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二節 教學方法與管教形式

本節針對訪談內容中的教學方法和管教形式來做分析,在訪談中,教師分 享如何運用教學方法和管教形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及如何在自己的課堂中創 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獎懲是學校生活的日常,教師如何妥善地運用獎懲在 課堂中輔助教學,以下將呈現相關論述。

一、有問有答才是理想的教學

教師傳授知識和態度,往往會影響學生對於科目的看法。教師可以是一個 高高在上的獨裁者,只有他講的是正確的,也能夠毫無定見地任學生決定課程

-68-

的狀態,但是這兩個極端都無法讓學生感受到春風化雨的魅力,教學不該是一 場獨角戲,皮德思(1966a:58)曾言:「教師對於其班上同學仍肩負一特別責 任,即必須引領同學進入他曾經探究過的學術領域上。」教師本身就是一個帶 領者,負責營造學習氛圍,引述S 教師的訪談稿如下。

彼此有互動,要有問答。我覺得是一個氣氛營造,就是在班級的氣氛,如果是好 的,我覺得這樣的學習比較有效。(A-1-S)

引領不只是關注學科與教育的原則,也需要了解學生如何看待他即將要探 索的世界。學校生活是一個團體經驗,教師在其中至關重要,他不是一個讀課 本的機器,當教師被定義為內行的熟手(primus inter pares)時,提供一個供學 生可以模仿學習的模範,學生藉此經驗深化個人的學習,所謂的大師也是這樣 慢慢養成。教師將自己對知識的熱忱感染學生,讓學生能同樣對知識擁有好奇 與探索的心。在訪談中,L 教師同樣也期待學生在課堂上能擁有學習動機,她 認為唯有學生認同學習的內容又價值,才能有教學的火花。

良好的教學一定是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是有動機的。他知道自己現在為什麼在學習 這個以及學習,這些不管是知識或是認知情意技能,學習到這些東西,能夠對自 己的未來有所幫助,這是一個良好的教學。(A-1-L)

綜合以上所述,教學的成功不只是偶然的結果,教師需要縝密地思考教學 設計,透過己身的專業知識來吸引學生的參與,讓良好的學習氣氛在教師裡面 被建立,師生的互動十分密切,且學生了解自己為何而學習,在知識的部分透 過教師的講解,讓學生能投入在課程中,主動且好奇地進行知識的探索,這才

-69- 是一個理想的教學。

二、學習動機來自於課程的精心設計

教育最有趣的部分就是結果的不定性,即便是同一套教材,我們也不可能 讓學生變成同樣的人,這也是教育美的地方。因為我們尊重每個學生不同的特 質,所以教師透過差異化的教學方法來進行知識的講解,讓所有學生都能在課 堂中獲得學習的樂趣。我們當然很希望學生學習是基於內在的渴望,但是如果 學生在一開始沒有學習動機,不免俗地教師可以透過一些外在事物的鼓勵讓學 生先參與,C 教師在引文中也分享他的教學經驗,畢竟一開始就要每個學生都 熱衷學習確實不太容易,透過跟科目有關的集點方式來讓學生先參與。

獎勵方式是,我會使用集點的方式,例如:回答過幾次問題,就每次回答問題加 一分,然後五分他就可以摸一個英文字母,在那一罐曼陀珠就裡面就是英文字 母,然後就是期末我們會辦個英文單字大賽,然後他們就要用那些他們收集的字 母來拚比賽,然後換獎勵這樣子。(A-2-C/1)

除了課程內容的動機外,如果能讓學生對教師或是獎勵感興趣,再來慢慢 轉化這份外在的喜愛,變成學習的內在動力,這也是一個值得嘗試的做法。我 認為教師的個人魅力十分重要,引導學生轉換這份對於教師個人的喜愛,變成 對於學習科目的興趣,其實也是教育十分重要的一環。教師除了用獎勵先吸引 學生以外,在訪談中J教師就曾說課程的編排和心理鋪陳,可以增加學生的準 備度,進而提升學習動機。

我自己在指導一項新的科目新的單元的時候,我會鋪陳學這個科目這個知識的背

-70-

景跟技巧,還有被需要的原因,這樣大家會覺得學這個知識是有用的,而不是為 了考試而考試。大部分在心理狀態鋪陳了以後,學生會比較心甘情願的去學習這 一項知識,對我來說,學習新知識並不需要用懲罰來增進動機,頂多平常課堂會 安排加分來獎勵學生。(A-2-J)

教師運用專業將課程進行編排和統整,讓學生達到一個準備的狀態,使學 生能在課程中學習自己本來所不知道或是有趣的內容。考量到內在與外在動 機,教師揮灑工作的熱忱,堅持學科的內在標準,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來配合 不同特質的學生,引領他們進入學習的神聖領域。教師做了很多努力,最終的 目的還是自我教育(self-education8),人們總得充分體會和價值性活動其內在價 值之所在,才能不再仰賴外在動機(Peters, 1966a)。L教師同樣也認同這個觀 點,她認為唯有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缺乏,才能讓學習真正地發生。

