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數位典藏資源於學校教育之發展與應用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數位典藏資源於學校教育之發展與應用

數位典藏資源應用於教學之定義最初來自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之層面相當廣泛,本研究就數位典藏進行探討,本節首先爬梳數位典藏之本質與發展脈 絡,其次針對數位典藏資源之教育功能進行探究,最後聚焦於我國數位典藏資源應用於 教育之政策發展,期透過如此架構,能使讀者對於目前數位典藏資源應用於教育之發展 與應用建立初步概念。 

壹、 數位典藏之發展脈絡 

人類文明發展數千年來,科技的發展可說是日新月異,資訊保存的方式與思想傳播 的媒介,從口語記憶、文字、印刷、攝影圖像逐漸演進至今日數位方式。這些資訊傳播 與保存的方式耗費千年的時間才互相累積成今日人類文明的集體共同記憶與文化資產,

並非一蹴可及。 

數位典藏,起源於傳統博物館的歷史與功能,傳統博物館的基本核心功能主要為典 藏、展示、研究、教育。受到時代進步與科技日新月異的影響,博物館典藏數位化興起,

傳統博物館中的典藏品結合數位及資訊技術,成為新興的社會學習場域,基本核心四大 功能經過數位化的加值後,博物館之四大功能便轉化為數位典藏、數位展示、數位研究 與數位學習功能。典藏機構藏品數位化正是往後數位典藏概念的濫觴。 

就實務面而言,數位典藏的本質是將文化資源(如圖書文獻、檔案文件、器物、書 畫、圖像、影音資料、標本、考古文物等)有系統地數位化,以提升文化資源的保存、

利用、教育、研究與價值創新。數位典藏不僅將文化資源數位化,更重要是對文化資源 的再認識與組織,以提供使用者更便利的檢索與使用。數位典藏主要利用電腦多媒體技 術,如影像掃描、拍攝、後設資料登錄等方式整合文化資源或文史資料於數位系統中,

同時結合網際網路與資料庫串連,將數位化後的資源與全人類分享,並進而達成文化傳 承之目的。 

在所有資訊與知識皆數位化的時代,傳統典藏機構不再只是高高在上的知識殿堂,

必須主動出擊,將自身的典藏品透過數位化方式創新加值,提升並改革知識管理的品質 與效率。

早在1984 年我國中央研究院率先投入「史籍自動化─食貨志輸入電腦」等科技與 人文之整合型計畫,將珍貴文化遺產率先結合電腦資訊科技,而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傅斯年圖書館也從1988 年開始採用「王安影像資訊整合系統」(Wang Integrated Image System 簡稱 WIIS)  ,將傅斯年圖書館之善本書加以掃描儲存。中研院於 1980、90 年 代的數位化成果,算是華文世界中較早將人文研究成果與電腦科技整合的嘗試。然而受 到當時傳播技術的限制,數位化資料只能在典藏機構的電腦或以磁片儲存的方式利用,

傳播上的限制性較大。 

國外數位典藏最早源自1990 年代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國防部/太空總署

(NSF/DARPA/NASA)所推行之數位圖書館前導型計畫(Digital Library Initiative),此計畫 從1994-1999 年,共選擇了六所大學所提出的計畫進行贊助,即俗稱的「六大數位圖書 館計畫」。隨後即進行「數位圖書館前導型計畫第二階段」,主要目標為建立下一代數位 圖書館,並在研究基礎上提供領導地位(余禎祥,2000)。 

美國數位圖書館協會(American Digital Library Federation)於 1998 年提出對數位圖書 館的定義:數位圖書館是擁有相關資源(包含軟硬體設備、網路、專業人士等),以執行 如對數位形式的館藏進行挑選、組織、提供使用、解譯、傳播、保持完整性、長期保存 等工作任務的機構,並使這些數位形式的館藏,能提供特定讀者群快速且經濟地運用 (American Digital Library Federation,1998),則是對數位典藏所下的最初始概念  。 

此後,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推動「美國記憶」(American Memory)

數位典藏計畫,即因其具有不受時空限制、提供多媒體館藏及館藏資訊經過組織整理與 分析等特質,使其成為數位學習的新場域。亦即數位典藏是數位學習素材的主要來源之 一(張嘉彬, 2006)。美國記憶網站收錄了一百多種珍貴的美國遺產,包括超過七百萬筆關 於美國文化與歷史的數位第一手資料,更將網站設定目標族群的分類,教師便是其中一 類,設置的目的是希望教師能運用國會圖書館中豐富數位館藏的第一手資料,以設計出 具挑戰性、高品質的教學活動。即是所謂的「第一手資源教學」計畫(Teaching with Primary Sources Program,簡稱 TPS)。國會圖書館結合學區、大學、圖書館和基金會的力量以幫 助教師運用廣大的數位化第一手資源來豐富他們的教學,這些夥伴關係的基礎則是建立 在圖書館1997 年廣而宣傳的子計畫:美國記憶夥伴計畫(American Memory Fellows Programs)和美國心智冒險計畫(An Adventured of the American Mind Programs),將這 些數位化資源實際推廣到中小學的教學實務中,這些中小學教師和圖書館員分組參與,

