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設計

本節主要說明研究設計,根據研究架構,以下將逐項說明研究方法、研究對象及研 究工具。 

壹、 研究方法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了解臺灣美術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之實行現況,

並進一步分析影響臺灣美術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之因素與可能存在之問 題。本研究以臺灣高中(含)以下美術教師為研究對象,主要以調查法為主,考量教師 有可能未使用過數位典藏資源於藝術教學之情形,造成問卷上答題之困難,因此本研究 採用分層抽樣進行問卷調查。 

首先透過文獻探討國內數位典藏計畫發展概況與數位教學相關學理基礎,並深入了 解可供教師使用的國內外數位典藏資源,作為擬訂問卷之背景知識。待問卷初稿擬定後,

經過指導教授與專家的審核,並透過因素分析與項目分析等信效度檢驗,產出正式問卷,

以進行後續的正式問卷發放。 

以研究者參考相關理論文獻所發展之「臺灣美術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 學現況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資料蒐集,藉以分析不同區域學校美術教師運用數 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之情形與需求是否存在差異。 

貳、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正式編制內的國民小學、國民中學以及高級中學美術教師作為研究之母群 體,依據教育部統計年報(教育部統計處,2012),101 學年度全國藝術與人文領域之任 教教師,國小(含國、公、私立)共有4,550 位、國中(含國、公、私立)美術、音樂 與表演藝術共3,189 人,其中美術專任教師占 1,406 位,而高中(含國、公、私立)美術 專任共659 人,如此估算美術教師母群體為 6,770 人。考量研究者本身之人力與經費限 制,決定採取分層抽樣之方式抽樣,以教學階段為分層依據。經回收統計後,有效樣本 之基本資料將於以下分述: 

表 3‐2‐ 1 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抽樣調查樣本次數分配表 

表 3‐2‐ 6 年資次數分配表 

參、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要研究方法,以自編之「臺灣美術教師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 術教學現況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包含第一部份為美術教師之基本資料、第二部份為 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之現況、第三部份為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之意義、第四 部份為未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可能原因之困難程度,問卷題目以教師個人實際 經驗與狀況有關,茲就問卷編制依據、內容架構說明如下。 

一、 問卷編制依據

本研究採用研究者自編之「我國中小學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之調查 問卷」,問卷編製過程中除事先與現場視覺藝術教師進行訪談,以了解目前數位典藏資源 在各個教育階段推行的概況,最重要的是包含相關文獻的探討與信效度的建立,以歸納出 問卷編制時的參考依據,茲將說明如下: 

問卷以Moersch(1995)「資訊科技使用層級」量表作為理論基礎、並參考徐新逸與林 燕珍(2004)「中小學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發展模式及檢核工具研究」、劉麗英(2005)「臺北市 高中歷史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之研究」、李如蕙(2005)「以創新擴散觀點探索影響教師 採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的因素實踐」、蕭美杏(2005)「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 之資訊融入教學態度、教學信念、關注階層與使用層級研究」、唐淑芬(2005)「花蓮縣國 小社會學習領域教師運用網路資源於課程與教學之研究」、朱鎮宇(2006)「國小教師資訊 科技融入教學關注階段與使用層級之現況調查問卷」、林羿妏(2008)「國民小學教師運用 數位典藏素材融入教學現況與影響因素問卷調查表」以及張雅芳(2003)「教師運用科技之 相關因素探討」,並與指導教授討論後完成問卷初稿。

表 3‐2‐ 10 問卷編制架構 

問卷內涵 涵括層面

一、基本資料 性別、年齡、學歷、職務、年資、任教階段、學校 地區、學校規模、資訊背景

二、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 術教學之現況

教學策略、教學資源、使用時機、評量工具

三、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 術教學之意義

與藝術學科本質的關係、學科價值、教學成效、

教師角色 四、未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

藝術教學可能原因之困難程度

網站適用性、政策支援、個人能力

問卷初稿編製完成後,經由指導教授之推薦,函請數位典藏相關領域之專家、現場 教師與研究法相關之學者共九位,針對問卷進行書面審查以及提供建議,後則彙整其所 提供之意見與指導教授討論後修改問卷題目敘述與內容,建立本研究問卷之專家效度,

以做為修訂正式問卷題目之依據。為考量本問卷之設計能顧及數位典藏與藝術領域之核 心理念與實務,本研究邀請之審題專家分為三類,一為提供本研究方法建議之量化專家、

二為數位典藏領域專家、三為藝術領域現場教師,包含現任高級中學美術教師、國民中 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中之視覺藝術教師。 

