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四節 研究工具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7

二、 研究對象

本研究中的行動研究對象為選讀本課程之學習者,兩輪的教學實施對象範圍 皆於當季修習大學華語中心之正規課程。所有選讀且參與本教學實驗之學習者,

皆成為課前調查問卷受試者;課後調查問卷採用華語中心與研究者自製之問卷,

受試者亦為全體參與學習者,於課程結束倒數兩週前發放,最後兩週皆未出席者 則於訪談時填寫;最後,研究者於課前問卷中詢問學習者受訪意願,因全數同意,

故所有參與學習者皆為受訪對象。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根據本章第一節研究方法之說明,本研究使用之研究工具有行動研究法與調 查研究法中的「調查問卷」、「課堂紀錄」、「學習者訪談」,關於各研究工具之編 製與方法,茲分述如下:

一、 調查問卷

本研究之調查問卷分為「學習者課前調查問卷」(附錄二)、「學習者課堂問 卷」(附錄三)以及「學習者滿意度回饋問卷」(附錄四),皆採用半開放式編寫。

另外,本研究雖使用問卷,但不以量化程式分析,採用數字運算表格呈現,與質 性分析。以下針對問卷設計流程與問卷內容進行說明:

(一) 調查問卷設計流程

除「學習者滿意度回饋問卷」為該華語中心製作外,其餘課前與課堂問卷,

雖施測時間相異,但是設計流程皆依照下列順序進行。

1. 擬定所需資料與架構

調查問卷之問題設計須與研究整體相符,應參考研究動機、目的、問題等方 向進行設計。本研究之課前問卷欲知學習者背景資料外,亦調查其對於本課程設 計之學習動機、學習目的、興趣、習得成效等資料。此外,亦於本階段訂立問卷 設計架構,如課前問卷包含第一部分的「基本資料」與第二部分的「調查資料」。

2. 撰擬問卷初稿

本研究之調查問卷題目形式皆為半開放半封閉式問項(partially close-ended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8

question),同時具有開放式與閉鎖式題型。以前項步驟為基底,設計含有問卷標 題、簡函或指導語的問卷形式(葉重新,2004),並且以英文作為翻譯語言。並 將擬定之問卷請指導教授審核,提供修改建議。

3. 預試

於正式發放前,將課程前後問卷皆實施預試(pre-test)。因預試之目的在於 檢視問卷題目並予以修正,故本研究之預試選擇五位符合中級程度但尚未參加本 研究課程之外籍學習者,隨機抽取樣本,不與正式調查的對象重複(葉重新,2004)。 其中,協助問卷預試之五位受試者,同為中部某私立大學華語中心學習者,於問 卷填答後,給予以下建議:

(1) 課前調查問卷編制建議

a. 「住華語國家經驗」項目,應標註將每一段住華語國家的時間總和。

b. 「你希望加強什麼中文能力?」應加註可複選項目。

c. 跨文化先備知識部分,將「一樣」與「不一樣」加註底線。

d. 聯絡資訊同樣需要加註英文翻譯。

(2) 課堂問卷編制建議

a. 題目表達應以「肯定句」為宜,讓學生便於填答同意與否的強烈度。

b. 預試者理解研究者為避免所有受試者皆填答「普通」而刪除「3 分

(普通)」項目,但應給予口頭說明。

c. 應再次以口頭說明量表選項數字所代表的分數意義,如 1、2、4、5 分別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同意、非常同意」。

4. 修正並定稿

預試完畢後,針對預試受試者給予之建議,修正不適切之題項,並參考文獻 資料及指導教授審核後,成為教學實驗課程之問卷定稿。為使兩次教學實驗之研 究工具基準相同,故第一輪與第二輪教學實驗之課程前後問卷皆相同,不隨教學 修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9

(二) 調查問卷內容

根據本文研究核心,參考各項文化教學設計之前人研究成果以及問卷設計模 式,並輔以問卷調查法等文獻資料,設計出符合本研究課程前後所欲研究方向之 問卷。因各項問卷發放時間差異,故以下將兩者分別說明:

1. 學習者課前調查問卷(附錄二)

課前調查問卷之設計目的在於理解學習者對於本研究課程之學習者背景、學 習動機、興趣層面等資料,理解學習者對於課程的期待,因此共設計兩部分:第 一部分為基本資料,第二部分為調查資料,兩部分皆具有英文翻譯,並於本問卷 最後設置聯絡資料欄,提供受試者填寫。其中,第二部分的調查資料包含歲時節 慶與跨文化先備知識的調查。歲時節慶依照本研究教學主題,羅列春節、元宵節、

