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層級化教育下的制服

第四節 教師服裝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心。126

教師所穿著的文官制服(圖 4-34、圖 4-35)主要分成上衣、褲子、帽子、佩劍 及外套。上衣冬季是紺色或黑色羅紗,夏季是白色亞麻布質地附一排鈕釦的立領 短外套(部分文官因作業需求,夏季白色上衣更改為灰色,以避免衣服的汚損,

以保持官員的威嚴),袖子則有一到三個直徑七分的金色「臺」字章(按:敕任官、

奏任官、判任官依序是三個、二個、一個),並纏繞著一條寬度一分的茶褐色線 條及一條寬度三分五厘的金色線條,至於夏季則只有一條一分寬的線條;上衣的 肩章材質底面是由皮革做底,正面鋪設長五寸五分寬四寸一分的銅絲鎏金肩章及 金絲編織的流蘇金穗,惟低階的判任官並無流蘇金穗,並隨官階不同依序附一到 三個的金色「臺」字章。褲子是普通樣式的長褲,顏色、質地與上衣相同;帽子 是狀似圓形並附有黑色前庇的大盤帽,兩側各有一個「臺」字章及金釦,上頭的 徽章是直徑一寸五分的金色旭日章,周圍纏繞著依官階大小的一到三條寬度四分 的金線。在佩劍方面,劍枘是長五寸的白鮫材質,上頭附「臺」字章;劍鞘是黑 色皮革包覆,長度二尺三寸,佩劍另附有劍帶及劍緒,佩劍的外表也依官階的大 小而異,敕任官是二朵附葉子的櫻花,奏任官是一朵,判任官則是花葉。127

圖 4- 34 明治四十一年(1908)南投公學校穿著文官制服的教師 圖片來源:島嶼柿子文化館,《臺灣小學世紀風華》

(臺北:柿子文化,2004 年 3 月初版),頁 76。

明治四十三年(1910),鑑於長劍在平常佩帶時造成的不便,制定了長度為一 尺的短劍。128外套是紺色或黑色羅紗質地的雙層折領外套,後面並有開岔,並附 有腰帶,上頭有七個「臺」字章,外套的前面左右兩邊並各有一個口袋,在袖章

126 <公學校訓導の服制を設くる可否>,《臺灣教育會雜誌第三十四號》(臺北:臺灣教育會,1905 年 1 月 25 日),頁 76-79。

127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臺灣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五卷》,頁 974。

128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臺灣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五卷》,頁 98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層級化教育下的制服 - 122 -

方面則是二條寬度一分的茶褐色線條及一到三個的金色「臺」字章。129

圖 4- 35 1920 年代以前的文官制服的上衣、帽子、帽章及肩章(判任官) 圖片來源: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臺灣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五卷》,頁 976。

由上述可知,服裝樣式會因為官員的階級不同130而有細微的差異,例如袖 子、肩章的金色「臺」字章的數量、帽子上金色線條的數量、佩劍上頭的圖案等,

這些差異使得即使穿著整齊的文官制服,也能藉此分辨官員階級的大小,以確立 身分上的秩序。131

大正七年(1918)原敬內閣上臺,加上受到大正民主風潮的影響,植民地統治 政策改採「內地延長主義」,文官制服存廢與否的議論因此興起,132最後雖不像

129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臺灣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五卷》,頁 973-974。

130 大日本帝國文官制度分為高等官與判任官兩種。由各行政官廰自行選考任命的是「下級官 吏」,稱「判任官」(相等於今之委任),共有一到四等,其中最低階者,不稱其官,逕稱其為

「判任」。通過「高等或文官考試」才是「文官」或「高等官」,官階由最高之一等到最低的 九等,其中一等、二等,特別稱為「敕任官」(相當於今之簡任),所就任職位要有天皇敕令;

三等到九等,則稱為「奏任官」(相當於今之薦任),所就任職位需要內閣總理大臣任命,至 於「敕任官」上頭另有「親任官」,由日本天皇經親任式任命,在臺灣只有臺灣總督是屬於親 任官。在教育體系中,帝國大學教授為奏任三等官,師範及中學校長為奏任四等、五等,小 學校長則為奏任六等,一般教師則為奏任七等、八等乃至於判任一等到四等。詳細內容請參 閱岡本真希子,《植民地官僚の政治史-朝鮮、臺灣總督府と帝國日本》,頁 41-42。吳文星,《日 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頁 203。

131 岡本真希子,《植民地官僚の政治史-朝鮮、臺灣總督府と帝國日本》,頁 109。

132 有關文官制服是否廢除的相關報導,請參見〈電報/制服廢止か〉《臺灣日日新報》,1920 年 1 月 8 日,第 2 版。〈田督有廢制服意〉《臺灣日日新報》,1920 年 1 月 9 日,第 5 版。〈電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殖民地朝鮮採取「廢除」作法,但臺灣的文官制服也做了調整。大正九年(1920) 以敕令第九十二號修正了文官服制(圖 4-36、圖 4-37),文官制服質料和之前相同,

最大的差異在於廢除了過去衣袖、肩章上頭的金線、金釦,而改採寬度三分的七 子織黑色線,夏季則是白色線,終止了藉由線的數量來區分階級,改正了過去為 人所詬病的明顯階級差別。133帽子的徽章也有所變化,直徑一寸五分的黑天鷲絨 質上頭附一個直徑七分的金色臺字章,周圍是金銀絲緞質地的九重桐環繞(葉子 是金色,花是銀色),並且區分了正帽與略帽兩種。略帽與正帽的分別是在周圍 多了一條寬度一寸二分的七子織黑色線纏繞。134另外由於過去佩戴佩劍常被批評 為滑稽可笑,也一併於文官服制中做了修正,取消了文官必須攜帶佩劍的規定。

