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華語文教材編寫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3

《中國民間的節日》列出七個中國重要的節慶,並針對各節慶的習俗文化,說明 來源或故事,盡可能將不同的傳說呈現出來,如端午節除了和屈原有關,也有鍾 馗、白蛇的傳說。並於文後列出課文中的生詞、語法、慣用語、課後討論與練習。

(二) 配置方式

有課文主題和補充文化兩種,前者為多數教材呈現的方式,如國立編譯館的

《中國民間故事》,吳奚真等《中國的風俗習慣》、《中國的歷史故事》等,將故 事作為容介紹的主體;後者則是將民間故事內容置於正式課文之後,作為補充資 料,例如《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第四冊與第五冊。

(三) 語言的使用

無論將故事主題以課文呈現,或補充文化的配置方式,介紹語分為單語或雙 語,使用華語文、英文或其他外語,多數教材屬於前者。如《青春華語》,課文 的主體並非傳說故事,為現實生活的過節情境,有關節慶背後的故事,則在單元 後以英文呈現年獸的故事;另有些或附上英文翻譯,以雙語的方式呈現,如林宛 千等的《遠東中華文化短文讀寫加強本》。

(四) 教學對象

教材歸類於華語文教學,但其中又可以分華裔與非華裔。前者以華語作為第 二語言,多數學習者具有華人血統背景。這方面的教材多以傳承華人文化為取向,

如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的《中文讀本》系列、

因教材並非只限單一特性,可同時橫跨數種類別,故以上僅針對部分教材進 行歸納。而為貼合本研究教學實施範圍與對象,教材設計針對非華裔學習者,選 擇偏重語言功能,呈現生詞語法,助於學習者提升語言能力;配置方式則以課文 主題的形式,將五則習俗傳說做為文本;語言使用方面,為提供教學者練習閱讀 的機會,僅於生詞、語法或生難字詞後附上英文翻譯。

第三節 華語文教材編寫

教材是教師組織教學、學生課堂學習的基礎和依據,是連接教和學的橋樑。

教材建設與學科建設在教學實踐中皆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教材可說直接影響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4

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因此教材編寫和研究、開發、使用,有助於檢驗課程大綱,

促進教學建設與課程的改革(周小兵,2009;李泉,2005)。

一、 教材屬性與功能

首先,以教材本身為出發點,且就第二語言或外語教材而言,李泉(2005)

提及其具有跨文化語言教學的依據,基本屬性可以包含以下五種:

表二-3 第二語言教材基本屬性

工具性 為教材的教學工具性,即教材的編寫與設計須歸於教學、適合教學,

利於教學者對教材以外語言事實的掌握,是教材的本質屬性。

系統性

與教學結合的教材,從教學實踐中,可以依照語言知識、語言能力來 劃分出不同的層次和系統。考慮教材間橫向與縱向的系統和層次關 聯。

規範性 教學內容(語音、詞彙、語法、課文語言等)要符合該民族語言的規 範,具有典型性和實用性。

實踐性 語言教材主要以語言技能訓練為主,知識的傳授宗旨為語言交際能力 的培養,教材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國際性 是一種跨語言和跨文化的教材,成為國際間文化交流與合作的重要組 成。

資料來源:研究者參考李泉(2005)整理而成。

其次,除了教材本身的屬性外,以功能而言確實為教學者與學習者間的重要 橋梁,教材、教師與教學實施共同構成教育的三大支柱,其中的影響力不容忽視,

而以第二語言為範疇,教材的主要功能除了教學外,亦涵蓋文化交流,反映語言 背後的文化意涵,細說如下(李泉,2005;舒兆民,2010):

表二-4 第二語言教材基本功能

教學功能

無論教材內容、形式、種類、層級、規模,教材用於教 學的功能始終不變。內容須符合學習者的認知規律和 學習需求,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並注意文化的民族性 和多元性。

課內外媒介功能 教學行為和學習行為的實施要通過教材來實現,把學 習者目的語社會和實際語言現象聯繫起來的功能。

文化交流功能 第二語言教材無論自覺或不自覺,無不通過語言和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5

文內容反映目的語國家的社會歷史和文化習俗,語言 與文化密不可分。

激發學習興趣的功能

優良的教材能夠喚起學習者強烈的學習熱情,因此編 寫須遵循難易適度、長短適中、科學食用、生動有趣且 符合學習者能力的教材。

促進學科建設的功能

社會對語言人才的需求,結合學科性質和特點確定教 學總目標。教材集中體現了教學目標、教學原則、教學 內容和教學需求,是教學大綱得以實施的基本保證。

資料來源:研究者參考李泉(2005)、舒兆民(2010)整理而成。

根據上述資料,論第二語言教材的屬性與功能,皆呈現文化交流,乃至於跨 文化的特性。顯示以語言教學而言,文化層面的認知與學習具有一定程度的重要 性,為本研究最中的研究目標提供有利的論點。此外,本研究涵蓋教材蒐集與編 寫,並針對含有民間故事內容之華語教材進行整理,而前人學者對於第二語言教 材的歸納又為何呢?

