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教學與研究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8

(二) 教學者評價

為能忠實記錄教學現場情況,及為求教學實驗之完整性,將教學者想法納入 研究中,呈現學習者未能察覺的觀點,故設置教學日誌撰寫,作為研究工具之一。

藉由教學日誌反思,教學者逐步審視自我教學情況,作為備課參考基礎。教學者 針對每次課程當中進行影音記錄,且當日課後檢視影音資料,立即填寫教師日誌,

做為下一次課前準備的參考,提供修正與調整。藉由每週的練習,教師能夠逐漸 抓住教學訣竅,提升教師專業;並從日誌中紀錄與學習者的互動情況,藉此檢視 與修正,與學習者建立良好互動關係。簡言之,教師之反思與每週檢討步驟,為 教學實驗中之不可或缺,確實提供自我進步的機會;此外,兩輪教學實施之間,

藉由教材與課程的修正檢討,為下一論教學實施奠基,教學者能夠更加熟練,產 生自信心。

(三) 學習者評價

本研究涉及學習者評價的部分,有「課堂問卷」、「滿意度回饋問卷」以及「課 後深入訪談」等層面。第一項「課堂問卷」的部分偏向學習者以自評模式,對當 次參與課程的學習成效提供回饋,作為教師理解學習者對於單次課程想法的橋樑,

藉以調整教學,作為備課參考。第二項「滿意度回饋問卷」同以學習者自評,針 對一輪教學實施,五次課程,提供總結性的評鑑。最後藉由學習者訪談,理解其 對於教學實施的各項想法,與問卷資料相互補足。

整體而言,學習者於課堂問卷中,能夠針對每週課堂與自身學習情況,提出 正面回饋與需要微調的建議;兩輪的教學實施中,滿意度問卷雖隨學習者人數、

背景等有異,但皆能獲得正面的評價;且更於課後深入訪談中,藉由學習者填寫 與題項口頭回答,得出習俗與文化學習的正向成效。兩輪教學實施學習者皆認為,

本研究課程不僅提供華人文化學習,理解歲時節慶背景,且能藉由課堂與教材設 計,得到語言技能的學習。

第二節 教學與研究建議

本節綜合上述研究結論與想法,針對跨文化習俗傳說之完整兩輪教學實施,

具體提出教學與研究建議,以期未來之研究發展能有所參考,茲分述如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9

一、 教學建議

關於教學建議的部分,研究者期望透過跨文化習俗傳說教學設計,提供相關 領域教學者將習俗傳說,甚至延伸將民間故事應用於語言教學當中。無論傳說故 事或民間故事,皆蘊含華人社會文化、歷史等背景,可使語言學習加深加廣,提 供不同的語言材料選擇。以下將從教學與課時的考量、預先理解學習者程度之重 要性、發展其他類型民間故事教學等項目,進行教學建議說明,茲分述如下:

(一) 教學與課時的考量

於教學前分析中可理解,本研究課程因配合北部某國立大學華語中心之文化 選修課程時間,每週僅可利用五十分鐘的課時進行教學,教學時間受到一定程度 的限制;且加上正規班期中、期末考、國定假日等因素,使教學日延期,學習者 可能面臨隔週上課的狀況,使教學完整度降低。

但根據教師日誌反思紀錄與學習者訪談調查,無論教學者或學習者,皆認為 本研究課程經實驗後具有教學價值與實行成效,並非因既定之時間限制而破壞所 有成果,證明短課時亦能成功彰顯成效。另一方面,由研究資料中可知,短課時 固定的情況下,學習者人數多寡各有優點。若人數較少,師生一對一的問答時間 較有餘裕;若人數多,則可利用分組方式,刺激同儕討論學習。

然而,研究者認為若能發展為整學期課程,如每日或一週三次以上的課程,

持續約一個月不等,或每日三小時等的時間規劃,則可加深加廣學習內容,於教 學設計部分也能具有更多的變化性,例如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安排測驗等;學習者 能延續所學內容,不致因過多時間空白而造成的學習中斷,或許能有不同的呈現。

而後,若欲發展為較長課時的課程,傳說故事乃至民間故事的內容選取、文 化知識補充的內容等、教學用具的使用、課堂活動的安排等,應該如何選取與配 置,需要考量的因素倍增,值得深思。

(二) 預先理解學習者程度之重要性

由於本研究課程為該華語中心正規班學生之文化選修課,參與學習者已於開 學前進行分班測驗,依照個人程度的不同學習華語。教師則於兩輪教學實施的過 程中觀察,兩季學習者程度相當,但明顯於第二輪教學實行過程中,發現學習者 語言技能應用普遍較第一輪學習者熟練,更能從深入訪談時感受到程度差異。

對此,研究者認為由學習者基本資料與訪談中可知,每季期學生程度差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0

