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制服的政治、經濟與社會文化面向

第二節 穿著時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穿著時機

在傅柯的權力論述中,他提到這種無處不在且由下而上呈毛細化現象的權 力,透過「微觀物理學」的機制,作用於肉體上,以求得到一規訓的肉體,這不 僅止應用於監獄,也擴及至學校、醫院等場合。制服做為一種服裝上的標誌作用,

蘊含身分上的象徵,對於權力統治者而言,學生制服亦成為規訓學生肉體的一種 最佳手段,

為了達到最佳效果,統治者必須強制要求學生穿著制服,因此在學校校規中 明訂了學生穿著制服的時機、必須穿著制服的場合,並且為了確實讓學生們都能 遵守規定,會藉由定期的服裝儀容檢查,查核學生的服裝是否都符合統治者的規 範準則,若違反規定則將遭受來自學校的科罰,最終目的都是要讓學生都能在權 力的掌控下,成為統治者理想中的馴服肉體。

一、制服穿著時機的規定

學校機構(或是統治者)意圖藉由學生制服的制定,來掌控學生的理想服裝形 象,使學生成為一溫馴的肉體,除了規定制服的材質、樣式、顏色以外,也在校 規上明訂了學生穿著的時機,進一步對學生制服進行掌控。臺北高等學校即要求 學生於上學期間必須穿著制服、制帽,鞋子除在非不得已下禁止穿著木屐,外出 之際也需佩戴制帽;64國語學校、臺灣總督府醫學校也明訂學生於上學期間必須 著制服。65一般的中學校、高等女學校亦有相同的規範,如臺北第一中學校、臺 中第一中學校、臺北工業學校等、臺北第二高等女學校等。66

另外由於季節之分而有夏、冬季制服,學校在制服規範中也說明了夏、冬季 的換穿時機,臺北帝大醫學部與臺北第一中學校的夏季制服從四月一日起至十月 三十一日止,十一月一日起到隔年的三月三十一日則改穿冬季制服;67國語學校 夏季制服則從五月一日到十月三十一日,冬季制服自十一月一日到翌年的四月三 十日止。68雖然不同學校在換季時機上有些許的差別,但學校的用意在使學生們 能有所依循,並切實按照學校的規範,邁向傅柯所言的「馴服肉體」。

傅柯在談到規訓權力的技術時,提出「層級監視」、「規範化裁決」「檢查/

考試」等三個技術做為輔助。當學生穿著學校專屬的制服,上頭繡上代表個人的

64 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一覽(昭和十年度)》,頁 88。

65 相關內容請參閱林品桐譯,《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教育史料彙編與研究(上)》,頁 678。臺灣總 督府醫學校,《臺灣總督府醫學校一覽(大正八年)》(臺北:臺灣總督府醫學校,1919 年 3 月 10 日),頁 67。

66 相關規定請參見臺灣總督府中學校,《臺灣總督府中學校一覽(明治 44 年 4 月至明治 45 年 3 月)》,頁 140。楊麗祝、鄭麗玲編,《百年風華.北科校史 1912-1945》(臺北:國立臺北科技 大學,2008 年 5 月),頁 72。朱珮琪,《臺灣日治時期菁英教育的搖籃-以臺中一中為例》,頁 82。竹中りつ子,《わが青春の臺湾》,頁 44。

67 臺灣總督府醫學校,《臺灣總督府醫學校一覽(大正八年)》,頁 67。臺灣總督府中學校,《臺灣 總督府中學校一覽(明治 44 年 4 月至明治 45 年 3 月)》,頁 140。

68 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一覽(大正六年)》,頁 13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師看到,報告給學校,就會遭到處分。79

竹中りつ子也提到臺北市內中等學校的老師、教官聯合組成教護聯盟監督學 生的服裝儀容,參加教護聯盟的老師、教官,即使看到其他學校的學生,也有權 限加以管教,從學生所穿著的制服,就可以馬上分辨是那一所學校的學生,達到 監督學生、管教學生的目的。80

由此可知穿著制服最大的作用,就是方便辨識不同學校的學生以利管理,如 果學生在校外有不宜的行為舉止,或者是出入了不適當的場所,各校的教護聯盟 教師就可以根據制服、制帽及各校專屬的徽章,去辨識出屬於那一個學校的學 生,進而直接呈報該校處理。81學生在教護聯盟、社會大眾等各層級監視下,不 敢隨意做出違規行為,肉體自然漸趨馴服。

二、學生制服的穿著場合

學校在制服方面的相關規範,從前人的描述中也可加以驗檢,大正六年(1917) 入國語學校就讀的朱昭陽說「國語學校採取全寮制,規定所有學生一律住宿,一 律穿制服,夏天白色,冬天黑色」。82一位臺中第一中學校的畢業校友則說「出 外時不能穿制服以外的衣服,並非這是戰時,以前就是如此,以前的制服不分冬 夏,出門一定要穿戴整齊,只是不必用綁腿,當時每個中等學校是如此」。不只 是男學生,當時就讀臺北第一高女的藍敏也說「出校門之後也不能穿便服,必須 穿一高女的制服,因為大家都以身為一高女的學生為榮。」83

從這些人的回憶可知,日治時期的學生除了上學期間以外,即便外出、假日 也必須穿著制服,那麼學生究竟穿著制服從事那些活動?以下筆者將藉由照片的 輔助來加以呈現、說明。