135

圖 4- 36 1920 年代修正後的文官制服

圖片來源: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臺灣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五卷》,頁 993。

圖 4- 37 1920 年代以後,穿著新式文官制服的學校教師

圖片來源:楊文政總編輯《蓬萊黌學九十年-臺北市蓬萊國民小學創校九十週年紀念專 輯》,頁 87。

大正十一年(1922)又以訓令第九十一號修正了文官服裝規程,原本只限定部

/廢笞刑及制服〉《臺灣日日新報》,1920 年 1 月 17 日,第 6 版。

133〈日日小筆〉,《臺灣日日新報》,1919 年 9 月 27 日,第 3 版。

134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臺灣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五卷》,頁 992-993。

135〈公開欄 文官制服問題に就て〉,《臺灣日日新報》,1919 年 10 月 24 日,第 4 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層級化教育下的制服 - 124 -

分官員夏季才穿著灰色的上衣,改成一般文官均可穿著做為常服。136進入戰時體 制後,由於國民服令的頒布,加上戰事的吃緊,反映在教師的穿著,男性教師的 穿著較為多樣,除了黑色立領的制服外,也可見國民服的穿著,甚至有制服與國 民服混搭的現象,有部分的教師也打上綁腿。(圖 4-38)

圖 4- 38 昭和十九年(1944)蓬萊公學校全體教師留影

圖片來源:楊文政總編輯,《蓬萊黌學九十年-臺北市蓬萊國民小學創校九十週年紀念專輯》

頁 89。

特別要說明的是,對於教師而言,平日上課只需穿著一般制式的黑色立領西 服,並不需要佩戴金色的肩章與佩劍,佩劍大多時候則都放在訓導室。137只有在 慶祝天皇生日的慶典與特殊的節日中才需穿著正式的文官制服、佩戴金色的肩章 與腰掛佩劍並戴上正帽,138這種裝扮被認為會讓教師充滿著朝氣與自信,除了以 此套制服為榮耀,更進而以自己的職業為驕傲。制服成為現代紀律與精神的代 表,佩劍則是統治權威的誇示,意謂著教師與政府官吏相同,都是殖民統治的象 徵,這也是統治者所要賦予給制服的意義。139

黃天橫則認為學校教師穿著文官制服及佩劍,這種作法是日本統治者意圖使 被統治的臺灣人能夠對統治者產生畏懼、欣羨,除了展現統治權威,更進一步使 臺灣人喪失自身的人格自信,服膺於統治者,以穩固統治基礎。140

統治者為了端正儀容、職務上的威嚴要求及統治權威的誇示,規定學校教師

136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臺灣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五卷》,頁 995。

137 林玉茹、王泰升、曾品滄訪談,孫江淮口述,《代書筆、商人風-百歲人瑞孫江淮先生訪問紀 錄》,12。

138 陳思琪,〈臺北地區耆老對 1930 年代日治初等教育之回憶〉,頁 68。

139 竹中りつ子,《わが青春の臺湾》,頁 58。

140 黃天橫口述、何鳳嬌、陳美蓉訪問,《固園黃家-黃天橫先生訪談錄》,頁 12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須穿著文官制服,對於觀看者而言,其印象又是如何呢?張文環在一篇名為<重荷

>的文章中,藉由鄉下孩子「建」的眼光,描述穿著文官制服的教師

「老師的金質杓形肩章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連腰際的佩刀也燦然生輝。」又

「啊!那金質肩章、那金色的紋理,建摒住呼吸,竭力避免扁擔下滑,脫帽向陳 老師行最敬禮。那樣畢恭畢敬就宛如自己是偉大人物的僕人。雖然警察先生也佩 掛肩章,可是那花紋卻有點像拉麵,而且老師的肩章要看起來閃亮、神氣多了。」

141

對於楊肇嘉而言,學校教師頭戴鑲有金紋的官帽、身穿袖口繡有金紋的制 服、腰際佩掛著劍,走起路來神氣十足的樣子,讓他覺得歆羨不已,甚至為此曾 有過投考師範學校的念頭。142而張超英在要進入建成小學校就讀之際,學校老師 來到家中拜訪,他提到日本老師因為穿著制服,給人看起來很有威嚴的感覺。143 而社會上一般民眾對於教師的印象,可從下面一段的敘述得知

在那個年代,「訓導先生」(按:公學校的臺籍教師)是了不起的人物,在地 方上地位崇隆,連日本人也不得不另眼看待。不說別的,那一身文官服打扮,早 期,帽腹有金線,衣服有金紐釦,閃閃發亮是不用說的,腰際還佩一把短劍。後 來才換成據說是海軍軍官式的,金線、金鈕釦等全部取消,佩劍也換成長的,不 過只在慶典時佩,簡直可以說是威威澟澟。144

黃天橫甚至提到他有一個朋友,在日治時期擔任多年的學校約聘人員,並非 正式的公務員,所以一直無緣穿著文官制服,直到日本戰敗前的一個月才成為正 式的公務員,而他竟然仍在戰爭結束前夕還特地趕製一套文官制服穿去上班來一 償宿願。145

綜上所述,男性教師穿著文官制服,的確使人感受到一股威嚴而有一種高高 在上的優越感,成為多數人慕羨的對象,甚至有人為了達成長久的夢想,即便在

綜上所述,男性教師穿著文官制服,的確使人感受到一股威嚴而有一種高高 在上的優越感,成為多數人慕羨的對象,甚至有人為了達成長久的夢想,即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