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制服的起源(日治以前)

第二節 洋服與日本

31 法國第二帝國時期(Second Empire of France 1852.12-1870.9)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路易.拿 破崙.波拿巴於 1851 年 12 月 2 日發動政變,翌年 1 月 14 日頒布憲法,加強總統權力,削弱

44 培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 1794-1858)美國海軍軍官。建造蒸氣艦有功,被稱為海軍的蒸氣 船之父。1852 年 3 月被任命為東印度艦隊的司令官兼遣日特派大使,翌年率命四艘軍艦於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軍隊洋服化的進行。52接著明治四年郵差穿著立領的洋服,同年十月則是警察,

明治五年(1872)鐵路員工穿著制服,這股洋服化也從軍人擴及到郵差、官吏、警 察、鐵路員工甚至是學校學生。53

當然在這過程中,新政府陸續頒布一連串的命令,有助於加速洋服化的進 行,例如明治四年(1871)頒布的斷髮令,明治九年(1876)頒布了廢刀令。事實上 明治天皇也在明治四年有關「服制改正的勅諭」中,表明了新政府對於服裝方面 的立場,他認為原本模倣唐制的衣冠制度,至今已流於軟弱之風氣,對此甚為感 慨,現在斷然更改服制,欲使風俗一新,以確立自古以來崇尚的國體。54隔年新 政府修改了宮中的禮服制度,制定洋服式的大禮服和通常禮服,大禮服是在新年 拜賀、宮中各種儀式進行時穿著的,而以黑色的燕尾服做為的通常禮服,則在進 宮朝賀、儀式典禮、舞會時所使用。55

新政府以新的制服做為邁向近代國家整備的一環,如火如茶的推行洋服化,

特別是針對政治家、官吏和軍人等人,他們穿著西洋禮服的洋服,對此當時居住 在日本的外國人批判了這種情形,覺得日本人捨棄自己本國的服裝而改穿洋服,

而且穿著洋服時的滑稽模樣是相當可笑。當時居住在日本的德國醫生貝爾茲 (Erwin Baelz)56是如此描述的:

今天在這機會裡,明確的暴露出日本錯誤模仿西洋的風俗習慣,而且模仿的 很醜陋。(中略)可憐的日本人呀,你們很明白的就是被塞在不合身的燕尾服以及 西褲裡,而且頭上頂著不合適的絲綢大禮帽,套上白手套的手,就好像很怕去碰 到衣服的樣子,無力的低垂下著。而且不只是大人,連 10~12 歲的孩子們也成了滑 稽的犧牲品,如果不是親眼目睹這樣的街頭風景,是無法想像這樣的情景。這些 人如果是穿上自己國家的服裝(指和服)實在是很適合,而且看起來會很有威嚴及 有氣質.57

在這波洋服化的過程當中,可以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人們在白天穿著洋 服上班、工作,回家後則是換穿和服,洋服實際上是做為公領域的使用,一般私 領域的場合,人們依然是穿著固有的和服,而這種情形是針對男性而言。至於日 本女性和男性相比,進出公領域場合的機會非常少,因此在明治時代,能夠穿著

52 城 一夫、渡辺直樹,《日本のファッシヨン》(京都:青幻舎,2008 年 1 月 1 日二版),頁 258。

53 江馬務,《江馬務著作集第二卷》,頁 233。

54 中山千代,《日本婦人洋裝史》(東京:吉川弘文館,1987 年 3 月 10 日),頁 213-214。

55 小池三枝、野口ひろみ、吉村佳子共著《概說日本服飾史》,頁 102。

56 貝爾茲(Erwin Von Baelz 1849-1913)德國籍醫師。日本明治時代外籍講師。他在 1876 年被日本 的東京醫學校(今東京大學醫學部)邀請擔任教師,至 1902 年退休為止,任期長達 27 年,

對於近代日本的醫學、醫療基礎影響甚深。1905 年歸國之時被授予旭日大綬章以表揚他對日 本社會的特殊貢獻,1913 病逝於德國,享年 64 歲。著有《貝爾茲日記》。石上英一等編,《岩 波日本史辭典》,頁 1033-1034。

57 小池三枝,《服飾文化論-服飾の見かた.讀みかた-》,頁 44-4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提倡兵式體操69,兵式體操做為學生必修的課題,很顯然的學生原有的和服裝扮 是不適合的,做為軍式訓練需有軍式服裝,因此在明治十九年(1886)以降,以高 等師範學校為開端,模仿陸軍的戰鬥服,制定了制服、帽子與鞋子,「黑色、立 領、金釦」成為了男子學生制服的常見型態。當初第一高等中學校稱之為「演習 服」,在軍事訓練、行軍旅行時穿著使用,之後更擴及至一般授課時也穿著。70 其實不只是學生制服以黑色為主,包含警察、官吏等的制服也大多是黑色色調,

這是由於在文明開化所導入的物品是鐵製的巨大文明利器,例如汽車、火車、馬 車,至於禮服、皮鞋、禮帽等也都是黑色色調,因此黑色可以說是成為文明權力 的象徵色調,黑色做為明治維新的特徵而流行著。71

圖 2- 1 日本內地男子學生服的變遷

圖片來源:佐藤秀夫《教育の文化史 2-學校の文化》,頁 10。

68 文部大臣即為文部省最高行政首長。文部省是管理教育、學術、文化的中央行政機關。1871 年太政官制改革時成立。文部省曾頒布《學制》,致力於建立近代化的教育制度。1885 年建 立內閣制時制定文部省官制,充實組織機構。1890 年頒布《教育敕語》。有關教育的法律多 不經議會而以敕令實施,國家主義色彩強烈。在中央集權的教育制度下,文部省統制全國教 育機關。1903 年,國家制定小學教科書,實徹天皇制教育,憑行政力量統制思想,而經常與 主張學術研究自由的大學發生衝突。二次戰後,實行教育民主化和地方分權化,教育行政移 交地方公共團體的教育委員會,文部省變成指導和建議的機構。左秀靈校訂,《日本歷史辭 典》(臺北:名山出版社,1988 年 4 月初版),頁 385-386。藤野保等編集,頁 592-593。