關於教材的分類,若針對某範疇領域進行劃分與歸納,將會更具有實用性,

更能分析該學科禮遇的特質、教材發展狀況等研究(李泉,2005)。而華語文教 材多如繁星,兩岸三地的教材種類相當多樣,搭配相異的教學目的而有不同的功 能與內容,如語言教學導向、溝通導向或文化導向等(葉德明,1996)。為求增 加研究與教育的便利性,諸多學者以不同的角度對教材進行分類,完善教材體系 外,也可供教師或學習者選擇適合的教材。目前針對對外漢語教材的分類,有以 下幾位代表性學者的觀點。

呂必松(1993a)認為,第二語言的教材必須針對一定的教學類型、課程類 型和教學對象,並分別採不同的教學原則和方法來編寫教材,可從以下角度分類:

表二-5 呂必松之第二語言教材基本分類

教學類型 課程類型 教學對象 教學法

普通教育、預備教 育、專業教育、特 殊教育等

綜 合 課 、 閱 讀 聽 力、新聞聽讀等

年齡 程度 結構、功能等 兒童、

成人等

初、中、

高級等 資料來源:研究者參考李泉(2005)整理繪製而成。

趙金銘(2009)強調應重視對外漢語教材的宏觀結構,顧及各種層面並成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

一種科學體系,依其想法與角度,教材的分類例如:

一、不同學習階段:初級、中級、高級教材

二、知識傳授的角度:漢語語音、詞彙、語法和漢字教材 三、技能訓練的角度:會話、聽力、閱讀、翻譯教材

四、語言和與文化的對比為基礎,可供以下不同條件的學習者使用:國別、母語、

文化背景、學習環境等

五、用於特殊目的或專業內容:新聞報刊、外貿洽談、商務往來等 六、速成強化的華語教材

七、短期進修的華語教材:大學國際學生、在台短期班等 八、少兒華語文教材

九、個別化教學的華語文教材 十、華語日常口語溝通教材

十一、 帶有地方色彩的鄉土華語文教材 十二、 方言教材:閩南語、客語等 十三、 電視、廣播等華語文教材 十四、 遠距網路之華語文教材 十五、 外國人學歷教育的系列教材

十六、 華人、華裔及外國人在非華語環境中使用的華語文教材 十七、 文化性質的華語文教材

而劉珣(2000)認為,對外漢語教材可以從教學類型、課程類型、水準等級、

學習者特點、母語特點等不同角度進行分類,再從教材編寫以及如何編排教學內 容的角度細分,例如:

一、按教材體例:綜合型和分科型;單課制和單元制;直線式和螺旋式

二、按教學原則:課文型、結構型、功能型、結構-功能型、功能-結構型、話 題型、文化型

李泉(2005)則提出,依照第二語言課程設置的特點,可以分為技能類和知 識類,前者又可以再分為一般技能和特殊技能;後者可分為成語言知識課和文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

推進模式 直線式、螺旋式

系統參照 教學環境、教學對象、教學期限、教學形式、教學類別 資料來源:研究者參考周小兵(2009)整理而成。

綜觀前人以不同的思考方向或層次來為華語文教材分類,得出不同的分類觀 點,部分學者如趙金銘、李泉、周小兵等,在歸類項目中獨立出文化或跨文化概 念的教材。雖分類法並無特定標準,但文化項目於不同分類結果中確實存在,無 法被切割棄離。無論以何項基準點為華語文教材進行分類,可從前人學者的不同 分類觀點中,理解其認為文化項目於華語教材中有一定程度的展現價值;而本研 究以文化為本,以上更為本研究提供強力支柱。

此外,本文為習俗傳說應用於成人華語選修課之研究,因以故事作為課文主 體,且設定為語言中的文化課,除文化知識的傳遞與跨文化的延伸外,亦希冀提 升學習者語言技能,故具備基本語言要素,如生詞、語法等資料。

接著,初步理解前人對第二語言教材的屬性、功能與分類的定義與歸納後,

於實際編寫的過程,則需要參考前人對華語文教材編寫特性與各項原則資料,分 述如下。

二、 華語文教材編寫特性與原則

在研究對外漢語教材的項目中,教材編寫的特性與原則為教材編寫的參考依 據。本研究將依採用之教材編寫特性與原則,作為跨文化習俗傳說教材編寫之檢 視資料。因此,本段將針對華語文教材的編寫特性與原則進行探討。

(一) 教材編寫特性

於教材編寫之初,需要依據一定的原則,也就是編寫教材時所依據的規律與

於教材編寫之初,需要依據一定的原則,也就是編寫教材時所依據的規律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