可能肇因於學習者學習背景,如第二輪學習者中有三位於其母國就讀漢學系。因 此,ADDIE 教學模式中的「分析」確實能發揮成效。另外,教師亦可於課前,與 正規班教師溝通,例如透過學習者測驗、回家作業等,理解學習者程度,為文化 選修課程教學做好萬全準備。

(三) 發展其他類型民間故事教學

習俗傳說屬於民間故事的其中一類,闡述歲時節慶等主題之背景。而民間故 事,呈現諸多民俗文化,例如地名、信仰等主題,可以不同的故事作為教學內容,

加以融入跨文化教學的概念,為單向的華人文化教學提供更多種的可能性。

二、 研究建議

關於研究建議部分,則以民間故事應用於華語教學、民間故事教學實施多元 化兩項進行闡述。

(一) 民間故事應用於華語教學

現今雖已有將故事融入華語文教學之研究,但關於民間故事應用於華語教學 的研究,不僅屈指可數,且停留在設想階段,並未將所提出之具體理論、設計等,

透過實際的教學實施,提出相關成果。然而,已有數冊民間故事之專門性教材出 版,因此,期待能透過不同的故事主題,將傳說故事乃延伸至民間故事,應用於 選修課程、主題式課程等,進行教材編制與教學實施之研究,並探討實際進行後 的成效。

(二) 使民間故事教學實施多元化

本研究採用五項歲時節慶主題中的習俗傳說,講述春節、元宵節、端午節、

七夕節、中秋節等節日與習俗來由,但華人節日慶典並非僅此五項,仍有許多重 點節日;且擴大至民間故事範圍來看,包含主題甚可囊括人類生、老、病、死等 生活樣貌。因此,未來若有相關研究,除可採用不同的華人民間故事外,亦可針 對不同程度或年齡的教學對象;亦可採用其他真實材料,如繪本、電視劇、電影、

歌曲等,使民間故事應用於華語教學時,能夠更加的多元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1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一) 專著

王娟,2002,《民俗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王文科、王智弘,2007,《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

石贇,2011,《中華民俗全知道》,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

朱我芯,2013,《對外華語文化教學實證研究-以跨文化溝通與第二文化習得為 導向》,臺北:師大出版中心;新北:Airiti Press Inc。

朱榮智、卲曼珣、柯華葳、許怡真、張正男、陳美琪、黃春貴、傅武光、楊如 雪,2009,《實用華語文教學概論》,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江吟梓、蘇文賢(譯),2010,《教育質性研究:實用指南》,臺北:學富文化。

束定芳、莊智象,1996,《現代外語教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

李泉,2005,《對外漢語教學理論思考》,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李泉,2006a,《對外漢語課程、大綱與教學模式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泉,2006b,《對外漢語教材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亦園,2004,《宗教與神話》,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李曉琪,2006,《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道和,2004,《歲時民俗與古小說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呂必松,2005,《華語教學講習》,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呂必松,2007,《漢語和漢語做為第二語言教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何淑貞、陳立芬、張孝裕、舒兆民、蔡雅薰、賴明德,2008,《華語文教學導 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宋如瑜,2009,《華語文教學實務》,新北:正中書局。

宋如瑜,2013,《華語教學新手指南:實境點評》,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 公司。

何惺、關世傑(譯),2012,《跨文化交流的建構與實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社。

(梁)宗懍,1972,《荊楚歲時記》,東京 : 古典研究會出版 : 汲古書院發行。

林玉体,1992,《說故事的技巧》,臺北:時報。

林文韵、林景蘇、陳仁富、陳雅鈴、蔡雅薰、劉瑩,2014,《兒童華語文教學導 論》,新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林淑馨,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高雄: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吳醒周、張體義,1977,《臺灣民間習俗與社會風氣之革新》,彰化:臺灣省立 彰化社會教育館。

吳瀛濤,1970,《臺灣民俗》,臺北:振文書局。

吳波,2012,《節日中的趣味故事》,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2

竺靜華,2006,《華語教學實務概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金榮華,2014,《民間故事類型索引‧增訂本》,新北市:口傳文學會。

周思源,2006,《對外漢語教學與文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周新富,2007,《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

周新富,2014,《教學原理與設計》,臺北:五南圖書。

周慶華,2012,《華語文文化教學》,新北市:揚智文化。

周成華,2011,《圖說中華民俗》,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周小兵,2009,《對外漢語教學導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居延安(譯),1988,《超越文化》,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胡文仲,1999,《跨文化交際學概論》,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胡萬川,2010,《真實與想像:神話傳說探微》,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烏丙安,1985,《中國民俗學》,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烏丙安,2001,《民俗學原理》,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烏丙安,2001,《民俗學原理》,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