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之調查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之調查研究"

Copied!
16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班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 碩士論文. 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數位典藏資源融入 教學現況之調查研究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tegrating Digital Archives Resources into Instruction of Visual Arts Teachers in Elementary, Junior High and Senior High School.. 指 導 教 授:趙 惠 玲. 博士. 研 究 生 : 郭 子 菁.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二 年 一 月.

(2) 誌謝辭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研究所生涯即將告一段落,自己也在人生探索的路上寫下另 個新的里程碑,研究所一千多個日子裡,首先要感謝的是我的家人,支持我離鄉背井到 臺北念書,且總是能提供最溫暖的懷抱與關懷;接著是研究所生涯中的貴人指導教授惠 玲老師,碩一修習惠玲老師的課便對老師的優雅談吐與氣質留下深刻印象,碩二因緣際 會下擔任老師課堂助教與計畫案助理,在教學或行政方面學到很多處理事情的方法,也 開拓自己的教育視野,之後不論是在論文的指導上或是生涯規劃方面皆受到老師很大的 幫助,在這裡要感謝老師辛苦的指導,子菁才能有今日的成就,其他口委如市北高震峰 老師、師大心輔林世華老師、小慧學姊、故宮賴鼎陞老師也在研究上給予很多協助與指 導,感激之情無以回報。然後是研究所一同打拼的好夥伴們:淑勳與昱森、冠如與顗竹、 俐伶以及學妹辰穎為研究所的生活帶來許多難忘的回憶,因為有緣所以相識,希望各奔 前程後未來有機會再相聚。最後特別感謝臺北市新生國小四年五班同學們與導師丁雲中 及其他實習夥伴芳雯、嘉珊、麒喻、永如、雅浿,在子菁實習與論文兩頭燒的時候提供 許多協助,分擔不少壓力,才能讓實習與論文最後都順利完成,希望之後大家在教育的 路上都能夠一路順風。還有摯友佳妮陪伴我在臺北的日子,以及其他協助研究調查的老 師給子菁的鼓勵,尚有許多貴人與志同道合的夥伴族繁不及備載,在此致上最深的謝意。  學海無涯,碩士階段的告一段落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僅此勉勵自己在往後的人生 路上能更有自信的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子菁  謹誌 2013.2.26 . II   .

(3) 目 錄 誌謝辭 . II . 目  錄 . III . 表  次 . V . 圖  次 . VII . 摘  要 . IX . 第一章 . 緒  論................................................................................................................. 1 .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四節  名詞解釋..................................................................................................................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數位典藏資源於學校教育之發展與應用.......................................................... 11  第二節    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育之意義與內涵...................................................... 24  第三節    影響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因素.................................................. 35  第四節    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育相關研究.............................................................. 4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5  第二節  研究設計................................................................................................................ 56  第三節  研究工具信效度分析............................................................................................ 67  第四節  研究實施與程序.................................................................................................... 76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1  第一節  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量表分析.................................... 81  第二節  不同任教階段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 89  第三節  不同地區學校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 100  第四節  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數位典藏融入教學現況差異分析.......................... 10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7  第一節  結論...................................................................................................................... 117  第二節  建議...................................................................................................................... 124 . III   .

(4) 參考文獻  126  附錄一  專家問卷評鑑人士名單..................................................................................... 129  附錄二  問卷專家效度檢核表......................................................................................... 130  附錄三  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數位典藏融入教學現況調查問卷架構................. 139  附錄四  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數位典藏融入教學現況調查預試問卷................. 142  附錄五  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數位典藏融入教學現況調查正式問卷................. 148   . IV   .

(5) 表 次 表 2‐4‐ 1 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之課程設計相關論文(研究者自行整理) .................................. 44  表 2‐4‐ 2 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教師經驗相關研究(研究者自行整理) .......................................................... 48  表 3‐1‐ 1  資訊科技使用層級量表(引自 MOERSCH,1995) ......................................................................................... 39  表 3‐1‐ 2「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現況調查」研究架構 ...................................... 55  表 3‐2‐ 1 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抽樣調查樣本次數分配表 ............................................................................ 57  表 3‐2‐ 2 性別次數分配表 ........................................................................................................................................ 57  表 3‐2‐ 3 年齡次數分配表 ........................................................................................................................................ 57  表 3‐2‐ 4 學歷次數分配表 ........................................................................................................................................ 57  表 3‐2‐ 5 任教職務次數分配表 ................................................................................................................................ 57  表 3‐2‐ 6 年資次數分配表 ........................................................................................................................................ 58  表 3‐2‐ 7 任教階段次數分配表 ................................................................................................................................ 58  表 3‐2‐ 8 學校地區次數分配表 ................................................................................................................................ 58  表 3‐2‐ 9 學校規模次數分配表 ................................................................................................................................ 58  表 3‐2‐ 10 問卷編制架構 .......................................................................................................................................... 59  表 3‐2‐ 11  正式問卷架構與題項 ............................................................................................................................. 64  表 3‐3‐ 1「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之現況」預試項目分析摘要表 ...................................................... 67  表 3‐3‐ 2「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之意義」預試項目分析摘要表 ...................................................... 69  表 3‐3‐ 3「未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可能原因之困難程度」預試項目分析摘要表 .......................... 70  表 3‐3‐ 4「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數位典藏融入教學現況」量表 KMO 及 BARTLETT’S 檢定結果 ............. 71  表 3‐3‐ 5「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數位典藏融入教學現況」轉軸後因素分析量表 ...................................... 72  表 3‐3‐ 6「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總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 .......................... 75  表 4‐1‐ 1「是否曾運用過數位典藏融入藝術教學」次數分配表 ......................................................................... 81  表 4‐1‐ 2「從何處得知數位典藏」次數分配表(複選題) ....................................................................................... 82  表 4‐1‐ 3「曾經運用過哪些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次數分配表(複選題) ............................................... 83  表 4‐1‐ 4「是否曾參加過數位典藏相關單位所舉辦之活動」 ............................................................................. 83  表 4‐1‐ 5「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現況」描述統計摘要表 ......................................................................... 85  表 4‐1‐ 6「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意義」描述統計摘要表 ......................................................................... 86  表 4‐1‐ 7「未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可能原因之困難程度」描述統計摘要表 .................................. 88  表 4‐2‐ 1「國小階段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描述統計摘要表 .................................................. 89  表 4‐2‐ 2「國小階段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意義」描述統計摘要表 .............................................. 90  表 4‐2‐ 3「國小階段教師未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可能原因之困難程度」描述統計摘要表 .................. 92  表 4‐2‐ 4「國中階段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描述統計摘要表 .................................................. 93  表 4‐2‐ 5「國中階段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意義」描述統計摘要表 .............................................. 94  表 4‐2‐ 6「國中階段教師未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可能原因之困難程度」描述統計摘要表 .................. 95 . V   .