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目前沒有的東西就是一個動機,知道學習有什麼幫助。(A-2-L/1)

雖然教師的個人魅力或是外加的獎勵都可能讓學生專注在課堂中,但是仍 可能有學生在學習時依然興致缺缺,教師也會採取一些吸引注意力的方法,像 是和學生討論學習的原因,正是教師引領學生進入課堂的方法之一。教師與學 生看學習內容的角度截然不同,因為前者對於科目的規則有所掌握,他已經體

8 自我教育乃是人們透過和別人的對話來學習,所有的教育都是自己本身在進行自我教育,我 們透過互動來建構知識和陶養自己,教育從家庭就已經開始,那是我們第一個互動的起點,外 語能力也是我們多了解另一個世界的工具,在互動中,我們會學到某些我們應該要知道或是想 要知道的知識,並且應用或是實際這些知識,而這些都必須要在與他人的互動當中才能發生,

老師或教育者只是消極與謙遜的角色而已,當我們能在與別人的互動或連結中覺察到自身的缺 點或是不足,自我教育才會發生。(Gadamer, 2001)

-71-

驗到這個科目的樂趣,但是對於學生來說,這些新鮮且未探索的知識可能讓他 們處處碰壁,如何讓學生在學習時能夠參與或是覺得教師有嘗試帶領他們去體 驗知識的奧妙,也是教師很重要的功能。J教師也曾遇過學生對於學習沒有興 趣的狀況,她會停下來聽聽學生怎麼說,也嘗試用自己的解釋來說明課程的意 義。

如果學生上課睡覺會請他去洗臉。假如是因為我上課主題無聊的話,我會停下來 跟他們解釋學習的原因,再繼續講下去,然後請他們多發表意見討論,增加學習 的參與度(A-3-J/1)

現場教師在訪談中鮮少提及加分或是懲罰來增加學習動機,他們仍然認為 學習在於學生的自主性,學生本身要對知識有內在動機,了解自己所缺乏的知 識,產生對未知事物的好奇。普遍的教師認為運用懲罰來增加學習動機並不妥 當,學習知識本身就是一個鼓勵,外在的學習動機容易讓學生失去對學習知識 本身的好奇,不可不慎。

三、獎懲對於教師的意義改變

懲罰通常是為了處理學生違規而影響課程進行,而非透過懲罰讓學生對於 知識感興趣,因為學習本身就應該是樂趣的所在,將知識與懲罰掛勾,可能會 有不好的後果,所以懲罰不該用來提升學習動機。S 教師也提到她過去進行教 學並不是完全沒有獎懲措施,在初入教學場域可能會因為教學經驗的關係,在 進行班級管理時會運用比較多的方法來調整上課的步調,但是隨著教學年資的 提升,對教學的掌握度更高,也就不用一直變換地使用這些方法來控管班級。

-72-

我那個年代有,我以前也叫學生做過啊!交互蹲跳五下啊!或是跑操場啊!比賽 還是有懲,說真的有沒有確實執行就不一定。(A-5-S/1)

從前S 教師也會在課堂中使用懲罰,開體罰的玩笑,讓他成為比賽中的調 劑,大家對於懲罰的使用也沒有什麼忌諱,體罰在學校也被使用,S 教師也分 享了她的觀察,除了教師直接用棍子揍學生外,還有讓學生自己打自己的方式 來造成身體上的傷害。

走過教室,看到學生在講台坐在地上,有一點高度,打講台,就是不是老師打 你,你自己去打講台,現在不行啊!還沒有頒布這個法之前,那個時候還可以!

(A-5-S/2)

由於法規的修訂,當年並沒有詳細規範教師可以施作的懲罰,對於學生沒 有太多身體自主權的概念,學生也不會反駁教師的命令。每位教師都有獨特的 懲罰方式,S 教師就分享了一段自身的經驗,說明當時學生的反應。

我年輕的時候會更多的分組加分啊!前提是年輕的時候,我有曾經跟學生說過罰 站啦!叫他站就站啊!我通常比較喜歡男學生,通常男生懲罰比較重,可能沒有 完成作業,就出來用吸管打三下,現在教學都省略了。我覺得以前他們也不覺得 他們被打,他們覺得很好笑。(A-3-S/1)

現在除了管教方式的簡化外,J 教師也提到《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 辦法注意事項》出現對於學校的影響。在過去的經驗中,打罵是教學成效的象 徵,藤條就是教師權威,體罰提升學習動機曾經是學校的日常,教師透過各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