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文化流動與族群敞視的精神景觀

第二章 后希鎧跨域書寫的認同與再現

第四節 文化流動與族群敞視的精神景觀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東京的女體是台灣男子的安樂國,既是新感覺派的橫移,也是掃黃文學之始,並 以新寫實主義的風格,批判物欲橫流的歪風。后希鎧的跨域經驗,使他注意到對 城市本質的觀察,揉進小說書寫的紋理中,呈現地景與人性交織的都會法則。

第四節 文化流動與族群敞視的精神景觀

本節探討后希鎧小說在精神文化上呈現出獨特的宗教視野和民族性,以神話 與包容的救贖,體現跨種族、跨文化的景觀特質。

一、宗教視野與民族性

精神景觀展現人面對現代社會的內在驅力,藉由宗教、信仰、藝術、思想顯 現於外的種種行為,表徵著流動的意識形態。通過話語的表意實踐,后希鎧小說 在宗族、國族之外,觀察海外華人堅毅不屈的生活哲學,歸結出華人社群得以傲 視世界,落地生根的開放性和可能性,在展現集體移動圖像的精神景觀中,104呈 現「變化著的同一」,指向動態的未來建構,105其歷程揭露混雜、歸化、融合等 特徵,其文化形式關注環境、種族與時代。106入番和異族結婚而被同化了的流動 現象以社群文化為基礎,比如《馬來妹》林其智述說:「在我的生命史上,是第 一次受人這般熱烈的歡迎。我想,康舅一定是一個人緣很好的人,他能和異族建 立這麼友善的關係,實在是令人歡樂的事。」107康舅在彭亨州郵政局任職,108公 務人員屬於人人稱羨的穩定工作,他的生存環境發展受限於娶馬來妻子被視為投 了馬來人的跨種族婚姻。移居馬來西亞的華人移民,接受當地馬來西亞文化的華 人被稱為「峇峇娘惹」,「男性」為「峇峇」,「女性」為「娘惹」。峇峇娘惹文化 在語言、服裝和生活習慣上是由中國文化和馬來文化融合而成。109林其智與康舅

104 尼古拉斯•米爾佐夫(Nicholas Mirzoeff)著,倪偉譯:〈跨文化:從 Kongo 到 Congo〉,收於章 戈浩編:《可見的思想》(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8 年),頁 112。現代性本身可以被看成是 一個移動的圖像,休斯流動的現代主義運用班雅明所說的「當時此刻」——充滿了現在時間的過 去——取代了單向流動的時間。

105 周憲:《文化間的理論旅行:比較文學和跨文化研究論集》(南京:譯林出版社,2017 年),

頁 57。

106 高小康:《狂歡世紀——娛樂文化與現代生活方式》(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 年),頁 198。

107 后希鍇:《馬來妹》,頁 15。

108 沿彭亨河有華人村,乃是 18 世紀以來開採錫礦華人,經營多為客家人,與馬來女子或巴里女 奴結婚,因此下一代說華語或客家語。李恩涵:《東南亞華人史》(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3 年),頁 191。

109 岩崎育夫著,廖怡錚譯:《從東南亞到東協:存異求同的五百年東亞史》,頁 8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受華文教育,並且還遠赴昆明就讀西南聯大。祖母等老一輩認為「讀紅毛書會娶 異族妻子」、「馬來姑娘會下迷藥」果真應驗,但康舅隨即因子嗣傳衍得以被接納。

林其智結識康舅的姻親麗莎,視若法圖瑪或觀音一般足以啟發膜拜者的善心,增 進美感、啟露真誠,以宗教式的美感描述自己未來的妻子,為之著迷。

也是跨種族愛情敘事,在《離心的花蕊》這部寫意的超現實小說中,刻劃早 婚的印度幼孀妮拉與庶出的華人少女王菊芝,兩人對生死、愛情、宗教,理性與 感性的衝突,流動之中所交融的視閾。在華人觀念中,十二、三歲猶然應是心無 邪念,天真爛漫的少女,印度女子的情慾則早於此,妮拉十一歲成婚,一個多月 後因夫死須依婆羅教規殉葬,否則自身靈魂無法依附難以升天。認為婆羅教較諸 印度人的佛教高貴,妮拉生活在宗教的神秘裡,懷戀著古老民族的舊夢,深信戀 人以相愛之心,使真情能結於靈魂上藉以升天,說道:

你愛我的生命,就是愛我的肉身!假如我的肉身死亡了,腐爛了,還能有 生命嗎?你愛我的生命,不是短暫的嗎?所以,你要先愛我的靈魂。110

然而何建生的觀念是生命大於愛情,靈魂之說不可恃,救人命於垂危優先的大同 思想,思欲幫助妮拉避殉葬之劫:

未知生,焉知死?中國人追求的是百年好合。假如你去殉葬,就算短命,

我們中國人是不會喜歡短命鬼的。……你要重視今生,我以只會愛你的生 命,有生命才有一切。111

以薩提形式規訓身體政治貫串小說首尾,112原意「忠貞、貞潔」要求印度妻子於 丈夫的火葬式上證明自己的忠貞而願意一同赴死,跳入火堆獻祭的習俗,魯迅曾 為此譏評為「下流的奴隸」,113將衛國盡忠為民族盡孝的意識轉化為要求婦女三 從四德,后希鎧在此習俗中化用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生

110 后希鎧:《離心的花蕊》,頁 11。

111 后希鎧:《離心的花蕊》,頁 7。

112 傅柯(Michel Foucault)著,劉北成等譯:《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台北:桂冠出版社,

1992 年),頁 214-215。

113 張夢陽:《魯迅對中國人的思維批判》(北京:東方出版社,2011 年),頁 5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物政治概念,何建生是中國政體的一部分,介入妮拉刻畫印度身體政治的過程,