(6) 表 4‐2‐ 7「高中階段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描述統計摘要表 .................................................. 96  表 4‐2‐ 8「高中階段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意義」描述統計摘要表 .............................................. 97  表 4‐2‐ 9「高中階段教師未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可能原因之困難程度」描述統計摘要表 .................. 98  表 4‐3‐ 1「北部地區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描述統計摘要表 ................................................ 100  表 4‐3‐ 2「北部地區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意義」描述統計摘要表 ............................................ 101  表 4‐3‐ 3「北部地區教師未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可能原因之困難程度」描述統計摘要表 ................ 102  表 4‐3‐ 4「中部地區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描述統計摘要表 ................................................ 103  表 4‐3‐ 5「中部地區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意義」描述統計摘要表 ............................................ 104  表 4‐3‐ 6「中部地區教師未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可能原因之困難程度」描述統計摘要表 ................ 105  表 4‐3‐ 7「南部地區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描述統計摘要表 ................................................ 106  表 4‐3‐ 8「南部地區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意義」描述統計摘要表 ............................................ 107  表 4‐3‐ 9「南部地區教師未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可能原因之困難程度」描述統計摘要表 ................ 108   表 4‐4‐ 1 不同性別視覺藝術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分析摘要表 ............................................... 109  表 4‐4‐ 2 不同年齡視覺藝術教師在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之各層面分析摘要表 ........................... 109  表 4‐4‐ 3 不同學歷之視覺藝術教師在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分析摘要表 ....................................... 110  表 4‐4‐ 4 不同任教職務之視覺藝術教師在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分析摘要表 ............................... 111  表 4‐4‐ 5 不同教學年資之視覺藝術教師在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分析摘要表 ............................... 111  表 4‐4‐ 6 不同任教階段之視覺藝術教師在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分析摘要表 ............................... 112  表 4‐4‐ 7 不同學校地區之視覺藝術教師在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分析摘要表 ............................... 113  表 4‐4‐ 8 不同學校規模之視覺藝術教師在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分析摘要表 ............................... 114  表 4‐4‐ 9 不同背景變項在數位典藏融入藝術教學情形各層面之差異分析彙整表 ........................................... 115 .  . VI   .

(7) 圖 次   圖 2‐1‐ 1「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發展沿革 ............................................................................. 14  圖 2‐1‐ 2 實體博物館與數位博物館教育功能之比較(陳百薰、項潔、姜宗模、洪正欣,2002) ...................... 17  圖 2‐1‐ 3「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計畫第六分項:數位教育與網路學習計畫」計畫架構 ...................... 20  圖 3‐4‐ 1  研究實施與流程 ....................................................................................................................................... 77 . VII   .

(8)    .  . VIII   .

(9)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融入教學之現況,分別就運 用現況、融入意義與未運用可能原因等層面進行深入探究,並比較受訪教師之背景變項, 包括性別、年齡、最高學歷、任教職務、教學年資、任教階段、學校地區與學校規模等 進行不同變項之差異比較。 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自編「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融入教學 現況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考量研究者自身時間與人力之限制,採用分層抽樣進行 問卷調查,回收有效樣本數共計 251 人,而其中有 152 位教師曾經運用過數位典藏資源 融入教學,占樣本總人數之六成,本研究分別設計不同分量表以了解教師運用數位典藏 資源融入教學現況,而未曾運用過之教師則跳答運用意義與未運用之可能原因。最後利 用平均數、標準差、次數分配、獨立樣本 t 檢定以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 分析,根據結果提出結論如下: 一、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 1.. 多數教師透過學校研習活動或所屬學科輔導團接觸到數位典藏資源相關概念。. 2.. 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中雖有近六成教師曾經運用過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但 嫻熟度尚略顯不足。. 3.. 多數教師認為最適合融入數位典藏資源的時機是課後延伸學習與課內綜合活動 階段,適合搭配藝術鑑賞與問題導向學習之教學策略進行教學。. 4.. 國小階段在融入時機以引起動機為佳,國高中則以課後或綜合活動為主要融入 時機,且藝術鑑賞與藝術創作在中小學三個階段皆適合融入數位典藏資源,在 教學策略上,國小以網路藝廊之圖文展示為主,國中以問題導向教學法為主, 高中則以虛擬實境和網頁主題探究為主。. 5.. 北部地區視覺藝術教師常使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鑑賞與創作教學,而在融 入時機部分,北中南教師則以綜合活動階段與課後學習為主,北部教師較常運 IX .  .

(10) 用數位典藏資源進行問題導向教學。中部教師則是運用數位典藏資源之網頁主 題進行探究教學。南部教師則是以運用數位典藏資源之線上測驗來評量學生藝 術學習成果運用度最高。 二、根據研究結果,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對於數位典藏融入藝術教學抱持正面態度, 並樂意接納資訊融入教學與藝術領域課程的結合,尤其國民小學階段教師最願意融 入教學。國小階段教師較認同的是在藝術鑑賞部分的融入教學,而國高中教師則偏 向融合於創作經驗的擴增與藝術視野的拓展。北部與中部教師認為數位典藏能幫助 學生建構藝術知能,屬於較情意認知層面,而南部教師較重視技能面。  三、教師不熟悉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的方式是未運用的主因,第二是數位典藏資源相 關網站不易找到適切教材,第三則是網站設計等技術問題。 四、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其融入現況、融入意義以及未運用之因素上會因其背景變項不 同而有顯著差異。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分別對計畫執行機關、教育與學校行政機關、數位典藏相關機構、 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以及未來研究提供建議,以期能提供相關單位與研究做為未來 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視覺藝術教師、數位典藏融入藝術教學、數位典藏資源. X   .

(11)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tegrating digital archives resources into Instruction of Visual Art Teachers in Elementary, Junior High and Senior High School. It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about current status, integrating significance, and the reason of non-use. Then compare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visual art teachers, including gender, age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post, years of servise, school stages and region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tudy, the data was gathered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current status of integrating digital archives resources into Instruction of Visual Art Teachers in Elementary, Junior High and Senior High School “that designed by the investigator specifically for the study. Then use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ANOVA, and t-test to analyze the data. The conclusion showed as following: 1..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tegrating digital archives resources into instruction: Most of visual art teachers learn the digital archives information by school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art field counseling groups.. 2.. About 60% visual art teachers had used the digital archives resources integrating into teaching, but still not skilled.. 3.. Most of teachers integrated digital archives resources into instruction after class and integrated activities. The art appreciation class and artistic creation class is the most suitable class to integrate.. 4.. According to results, most of teachers keep positive attitudes on digital archives resources integrating into art class, and willing to use it in teaching, specifically about elementary visual art teachers.. 5.. The non-use reasons of integration are that the teachers are not familiar with the integration methods. The websites of digital archives can’t find the appropriate teaching materials.and it is not convenient for user.. 6..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including gender, post, school stages and regions would result in different integration status of digital archives resources.. Finally,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administrator, visual art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 are suggested. Keywords: Visual Art Teachers, Integrating Digital Archives into Instruction of Visual Art, Digital Archives Recources.. XI   .

(12) 第一章 緒 論 資訊科技已被視為一項能提升有效教學與學習的工具,電腦資源進入學校與教室中, 教師該如何應用相關資源協助學生學習並提升教學效能?數位典藏資源為國內數位典藏 計畫中應運而生的一環,相關單位大力鼓吹教師運用並融入教學,也投注了相當多的經 費於其中,究竟教師運用的情況是如何,又有那些困難是值得我們關注的?本研究將從 人的角度進行探究。 .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節包含兩部分,首先說明數位典藏融入教學所涉及之時代脈絡背景,其次,研究 動機則初步耙梳文獻及自身經驗,來陳述對於國內數位典藏融入藝術教育實施現況觀察 的必要性。   . 壹、. 研究背景  數位典藏為政府近年來大力投資的國家型計畫之一,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數位典. 藏已成為各國展示文化及顯示資訊應用能力之指標。其最終目標就是達到資源共享,發 揮其維護、保存與應用的最大價值,目前國內許多機構與單位皆投入數位典藏相關資源 與資料庫的建置工作,將其自身藏品與知識數位化。對視覺藝術教師而言,前述數位典 藏資源不啻是一個蘊含豐富內容與知識的教材資料庫。當維護與保存的功能持續進行的 同時,面對如此浩瀚的數位典藏知識庫,視覺藝術教師如何選取並融入教學,以增益學 習成效?視覺藝術教師們對於數位典藏資源的需求為何?影響視覺藝術教師使用數位典 藏資源融入教學的原因為何?均應為藝術教育工作者所關切。  根據 2012 年資策會調查發現,我國網際網路經常使用人口數已突破為 1,100 萬人, 網際網路聯網應用普及率為 48%(資策會 FIND,2012),由此可知,我們的生活與網路的.

