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資訊科技已被視為一項能提升有效教學與學習的工具,電腦資源進入學校與教室中,

教師該如何應用相關資源協助學生學習並提升教學效能?數位典藏資源為國內數位典藏 計畫中應運而生的一環,相關單位大力鼓吹教師運用並融入教學,也投注了相當多的經 費於其中,究竟教師運用的情況是如何,又有那些困難是值得我們關注的?本研究將從 人的角度進行探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節包含兩部分,首先說明數位典藏融入教學所涉及之時代脈絡背景,其次,研究 動機則初步耙梳文獻及自身經驗,來陳述對於國內數位典藏融入藝術教育實施現況觀察 的必要性。 

 

壹、 研究背景 

數位典藏為政府近年來大力投資的國家型計畫之一,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數位典 藏已成為各國展示文化及顯示資訊應用能力之指標。其最終目標就是達到資源共享,發 揮其維護、保存與應用的最大價值,目前國內許多機構與單位皆投入數位典藏相關資源 與資料庫的建置工作,將其自身藏品與知識數位化。對視覺藝術教師而言,前述數位典 藏資源不啻是一個蘊含豐富內容與知識的教材資料庫。當維護與保存的功能持續進行的 同時,面對如此浩瀚的數位典藏知識庫,視覺藝術教師如何選取並融入教學,以增益學 習成效?視覺藝術教師們對於數位典藏資源的需求為何?影響視覺藝術教師使用數位典 藏資源融入教學的原因為何?均應為藝術教育工作者所關切。 

根據2012 年資策會調查發現,我國網際網路經常使用人口數已突破為 1,100 萬人,

網際網路聯網應用普及率為48%(資策會 FIND,2012),由此可知,我們的生活與網路的

關係越來越密切。面臨數位時代的來臨,許多以往人們認為需費時費力的工作,在科技 環境普遍進步之下,皆改變其運作模式,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但相對的也更加複雜化,

每分每秒許多新的知識與訊息不斷地被製造然後傳遞,知識與訊息的傳播方式劇烈地改 變,也影響了人類價值觀與思想。McLuhan(1967)提出「媒體即是訊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塑造了當代對媒體的基本認知,並認為媒體是人體感官、身體與心智的延展,

且強調獲得訊息的方式比訊息內容本身更來得重要、更有影響力,傳播科技不僅可促成 人類感官能力的擴大,更可能促進社會結構的變化,最終引起社會各界對媒體科技的熱 烈討論與研究。 

現今許多國家開始意識到數位媒體對於知識傳播的影響力與重要性,幾個代表性的 計劃如聯合國UNESCO 組織推動「世界記憶」(Memory of the World)計畫、美國國家會 議圖書館推動數位典藏計畫「美國記憶」(American Memory)、加拿大推動虛擬博物館 (Virtual Museum of Canada, VMC)計畫與英國 Arts and Humanities Data Service (AHDS)檔 案數位化機構等,皆是透過文獻與古籍等相關資料的數位化以提供保存、研究調查與應 用等功能。而我國數位典藏計畫可回溯至1998 年國家科學委員會為了加強人文社會科學 的研發與科學教育工作,從1998 年 5 月開始推動「迎向新千禧─以人文關懷為主軸的跨 世紀科技發展」方案。數位博物館專案計畫即為此方案中的計畫之一,之後結合國科會 其他的主題計畫如「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國際數位圖書館合作計畫」作為基礎,於 2002 年依據行政院所推展的「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重新整合、規劃為「數位 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ject, NDAP),共分兩期,目的在於將 全國珍貴典藏品進行數位化,並建立資料庫,透過網路媒體的特性達成國家資源全民共 享的目的。

從2007 年開始,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邁入第二期,旨在落實數位典藏資訊的 知識化與社會化,朝向知識社會的發展與建構。其中分別依學習對象細分為四個子計畫 推動,包括:「教育部數位教育與網路學習計畫」、「全民勞教e 網計畫」、「公務人員數位 學習計畫」及「藝文網路學習發展計畫」等,分別由教育部、勞委會、人事行政局與文 建會等部會參與及推動。其中「教育部數位教育與網路學習計畫」便針對正規教育階段,

規劃自國中小、高中職;大專院校的完整數位教育與網路學習應用鏈。主要工作為數位 人才培育與學習、高中職資訊科技融入教材發展與評估、大專校院數位學習課程與數位 典藏內容融入教學。以擴大與深化數位典藏成果再教育、文化面的應用為主要目標。重 點為應用數位典藏內容融入國中小課程中,提供全國中小教師加值及善用數位典藏的豐 富資源,達成精緻化的資訊融入教學課程目標。 

我國推行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計畫行之有年,挹注其中之經費與資源亦相當可觀,

根據行政院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之經費明細表,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總經費共3,215,078 千元,執行期間為 97 至 101 年度,100 年編列之預算為 543,501 千元,