(一)、修學旅行

古代的傳統教育,重視的只是十年寒窗苦讀,在學期間,除了年節之外,並 無寒暑假的設計,當然也就無所謂的遠足或修學旅行了,明治二十八年(1895)日 本統治了臺灣,引進了新式教育制度,也帶入了遠足或修學旅行。遠足,顧名思 義,便是由老師率領學生至近郊徒步旅遊,它可達到強健身體、爽朗精神與增廣 見聞的目的。84最初限於體力,學校通常會依學生年齡分別安排路程,大抵以當 天往返為原則,後來更發展為搭乘車船的「長途遠足」,而有「修學旅行」的名 目,明治十七年(1884)東京師範學校所舉行的「長途遠足」一般被視作「修學旅

79 楊麗祝、鄭麗玲編,《百年風華.北科校史 1912-1945》,頁 74-75。

80 竹中りつ子,《わが青春の臺湾》,頁 44。

81 楊麗祝、鄭麗玲編,《百年風華.北科校史 1912-1945》,頁 74。

82 朱昭陽口述、林忠勝撰述,《朱昭陽回憶錄》(臺北:前衛出版社,1994 年 8 月 15 日二刷),

頁 10。

83 許雪姬訪問,《藍敏先生訪問紀錄》(南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 年 6 月初版),頁 35。

84 <遠足を勸む>,《臺灣日日新報》,1900 年 4 月 21 日,第 5 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五章 制服的政治、經濟與社會文化面向 170

-行」的起源。85

關於修學旅行的服裝,以下是奈良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在昭和十五年(1940)前 往「滿洲國」進行修學旅行之際的一段描述

七時在校門口集合,從這個這方遙拜宮城,開始十八天的大陸旅行。究竟會 得到什麼樣的收穫呢?穿著白紺色成套的制服,戴著有帽檐的運動帽,身上背著 帆布背包的學生們心中都充滿著期待。86

制服是學校的象徵,學生至校外從事修旅行,自然會穿著代表學校的制服,

全體穿著相同的服裝,看起來也較為整齊劃一,符合學生該有的形象。圖 5-5 是 臺北市太平公學校的學生進行修學旅行所留下的影像,圖中學生們均穿著整齊劃 一的制服於吳鳳廟前合影。昭和二年(1927)臺北第三高女舉行第一次攀登新高山 (玉山)的活動,在學生行前須知中,明訂了學生需穿著制服進行此次登山,87圖 5-6 就是她們當時攀登時所拍攝的照片,照片中女學生們穿著夏季制服從事登山 活動。88

圖 5- 5 臺北市太平公學校修學旅行

圖片來源:林文龍,《楝花盛開時的回憶-日治時期畢業紀念冊展圖錄第三冊》,頁 159。

85 林文龍撰稿,《楝花盛開時的回憶-日治時期畢業紀念冊展圖錄第三冊》,頁 153。

86 長 志珠絵,〈「滿洲」ツーリズムと学校.帝国空間.戦場-女子高等師範学校の「大陸旅行」

記録を中心に-〉。收錄在駒込武、橋本伸也編,《帝国と学校》(京都:昭和堂,2007 年 4 月 30 日初版),頁 337。

87 第三高等女學校八十五週年校慶紀念同學聯誼會,《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創立八十五週年紀念 回憶錄》,頁 36。

88 對於女學生登山為何穿著學生制服,筆者相當納悶,畢業裙子並非適合登山運動的服裝,況 且當時已有運動服,為何捨運動服而不用,或許附有校徽的學生制服,才能真正對外顯現學 校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5- 6 穿著制服攀登新高山(玉山)的臺北第三高女學生 圖片來源:第三高等女學校八十五週年校慶紀念同學聯誼會

,《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創立八十五週年紀念回憶錄》,頁 38。

(二)、神社參拜

興建神社是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治臺的重要宗教政策,藉由各地的神社,日 本人可以達到教化臺灣人,使臺灣人成為大日本帝國臣民,臺灣各地的神社就是 在此一宗教政策的前提之下,陸陸續續興建的。教育作為同化工具的一環,透過 讓學生參拜神社,無形中可以達到教化臺灣人,將臺灣人形塑成日本人的功效,

特別是皇民化運動開展後,這種神社參拜的活動是一種強化國民精神教育的方 式,更是被統治者加以強調與推行。

在前往神社參拜時,學生們穿著何種服裝呢? 根據臺北工業學校校友的回 憶,在每年 4 月及 10 月換穿制服的時節,學校都會帶領他們,穿著整齊的制服,

前往臺灣神社進行參拜。89除了一般的學生制服,皇民化時期為了強化臺灣人民 做為帝國臣民的意識,服裝上也鼓勵和服的穿著。《臺灣日日新報》描述了昭和 十三年(1938)6 月 17 日的始政記念日,屏東市大宮女子公學校為響應皇民化運動 中鼓勵臺灣人穿著和服,全校八百餘名學生穿著整齊的和服,前往阿緱神社參拜 的情景。90

89 楊麗祝、鄭麗玲編,《百年風華.北科校史 1912-1945》,頁 73。

90 <全校女生が和服 揃ひの振袖八百餘名 十七日阿緱神社で勢揃ひ>,《臺灣日日新報》,1938 年 6 月 16 日,第 5 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五章 制服的政治、經濟與社會文化面向 172

-圖 5- 7 穿著制服參拜神社的女學生

圖片來源:三高女校友聯誼會「光輝百年」紀念編輯委員會

,《光輝百年-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創校百年紀念誌》,頁 125。

,《光輝百年-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創校百年紀念誌》,頁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