不僅深入探索American Memory 的館藏,更利用線上既有的資源設計相關教案與教學活 動,估計在2001 年子計劃結束時有將近一萬名的教師曾共襄盛舉。 

加拿大國家圖書館與檔案局(Library and Archive Canada,簡稱 LAC)擁有數量龐大的 歷史、文獻與音樂館藏,為了讓使用者在線上即時學習,於是規畫了Learning Centre 專 區,提供教師或學生皆能快速連結與運用相關資料。教師可以在For teacher 的連結中找 到教案、學習單、教學方法或網路資源等教學資源,並將教案依年級與可配合使用的教 科書單元做分類整理,這些教學資源已完整到可供教師於課堂中直接使用(吳明德、許凱 琳,2005)。

另外像是英國大英博物館的Children COMPASS、美國史密森尼博物館(Smithsonian Institution)等許多世界知名之博物館皆紛紛成立教學網站或專區以供教師與學生作為教學 與學習的虛擬場域。圖書館與博物館向來具有教育之功能,為了推廣數位化成果,許多圖 書館都很重視數位資源與學校教學活動或終身學習的結合,其中與中小學教學活動的結合,

由於對象明確,教學目標也較具體,是多數數位圖書館與博物館建立教學網站的主要目的 (吳明德、許凱琳,2005)。 

我國國家科學委員會為了加強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發及科學教育工作,從1998 年 5 月起開始推動「迎向新千禧─以人文關懷為主軸的跨世紀科技發展」方案。「數位博物館」

(Digital Museum)即為此方案中的計畫之一,其主要目標為:整合建置一個適合國情 並具有本土特色的「數位博物館」,以發展教育性網際網路內涵。並於此計畫下設置「數 位博物館專案計畫─數位博物館推廣教育計畫小組」,為後續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的 訓練推廣分項計畫奠下基礎(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計畫百科,2012)。至 2001 年更與國 內各重要博物館與學術單位合作推動「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而於2002 年將「數位博 物館」、「國際數位圖書館合作計畫」與「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整併為「數位典藏國家 型科技計畫」(見圖 2‐1‐ 1)。

 

圖 2‐1‐ 1「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發展沿革  (引自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網站,2012 瀏覽) 

觀察整個數位典藏歷史發展脈絡,可發現最早開始進行數位典藏工作的主力是圖書 館與研究機構,其所收藏的文獻古籍較一般博物館所收藏的書畫器物數位化要來得容易,

相對地早期的數位典藏資源形式也較為單一,可能只是圖片或文字,直到近代攝影技術與 動畫技術的發展,數位典藏的形式也能呈現更多元與寫實的風貌。 

世界各國在如火如荼地規劃數位典藏計畫之始,其主要目的除了希望進行文化資產 保存與研究之外,也企盼能夠支援教育或數位學習,後來的數位典藏概念便是奠基於典藏 機構藏品的數位化,數位典藏提供虛擬之典藏品、展示等內容供大眾參觀瀏覽,如能將此 數位資源另精心規劃成數位學習環境或課程,便可成為非常豐富且完整的線上學習資源。

在倡導終身學習的現代,跨領域之人類文化遺產的開放,對大眾而言是個非常方便且新興 的學習管道,它盡可能將過去不易取得的珍貴蒐藏品及相關知識,透過網路的無遠弗屆,

提供給全世界的使用者使用,以達到教育或數位學習之目的,進而達成終身學習的目標,

對於中小學教育或其他正規教育而言,也更能彰顯其重要性。 

數位典藏蓬勃發展已將近十年,2013年也將進入所謂「後數位典藏時代」,在推展過 程當中也遇到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除了技術方面的問題外,我們應該回頭省視其背後的 本質問題,像文明的發展過程中,人類是如何看待時間與歷史,廖彩惠與陳泰穎提出三點 迷思:終結、一勞永逸與角色定位(廖彩惠、陳泰穎,2009)。 

數位典藏會是人類長久紀錄與傳播歷程的終點嗎?答案是否定的,以微軟視窗作業 系統的不斷推陳出新為例,市場的需求與趨力會將人類的資訊技術推向更高峰,數位化工 作也是一樣,數位典藏,是人類知識跨越時代的橋樑,目前所奠定的基礎將會為下一代帶 來更多的機會與可能。而數位典藏是否就是一勞永逸的同義詞?答案亦是否定的,在資料 數位化的便利背後,是許多工作人員的心血所累積而成,且在今日資訊爆炸的時代,許多 訊息是日新月異的,後來者不但要維護前人的工作成果,更要廣納資訊、時時更新,甚至 要開發更多元的策略來利用這些數位典藏資源,無論是單純的典藏或是數位化工作,也可 能因為技術的進步而面臨資料轉換與重組的任務,因此相關單位必須有宏觀的眼光與思維

數位典藏會是人類長久紀錄與傳播歷程的終點嗎?答案是否定的,以微軟視窗作業 系統的不斷推陳出新為例,市場的需求與趨力會將人類的資訊技術推向更高峰,數位化工 作也是一樣,數位典藏,是人類知識跨越時代的橋樑,目前所奠定的基礎將會為下一代帶 來更多的機會與可能。而數位典藏是否就是一勞永逸的同義詞?答案亦是否定的,在資料 數位化的便利背後,是許多工作人員的心血所累積而成,且在今日資訊爆炸的時代,許多 訊息是日新月異的,後來者不但要維護前人的工作成果,更要廣納資訊、時時更新,甚至 要開發更多元的策略來利用這些數位典藏資源,無論是單純的典藏或是數位化工作,也可 能因為技術的進步而面臨資料轉換與重組的任務,因此相關單位必須有宏觀的眼光與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