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承綜合討論所述,研究者有感於教師面臨管教無力以及教師權威建立之困 境,試圖由皮德思的哲學觀點描繪懲罰在教育中的樣貌,希望給予教育現場一 些啟示與建議。本研究立基於皮德思的生平與思想背景,析論皮德思在教育哲 學的立論,了解其對於懲罰和紀律的觀點,並從其教育理論梳理出教師如何運 用權威進行懲罰,比對現場教師的訪談內容進行對話。以下為本論文之研究成 果:

壹、皮德思的懲罰觀

在《倫理學與教育》第十章懲罰與紀律中,皮德思對懲罰和紀律的概念做 了澄清,藉由各種理論證成懲罰在教育中的功能,懲罰在教育的使用應該要有 其限制,對於規則的維持其必要性,將其對於懲罰的論述整理成下列五點:懲 罰前的權威建立、懲罰的時機、後續輔導措施、懲罰的因才施教、懲罰並非長 久的教育方法。

一、建立教師權威,讓學生了解破壞規則的嚴重性,懲罰才能有正當性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和懲罰相關的模糊概念,但是教師必須要了解懲罰在教 育中應該有的規準,在施行懲罰時需要多加思考其行為的正當性,不是因為情 緒或是私人恩怨而懲處學生。在進行懲罰前,教師需要透過專業建立權威,讓 學生信服他的權威,不讓懲罰變成一種威權的措施,建立這些規則是為了讓學 生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

-88-

校規正是學校一般規則的一部份,教師的工作是讓學生發展成自律的人 格,而不是因為害怕懲罰而遵守,懲罰的施行目的都是為了教育,教師將懲罰 視為一個手段,在執行上保有個別差異,將學生視為一個可教育的人,慢慢地 培養他為自己的行為擔負責任。

二、懲罰僅能用於一般秩序的維持,對於教學內容的效果有限,需要謹慎使用 若懲罰完可以讓教育活動進行,避免學生處於一個失控的教學環境,維護 其他學生的受教權益,而且保障教室內的基本秩序。教師本來就有班級經營的 責任,這也是懲罰之所以存在的功能。

懲罰不必對受罰者有利,因為懲罰存在的理由是保障基本的秩序,施行懲 罰確實能達到部分的遏阻作用,當犯錯的人受懲罰,其他人就會學會正確的行 為,也可以減少錯誤的行為發生,使教育活動能順利進行。但是在教育上並不 能只教學生恐懼或是逃避痛苦而已,而是教會如何依循規則自我約束。在學會 與了解規則後,學生能夠自我實現,拓展自己的生命經驗,而非僅僅是遵循當 個機器人,修正錯誤只是過程,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事先讓學生理解規則的 必要性,他就不需要被懲罰來認識規則的界線。

三、教師並非單純的執法人員,後續的輔導措施要一並考慮

教師因為教育目的處罰學生,希望學生能修正自己的行為舉止,但是學校 不能只是為了遏止犯罪而處罰學生,我們必須考量懲罰可以附帶的正向價值,

教育價值也是懲罰要注意的部分。教師應留意懲罰學生很容易破壞師生關係,

為了避免一連串的負面效應,教師便是要認清與堅守自己的角色。

教師身為一個教室的管理者,可以想盡各種方式來維持學習氣氛,但是不 能像警察一樣就只是糾正犯錯,若常透過懲罰來教學,學生會有心理創傷。教

-89-

師事先說明規則,學生也許就能體會教師的用心良苦,及在犯錯前先評估自己 會受到的懲罰是什麼,便可以把行為選擇的壓力都變成學生的責任,教師便能 擔任一個紀律的守護者。懲罰同時讓學生有機會了解法治社會的運行,透過校 規和班規的遵守,了解行為背後的可能後果,認清自身的責任,教師也能在後 續的輔導措施中,詢問學生犯錯的理由,發揮學校的道德教育功能。懲罰不應 只是懲罰本身,還需要設計與考慮相關措施,像是心理輔導、服務學習等,這 些都有助於讓懲罰更為細緻與有效,讓學生了解懲罰的目的,不是在讓他覺得 痛苦,而是藉由這個過程反省自身過錯。

四、懲罰要考量學生的認知發展,僅能在可改變的行為使用

法律對於不同年齡的犯罪者也有差異化的處置,不同階段的學校也設置有 相對應的校規和獎懲方式,目的就是讓學生能依循自己的心理狀態學習社會的 運作規則。校規很相似於法律,不是由立法機關制定,而是由教師們共同討 論,為了教育運作順暢而構思。

學生在法律上是限制行為能力人,教師就心理因素與道德發展來調整懲罰 的輕重,有一些外在條件也可能影響對行為結果的評斷,像是自我防衛而傷害 別人等,教師的角色不只是法官或是警察,還要考量諸多因素,像是教育意 義、心理因素等,避免過於嚴厲而造成學生的心理傷害。

