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制服的政治、經濟與社會文化面向

第三節 社會觀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社會觀感

前文筆者陳述了各級學校學生制服的穿著與演變,但從制服的穿著者(學生) 而言,他們是如何看待身上的服裝?制定制服的教育機關,又是以什麼樣的立場 與想法去看待?甚至學生家長、社會各界對於學生制服又有何觀點?此外對於制服 的製作者-裁縫業者,學生制服的實行帶來何種影響?筆者認為回答這些問題,將 有助於更進一步了解學生制服底下所蘊含的豐富社會文化內涵。

一、學校機關

教育機關本身是如何看待學生制服呢?深谷昌志認為學校制定服裝規定的起 因是為了因應學生家庭經濟狀況的差異,並抑制奢華風習,這意謂著學校開始介 入了學生服裝的指導。109高橋佐門也認為,學校之所以制定洋式制服,第一是冀 望行為的端莊,第二是為了肢體運動的便利,以一掃過去穿著和服時優柔文弱的 風貌。110

在昭和十年(1935)臺中州教育會所發行的《臺中州教育》某一期,談到了有 關學生制服,一定程度的反映了教育機關的立場,它說校服(制服)是指學校全體 學生穿著一定的服裝,具有統制的意謂,而制服產生的現實條件,是從衛生、容 儀、實用與體育等各方面去考量,意即追求健康、經濟且在活動上是輕快、美觀 的學生服裝,文中並提及小學校的制服多是為了矯正服裝所帶來的虛榮奢華風 氣,但公學校卻也因經濟因素造成推行上的阻礙。111

大正中期的 1920 年代,當高等女學開始換穿洋式制服之際,面對外界的紛 擾雜音,時任臺北第一高女校長的秋吉音治,曾一連三天投書《臺灣日日新報》,

提出對於女學生制服改制的看法,當時的臺北第一高女恰好針對制服是否應改良 為洋式而有所討論,學校也曾對服裝改良的部份,徵詢學生家長之意見。秋吉校 長認為服裝改良的目標是要達到三個方面,分別是符合學校教育目的、經濟上的 考量及不失去美感。然而當時部份的學生家長覺得服裝改良失去了原有的美感,

認為美是女性的生命,女孩子應該要穿著美美的服裝,學校強制其穿著醜陋的制 服是非常奇怪的事。而對於新制服的質料欲使用綿布也持不同意見,主張「銘仙

112許容論」(容許使用絲綢絹織),理由是平日在家庭即常使用銘仙,再額外使用 綿服反而是不經濟的。113

對於家長上述的質疑,秋吉校長提出了學校的說明與解釋。在美的方面,秋 吉校長認為美觀問題學校並非沒有加以考慮,它仍然是很重要的課題,改良後的

109 深谷昌志,《子ども考現学》,頁 82-83。

110 高橋佐門,《舊制高等學校全史》,頁 169。

111〈教育春秋〉《臺中州教育第三卷第四號》(臺中:臺中州教育會,1935 年 6 月 3 日),頁 23。

112 銘仙,日文めいせん,為絹織物的一種。參考文化出版局編,《服飾辞典》,頁 877。小島草 光,《婦人の為に奧附》(臺北:臺灣圖書刊行會,1920 年),頁 68。

113 <本校生徒の制服に就で(上)>,《臺灣日日新報》,1920 年 4 月 14 日,第 3 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有衛生、經濟、便利等特點,來強化洋式制服的必要性,畢竟在 1920 年代以後,

臺灣社會開始逐漸接受西方國家的洋服,洋服的「文明開化」意涵深植人心,成 為學校向社會大眾闡述學生服裝改為洋式制服的最佳立論依據。

二、社會大眾

1920 年代以前,除少部分的男子學校外,其餘的學校並沒有制定統一的學生 制服,進入大正民主時期的 1920 年代以後,在外在環境與社會氛圍等主客觀因 素的配合下,臺灣的高等女學校及小公學校逐漸開始制定學生制服。對於這種現 象,當時的臺灣社會是如何看待呢?

大正七年(1918)9 月 28 日刊載在臺灣日日新報上的一篇社論,認為制服的目 的是在養成學生的自制心及達成學生活作的敏捷。119翌年 3 月的一篇社論同樣認 為採用學生制服,具有方便活動、增加學生榮譽感、約束自我言行及提高學校校 譽的作用。文章中特別指出中等學校的女學生,對於美的觀感具有強烈意識,若 是學校放任學生隨意穿著,恐將使學校成為衣服的競技場,學生流於驕縱奢華,

對教育而言是一大弊害,是故對學生制服的制定持贊成立場,並呼籲制定須以樸 素為原則,符合學生年紀該有的自然美。120

當各級學校陸續制定制服之際,必須留意的是 1919 年左右的大正中期,日 本內地興起了一股廢除學生制服的聲浪,這是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 處在經濟不景氣的深淵,文部省鑑於當時物價的高漲,學生的夏、冬兩季制服加 上外套、鞋子等,都造成家長們的不小負擔,故以節約學費、減經家長負擔為由 欲廢除中學以下的學生制服。121臺灣受到這股風潮的的影響,不但文官制服是否 廢除的爭論浮出檯面,也及於學生制服的探討。

