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皮德思的懲罰觀與教育現場之差異

第三章 教育現場的懲罰觀與規範

第四節 皮德思的懲罰觀與教育現場之差異

皮德思(1966a)對教育涉及有意傳遞合價值性的事物。詢問教育的目的,

正式要求釐清並專注教育事業中,合價值性事物之所在。不過,要啟發受教者

-58-

合價值性的事物有多種方法。傳統上把教師視為這方面的權威,教師的職責是 要把合價值性的事物銘印在學生的心靈中。教師們往往運用各種強制性的技巧 來進行教育。這樣的教育方法無法自然地「引出」學生內在的能力,如果變成 洗腦和制約,不應該被稱之為教育,學校不該像是集中營。

然而現實中許多人會認為如果教師不能嚴厲地懲罰學生,如何能教好學生 或是有效地管教他們呢?因此,很常讓「為你好!」合理化懲罰的理由,不顧 學生的意願來達成目的,如果無法尊重學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很難教導 學生將自己看成一個「人」。教師的權威運用變成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教師權 威若只是因為職務上被認定,學生不見得能夠認同這樣的權威,畢竟受教者在 這個部分並沒有選擇權,因而讓學生認同教師權威以及服從學校規範,正是教 師可以共同努力之目標。

一、模糊或是不當的規則制定

皮德思十分強調教師權威和懲罰的關聯。一般而言,學校被視為一個小型 的社會,校規乃是由具權威之教師所制定,透過這些規範實施道德教育。班級 規範的制定需要經由討論與告知,很多教師會訂定很詳細的班規,最終目的是 為了管理班級秩序及建立良好的常規,像是提早到校時間來寫考卷或是打掃,

若這些方法若跟校規牴觸,能夠施行懲罰嗎?這中間的問題值得探討。學生正 處於心理發展階段,教師在採取任何方法前,皆因考量其心理因素,並且斟酌 輕重,不只是擔任法官的角色,也需要從感化的角度,以期能達到教育之目 的,教導學生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對於自由與尊重之培養乃是透過引導而 來,而非強制所能及。

-59- 二、為了遏阻犯錯而生的連坐法

教師需了解紀律和懲罰之區別,「懲罰」雖然被認為是學校必要之惡,但是 最終目的乃是為了維持或強化紀律,亦即加強控制力以及讓學生學會自律而 設。教育中的「懲罰」只是教育的手段,無非是為了便於管理與教導,並不是 為了替學生定罪行而設計。希能防止未來可能犯下大錯所進行預防的處置,仍 應符合教育規準。我們常常在新聞或是生活經驗到的懲罰很常不能符合這樣的 觀點,例如:某一位學生犯了過錯,全班要一起罰站,這樣班級或團體共同承 擔責任的方式,真的能培養出一個負責任的態度嗎?連坐法可以使用嗎?團體 懲罰合教育的價值嗎?我想這是很多現場教師的矛盾。

三、因不懂法規而導致的消極管教

當輔導管教辦法限制變多,很多教師會抱持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

如果沒有善盡懲罰和管教的功能,這樣的教師適任嗎?以《教師法》來看,管 教是教師的義務,但是在法令的背後,有多少教師懂得教師權威的運用,擔心 管教學生會惹麻煩。教師除了法定的權威,皮德思也提供如何用魅力型權威的 角度來看教師工作,如何讓教學富有趣味性,透過個人魅力或是專業知識使師 生關係達到教育目的,教師權威有助於學生培養自律的能力,師生關係亦是皮 德思懲罰觀所關注的焦點之一。

四、濫用教師權威

教育現場不僅有體罰之問題,教師在使用懲罰時,也很容易濫用自己的權 威,加重對學生的傷害,像是嘲諷或是使用情緒性字眼,蘇孟娟(2020)報導 臺中市發生國中教師涉嫌長期霸凌學生,不但體罰學生,還公開羞辱學生,造 成學生長期壓力下不敢上學,甚至有情緒不穩的情形,當教師變成威權,學生

-60-

很難撼動這個特殊的權力關係,所幸《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在2020 年 07 月 21 日修正第三條中對於校園霸凌的定義:「校園霸凌:指相同或不同學校校長及教 師、職員、工友、學生(以下簡稱教職員工生)對學生,於校園內、外所發生 之霸凌行為。」教師霸凌學生的行為也受到法律規範,因此教師應謹守專業,

發揮教育熱忱,在懲罰學生時,避免情緒化的理由,深入了解學生違規的原 因,給予改過遷善的機會,進而使學生學習正確之行為。

五、懲罰的效果不彰

近年服務學習或是銷過十分普遍,有時因學生被記太多警告,會運用課程 時間去完成銷過時數,犧牲了學習的時間,且學生還會利用這個漏洞來讓自己 可以免於午休或是不去討厭的課程,變相獎勵了他的過錯。若單以服務來看或 許達到目的,但是未能深究犯錯原因或是服務和教育目的之相關,往往會錯失 了教育機會。除了懲罰時機外,對不同需求的人用同一種懲罰方式,也很常會 發生,未能符合學生需要引導其適性發展,在教學科內容時,會運用各種不同 的教材,但是在懲罰時比較難因材施教進行差異化的處置。

總的來說,從皮德思的懲罰觀來看,現場的懲罰很多可能不能被稱作懲 罰,只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方法,因為其未能讓學生感到痛苦,也無法達到教育 的目的,而教師的工作的是運用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成為一個「人」,如何建立 正確的懲罰觀也有助於勝任教育工作,協助學生建立自律的人格。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