(13) 關係越來越密切。面臨數位時代的來臨,許多以往人們認為需費時費力的工作,在科技 環境普遍進步之下,皆改變其運作模式,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但相對的也更加複雜化, 每分每秒許多新的知識與訊息不斷地被製造然後傳遞,知識與訊息的傳播方式劇烈地改 變,也影響了人類價值觀與思想。McLuhan(1967)提出「媒體即是訊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塑造了當代對媒體的基本認知,並認為媒體是人體感官、身體與心智的延展, 且強調獲得訊息的方式比訊息內容本身更來得重要、更有影響力,傳播科技不僅可促成 人類感官能力的擴大,更可能促進社會結構的變化,最終引起社會各界對媒體科技的熱 烈討論與研究。  現今許多國家開始意識到數位媒體對於知識傳播的影響力與重要性,幾個代表性的 計劃如聯合國 UNESCO 組織推動「世界記憶」(Memory of the World)計畫、美國國家會 議圖書館推動數位典藏計畫「美國記憶」(American Memory)、加拿大推動虛擬博物館 (Virtual Museum of Canada, VMC)計畫與英國 Arts and Humanities Data Service (AHDS)檔 案數位化機構等,皆是透過文獻與古籍等相關資料的數位化以提供保存、研究調查與應 用等功能。而我國數位典藏計畫可回溯至 1998 年國家科學委員會為了加強人文社會科學 的研發與科學教育工作,從 1998 年 5 月開始推動「迎向新千禧─以人文關懷為主軸的跨 世紀科技發展」方案。數位博物館專案計畫即為此方案中的計畫之一,之後結合國科會 其他的主題計畫如「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國際數位圖書館合作計畫」作為基礎,於 2002 年依據行政院所推展的「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重新整合、規劃為「數位 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ject, NDAP),共分兩期,目的在於將 全國珍貴典藏品進行數位化,並建立資料庫,透過網路媒體的特性達成國家資源全民共 享的目的。 從 2007 年開始,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邁入第二期,旨在落實數位典藏資訊的 知識化與社會化,朝向知識社會的發展與建構。其中分別依學習對象細分為四個子計畫 推動,包括: 「教育部數位教育與網路學習計畫」 、 「全民勞教 e 網計畫」 、 「公務人員數位 學習計畫」及「藝文網路學習發展計畫」等,分別由教育部、勞委會、人事行政局與文 建會等部會參與及推動。其中「教育部數位教育與網路學習計畫」便針對正規教育階段, 2   .

(14) 規劃自國中小、高中職;大專院校的完整數位教育與網路學習應用鏈。主要工作為數位 人才培育與學習、高中職資訊科技融入教材發展與評估、大專校院數位學習課程與數位 典藏內容融入教學。以擴大與深化數位典藏成果再教育、文化面的應用為主要目標。重 點為應用數位典藏內容融入國中小課程中,提供全國中小教師加值及善用數位典藏的豐 富資源,達成精緻化的資訊融入教學課程目標。  我國推行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計畫行之有年,挹注其中之經費與資源亦相當可觀, 根據行政院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之經費明細表,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總經費共 3,215,078 千元,執行期間為 97 至 101 年度,100 年編列之預算為 543,501 千元, 可看出政府相當重視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的研究與發展價值,而今年 100 年度亦是本計 畫執行之末期,投入如此多經費與資源之後,在實然面是否達到預定之成效?不僅是政 府亦是大眾所關切的議題,故本研究將進行初步調查,檢視數位典藏資源在教育實務層 面的運用程度與所需改進加強之處。   . 貳、. 研究動機  在數位化的時代,中小學課程強調教師必須結合網路資源、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於教. 學活動中,利用網路資訊來進行教學革新已是普遍性的趨勢。而教育部在九年一貫課程 綱要中的重大議題中,資訊教育便是其中重要議題之一,其教育目標中包含情意、認知 與技能各向度,皆在強調學生能善用資訊與網路科技的便利進行學習與思考。九年一貫 十大基本能力中,運用科技與資訊能力便占了其中一項,可以見得,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已是水到渠成、勢不可擋的潮流。  對與教學活動切身相關的教師與學生而言,這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個最壞的時代, 數位資源的好處在於資訊取得快速容易。根據徐式寬(2010)之調查,國中小教師常用的 網站有六大類:(1)資料查詢;(2)教育網站;(3)學校網站;(4)社群交流;(5)班級經營; 及(6)資訊進修。以教師背景互相交叉比對後發現,國小教師偏好寓教於樂的資訊網站以 及班級經營的平台;而國中教師則偏重學科內涵的增進與理解,或加入教師社群與他人 溝通。可見國中小教師對於資訊科技的使用偏好與策略隨著學生學習階段的不同而有所 3   .

(15) 調整。數位典藏融入教學對於教師與學生是危機或是轉機,端看教師在教材選擇與使用 上的取捨與策略。尤其在國中小階段,教師扮演的是「守門人」的中介角色,對於教材 內容與教學方式的選取與運用皆對學生學習成效與知識轉化影響甚鉅,不可不審慎選 擇。  初步耙梳相關研究後,發現學界對於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有相當層次的期許。 藝術教育界也由於資訊科技的蓬勃發展,帶動視覺文化影像與數位藝術風潮,影響下一 代的視覺美感,進而引入數位媒材之創作與欣賞,思索教材教法的調整,期許藝術教育 之內涵與時俱進,可見學術理論對於數位典藏融入藝術教學皆呈現正面積極的態度,然 而由於實務界具有許多現實因素的考量,對於數位典藏融入藝術教學不一定有相同的期 許,於是產生理論與實務的落差。  近年來博物館典藏數位化改變了大眾觀展的經驗,國外許多博物館美術館等典藏機 構皆紛紛規劃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專區,使得觀眾不必親臨展示現場也能有身歷其境之 感。Google 近期發起的 Art Project 計畫,利用街景圖技術,將參與合作之博物館之實景 數位化,帶領觀者步入遠在千里之外的展示間,想要進一步靠近畫作只需移動手指頭, 便可將原畫以高解析度的方式縮放以便觀察細部的枝微末節,就算是在博物館裡,要如 此靠近一幅名作其實是很難辦到的。而這個計畫的「個人收藏」功能也相當人性化,看 到想收藏的名畫便可納入自己的收藏夾,不用準備鉅額現金,就可坐擁百萬名畫,更可 透過網路與他人分享,這樣的案例開啟博物館嶄新的觀眾服務功能,也讓世界各地的觀 眾不行萬里路也能逛遍博物館,甚至可造福許多沒有機會進入博物館的民眾,達到資源 共享,降低城鄉差距的目標。只是諸如此類的觀賞經驗是否能完全代替傳統面對面與畫 接觸的觀展方式?而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是如何看待與運用類似的資源來融入教學?嶄 新的館校合作方式將使藝術教育呈現不同且多元的面貌。  研究者在大學時期曾修習過數位化課程設計相關課程,對於教材內容與數位學習相 關學理有初步的了解,研究所擔任課堂教學助理期間也時常運用數位平台與數位教材進 行輔助教學,更深深體會科技為教育所帶來的便利性,綜觀國內目前有關數位資源融入 教學之相關期刊論文,各學科領域皆有相關研究,但藝術與人文領域的教學特別重視圖 4   .