身體與國體之間激盪民族意識的火花。114

窈窕作態,情竇已開,被何建生視為心理變態的問題少女,無懼死亡,從容 以對,不帶情慾引力勇於示愛,珍惜今生。而何建生含蓄的愛情,認為夫婦倫理 相敬如賓也是愛靈魂勝過肉體的表現。為了不於千鈞一髮逃亡之際辯駁死生與愛 戀的大哉問,何建生本欲以玉圖章取代妮拉要求的一吻,卻還是屈服於婆羅門「純 真之愛」的儀式:

鼻頭碰鼻頭,左右來回碰了三下。妮拉像一根鐵柱似的跪在地下,仰著頭,

伸長頸子,口中念念有詞,大概是在祈求梵王的庇祐。……氣氛萬分嚴肅 而神秘,一種無形的壓力,使何建生的雙膝,忽然像癱瘓了一般,慢悠悠 地跪下去,他的腦子裡空虛虛的,機械地吻著妮拉的耳根。只有神祈才明 瞭,這一對軀體相觸的男女,完全沒有一絲一毫的色慾。何建生在奇異的 氛圍中,不知如何膜拜,也不知怎樣祈禱。115

兩人多次討論義與欲,孰先孰後?何建生認定義先於欲,欲是愛的昇華,雖則愛 出於私慾,仍需建立在「義」上方有價值。而立之年的華僑學校英語教師都魯士 依從父母媒妁在婆羅門神奇見證下娶親十一歲的印度女童。相較於妮拉崇尚愛情 大過生命,王菊枝的潑灑前衛,其「變態心理」令保守分子何建生難以招架:

科學只能說明「發洩」和「性饑渴」的必然,但科學家或民主人士,依然 受傳統習俗的羈絆,只能對一個對象去作「性的發洩」或「性的溫飽」。 在現實生活的待人接物中,他們多半避免談到性的問題,怎麼不是保守分 子呢?116

之所以膽敢把籠箕(緬甸式長裙)鬆脫,企圖以天體裸裎的方式高調耍弄存在主 義,讓擁護五四啟蒙運動初期思維的何建生,臣服於西方民主科學機械反應,不

114 阿君.阿帕度萊(Arjun Appadurai)著,鄭義愷譯:《消失的現代性――全球化的文化向度》

(台北:群學出版公司,2009 年),頁 169。

115 后希鎧:《離心的花蕊》,頁 16-17。

116 后希鎧:《離心的花蕊》,頁 160-16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足以憑藉智慧超越傳統。國族榮譽的浴血一戰愛情與革命交織,把個人命運與國 家前途捆縛在一起。都魯士反對何建生藏匿妮拉,兩人爭辯中,何建生提出以和 平為前提的征戰:

中國人有時講和平,有時也講戰鬥。全世界沒有另外一個民族反抗帝國主 義犧牲了三百萬軍隊,死亡的人民還不計算在內;只有我們中國人才以最 大的犧牲去抵抗外侮,對日本人浴血抗戰換來了全世界殖民地的自由。你 們印度人擺脫了英國人的統治,你能說不是沾了中國人的光嗎?117

中國人出拳往往是到了忍無可忍的境地,使用暴力是為了反抗侵略,以見義勇為 濟弱扶傾,路見不平而拔刀以助說明藏匿妮拉之由。「中國人到了忍無可忍的時 候,也就使用暴力反抗侵略了。何況我們的民族性格,在基本上就是濟弱扶傾的。」

118他是基於人道主義,主張消滅種族及國家的隔閡,共謀人類全體的幸福,多種 族國家的生活體驗使他期許各色人等能不分彼此和平相處,自然對有殉葬之危的 妮拉挺身相救。

建構政治實力,有了強勢的政治力量作後盾,不怕文化沒有地位。119由於后 希鎧深受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學說影響,120大量閱讀心理學、

精神分析者的報告,自此對人物性格的創造影響甚鉅。《離心的花蕊》以佛教徒 佔 80%的緬甸仰光為地景空間,宗教的力量如緊箍致使四海一家,在遇有危難人 我之間不分彼此挺身救助的環境中,小說描寫五四時代啟蒙運動初期的知識分子 何建生基於重視生命的價值,奮力拯救信奉婆羅門教的印度孀婦妮拉不被遣送返 鄉為亡夫殉葬的一連串波折。年幼的妮拉期望暗戀對象何建生以兩人相愛之力助 她靈魂升天,何建生敷衍妮拉施展拖延之術,兩人躲避追捕亡命天涯,隱匿在友 人李忠賢位於燕子湖畔的家中,李的小姨子王菊芝竟也戀上何建生,形成三角關 係。后希鎧以意識流寫法揭露這一批深受存在主義影響下,青年們的精神景觀,

尤以王菊芝最具代表性:

117 后希鎧:《離心的花蕊》,頁 39。

118 后希鎧:《離心的花蕊》,頁 40。

119 張錦忠:《南洋論述——馬華文學與文化屬性》,頁 90-92。

120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著,孫明之譯:《夢的解析》(台北:遠足文化公司,

2015 年)頁 546-54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追著何大哥不放,生追死追,他都不愛我,好像這世界上,沒有我這個 人似的,真氣死人了,到了八莫,他丟了我,去找那婆羅門的孀婦去了,

真是目中無人,簡直是在侮辱我呀!現在,面子可以挽回了,總算我裝 瘋,騙來了這麼多人對我的關心,連何建生先生也大駕光臨,不勝榮幸

真是目中無人,簡直是在侮辱我呀!現在,面子可以挽回了,總算我裝 瘋,騙來了這麼多人對我的關心,連何建生先生也大駕光臨,不勝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