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等,讓學習者勾選填答,用以得知其理解情況;跨文化 的部分,則以教材設計中的跨文化活動項目作為先備知識的理解,如春節中的祝 福語活動、元宵節的猜謎探知活動、七夕節的送禮禁忌、端午節與中秋節的接受 讚美與拒絕上位者(與上位者溝通)的情境,延伸問卷中祝福語、猜謎、送禮、

接受讚美、拒絕等項目的先備知識調查。

2. 學習者課堂問卷(附錄三)

課後調查問卷主要蒐集學習者對於本研究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之感受、成效、

改進方式等資料。其中,內容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學習成效調查,題目包 含認知、情意、技能等層面11;第二部分為其他意見,採開放式填寫,可以中文、

英文或漢語拼音書寫。而為能衡量感受與滿意度等抽象層面,故以量表方式進行。

本問卷之答題形式採Likert 量表,常見以五點式量表為主,可再分為二點式至九 點式,可將答案分為由強而弱或由弱至強。由於本研究屬於質性化問卷,為避免 中間項之無意見狀態造成無意義資料,故採用四點式量表,選項 1、2、4、5 分 別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同意、非常同意」(葉重新,2004)。

3. 學習者滿意度回饋問卷(附錄四)

此問卷為研究者實行教學實驗之華語中心製作,於一輪教學實施後進行學習 者滿意度的問卷調查,屬於總結性的評鑑。內容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選擇

11

部分參考廖敏華(2017)之問卷內容。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0

題,包含學習者學習情況、教師教學、課堂學習等項目,同樣採用Likert 四點式 量表;第二部分則採開放式填寫,可提供相關意見。

二、 課堂紀錄

本研究於教學實施時採用錄音與錄影的方式記錄課堂狀況,兩種方式皆於第 一堂課程中徵得學生同意後進行;每次課後則由教師撰寫教師日誌,以研究者兼 教學者的角度進行感想與重大事件的紀錄,分項說明如下:

(一) 錄音:主要蒐集課程進行中之音檔,為影像檔之輔助與備份。

(二) 錄影:主要目的為記錄學習者之非語言表達,如表情、動作等。

(三) 教師日誌:主要目的為記錄教學者角度之看法,以供研究參考。

三、 訪談題綱

半結構性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又稱為「半開放性訪談」(semi-open interview),此訪談方式意味研究者對訪談結構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同時允許、

鼓勵受訪者積極參與(林淑馨,2010)。因本研究為能使研究者靈活變動訪談結 構,並希望受訪者於訪談過程中提問互動,故本研究於第一輪五次課程教學結束 後,採用半結構性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方式訪問參與課程之學習者。

主要理解學習者對於跨文化融入習俗傳說之華語課程、教學、教材等想法與學習 狀況。訪問者之設定為已於課後調查問卷中顯示願意受訪之學習者,若受訪者條 件因不可抗力因素無法達成預設標準,則調整為教師自行連絡學習者,詢問受訪 意願。訪談人數以個人訪談為主,非抗力因素則依狀況調整人數。其中,兩輪教 學實施學習者皆同意受訪,第一輪教學實施後使用半結構式訪談,而第二輪教學 實施學習者因人數優勢與學習者易於互動中激發想法,故基於學習者意願,2Sb 同2Si 一組、2Sd 同 2Sg 一組、2Se 同 2Sn 一組、2Sf 同 2Sk 一組進行訪談,使 用「焦點團體訪談法」(focus group interviews),此訪談法適用於團體間,並刺激 互動與反應(林淑馨,2010)。其餘依照受訪者意願,使用半結構式訪談法。以 下就訪談調查流程進行說明,訪談問題大綱則詳見附錄五:

(一) 擬定訪談問題大綱

根據研究目的與主旨,先行訂立訪問方向,為訪談進行準備。問題設計以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1

結構式為主,不限制題目順序,亦隨訪談狀況更換、新增或修改題目。並將擬定 之訪談問題單請指導教授審核,提供修正建議。

(二) 修正問題大綱與定稿

根據指導教授建議,修正問題大綱,並加以參考文化教學領域前人研究資料,

補足訪談問題,編制正式訪談問題單。

(三) 實施訪談

以修正後之問題大綱進行正式訪談,為使訪談自然流暢,故不採用事先給受 訪者題目的方式,以當下訪談狀況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