(16) 片瀏覽與作品欣賞,而數位典藏中正有著大量、高品質且正確的資料,特別適合以數位 典藏資源進行串聯(高震峰、傅斌暉, 2005)。且我國推行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計畫已行之 有年,各界也相當關心在應用方面的績效與成果,特別是數位典藏融入藝術教學在學術 研究上雖已有初步的成果,但較少從使用者的角度,以大範圍之現況調查與探究,故本 研究欲從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的角度切入,從「人」的角度來進行探究,釐清數位典藏 與藝術教育間知識的共構關係,期能在數位典藏融入藝術教學之領域建構關於使用者層 面的知識內涵與實踐,  使其能與技術面成就相融合,使國家數位典藏資源的整體價值更 形完備。 . 5   .

(17)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節說明本研究欲達成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了解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現況。  二、了解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意義。  三、探究中小學視覺藝術未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可能原因。  四、依據研究結果,對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相關單位與藝術教育相關人員提供具體建 議或作為推廣與後續研究之參考。  根據前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欲研究之問題如下:  一、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現況為何?  二、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意義為何?  三、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未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可能原因為何?  四、不同任教階段之視覺藝術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現況差異情形為何?  五、不同任教階段之視覺藝術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意義差異情形為何?  六、不同任教階段之視覺藝術教師未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可能原因為何?  七、不同學校地區之視覺藝術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現況差異情形為何?  八、不同學校地區之視覺藝術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意義差異情形為何?  九、不同學校地區之視覺藝術教師未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可能原因為何?   .  . 6   .

(18)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與問題,設定本研究之研究範圍,並說明研究之限制,研究 範圍的界定包含資料蒐集與研究對象,而研究限制則包含研究方法與問卷抽樣的範圍。 . 壹、. 研究範圍 . 本研究在研究範圍的部分,主要分為資料蒐集與研究對象之界定。 . 一、 資料蒐集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究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現 況及相關議題,探究之主題包含數位典藏融入教學之相關理論、教學策略、教材來源、 評量模式等,就藝術領域應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實務案例與研究作分析與耙梳, 並藉由藝術教育相關理論來檢視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應用在藝術教學的可能性及關係。 因此本研究著眼在實務案例與相關研究的資料蒐集與分析,以釐清藝術領域教師可能使 用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以此為擬定後續調查問卷所參考之理論基礎。另本研究主要是從 教學者也就是教師的角度出發,來探究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的動機與考量, 故對學生學習態度、成效等方面較少著墨,亦不針對其他學習領域,以期能聚焦於藝術 領域,本研究其他未盡之部分希冀後續相關研究能接續完成。 . 二、 研究對象 本研究在研究對象的選取上,以全國中小學之視覺藝術教師為母群體,進行抽樣調 查,學校分布於全國各縣市,以北、中、南三區域進行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蒐集研究樣 本,主要以學校編制內的藝術領域教師為研究對象,包括正式教師與代理代課三個月以 上的教師,而兼課教師、實習教師或短期代課教師因變動性較高,故不列入研究範圍, 而高職與完全中學則考量其學制與學科之差異,亦不列入研究範圍,最後針對抽樣結果 依統計分析成果對母群體做推論,而國中小階段為因應九年一貫課程,將音樂、表演藝 7   .

(19) 術以及美術合併稱為藝術與人文領域,且國小階段之視覺藝術教師兼任多於專任,本研 究在國小階段對象的選取上,只要教授過視覺藝術科之教師即符合抽樣條件。 . 貳、. 研究限制 . 本研究在研究限制的部分,主要為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之限制。   . 一、 研究方法. 本研究之研究方法以調查法為主,調查法之主要研究工具為問卷,而問卷內容之編 製需在調查實施前定案,且問卷的問題或題目常需符合委託機關的「期望」或受到研究 者本身之意識型態干擾,而產生「未審先判」的偏誤,故研究者在編製問卷時盡量避免 自身的預設立場或先入為主之觀念,並採用多方訪談觀點進行題目之編撰。   . 研究對象 . 二、. 依據教育部統計年報(教育部統計處,2012),101 學年度全國藝術與人文領域之 任教教師,國小(含國、公、私立)共有 4,550 位、國中(含國、公、私立)美術、音 樂與表演藝術共 3,189 人,其中美術專任教師占 1,406 位,而高中(含國、公、私立)美 術專任共 659 人,如此估算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母群體為 6,770 人。考量研究者本身經 費、人力的限制,無法實施全面普查,故採用分層比例隨機抽樣進行調查,調查法因牽 涉到研究母群與樣本的選擇,所得之結果僅能藉由樣本資料來推論母群,研究者必須採 用最符合抽樣理論之抽樣方法,將其中產生之誤差降至最低,相關研究方法將留待第三 章進一步詳細說明。   . 第四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中有以下關鍵名詞需加以定義解釋,分別為:數位典藏、臺灣中小學視覺藝 術教師以及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現況、數位典藏資 源融入藝術教學意義以及未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可能原因,使本研究所提及 8   .

(20) 之主要名詞之意涵更為明確,茲將各名詞之定義界定說明之。    一、. 數位典藏 . 數位典藏自從 1990 年代美國推動美國記憶(American Memory)數位典藏計畫以來, 即因其具有不受時空限制、提供多媒體館藏及館藏資訊經過組織整理與分析等特質,使 其成為數位學習的新場域,亦即數位典藏是數位學習素材的主要來源之一。藍文欽認為, 數位典藏是將文化資源(如圖書文獻、檔案文件、器物、書畫、圖像、影音資料、標本、 考古文物等)有系統的數位化,以提升文化資源的保存、利用、教育、研究與加值創新。 綜合以上,數位典藏主要是利用電腦多媒體技術,將各項文化素材或文史資料加以數位 化,同時結合資料庫串連,將數位化後的素材放置在網路上,提供使用者查詢及欣賞或 作為教材(張嘉彬, 2006)。於本研究中,數位典藏所指之相關資源為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 國家型科技計畫所提供的相關網站。 二、. 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  本研究中所指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係指臺灣地區高中(含)以下之藝術教師。. 我國高級中學階段依科目分為美術、音樂、表演藝術與藝術生活;國民中學階段則分為 美術、音樂與表演藝術;因國民小學之教師多採包班制,較難區分其任教科目,是故本 研究以曾任教過藝術與人文領域的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高級中學與國民中學階段則以 美術科教師為本研究之調查對象。  三、. 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 .   數位典藏融入教學之概念是從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而來,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意指將資 訊科技融入於課程、教材或教學中,使其成為不可或缺的教學工具或學習工具。一般教 師較常使用的三種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模式,分別為電腦簡報的展示、電腦輔助教學軟體 的運用與網際網路資源的使用(張國恩, 1999)。而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較偏於網際網路 資源的使用,主要是教師可將數位典藏資源視為大型教材庫,透過將資源擷取整合至教 案的方式,協助其安排教學活動。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方式相當多元,亦有許多相 關研究進行歸納,建議教師在實施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時,亦可搭配使用不同的教學 9   .

