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空間異托邦的喻託與物質社會

第三章 林語堂瞬息南大及其冷戰小說

第三節 空間異托邦的喻託與物質社會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空間異托邦的喻託與物質社會

小說是林語堂寓託空間異托邦的所在,展現冷戰時期新加坡社會在物質文化 方面獨有的地方感和理想國色彩,既追求物質也關懷心靈世界。

一、地方感與理想國

魯迅在日本仙台醫專透過幻燈片的現代化視覺技術,91得到棄醫從文從事民 族救贖的啟悟,那麼林語堂南大事件過後所路經的「馬奇諾防線」,亦可視為反 戰主義、崇尚和平思想的深刻寓託。為了平息妻子精神之苦與長女如斯婚姻觸礁 的創傷,林氏一家來到法國,經過法、德兩國交戰的凡爾登溝壕戰場,體會兩國 交戰三、四年以來雙方僵持,戰到一樹不存一蔭不餘,法國由此建構了馬其諾防 線,自以為是百萬雄師攻堅不催的堅實堡壘。林語堂經過時,只見任何人都可以 輕易拾取遺留在戰場上的刺刀。匕首一向是魯迅雜文的隱喻,92馬其諾防線也不 妨視為林語堂南大之行的一種轉喻,一次文學行動藝術的展演。由來創作主體總 是從意志截取物象,使物象與心象若合一契,不再呈現客觀的物我兩分,而是主 體與客體交融的「感象」,93徘徊於馬其諾防線的「當下」,林語堂內在情感所投 射出的心象圖景,其所呈現的反戰思想不言而喻。林語堂的精神世界寓託著追求 和平與和諧的自然寧靜:

不論我們自認為多文明,只要戰爭尚未消匿,我們就和野蠻人相去不遠。

想想看,把一個基督徒放在鬥獸場中餵獅子和把一個大學畢業生送到戰場 上去做犧牲品,又有什麼差別呢?一個職業鬥士還比一個雜貨店的小孩占 優勢呢!我們自以為比那些殘酷的羅馬人文明、優秀,只因為我們不是那 個小店的小孩,只要我們設身處地想想就會明白。只有最缺乏想像力的人 才會相信人類有文明。94

91 劉正忠:〈摩躍,志怪,民俗:魯迅詩學的非理性觀域〉,《清華學報》39 卷 3 期(2009 年 9 月),頁 430-431。文中指出日本近說考證「時局幻燈」確有其事。

92 魯迅:〈南腔北調集•小品文的危機〉,《魯迅全集》第 4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 年),頁 575;林昭賢:《魯迅雜文創作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論,2004 年),頁 20。

93 高友工:〈文學研究的美學問題(下)〉,《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文集》(台北:台灣大學,2004 年),頁 52-55。

94 林語堂:《遠景》,頁 385。譯文酌參調整自林語堂:《林語堂精摘》(台北:遠景出版社,197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小說《遠景》厭棄不文明的鬥爭,將戰爭比同原始的人與獸搏鬥,文明順著泰諾 斯島的生活步調,應是閒適、風雅、充滿著自然的機趣。此外,「凡爾賽」這個 名詞在中國顯現的力量,起始於 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學生抗議示威活動,正是 基於軍閥政府預備簽訂的凡爾賽條約,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與日本,才有愛 國政治強烈表現的火燒趙家樓,及其後一連串的廣義五四運動,五四知識人在要 求從傳統解放出來的同時,思想中已涵攝追求「自由」的現代人生意識。95行至 凡爾賽,林語堂面對馬其諾防線,思及南大事件與眼前歷史同樣是過往陳跡,五 四的熾熱與輝煌也都是飛散煙雲,留下不可抹滅的精神,是反戰以求文明,自由 以坦閒適,心齋以待游物。因此,眼前的歐洲可以創造出消解人世紛繁的空間意 義,在文字鋪衍中形塑一個異托邦的奇想。

南大的地方感,藉由林語堂冷戰時期小說的進一步分析,足以透顯文學不只 是描寫區域和地方的純粹解讀,而是透過文學創造出地方。96東南亞的空間感知 如果由「接觸區」的觀念來看──不同文化相遇、衝突和糾結的社會空間,因著 支配和從屬,呈現不對等關係,97當時新加坡脫離殖民未遠,而當地人對於知識 群體介入的渴求與期待甚殷。南大並不純粹只是一所大學校園,而是一枚擁有在 地現實的文化符號,讓華族務實思考國家,多於純粹的想像區域。98徘徊在國家 概念與國民責任迅速轉移至新加坡之際,當英文盛行與中文邊緣化使族群充滿重 重憂患,回歸文化中尋找安身立命之基,以文化建構抵抗執政者的話語霸權與強 力宰制,南大便成為最有知識力量的抵抗場域。99這個抵抗場域若與小說《遠景》

對讀,不難體會林語堂對於理想國的幻想構築,超越了托馬斯•摩爾(Thomas More,1478-1535)筆下擁有最優秀的民族和最幸福的國家《烏托邦》。100

小說《遠景》不斷強調各種制度、結構、思想、精神、族群皆有別於舊世界,

年),頁 42。

95 余英時:〈五四精神是一股真實的歷史動力〉,思想編委會編:《思想》第 37 期(2019 年 4 月)

「五四」一百週年(台北:聯經出版公司),頁 160。

96 王志弘:《文化地理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3 年),頁 58。

97 薛莉清:《晚清民初南洋華人社群的文化建構:一種文化空間的發現》(北京:生活•讀書•新 知三聯書店,2015 年),頁 17。

98 游俊豪:《移民軌跡和離散論述:新馬華人族群的重層脈絡》(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4 年),