可看出政府相當重視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的研究與發展價值,而今年100 年度亦是本計 畫執行之末期,投入如此多經費與資源之後,在實然面是否達到預定之成效?不僅是政 府亦是大眾所關切的議題,故本研究將進行初步調查,檢視數位典藏資源在教育實務層 面的運用程度與所需改進加強之處。 

 

貳、 研究動機 

在數位化的時代,中小學課程強調教師必須結合網路資源、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於教 學活動中,利用網路資訊來進行教學革新已是普遍性的趨勢。而教育部在九年一貫課程 綱要中的重大議題中,資訊教育便是其中重要議題之一,其教育目標中包含情意、認知 與技能各向度,皆在強調學生能善用資訊與網路科技的便利進行學習與思考。九年一貫 十大基本能力中,運用科技與資訊能力便占了其中一項,可以見得,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已是水到渠成、勢不可擋的潮流。 

對與教學活動切身相關的教師與學生而言,這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個最壞的時代,

數位資源的好處在於資訊取得快速容易。根據徐式寬(2010)之調查,國中小教師常用的 網站有六大類:(1)資料查詢;(2)教育網站;(3)學校網站;(4)社群交流;(5)班級經營;

及(6)資訊進修。以教師背景互相交叉比對後發現,國小教師偏好寓教於樂的資訊網站以 及班級經營的平台;而國中教師則偏重學科內涵的增進與理解,或加入教師社群與他人 溝通。可見國中小教師對於資訊科技的使用偏好與策略隨著學生學習階段的不同而有所

調整。數位典藏融入教學對於教師與學生是危機或是轉機,端看教師在教材選擇與使用 上的取捨與策略。尤其在國中小階段,教師扮演的是「守門人」的中介角色,對於教材 內容與教學方式的選取與運用皆對學生學習成效與知識轉化影響甚鉅,不可不審慎選 擇。 

初步耙梳相關研究後,發現學界對於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有相當層次的期許。

藝術教育界也由於資訊科技的蓬勃發展,帶動視覺文化影像與數位藝術風潮,影響下一 代的視覺美感,進而引入數位媒材之創作與欣賞,思索教材教法的調整,期許藝術教育 之內涵與時俱進,可見學術理論對於數位典藏融入藝術教學皆呈現正面積極的態度,然 而由於實務界具有許多現實因素的考量,對於數位典藏融入藝術教學不一定有相同的期 許,於是產生理論與實務的落差。 

近年來博物館典藏數位化改變了大眾觀展的經驗,國外許多博物館美術館等典藏機 構皆紛紛規劃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專區,使得觀眾不必親臨展示現場也能有身歷其境之 感。Google 近期發起的 Art Project 計畫,利用街景圖技術,將參與合作之博物館之實景 數位化,帶領觀者步入遠在千里之外的展示間,想要進一步靠近畫作只需移動手指頭,

便可將原畫以高解析度的方式縮放以便觀察細部的枝微末節,就算是在博物館裡,要如 此靠近一幅名作其實是很難辦到的。而這個計畫的「個人收藏」功能也相當人性化,看 到想收藏的名畫便可納入自己的收藏夾,不用準備鉅額現金,就可坐擁百萬名畫,更可 透過網路與他人分享,這樣的案例開啟博物館嶄新的觀眾服務功能,也讓世界各地的觀 眾不行萬里路也能逛遍博物館,甚至可造福許多沒有機會進入博物館的民眾,達到資源 共享,降低城鄉差距的目標。只是諸如此類的觀賞經驗是否能完全代替傳統面對面與畫 接觸的觀展方式?而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是如何看待與運用類似的資源來融入教學?嶄 新的館校合作方式將使藝術教育呈現不同且多元的面貌。 

研究者在大學時期曾修習過數位化課程設計相關課程,對於教材內容與數位學習相 關學理有初步的了解,研究所擔任課堂教學助理期間也時常運用數位平台與數位教材進 行輔助教學,更深深體會科技為教育所帶來的便利性,綜觀國內目前有關數位資源融入 教學之相關期刊論文,各學科領域皆有相關研究,但藝術與人文領域的教學特別重視圖

片瀏覽與作品欣賞,而數位典藏中正有著大量、高品質且正確的資料,特別適合以數位 典藏資源進行串聯(高震峰、傅斌暉, 2005)。且我國推行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計畫已行之 有年,各界也相當關心在應用方面的績效與成果,特別是數位典藏融入藝術教學在學術

片瀏覽與作品欣賞,而數位典藏中正有著大量、高品質且正確的資料,特別適合以數位 典藏資源進行串聯(高震峰、傅斌暉, 2005)。且我國推行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計畫已行之 有年,各界也相當關心在應用方面的績效與成果,特別是數位典藏融入藝術教學在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