(21) 策略進行課程的設計,以達成多元化學習的目標。李堅萍曾歸結出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特別迥異於其他領域的課程特質:大量影像資料的需求、多媒體的教材呈現都是藝術教 育本身的特質,剛好符合資訊科技的特性(李堅萍, 2004)。本研究中所提到數位典藏融入 教學特指藝術領域的教學,其他領域則不在本研究所考量之範圍。  四、. 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 . 本研究將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界定為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 融入藝術教學之情況,包含教學前教材的蒐集、設計與編排,教學中使用的教學策略與 使用時機,以及教學後的評量工具部分,簡言之包含教材來源、教學策略、使用時機與 評量工具四個主要部分,現況所設定的題項適合曾經運用過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的教 師填答,故能反映教師對於數位典藏資源使用過後的意見與習慣,如在此部分得分較高, 表示該名教師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的現況認同度越高,換言之,該名教師對於數位 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的使用程度也越高,反之則越低。  五、. 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意義 . 本研究將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意義界定為,數位典藏資源各方面特性對於藝術教 學的意義,此部分題項所測得的是教師對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意義的認同程度, 包含數位典藏與藝術學科本質的關係、與藝術學科的價值、融入藝術教學的成效以及教 師個人角色。此部分包含教師個人對於數位典藏的特性是否適合應用在藝術教學的認同 程度,如得分越高,則表示教師越認同數位典藏資源應用於藝術教學的價值,反之則越 低。  六、. 未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可能原因  本研究蒐集相關文獻與初步訪談的資料後,將未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的. 可能原因歸納為以下三點,分別為網站適用性、政策支援以及個人能力,教師可能因為 不同的空間背景,對於某些未運用原因有高度的認同,表示該原因可能是其在運用數位 典藏資源融入教學時所遇到之主要困難,故得分越高,表示此題項對於教師而言,認同 其困難程度越高。   .   10 .  .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究我國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活動之 現況,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探討數位典藏應用於教學相關政策之發展;第二節則針對 數位典藏融入藝術教育之意義與內涵做分析;第三節則從教學者角度來探討影響教師運 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因素;第四節則討論與本研究議題相關之研究。 . 第一節 數位典藏資源於學校教育之發展與應用 數位典藏資源應用於教學之定義最初來自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之層面相當廣泛,本研究就數位典藏進行探討,本節首先爬梳數位典藏之本質與發展脈 絡,其次針對數位典藏資源之教育功能進行探究,最後聚焦於我國數位典藏資源應用於 教育之政策發展,期透過如此架構,能使讀者對於目前數位典藏資源應用於教育之發展 與應用建立初步概念。 . 壹、. 數位典藏之發展脈絡  人類文明發展數千年來,科技的發展可說是日新月異,資訊保存的方式與思想傳播. 的媒介,從口語記憶、文字、印刷、攝影圖像逐漸演進至今日數位方式。這些資訊傳播 與保存的方式耗費千年的時間才互相累積成今日人類文明的集體共同記憶與文化資產, 並非一蹴可及。  數位典藏,起源於傳統博物館的歷史與功能,傳統博物館的基本核心功能主要為典 藏、展示、研究、教育。受到時代進步與科技日新月異的影響,博物館典藏數位化興起, 傳統博物館中的典藏品結合數位及資訊技術,成為新興的社會學習場域,基本核心四大 功能經過數位化的加值後,博物館之四大功能便轉化為數位典藏、數位展示、數位研究 與數位學習功能。典藏機構藏品數位化正是往後數位典藏概念的濫觴。  就實務面而言,數位典藏的本質是將文化資源(如圖書文獻、檔案文件、器物、書 畫、圖像、影音資料、標本、考古文物等)有系統地數位化,以提升文化資源的保存、. 11   .

(23) 利用、教育、研究與價值創新。數位典藏不僅將文化資源數位化,更重要是對文化資源 的再認識與組織,以提供使用者更便利的檢索與使用。數位典藏主要利用電腦多媒體技 術,如影像掃描、拍攝、後設資料登錄等方式整合文化資源或文史資料於數位系統中, 同時結合網際網路與資料庫串連,將數位化後的資源與全人類分享,並進而達成文化傳 承之目的。  在所有資訊與知識皆數位化的時代,傳統典藏機構不再只是高高在上的知識殿堂, 必須主動出擊,將自身的典藏品透過數位化方式創新加值,提升並改革知識管理的品質 與效率。 早在 1984 年我國中央研究院率先投入「史籍自動化─食貨志輸入電腦」等科技與 人文之整合型計畫,將珍貴文化遺產率先結合電腦資訊科技,而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傅斯年圖書館也從 1988 年開始採用「王安影像資訊整合系統」(Wang Integrated Image System 簡稱 WIIS)  ,將傅斯年圖書館之善本書加以掃描儲存。中研院於 1980、90 年 代的數位化成果,算是華文世界中較早將人文研究成果與電腦科技整合的嘗試。然而受 到當時傳播技術的限制,數位化資料只能在典藏機構的電腦或以磁片儲存的方式利用, 傳播上的限制性較大。  國外數位典藏最早源自 1990 年代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國防部/太空總署 (NSF/DARPA/NASA)所推行之數位圖書館前導型計畫(Digital Library Initiative),此計畫 從 1994-1999 年,共選擇了六所大學所提出的計畫進行贊助,即俗稱的「六大數位圖書 館計畫」。隨後即進行「數位圖書館前導型計畫第二階段」,主要目標為建立下一代數位 圖書館,並在研究基礎上提供領導地位(余禎祥,2000)。  美國數位圖書館協會(American Digital Library Federation)於 1998 年提出對數位圖書 館的定義:數位圖書館是擁有相關資源(包含軟硬體設備、網路、專業人士等),以執行 如對數位形式的館藏進行挑選、組織、提供使用、解譯、傳播、保持完整性、長期保存 等工作任務的機構,並使這些數位形式的館藏,能提供特定讀者群快速且經濟地運用 (American Digital Library Federation,1998),則是對數位典藏所下的最初始概念  。 . 12   .

(24) 此後,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推動「美國記憶」 (American Memory) 數位典藏計畫,即因其具有不受時空限制、提供多媒體館藏及館藏資訊經過組織整理與 分析等特質,使其成為數位學習的新場域。亦即數位典藏是數位學習素材的主要來源之 一(張嘉彬, 2006)。美國記憶網站收錄了一百多種珍貴的美國遺產,包括超過七百萬筆關 於美國文化與歷史的數位第一手資料,更將網站設定目標族群的分類,教師便是其中一 類,設置的目的是希望教師能運用國會圖書館中豐富數位館藏的第一手資料,以設計出 具挑戰性、高品質的教學活動。即是所謂的「第一手資源教學」計畫(Teaching with Primary Sources Program,簡稱 TPS) 。國會圖書館結合學區、大學、圖書館和基金會的力量以幫 助教師運用廣大的數位化第一手資源來豐富他們的教學,這些夥伴關係的基礎則是建立 在圖書館 1997 年廣而宣傳的子計畫:美國記憶夥伴計畫(American Memory Fellows Programs)和美國心智冒險計畫(An Adventured of the American Mind Programs),將這 些數位化資源實際推廣到中小學的教學實務中,這些中小學教師和圖書館員分組參與, 不僅深入探索 American Memory 的館藏,更利用線上既有的資源設計相關教案與教學活 動,估計在 2001 年子計劃結束時有將近一萬名的教師曾共襄盛舉。  加拿大國家圖書館與檔案局(Library and Archive Canada,簡稱 LAC)擁有數量龐大的 歷史、文獻與音樂館藏,為了讓使用者在線上即時學習,於是規畫了 Learning Centre 專 區,提供教師或學生皆能快速連結與運用相關資料。教師可以在 For teacher 的連結中找 到教案、學習單、教學方法或網路資源等教學資源,並將教案依年級與可配合使用的教 科書單元做分類整理,這些教學資源已完整到可供教師於課堂中直接使用(吳明德、許凱 琳,2005)。 另外像是英國大英博物館的Children COMPASS、美國史密森尼博物館(Smithsonian Institution)等許多世界知名之博物館皆紛紛成立教學網站或專區以供教師與學生作為教學 與學習的虛擬場域。圖書館與博物館向來具有教育之功能,為了推廣數位化成果,許多圖 書館都很重視數位資源與學校教學活動或終身學習的結合,其中與中小學教學活動的結合, 由於對象明確,教學目標也較具體,是多數數位圖書館與博物館建立教學網站的主要目的 (吳明德、許凱琳,2005)。  13   .