頁 161。

99 游俊豪:〈向永恆拷問:南洋大學的文化符碼〉,《移民軌跡與離散論述:新馬華人的重層脈絡》, 頁 64-65。

100 托馬斯•摩爾:《烏托邦》(台北:志文出版社,2009 年),頁 13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不但具有知識能得到尊重,簡化宗教、法律,降低政府職能與稅率,透過教育獲 得心靈的自由與快樂,既文化融合,且文化理想回歸古代、恢復人性等種種美質。

要言之,泰諾斯島積極打造的更是在簡樸生活中構築的一個「文化烏托邦」的世 外桃源,101如果南大是抵抗政府霸權的場域,那麼泰諾斯島也是林語堂拒斥加速 現代化晚期資本主義的信仰所在,102其場所精神正是以自由為名。而具體捕捉消 逝的回憶,最能呈現東南亞地景空間的是林語堂的自傳體小說《賴柏英》,以含 笑花香的氣息勾連起移民地點新加坡與思戀原鄉大陸漳州的空間移轉,嗅覺高潔 清沁的感受馥郁淡雅,芬芳泛泛,飄飄冉冉,既是屈原香草美人傳統比附於賴柏 英貞毅芬郁的性情,更是林語堂原鄉意識的依託所在。

小說《賴柏英》描繪新加坡華人匯集的區域壅塞而潮濕,店鋪、小食攤、蔬 菜攤和一大群梳辮子穿木屐的廣州、潮州籍女傭、半裸的孩子以及滿街打赤膊的 男人,於剝落不堪的牆垣中,青跡斑駁的窄巷裡,沒有現代化西方大都會的景觀,

更落後於上海、香港的大街。林語堂對於華人移民們的生活空間保持一種客觀的 觀察距離,城市的誘惑令人不肯安於現狀,小說時間設定在 1929 年新加坡經濟 崩盤之際,華人移民掏金夢碎的癲狂症雪上加霜,與譚新洛同居的韓沁捨棄當一 名自食其力的小職員,而寧願在不穩定的關係中經歷與無數伴侶交歡,其身體疊 合了港灣的自由與不定/船舶的自在與遠揚/女體的停靠與飄離等數種形象。

因此韓沁掙來的是表面上獨立,實是以金錢與感官縱情體驗都市生活的刺激 感,揚棄與譚新洛執子之手的枯燥單一,追隨友人莎莉多種族/多語言的戀愛模 式──她會用十三種語言說「我愛你」,情感一如船期與浪潮流動,隨波起伏不 定,女體是水手暫泊的港灣,身旁從不乏情人、朋友,唯一匱乏的是穩固的親密 關係。韓沁女友莎莉對於感情,若無其事地輕描淡寫:「我的義大利男友在可倫 坡號上,我的希臘男友在馬爾他十字號上。他們來來去去,有別人填補空檔。」

103既呈現經濟通商往來的熱絡,也是感情結構不穩定的述說。

小說描繪新加坡港灣的景觀,每天都有五、六十艘大大小小的輪船在港內進 出,晚上一排燈光通向可麗葉船塢和克里佛碼頭,這個畫面使人興起大都會的刺

101 李勇:〈論林語堂文化理想的烏托邦性質――解讀《啼笑皆非》和《奇島》〉,收於林語堂故居 編:《跨越與前進――從林語堂研究看文化的相融/相涵國際學術研討會》,頁 72-84。

102 哈特穆特•羅薩(Hartmut Rosa)著,鄭作彧譯:《新異化的誕生:社會加速批判理論大綱》(上 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年),頁 82。

103 林語堂著,謝超雲譯:《賴柏英》,頁 18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激感,覺得自己就身在萬物的中心,樓下的咖啡廳時時讓人覺得自己是在新加坡 刺激的生活中,無所不在的黑暗、神秘、美麗。相形之下,韓沁更厭棄與譚新洛 所住的譚林住宅區始終消沉、枯寂,那裏的白人窮職員娶了英國妻子,只與八分 之七白人血統的鄰居維持點頭之交;八分之七的白人又看不起混血的白人,而混 血白人對於另外四分之一白人血統的鄰居也不甚理睬,104林語堂仔細描繪新加坡 種族交織的人文空間景觀,與學者王賡武的說法不謀而合,105既寫實又帶有現代 性的感官描繪特質。

《賴柏英》饒具諷刺的情節之一,是曾以權勢引誘韓沁與之未婚生子的賴鷲,

他功成名就之時的社會影響力發揮在籲請創辦一所新的女子中學,目的是為了維 護中國女性純潔而完整的處女之身。身為中國商社總裁的他擁有自己的報業,更 善於招待記者到俱樂部以傳播對自己有利的消息,致富之道是走私武器和彈藥到 印尼,換取雅加達和泗水運來的少女,無疑將女性視為可消費的商品。小說中若 干線索,都與南大事件中的社會樣態不謀而合,看出林語堂比虛構更為寫實的小 說家筆法:

我對新加坡有興趣極了。它簡直把我給迷住了。我看透了生命醜陋的黑暗 面,也看透了那些吹牛大王和所謂「愛國」的民間領袖,但對他們又不能 挖苦得太過分。我傾聽他們優美的演說,事後詳加報導,有時候我覺得自 己感覺像是戴假奶、裝假睫毛的電影明星的丈夫。我喜愛這一切,因為寫

我對新加坡有興趣極了。它簡直把我給迷住了。我看透了生命醜陋的黑暗 面,也看透了那些吹牛大王和所謂「愛國」的民間領袖,但對他們又不能 挖苦得太過分。我傾聽他們優美的演說,事後詳加報導,有時候我覺得自 己感覺像是戴假奶、裝假睫毛的電影明星的丈夫。我喜愛這一切,因為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