中學生處於正在學習規則的年紀,教師考量學生的個別差異,進行說明與 調整規則,若真的遇到學生犯錯,教師要將學生視為一個「人」來對待,尊重 其的身體自主權,不隨意打罵之。謹慎評估學生犯錯的嚴重性,因為即便是成 人也可能因為心理衝動或是外在刺激違反規則,懲罰學生只是為了幫助學生知 道個人的行為責任。

-90-

五、當教師能讓教學吸引人,懲罰就能備而不用

教師可以有積極的作為讓懲罰的使用變少,教學技術百百種,教師應該當 一個好的引路人,讓學生在知識的世界中遨遊,從課程中找到樂趣,就不會在 教室中找樂子。透過安排不同的學習任務,或是將知識與生活連結引起動機等 方法,讓課程變得豐富有趣,教師本身也應該是一個幽默的人,當教室充滿笑 聲就不需要打罵聲。

皮德思談論懲罰其實是確立規則的手段之一,由於學校乃是學生學習的環 境,教師透過各種方法讓學生提升學習動機,參與學習。教室中的學習不只是 學生個人的事,往往也與學校和班級有關,如果班級學習氛圍吵雜,學習效果 也會大打折扣,因此教師透過一開始都會制訂規範,藉由社會控制讓學生能安 心學習。對於教師來說,懲罰是為了維持班級的穩定狀態,而不是為了報復學 生的干擾行為,當學生沉浸於學習的氣氛中,我們就不需要用懲罰來強迫他們 專注聽課了。

貳、教育中的懲罰現場訪談

訪談中討論教師如何運用教學方法和管教形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透過問 題了解現場教師如何在自己的課堂中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獎懲是學校生 活的日常,教師如何妥善地運用獎懲在課堂中輔助教學,以下將呈現相關論 述。

一、師生對於知識能有交流,才是理想的教學

教師運用個人魅力使學生崇拜與喜愛,同時也能運用個人魅力讓學生的興 趣移情到科目上,當然也有學生本身就對學習感到樂趣,教師能提供的協助就 是營造一個開放溫暖的學習氛圍,展現教師專業。

-91-

即便學生學習時仍然興致缺缺,教師也會採取一些教學方法,讓師生互動 能夠繼續發生,像是和學生討論學習的原因或是設計體驗活動,正是教師引領 學生進入科目領域的方法。教師與學生看學習的內容的角度截然不同,因為前 者已經體驗到這個科目的樂趣,並且樂在其中,但是對於學生來說,這個不熟 悉的知識可能讓他處處碰壁又手足無措。教師嘗試帶領學生去體會與看見不懂 的知識內容,讓學生學會好奇也是教師很重要的功能。當師生能在知識中創造 共同經驗,並且交流彼此的看法,便是理想的教學狀態。

二、學習動機來自於課程的精心設計,打罵只有短期效益

教育最有趣的部分就是結果的不定性,即便是同一套教材,我們也不可能 讓學生變成同樣的人,教育的結果是多樣且變化的。教師透過不同的教學方法 尊重與配合每個學生的特質,讓所有學生都能擁有學習動機。學生對教師的喜 愛是努力學習的動力之一。教師如何轉換這份對個人的崇拜變成對科目的喜 愛,其實是教師魅力的轉化。除了教師的個人魅力外,課程的編排和心理鋪陳 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動機。

體罰打壞學習的胃口,對教師來說,體罰不只是會讓學生對於棍棒恐懼,

最為人詬病的後果就是對於學生的心理傷害,學生對於學習的熱情也因為恐懼 消失,而且為了避免被打,學生會想盡辦法來讓自己逃過一劫,而不是認真與 專注在學習這件事情上面,讓懲罰變成學習的動力,實在不是教育的好方法。

三、專業才是教師權威的來源,培養學生對於學習的好奇

皮德思認為教師本身應是愛與信任的榜樣,除了要尊重學生之外,還要能 發自內心地關心學生,並經營教室中團體學習經驗之情感基礎。所有的教育實 踐必須立基於師生關係的基礎之上,教師與學生因為此種情感的連結,成為引

-92-

路人,將知識、道德或其他有價值之事物傳達到學生的心中。

教師權威的建立是因為專業而產生,不只是教學科與教育的原則,也需要 了解學生如何看待這個等待他探索的世界,了解學生的準備狀態才能有良好的 師生互動。教育是一個團體經驗,不可能讓教師一人唱獨角戲,學生的互動也 會影響課堂,教師如何引領學生至關重要,他不該是一個無趣的錄音機,當教

教師權威的建立是因為專業而產生,不只是教學科與教育的原則,也需要 了解學生如何看待這個等待他探索的世界,了解學生的準備狀態才能有良好的 師生互動。教育是一個團體經驗,不可能讓教師一人唱獨角戲,學生的互動也 會影響課堂,教師如何引領學生至關重要,他不該是一個無趣的錄音機,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