(25) 我國國家科學委員會為了加強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發及科學教育工作,從 1998 年 5 月起開始推動「迎向新千禧─以人文關懷為主軸的跨世紀科技發展」方案。 「數位博物館」 (Digital Museum)即為此方案中的計畫之一,其主要目標為:整合建置一個適合國情 並具有本土特色的「數位博物館」 ,以發展教育性網際網路內涵。並於此計畫下設置「數 位博物館專案計畫─數位博物館推廣教育計畫小組」 ,為後續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的 訓練推廣分項計畫奠下基礎(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計畫百科,2012)。至 2001 年更與國 內各重要博物館與學術單位合作推動「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而於 2002 年將「數位博 物館」、「國際數位圖書館合作計畫」與「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整併為「數位典藏國家 型科技計畫」(見圖 2‐1‐ 1)。.   圖 2‐1‐ 1「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發展沿革  (引自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網站,2012 瀏覽) . 觀察整個數位典藏歷史發展脈絡,可發現最早開始進行數位典藏工作的主力是圖書 館與研究機構,其所收藏的文獻古籍較一般博物館所收藏的書畫器物數位化要來得容易, 相對地早期的數位典藏資源形式也較為單一,可能只是圖片或文字,直到近代攝影技術與 動畫技術的發展,數位典藏的形式也能呈現更多元與寫實的風貌。  世界各國在如火如荼地規劃數位典藏計畫之始,其主要目的除了希望進行文化資產 保存與研究之外,也企盼能夠支援教育或數位學習,後來的數位典藏概念便是奠基於典藏 機構藏品的數位化,數位典藏提供虛擬之典藏品、展示等內容供大眾參觀瀏覽,如能將此 數位資源另精心規劃成數位學習環境或課程,便可成為非常豐富且完整的線上學習資源。. 14   .

(26) 在倡導終身學習的現代,跨領域之人類文化遺產的開放,對大眾而言是個非常方便且新興 的學習管道,它盡可能將過去不易取得的珍貴蒐藏品及相關知識,透過網路的無遠弗屆, 提供給全世界的使用者使用,以達到教育或數位學習之目的,進而達成終身學習的目標, 對於中小學教育或其他正規教育而言,也更能彰顯其重要性。  數位典藏蓬勃發展已將近十年,2013年也將進入所謂「後數位典藏時代」 ,在推展過 程當中也遇到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除了技術方面的問題外,我們應該回頭省視其背後的 本質問題,像文明的發展過程中,人類是如何看待時間與歷史,廖彩惠與陳泰穎提出三點 迷思:終結、一勞永逸與角色定位(廖彩惠、陳泰穎,2009)。  數位典藏會是人類長久紀錄與傳播歷程的終點嗎?答案是否定的,以微軟視窗作業 系統的不斷推陳出新為例,市場的需求與趨力會將人類的資訊技術推向更高峰,數位化工 作也是一樣,數位典藏,是人類知識跨越時代的橋樑,目前所奠定的基礎將會為下一代帶 來更多的機會與可能。而數位典藏是否就是一勞永逸的同義詞?答案亦是否定的,在資料 數位化的便利背後,是許多工作人員的心血所累積而成,且在今日資訊爆炸的時代,許多 訊息是日新月異的,後來者不但要維護前人的工作成果,更要廣納資訊、時時更新,甚至 要開發更多元的策略來利用這些數位典藏資源,無論是單純的典藏或是數位化工作,也可 能因為技術的進步而面臨資料轉換與重組的任務,因此相關單位必須有宏觀的眼光與思維 來做長遠的規劃,並對於資訊科技保持高度的關切,才能使得數位典藏工作與時俱進。  另外關於數位典藏工作的角色定位,在各單位汲汲營營投入大量資源於數位典藏工 作之時,我們是否思考過,執行數位典藏的理由到底是什麼?究竟是計畫還是事業?是否 是為了數位典藏而數位典藏,如只是為了一時的經費而做,這些數位化成果可能在計畫終 了之時開始被邊緣化的命運,因此,我們必須深思如何將數位典藏資源轉化並融入於大眾 的生活,並降低數位落差,是相關單位不可忽視的一環。 . 貳、. 數位典藏資源之教育功能 . 數位典藏主要源自於傳統博物館的基本核心功能,也就是典藏、展示、研究與教育。 數位典藏繼承了傳統博物館的四項基本功能,但數位典藏打破「時間」、「空間」及「地 域」上的限制,將本身的藏品數位化,任何時間或任何地點都可以透過網際網路或全球 15   .

(27) 資訊網來瀏覽與找尋所需的資料,又可稱為數位博物館,例如 Google 近年來所推行之 Art project,便利用身歷其境之街景圖技術,營造出觀者不用進入博物館便能有身在其中 之感,相當地令人震撼。 目前許多學者們對於數位典藏幾乎有一致的共識,主要包含典藏功能、展示功能、 教育功能、研究功能。而教育功能可分為教學與學習兩部分,藉由數位展示功能,提供教 學者運用數位典藏輔助教學或提供學習者運用數位典藏進行自我學習、終身學習的工具, 以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Miriam Masullo and Robert Mack 則明確定義了數位典藏在教育可以扮演的三種角色: (1) as a resource for teaching 教學資源(curriculum development)、(2) as an environmental for learning 學習環境(student experience)、(3) as authoring space 教材編輯場所(in support of student experience)(Masullo& Mack,1996)。由此可知,數位典藏資源對教師在教材與教學 活動設計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也能營造出另一種虛擬的教學環境,教學數位化對教 學者與學習者而言,教學方式重新被詮釋,且帶來了無限的可能。 數位典藏由於具有即時、互動、虛擬、任何人皆可進入、免費、觸及不同族群、方 便檢索、保存文物資料、激發創造力和學習動機及提升知識與文化水平等特點,使其在教 育傳播上具備無限的潛力(謝玫晃,2003)。而數位典藏擴大教育的層次有以下四個層面: 數位典藏改進了文物的解說功能、數位學習擴大了教育的範圍、數位典藏的教育可按對象 設計其內容、改變以往僵化的方式及線上查詢的範圍提供研究者更便利的資訊蒐集效果 (洪士倫,2003)。 就教育功能而言,數位博物館與實體博物館同樣具備教學與學習功能,且提供終身 學習、自我學習與教材資源整合的功能。實體博物館中的教育功能主要是經由展示來提供, 且大體上只有學習的功能,教學的功能是很欠缺的。當然,傳統博物館可以透過導覽員的 現場解說作為教學活動,但受到人力與時間的限制,可能無法滿足所有的學習者。 「教學」 是由教師經過蒐集、整理、消化後再將資訊以較完整的方式傳授給學生,網路資源現已成 為許多教師補充教材的一部分,而數位博物館中的藏品是對特定主題做了系統化整理,也 就是數位典藏資源,更是理想的教材參考。二十世紀是終身學習理念積極發展的時代,大 16   .