一篇刊登於大正八年(1919)《新臺灣》的<女學生の制服>提到,男性制服的 施行是仿效德國教育,為了軍事上訓練的目的而有其必要性,但在物價高漲之際,

臺灣、朝鮮已陸續廢除官吏或學生制服,甚至於日本也正考慮廢止男學生的制服,

對於當時靜修女學校卻反其道的制定學生制服,作者批評這是無用、浪費且非常 沒有意義的。122另一篇臺灣日日新報的社論則指出,由於一次大戰後毛織物價格 的暴漲,對於毛織物的洋服是否應拿來做為制服,實有商榷之必要,並期望學校 機關能夠謹慎考量,改採用毛織物以外的替代品。123簡而言之,學生服所費不貲 的價格,對於戰後經濟不景氣的家庭社會,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因此輿論才會極 力的從家庭經濟的角度對學生制服提出批判,要求學校機關應予以考量。另外也 有從其他角度去著眼,包含制服的廢止象徵著打破齊一主義教育、朝向學生個人

119 <日日小筆>,《臺灣日日新報》,1918 年 9 月 28 日,第 8 版。

120 <日日小筆>,《臺灣日日新報》,1919 年 3 月 11 日,第 3 版。

121 <中學制服-廢止と日用品節約 文部省の通牒>,《讀賣新聞》,1919 年 10 月 28 日,第 3 版。

<電報/廢學生制服>,《臺灣日日新報》,1919 年 10 月 30 日,第 5 版。

122 <女學生の制服>,《新臺灣第十一號》(臺灣:新臺灣社,1919 年 11 月 10 日),頁 22。

123 <日日小筆>,《臺灣日日新報》,1918 年 9 月 28 日,第 8 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姐姐的大笑…。新校舍穿著新的校服…。(中略)

走在路上心裡對未來充滿著希望,感覺就好像要從地面上飛起來似的…。路 上行人的視線都會集中在我的身上,感覺很不好意思。」143

就讀同校的天谷美智子寫到

「『哇!美智子也是女學生了』父親看著穿著制服的我是這樣子說,這時候從 鏡子裡看到自己穿著制服的姿態,我也是這樣子的認為。

走在路上,行人皆注視著我的樣子,讓我很害羞卻又覺得很得意…。小學校 的學生看到二高女的校服都心生羨慕…。

穿著此制服很喜悅,這都是由於雙親及老師的幫忙,當我穿著此制服之時,

幸福感油然而生,同時也下定決心要好好努力向學。」144 另一位學生田村春子則說

「新制服!等待己久的新制服,從天長節的這天起,終於可以穿上我們焦急 渴望己久的新制服了。這是多麼值得感謝的事情啊!今年的天長節和往年的天長 節不同,今年的天長節尚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在…。

在穿著校服外出之時,是不能違背校規做不好的事情,但穿著此校服也是感 到很自豪的事,因此當穿制服外出時會因高興而面帶笑容…。」145

再看看臺北第一高女的同學會誌,也有這麼一段學生對於制服的看法

「大正十二年(1923 年)四月,終於得到第一高女的入學許可,可以穿上憧 憬己久附有美麗的三條白細線的深紅色袴,內心感到相當的喜悅。」146

從這些對於新制服的描述,可以知道學生普遍對於穿著新制服感到高興、雀 躍,尤其是臺北第一高女與臺北第二高女在當時臺灣社會有極高的地位與聲望,

故穿著學校的制服,自然而然會有一股莫名的喜悅。學生們也會特別的愛惜制服,

例如畢業於臺北第二高女的竹中りつ子回憶到,當時的女學生藉由每晚睡覺前將 制服舖在床上,使制服看起來較為平整。147

這種穿著者對於制服的神氣感是不分日臺差別,當時就讀臺北州立臺北工業 學校的臺籍校友提到

143 森田政雄,《幸學報特輯-開校十五周年記念誌》,頁 77-78。

144 森田政雄,《幸學報特輯-開校十五周年記念誌》,頁 78。

145 森田政雄,《幸學報特輯-開校十五周年記念誌》,頁 82-83。

146 山本禮子,《殖民地臺灣の高等女學校研究》,頁 92。

147 竹中りつ子,《わが青春の臺湾》,頁 4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事情157」,這就如同傅柯權力技術中,運用監視技巧所提出的著名「全景敞視主 義」一般,學生意識到自已處在一個被持續監視,感覺到被「一雙看不到的眼睛 在觀看著」,是故不敢胡作非為,秩序得到了保證,從而確保了權力發揮其作用。

上述的內容也回應了筆者於第一章「服裝文化史」中關於「服裝與社會團體」

的闡述,當學生穿著特定的制服,不僅對內去除了個人化,使自身成為團體的一 份子;對外也做為區辨工具,增進對學校的認同感,激發學生的榮譽心,同時在 言行舉止上會更加留意,避免做出傷害學校名譽的事情。這情形亦符合傅柯對於 身體方面的論述,即藉由制服的穿著,使得學生產生行為上的制約,進而成為一 柔順的肉體。

五、反抗制服

傅柯在闡述規訓權力對個體運作之時,認為個體並非一開始即是如此溫馴,

它會對權力有所反抗,同樣的,雖然大多數的學生對於身上的制服,表現出得意、

興奮之情,進而產生自我行為的約束力量,但並非全體的學生對於學校制服的規

興奮之情,進而產生自我行為的約束力量,但並非全體的學生對於學校制服的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