對外部,則始終 致力於周邊環境安全穩定的確保,這表現出兩點策略。

其一,中共雖對周邊國家傳遞友好態度,並積極發展經貿關係,但並不願 走向締結軍事同盟關係,以免捲入區域爭端,作為替代,中共試圖在主要戰略 方向營造權力平衡狀態,讓對外關係隨外部壓力隨時調整。以東北亞為例,

1996年美日簽訂《美日安全聯合宣言:邁向21世紀的聯盟》,一周後中共就與俄 羅斯發表宣言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第二,從單純的雙邊外交,開始轉向靈活的多邊外交。中共外交關係在冷 戰時期以雙邊為主,到1990年代中期以後逐漸改變對多邊外交的態度,一項重 要因素即在於,這有利於平衡霸權與推動世界多極化。3多邊外交方便推動經貿 等功能性議題,且能分攤來自外部強權的壓力。

在朝鮮半島,中韓建交後受惠於有利的外部環境,2003年後中國成為韓國 的第一大出口國,2004年成為第二大進口國,2005年成為第一大投資合作夥伴 國,4中共挾地緣之利與巨大市場的動能,迅速成為南韓最重要的經貿夥伴。

美韓之間的軍事同盟關係,中共關注的主要問題在於駐韓美軍的性質是否

3 邱坤玄,「中國在周邊地區的多邊外交理論與實踐」,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1卷第4期(2010年

),頁9~10。

4 宋成有等著,中韓關系史:現代卷(第2版),頁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轉為針對大陸,以及韓方與美日間的軍事關係是否損及中方安全利益,由於中 韓經貿關係上的發展,南韓對與傳統盟友間的軍事合作將不得不投鼠忌器。

另一方面,中共亦是平壤最主要的貿易夥伴,2018年的數據顯示,北韓受 國際制裁後對華貿易額同比減少48.2%,儘管如此,中國依然是朝鮮最大貿易國

,在朝鮮對外貿易中,朝中貿易額占比達到有史以來最高的95.8%。5

與南韓不同的地方在於,朝鮮的貿易規模相對很小,而且中方長期提供出 口補貼與無償援助,雙邊經貿關係的性質是政治大於經濟,意圖在維持平壤政 局穩定,但是中方為避免朝鮮半島衝突增大,很少強調與北韓間的軍事同盟關 係,這導致北韓始終帶有強烈的不安全感。

中共並非不想促使北韓經濟轉型,以改善北韓權力萎縮的窘境,但這有違 中共不干涉他國內政的方針,且北韓明顯有自己的考量,2000年和2001年金正 日均曾明確表示朝鮮不能照搬中國模式。6

總的來看,中共對北韓採取地緣政治上的支持,對南韓則持續加強地緣經 濟上的連結,前者是為了分攤平壤的壓力,以免朝鮮半島政局動盪,後者則藉 由中韓經濟發展,反過來成為制衡美韓軍事同盟的利器。這些舉措,無疑都是 在為國家經濟發展營造有利環境,核心乃是一種經濟導向戰略。

二、權力不平衡

探討朝鮮半島安全問題時,不可或忘者乃是有別於韓戰時期,今日的北韓 急於避免政權從內部崩潰,南韓則由於害怕首都遭軍事攻擊,形同遭到挾持,

因此兩韓本身並不具備發動戰爭的主動性,真正可能造成危機的因素其實來自 於外部,也就是美中關係能否平穩,而這取決於兩國權力位階的動態平衡。

中共經濟持續增長最終超越美國並不算是新聞,學者或許對中共何時成為 全球經濟領頭羊,以及該使用國際匯率或購買力平價計算其GDP值有所爭議,

但不影響對整體趨勢的看法,因此事實上,中國缺乏戰爭誘因,但兩強全球權 力不平衡的狀態正在加劇,其交往模式亦持續轉變。

美國在柯林頓(Clinton, William J.)時期的政策以交往(engagement)為主

5 「報告:朝鮮2018年貿易總額腰斬」,韓聯社,2019年7月19日,

https://cn.yna.co.kr/view/ACK20190719000400881

6 邱坤玄,「冷戰後中共與朝鮮半島的權力平衡」,中國事務,第4期(2001年),頁9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小布希政府的中國政策,基本上是將交往與遏制作為兩元平行思考,即所謂 的圍交(containment with engagement;又稱congagement),強調在經濟文化上 交往,促使中共融入國際經濟體制,但是在軍事政治上遏制中共霸權的興起。7

2018年美中爆發貿易戰,固然起因於美國總統川普(Trump, Donald J.)以 此做為談判籌碼與選舉手段,但主因仍在於兩國權力平衡的不穩,中國經濟已 出現與美國分庭抗禮之勢,這種潛在權力的揚昇讓美國感到不安;另一方面,

美國又不得不承認中國軍事上的力量日益強大,有超出第一島鏈朝太平洋發展 的趨勢。8

此一態勢使得美國雖仍維持其傳統圍交政策,政策內核卻已有所改變,美 國將在全方面領域採用圍交概念,不再區分經濟文化與軍事上的差異性,以求 拖延中共崛起速度,延長本身全球優勢。

美中競爭轉趨激烈,但整體結構卻仍維持平穩,美國國防部2019年向國會 的中共軍力報告,持續強調雙邊軍事機制的建立與推進高層人員交流,以避免 誤判造成衝突;9美國副總統彭斯(Pence, Mike)釋出的訊號則更為明確,2019 年10月24日其在華盛頓發表對華政策演講時直接表示:「美國會與中國脫鉤?答 案是『絶不』!」10

兩國在強烈競爭氛圍下仍保持克制,經濟上的互賴只是其一,軍事上兩國 畏懼動武選項則更為現實。中美同為擁核大國,因此對軍事衝突尤為謹慎,而 在第一島鏈以內,兩國均對戰爭發生後的成算殊無把握,如同本文第二章所分 析,戰爭勝算模糊之際,國家在理智的情況下很少發動戰爭。

但朝鮮半島的位置以及中共佔據地緣優勢的現實,足以成為中國敲動區域 平衡的槓桿,美國位於太平洋東側,其東北亞地緣影響力係透過日韓達成,倘 若北京獲得兩韓政治支持,將在東北亞真正與美國勢均力敵,並有可能更進一 步迫使日本中立化。

7 張亞中,「中共的強權之路:地緣政治與全球化的挑戰」,遠景基金會季刊,第20卷第3期(

2019年),頁16。

8 Naval Institute,2019年5月3日,https://news.usni.org/2019/05/03/2019-pentagon-report-to-congress-on-chinese-military-development;白皮書頁54~58對中共此一能力有詳細評述。

9 同前註;頁107~111說明兩國持續努力建構軍事互信機制。

10 「彭斯中國演講:美中「不會脫鉤」」,BBC中文版,2019年10月24日,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017620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無論從現實主義還是傳統層級秩序的戰略文化角度,中共都有拉攏朝鮮半 島的充足動機,地緣經濟是主要手段之一,以今日中共經濟規模而言,與兩韓 間的經濟交往,政治誘因會超過經濟誘因,北京經濟實力愈強,將經濟作為政 治手段的可操作性就愈高,這與清朝時期的對朝政策並無不同,但要進一步擴 展此優勢,則需要兩韓簽訂正式合約。

兩韓簽署和平條約,將減緩軍事上的壓力,使北韓能安心發展經濟,甚至 討論統一問題,由於中共挾有地緣優勢,此舉中國樂見其成,另外,條約將削 弱駐朝美軍的合理性,對互信越漸薄弱的中美兩國而言,北京亦感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