(28) 多數有關博物館教育內涵的文獻都偏終於青少年或兒童的學習課程,而忽略了成人學習者 的需求。成人的學習具有自我導向的特性,而自我導向學習可說是終身學習的方法之一, 博物館豐富的資源正是提供成人自我導向學習資源的最佳機構(黃明月,1997),尤其教師 在教育過程中扮演了教材與學生之間的重要橋樑,教師如何選擇教材、如何使用,對於學 生學習成果是非常關鍵性的,因此教師的自我成長對於教學工作也是舉足輕重的一環。. 圖 2‐1‐ 2 實體博物館與數位博物館教育功能之比較(陳百薰、項潔、姜宗模、洪正欣,2002) . 由圖2-1- 2得知實體博物館與數位博物館之教育功能多了一個管道,便是透過教師或 是輔助教學工具得以對使用者進行教學活動,是以教師對於典藏內容必須非常熟悉,以利 於能隨時融入於教學活動中,幫助使用者達成數位學習的目標。 館校合作(museum-school collaboration)是21世紀博物館在教育層面的發展趨勢, 「合 作」一詞,一般而言是企業界、政治界、外交界做為策略之經營,雖然博物館與學校兩個 機構皆為非營利單位,但業界所謂合作發展的面向,可用來思考兩者的發展意義。其意義 甚於「互動(interactive)」和「夥伴(partner)」關係,它是一種長期性的互動,彼此有共 同承諾及共同目標,是一種榮辱與共的合作型態,在互動過程中並基於責任和使命,適時 地評估和修正,在行為目標上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種方式。 國外館校合作的模式早已行之有年,有一定的模式和理念值得國人開發和研究,但 就國內而言,學校利用博物館的概念仍是一個新興的議題,因而近年來教育部積極推動「學 校利用博物館計畫」,加強學校老師利用博物館的理念,積極培養各項研習活動,培養各 類博物館的種子教師(廖敦如, 2004) 。  17   .

(29) 透過館校合作模式的探討,進而思考數位典藏資源與學校教育融合的可能性,國內 學者劉婉珍曾針對北美美術館與學校的互動關係,區分成六種模式,分述如下:  1.. 「提供者」與「接受者」模式 . 以博物館為主導,博物館單方面規劃設計活動,中小學師生可選用博物館所提供的 活動,學校教師沒有參與活動規劃過程,扮演「消費者」角色。  2.. 「博物館主導的互動模式」 . 博物館主動邀請學校教師共同參與活動規劃,博物館透過系列研討訓練,培養種子 教師,幫助參與的學校教師成為活動規劃的主導者之一,與館方人員是真正合作夥伴。  3.. 「學校主導的互動模式」 . 學校教師主動向博物館提出學期活動構想,博物館則與教師溝通配合,以達成共同 設定之教學目標。  4.. 「社區博物館學校」 . 在社區中成立以各類社區博物館為主要運用資源的學校,讓學生在博物館各陳列室 中進行學習,從實務與經驗中發展批判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校老師在此模式中扮演主 導角色,讓學生充分利用博物館資源以促進學習。  5.. 「博物館附屬學校」 . 整個博物館即是學校,博物館附設學校與當地中學採同樣的學制,但授課方式不同, 主要是透過藝術來教授各類課程。  6.. 「仲介者互動模式」 . 此一模式則是由美術館與學校之外的第三機構扮演主導角色。  劉婉珍認為模式二和模式三,因強調博物館與學校教師的合作教學,並關注學校課 程的需求性,因而是較適合於國內未來發展的模式(劉婉珍, 2002)  。也就是說,館方與 校方兩方皆必須積極參與交流與溝通,才能將館校合作的模式在教育上發揮到最大,創 造雙贏局面。再者,博物館具有實物的展示空間,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是立體教科書, 其豐富的教學資源,具有探索式與啟發式的特質,適合發展統整性的課程設計(廖敦如,. 18   .

(30) 2005)。如今數位典藏概念的誕生使得資源與知識的取得更加便利與迅速,對教師與學習 者而言將會是利多於弊。  國內中山女高、中崙高中與故宮博物院便曾以清明上河圖之課程為內容實施館校合 作教學,傅斌輝強調數位只是手段,學習才是目標,希望增加參與合作之學科,並擴大 社區參與,才能開創合作新局(傅斌暉, 2007) 。. 參、. 數位典藏資源應用於教育之政策發展 . 國家科學委員會於 2003 年通過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的構想,預計五年內進行跨 部會計畫,目的為建立我國數位學習產業,以數位學習加強我國競爭力及增進社會福祉。 在第一期典藏國家文物、精緻化成果的基礎上,以國家力量強調本土內涵、呈現臺灣文 化多樣性脈絡、彰顯臺灣的文化主體性是首要的目標,因此,2007 第二期數位典藏國家 型計劃將總體目標深化為三項主要目標:促進臺灣文化與自然多樣性;促成典藏內容與 技術融入教育、研究、產業與社會發展;推動典藏成果國際化、建立國際合作網路。第 二期計畫之「推動數位典藏人文社會經濟產業發展計畫總計畫」乃以「促成典藏內容與 技術融入教育、研究、產業與社會發展」為主要目標,冀以健全數位典藏產業、教育、 研究等範疇中之數位學習環境,為達到前述目標,特於其下規劃「數位人才培育與學習 子計畫」 ,針對「教育」層面切入,廣泛培育數位典藏執行與應用人才,並整合第一期計 畫成果中之數位學習資源,將數位典藏成果轉化為數位學習課程,以使數位典藏融入數 位學習,並推動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接軌。而數位學習現今被視為提升教育品質、營造 優質學習環境、解除學習時空限制、改善教學資源管理的有效途徑,因此普受世界各國 重視,有鑑於此,我國亦全力發展數位學習科技及應用,致力建構數位化學習環境,積 極舉辦如教案設計比賽、中小學、高中職與大專院校教師研習活動、數位學習網站建構、 數位典藏融入終身學習講座等,以達成縮短中小學城鄉數位落差,均衡數位資源,建構 優質數位學習內容,加強師生資訊應用能力與網路學習素養之目標。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始至 1998 年至今已將近 12 年,今日已發展至 整合型階段的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變遷的過程所涉及的層面包括文化、 學術、經濟、教育、外交、社會及民生等,並蘊含學術研究、產業發展、及種種應用等 19   .