69 兵式體操是代表著近代體育中鍛練強化的積極面。1883 年 12 月伴隨著徵兵令的修正,文部省 附屬體操傳習所著手步兵操練科的調查,首先從中學校和師範學校開始實施,1885 年定名為 兵式體操。1886 年諸學校令頒布以後,和普通體操同時被確立。兵式體操的推動者是當時的 文部大臣森有禮,強調兵式訓練的意義是在於養成堅守天皇制國家體制及忠君愛國精神與體 力,而後逐漸強化其軍事性格,其實施內容也以陸軍的「步兵操典」為準則。國史大辭典編 集委員會,《國史大辭典第十二卷》,頁 460。

70 佐藤秀夫,《教育の文化史 2-學校の文化》,頁 11。

71 城 一夫、渡辺直樹,《日本のファッシヨン》,頁 24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制服的起源(日治以前) 34

-此外在師範學校方面,由於其所有的學費是由公費負擔,故以師範學校令為 契機,學生服裝由和服往立領的學生服進行,對於森有禮的教育政策而言,是將 軍隊教育的原理導入學校當中,因此學生服的採用,事實上是受到普魯士的影 響,將國家主義的教育政策藉由服裝導入到學生當中,72這同時也顯示了洋服的 穿著並不只是機能性的考量,也象徵著明治維新政權的權威性格,透過國家力量 將洋服制服導入學校,洋服成為文明開化的新權威表徵。73

至於小學校學生的穿著方面,情形又是如何呢?從明治時代的記念寫真中可 以觀察到這個時期小學生服裝穿著的情形。

穿著用條紋款式土布(自己的家裡織的布)做成的和服和木屐去上學。木屐帶 是用稻桿作芯然後只用布裹住的很樸素的包包。布襪子是自己做的,只是簡單的 縫起來,並沒有翻過面來弄,所以就那樣穿著露出縫線的襪子(明治二十六年入學 1893)。74

從描述中可以知道這個時期的小學校學生,上學的服裝是穿著傳統的和服,

並沒有穿著如中等學校以上男子學生的洋服。小學校學生的服裝在明治時期並沒 有很嚴格的規定,而以「樸素」為最高原則。以「樸素」做為小學生學生服裝的 指導原則,其理由石附実認為有三點。第一、樸素能讓學生專注於學習上,且在 提升學生入學率之時,避免貧困學生因服裝而恥於上學,故服裝上宜強調「樸 素」,並矯正學生服裝過於華美、奢侈之風習;第二、學校乃是神聖的空間場域,

在學校制度成立之時,小學校大多沒有專用的校舍建築,多借用寺院,即使後來 新建校舍,也多建築在神社或寺院的範圍內,因此學校成為一種具有宗教意涵的 神聖場合。一般去神寺寺院參拜時需穿著樸素的服裝,是故學生也需穿著樸素的 服裝上學;第三、固有的武士道文化強調樸素、嚴禁奢侈,繼承武士道精神的日 本國民,自然在學校也需遵循。75

在男子漸次以洋服做為學生制服的變化過程中,女學生服裝的穿著情形又是 如何呢?和男子服裝一開始就採用立領式的洋服(與軍服相類似的型態)做為學生 制服而較少變動相比較,女學生的服裝是富有複雜性的變化。76

當男學生開始往洋服的方向前進的同時,受限於洋服被認為是做為男性的一 種象徵而使用在公領域的場合,而日本女性在當時受到家父長制、儒教傳統影響

72 深谷昌志,《子ども考現学》(東京:福武書店,1985 年 3 月 10 日),頁 78-79。

73 佐藤秀夫,《教育の文化史 2-學校の文化》,頁 72。

74 深谷昌志《子ども考現学》,頁 79。

75 石附実編,《近代日本の學校文化誌》,頁 208-215。

76 難波知子,〈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女子学校制服の成立・普及に関する考察:教育制度・着用者・

制服製作に注目して〉,《お茶の水女子大学 人間文化論叢第九卷》(東京:お茶の水女子大学,

2006 年),頁 42。

為黑色。參考文化出版局編,《服飾辞典》(東京:文化出版局,1987.7.13,第九刷),頁 636-637。

82 袴,日文為はかま,是和服二件式的下衣,乃加在和服外頭的服裝,男裝的「袴」類似褲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制服的起源(日治以前) 36

-現之極!女學生們得意洋洋穿著男袴只是一種膚淺的男女平權論」,90因此女學生 穿著男袴的行為,當中也蘊含了倡導男女平權之意味,但這遭受到了以男性為勢 力的社會反彈,認為這是破壞了傳統日本社會的女性傳統觀。因此明治十二年 (1879)學校方面禁止了男袴的使用,而改穿回女性傳統的和服,。到了十六年(1883) 文部省正式下令,禁止女老師和女學生使用男袴和皮鞋。91從男袴的採用、禁止 這個現象,佐藤秀夫認為可視作是兩性平權的認可與禁止,服裝明顯的展現了其 所具有的思想性。92

圖 2- 2 明治十九年(1886)高等師範學校女子部的學生

圖 2- 2 明治十九年(1886)高等師範學校女子部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