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三節  研究工具信效度分析

壹、 預試樣本之項目分析 

本研究之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之調查問卷,經專家 學者的審題與指導教授的討論修正後,不包含基本資料與前四題之複選題與意見調查,

形成共71 題的預試問卷量表,之後進一步以預試(Pilot Study)來探究本研究問卷之適切 性與可行性,此階段以項目分析(Item Analysis)進行題目初步的刪減。在預試階段總共回 收139 名受測教師填寫之問卷,再以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EFA)來 建立問卷之建構效度,最後以信度分析確認各分量表之內部一致性,以下茲就預試分析 結果與信效度分析結果分別說明。 

壹、 項目分析結果 

項目分析是測驗發展的基本工作,主要目的是在針對預試題目進行適切性的評估。

邱皓政(2000)提出幾種常用的項目分析策略,包含遺漏值檢驗、項目描述統計檢驗、

極端組比較法、相關分析法以及因素分析法等。本研究預試資料採用最常使用之極端組 檢定與相關分析,求得各題項之決斷值與相關係數,作為選題之依據。以下分別說明項 目分析與預試修改後之結果,考量各分量表之構念不同,將三個分量表「運用數位典藏 資源融入藝術教學之現況」、「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之意義」、「未運用數位典 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可能原因之困難程度」分別做相關分析與極端組檢定,結果摘要如 下表。 

表 3‐3‐ 1「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之現況」預試項目分析摘要表 

題目 修正的項目總相關 極端組檢定(CR 值) 保留

5. 我經常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 .680 8.31*

6. 我能嫻熟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 .659 8.28*

7. 我會積極參與相關研習活動以提升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的知能 .639 9.72*

8. 我會將數位典藏資源結合自編教材進行藝術教學 .615 8.40*

9. 我會將數位典藏資源結合教科書單元進行藝術教學 .650 9.27*

10. 我會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創作教學 .679 8.25*

11. 我會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鑑賞教學 .672 9.88*

12. 我會優先使用數位典藏所提供的教學資源進行藝術教學 .524 5.73*

13. 我會運用數位典藏資源進行問題導向教學 .569 7.20*

14. 我會運用數位典藏資源之虛擬實境進行情境教學 .664 8.46*

15. 我會運用數位典藏資源之互動式社群進行專題討論教學 .598 7.88*

16. 我會運用數位典藏資源之線上遊戲進行體驗學習教學 .676 9.37*

17. 我會運用數位典藏資源之網路藝廊進行展示教學 .660 9.27*

18. 我會運用數位典藏資源之網頁主題進行探究教學 .706 10.74*

19. 我會運用數位典藏資源之數位導覽配合實地參訪活動 .687 11.36*

20.我會運用數位典藏資源作為學生課前預習之教材 .716 10.99*

21. 我會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引起動機階段 .765 11.38*

22. 我會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發展活動階段 .647 8.43*

23. 我會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綜合活動階段 .573 7.34*

24. 我會運用數位典藏資源作為學生課後學習之教材 .514 6.58*

25. 我會運用數位典藏資源的線上藝廊展示學生學習成果 .359 4.66*

26. 我會運用數位典藏資源的線上測驗來評量學生藝術學習成果 .504 7.11*

27. 我會運用數位典藏資源的線上遊戲式評量來檢視學生學習成果 .521 7.25*

28. 我會運用實作評量檢視學生透過數位典藏資源學習的成果 .641 8.74*

29. 我會運用自編評量工具檢視學生透過數位典藏資源學習的成果 .607 7.31*

註:*p<.05; N=139

修正後項目與總分相關法是計算每個題項與分層面總分(不含該題項分數)的

Pearson 積差相關係數,而一般要求是在.30 以上,且達顯著統計水準,綜觀本研究「運 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之現況」預試量表,此25 個題項之修正後項目相關係數皆 超過.30 的標準,表示這 25 題有良好的同質性。

邱皓政(2010)表示極端組分析又稱內部一致性效標法,係將預試樣本在該量表的總 分高低,取極端的27%分為高低兩組,然後計算個別題目在兩個極端組的得分平均數,

具有鑑別力之題目在兩個極端組的得分應有顯著差異,再以獨立樣本t 檢定來檢驗是否 達到顯著水準,而此時t 值又稱決斷值或 CR 值。一般在進行 t 檢定時,為避免產生過度 拒絕的問題,顯著水準多採用α=.01,亦即 CR≥2.58,表示具有良好鑑別度,而本研究設 定顯著水準為α<.05、CR≥3,由表 3-3-1 得知,「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之現況」

量表25 個題項皆具有良好的鑑別力。

表 3‐3‐ 2「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之意義」預試項目分析摘要表 

註:*p<.05; N=139

修正後項目與總分相關法是計算每個題項與分層面總分(不含該題項分數)的

Pearson 積差相關係數,而一般要求是在.30 以上,且達顯著統計水準,綜觀本研究「運 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之意義」預試量表,此29 個題項之修正後項目相關係數皆 超過.30 的標準,表示這 29 題具有良好的同質性。