(31) 層次,對國家未來的發展關係甚大。本計畫所產生的效益在今日資訊科技普遍的社會可 說影響深遠,其中又可依典藏內容、技術研發、核心平台、學術與社會應用推廣及授權、 產業發展與推動、教育、語文教學、國際合作之範疇分別設置八個分項計畫,而其中第 六分項數位教育與網路學習計畫為應用層面分項,其核心價值為擴大及深化數位教育與 網路學習應用,以提升整體人力素質與專業人才培育,為延續第一期計畫推動成果,第 二期計畫工作將所建立之成功經驗及模式,擴大及深化到正規教育及終身學習之應用, 達成全面提升全民學習成效。   . 圖 2‐1‐ 3「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計畫第六分項:數位教育與網路學習計畫」計畫架構 (引自教育部 http://learning.teldap.tw/GipOpenWeb/wSite/mp?mp=1,2012 瀏覽) . 數位典藏與學習人才培育計畫中推動數位典藏融入教學時,除教案設計比賽之外, 尚包含其餘推廣及研習活動,例如教學觀摩、工作坊、數位教學網站的建置等。以下列 舉國科會數位典藏與學習人才培育計畫中研習活動舉辦、教案設計比賽、教學資源網站 建置等,說明各單位辦理數位典藏融入教學之歷程與現況,作為本研究後續調查之依據 與參考。  (一) 教師研習活動  為增進中小學與高中職教師使用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成果及其他網路教學 資源輔助教學之能力,成為數位典藏推廣種子,進而使中小學學生及其家長認識、了解 此學習資源管道,便規劃許多時間較長、課程內容更多樣化的研習活動,包含數位典藏. 20   .

(32) 教學資源介紹與應用、數位典藏機構教學資源與教學設計,以及數位典藏教學設計應用 等。訓練推廣分項計畫每年分別於北中南東四區舉辦研習活動,從 91 年起至今已超過百 場,研習對象則包含大專院校、高中職與國中小學教師與相關人員。  (二) 教案設計比賽  1..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教學活動設計競賽(http://aspa.teldap.tw/competition/)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教學活動設計競賽,是由國科會「數位典藏與學習之學術與社 會應用推廣分項計畫」下的子計畫辦公室所執行,活動主要目的是希望教師能充分運用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及數位博物館專案三年以來計畫網站所累積的豐富資源來設計 相關教案,並實際在課堂中實施,使得中小學教學活動能更增添多元性。「數位典藏與 數位學習教學活動設計競賽」從 2000 年度由「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開始辦理,至 2008 年則改由「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辦理,迄今已累積相當可觀數量 之得獎教案,這些得獎的優良教案除了放置於網站中供教師與相關人士參考外,也會以 光碟的方式提供給需要的教師。劉麗英在「台北市高中歷史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之研 究」中,便指出高中歷史教師對於「獲得光碟」為較易接受的數位典藏推廣方式。 另起源於 2006 年的「商業應用競賽」 ,以「數位典藏生活化」為宗旨,將不同的生 活需求結合傳統文化,轉化成時尚潮流的實際生活應用。每年皆以不同的目標來推廣典 藏資源的加值應用,例如 2007 年便以「數位典藏多元應用」為目標、2008 年則以「數 位ㄍㄚˋ創意、典藏新變身」為主題,舉辦觀摩工作坊,邁入 2009 年,商業應用競賽更 深入校園,以「典藏、新賞」為主軸辦理校園說明會,鼓勵設計相關系所教師帶領學生 組隊參賽,使得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的豐富資源更向下扎根。2010 則以「喜新戀舊」為 主題,直到 2011 年的「有夠藝思」才正式與教學活動設計競賽一同舉辦。商業應用競賽 與教學活動設計的融合,使得數位典藏資源與教育的關係更加的密切。 根據新舊版網站資料整理,2000 年至 2009 年「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教學活動設計 競賽」共有 155 件獲獎作品,其中藝術與人文領域共有 44 件,占總得獎件數中 28.38%。 可見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對於將教材數位化有相當之努力與成果。計畫針對得獎的優良. 21   .

(33) 教案舉辦優勝作品發表暨教學觀摩會,鼓勵全國中小學教師參考優良教案實施教學活動, 並藉此使教師間互相交流切磋,達成教學精進之目標。  2.. 全國中小學資訊融入教學創意競賽  (http://teaching.moe.gov.tw/). 全國中小學資訊融入教學創意競賽則是由教育部所舉辦之網路教案競賽活動,自 2007 起舉辦第一屆,至今已舉辦第三屆,目的在於透過競賽之激勵,提升國中小教師將 資訊科技應用於各學習領域教學之能力,並增進學生學習效果,亦提供大學師生應用所 學輔助國中小教師教學之資源,以產出優秀教材教案作品,供全國非營利教學使用。競 賽組別將依學習領域分為六大組,分別為語文、藝術與人文、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 社會、健康與體育、綜合活動以及重大議題為範圍。參賽資格為全國國中小現任教師或 大專院校師生。  (三)   數位典藏資源網站  研究者爬梳數位典藏計畫相關資源網站,發現數量與內容相當龐雜,呈現百家爭鳴 的多元風貌,根據計畫之架構,依據其所屬之典藏或執行單位作分類,可分為典藏機構 網站、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計畫網站、數位教育與網路學習計畫網站以及國外數位典藏 資源網站四大類別。依序整理如下:  1.. 典藏機構網站  主要是參與數位典藏計畫之典藏單位的藏品數位化成果匯集而成之網站,國內. 許多知名的典藏單位如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自然科學博物館以及國家圖 書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等,皆有設置數位典藏資源之網路資料庫供大眾進行檢索 與利用。  2..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計畫網站  根據數位典藏計畫應運而生的網站,例如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數. 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數位島嶼以及臺灣多樣性知識網等,主要扮演匯集與 整合的平台角色,將許多典藏機構以及計畫的典藏數位化成果以數位目錄的形式展 現,方便使用者快速瀏覽與搜尋,並另有主題特展的呈現方式。  3.. 數位教育與網路學習計畫網站  22 .  .

(34) 其為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計畫中的子計畫之一,主要目的之一便是鼓勵與協助 中小學教師利用典藏資源,將九年一貫課程與資訊融入教學結合並加以推廣,促進 我國正規教育與終身學習之數位學習發展,總計畫委託教育部執行,而勞委會、文 化部與人事行政總處則分別執行全民勞教 e 網、藝學網以及公務人員數位學習計畫, 其他代表性的資源網站有數位典藏內容融入教學資源網、高中學科資訊科技融入教 學資源網等。  4.. 國外數位典藏資源網站  國外數位典藏行之有年,其累積的資源也相當豐富,除了知名博物館及美術. 館之藏品數位化之外,也有相關教育單位或非營利組織進行數位典藏資源網站的建 置,僅列舉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金銀島中之例子,如英國大英博物館的 Children’s COMPASS、非營利組織 iEARN(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Resource Network)、美 國太空總署的火星探究計畫網站、美國甘迺迪中心與教育部的 ARTSEDGE、加拿 大的 ArtsAlive.ca,以及近來興起的 Google Art Project 等等。  以上相關資源是國內外目前規模較大且較具代表性之數位典藏資源教學分享 網站與平台,其他尚有許多相關單位建置有數位典藏資源網站,因族繁不及備載, 由此可見我國目前數位典藏資料庫之建置呈現蓬勃發展之情形,而在教學現場的教 師們是否能有善加運用這些資源融入教學活動中,便是本研究關切之問題。  .  . 23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r]

Red, white and brown 是典型 Mark Rothko

期……在白女人身上也有綑邊的傾向,而顏色方面,陰影

現時,STEM 教育已融入了在小學課程當中;不少學校在規劃及組織 STEM 相關學習活 動時,更融入藝術教育/人文精神的學習元素,以

(網站主頁 > 課程發展 > 學習領域 > 藝術教育 > 教學資源 >視覺藝術

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通過視覺藝術評賞、視覺藝 術創作和視覺藝術知識 三個學習範疇

現時,STEM 教育已融入了在小學課程當中;不少學校在規劃及組織 STEM 相關學習活 動時,更融入藝術教育/人文精神的學習元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