二、問卷內容 

問卷內容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背景資料,主要包含性別、年齡、最高學歷、

任教職務、教學年資、任教階段、學校地區以及學校規模;第二部分為數位典藏資源融入 藝術教學之現況,主要以使用過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的教師經驗進行探究,包含教 材編選、教學策略、融入時機與評量方式;第三部分為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之 意義,包含課程內涵、能力指標、課程價值取向;而第四部份為未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 藝術教學可能原因之困難程度,包含硬體資源、介面操作、城鄉差距、行政支援以及自我 評估。填答方式除第一部份背景資料由單選與複選題組合而成,第二部份起皆使用李克特 式四點量表(four-points Likert-type scale),受測者依自身實際狀況勾選符合的選項,四個 選項分別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同意」、「非常同意」,分別給予1、2、3、4分,

得分越高者,表示該教師對該題目之認同度越高,反之則越低。茲將問卷編制的內容架構 說明如下:

(一) 基本資料

根據相關研究顯示,教師之個人背景變項,將影響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融入藝術教學 之現況,例如林羿妏(2008)針對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之數位典藏素材融入教學之研究、劉

永蕙(2008)以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融入小學教學之研究以及黎炳森(2012)對 國民中學教師進行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資源網之使用意願研究等,都說明背景資料對於 研究結果的重要性,因此,本研究之背景變項係指臺灣地區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之性別、

年齡、最高學歷、任教職務、教學年資、任教階段、學校地區及學校規模等,目的在於探 討不同背景變項之視覺藝術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現況是否會因背景變項之不同而有所 差異,以下分別詳細說明:

1. 性別:以「男性」、「女性」分類之。

2. 年齡:此部分分為「30歲(含)以下」、「31~40歲」、「41~50歲」及「51歲以上」。

3. 最高學歷:以「學士、碩士、博士」三種教育程度區分之。

4. 任教職務:由於本研究之研究對象涵蓋國民小學至高級中學階段之視覺藝術教 師,考量各階段學制的不同,將之分為「級任導師」、「科/專任」、「科/專任兼行 政」、「代課教師」。

5. 教學年資:以「5年(含)以內」、「6~10年」、「11~20年」及「21年以上」作為區分。

6. 任教階段:分為「國民小學」、「國民中學」、「高級中學」三個主要階段。

7. 學校地區:依據內政部台灣行政區域圖劃分,分為北部地區(含基隆、臺北、桃 園、新竹、宜蘭)、中部地區(含苗栗、臺中、南投、彰化、花蓮)、南部地區(含 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屏東、臺東)。

8. 學校規模:分為16班以下、16~32班及32班以上三種供其勾選。

9. 資訊背景:資訊背景主要在瞭解受測教師對於數位典藏的概念以及熟悉程度,

包含是否運用過?從何處得知?是否曾參加過數位典藏單位所舉辦之相關活動?

(如研習活動、成果發表以及教案設計比賽等)、以及曾運用哪些數位典藏資源網 站融入藝術教學等現況。

(二) 主要變項─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之現況

本研究主要變項為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之現況。其中現況包含「資訊背景」、

「教學資源」、「教學策略」、「使用時機」以及「評量工具」等向度之單選題,此部分之核 心概念延續余采樺(2011)針對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之相關案例內容分析研究中所 列舉出之概念進行編排,主要說明如下:

1. 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主要在瞭解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時所搭配之主要教材或 教學活動,如教科書、自編教材或是藝術創作、藝術鑑賞活動等,並參與相關研習活 動。

2. 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部分在檢視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時,常使用之教學策 略,主要列出問題導向教學、情境教學、專題討論教學、體驗學習教學、展示教學、

探究教學以及數位導覽搭配實地參訪等策略供教師進行自我檢核。

3. 使用時機

主要以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的時機為此部分之理念,主要分成課外與課 內階段,課外以課後複習為主,而課內則分別區分為引起動機、發展活動、綜合活動 三個階段。

4. 評量工具

以數位典藏資源特有的線上試題測驗與線上遊戲式評量來做為教師可能用來檢 視學生學習成果的評量工具,另搭配實作評量方式以達到具體評斷學習成果之效用。

(三) 主要變項─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學之意義

本研究主要變項之一為數位典藏融入藝術教學之意義,其中包含「與藝術學科本質 的關係」、「學科價值」、「教學成效」、「教師角色」等向度之單選題,以下分項說明:

1. 與藝術學科本質的關係

1. 與藝術學科本質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