而此時極端組檢定以顯著水準α<.05、決斷值 CR≥3 之標準,檢視表 3-3-1 得知,發 註:*p<.05; N=139

修正後項目與總分相關法是計算每個題項與分層面總分(不含該題項分數)的

Pearson 積差相關係數,而一般要求是在.30 以上,且達顯著統計水準,綜觀本研究「運 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之意義」預試量表,17 個題項中,第 73 題與第 75 題之修

在總分相關及極端組檢定項目有未通過之情形,故此階段決定予以刪除2 題,後續以 69 題進行後續之統計分析。

貳、 正式樣本因素分析(建構效度分析)

因素分析主要分為探索取向與驗證取向兩種,探索取向因素分析主要是研究者進行 因素分析前,未對於資料的因素結構有任何預期與立場,而藉由統計數據來研判因素的 結構,帶有濃厚嘗試錯誤的意味,因此稱之為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EFA);然而,有時研究者在研究之初已提出某種特定結構關係之假設,例如某 概念的測量問卷是由數個不同子量表所組成,此時因素分析可被用來確認資料的模式是 否即為研究者預期的形式,此種因素分析稱為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具有理論檢驗與確認的功能(邱皓政,2011)。

而因素分析主要之功能在於協助研究者進行建構效度之驗證,並簡化測量之內容,

使得測驗的編制更為精簡。本研究採用探索性因素分析來進行效度的建構。

一、 執行因素分析的條件與方法 

因素分析前必須先檢驗本研究量表是否適合執行因素分析,測量背後是否有潛在構 念,除從理論層次與題目內容兩個角度來推導外,更可直接從檢視測量變數的相關情形 來判斷。取樣適切性量數(measures of sampling adequacy;MSA),為該測量變數有關的所 有相關係數與淨相關係數的比較值,該係數越大,表示相關情形良好,而本研究以各測 量變數的MSA 係數取平均後之 KMO 值(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及 Bartlett 球面性考驗值來考驗相關矩陣,結果如表 3-3-4 所示。

表 3‐3‐ 4「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數位典藏融入教學現況」量表 KMO 及 Bartlett’s 檢定結果 

KMO  取樣適切性量數 

Bartlett’s 球形檢定 

χ2 df p

.91 10968.76 2346 <.001

註:df=自由度       

 

結果顯示量表之KMO 值為.91,而 Bartlett’s 球形檢定卡方值為 10968.76(p<.001)達 顯著,顯示本量表適合進行因素分析。確認本量表適合進行因素分析後,接著將本量表 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採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Factor Analysis, PCA )萃取因

素,設定三個因子,並以斜交轉軸(direct oblimin)分析之,因素負荷量大於.30 予以呈現,

17.我會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引起動機階段

.605

-.399

資源作為學生課前預習之教材」、第25 題「我會運用自編評量工具檢視學生透過數位典 藏資源學習的成果」、第55 題「數位典藏資源是不容易取得的資源」、第執 56 題「數位 典藏資源網站眾多,缺乏統合性的入口平台」、第61 題「學生對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 教學的興趣不高」、第62 題「數位典藏資源網站的內容難以轉化為教學內容」、第 65 題

「相關單位並未積極倡導數位典藏融入藝術教學之相關資訊」。

在幾經與指導教授討論並重新檢視原先設定之文獻理論,決定將九題全數刪除,綜 合上述因素分析階段,總共刪除9 題,總題數降為 60 題,將以此進行後續結果與討論之 統計分析。

60 題採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Factor Analysis, PCA )萃取因素,設定三 個因子,並以斜交轉軸(direct oblimin)分析之,因素負荷量大於.30 予以呈現,經過反覆 刪題後,建構出量表分析之結果如表3-3-5 所示

因素一的累積解釋之變異量為47.3%,對應的因素負荷量介於.43~.98,皆高於.30 之標準,包含39 題,檢視題目內容後,與研究者事先設定之問卷內涵架構的「與藝術學 科本質的關係」、「學科價值」、「教學成效」、「教師角色」等概念大致符合,綜合命名為

「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之意義」。

因素二的累積解釋之變異量為57%,對應的因素負荷量介於-.40~-.76,由於轉軸之 關係故呈現負號,取絕對值不影響其負荷量之判斷,皆高於.30 之標準,共包含 13 題,

檢視題目內容之後,與研究者事先設定之問卷內涵架構包含「資訊背景」、「教學資源」、

「教學策略」、「使用時機」以及「評量工具」等向度大致符合,故綜合命名為「數位典 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之現況」。

因素三的累積解釋之變異量為63.3%,對應之因素負荷量介於.62~.78,亦高於.30 之標準,包括8 題,檢視題目內容後,與研究者事先設定之問卷內涵架構包含「網站適 用性」、「政策支援」、「個人能力」等概念大致符合,故綜合命名為「未運用數位典藏資 源融入藝術教學可能原因之困難程度」。

參、 正式樣本信度分析

項目分析是在考驗測驗量表個別題目之可靠程度,而信度分析則是在評估整份量表 的可靠程度,本研究之「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調查問卷」

項目分析是在考驗測驗量表個別題目之可靠程度,而信度分析則是在評估整份量表 的可靠程度,本研究之「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調查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