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Policy Concep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學者奧加.奧利珂莉(Olga Olikery)

在文章「解析新版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構想」(Unpacking Russia's New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對該文件進行了分析。5 奧利珂莉指出俄羅斯政府著重於提高 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聲望(prestige)與領導地位,以及國家內部團結的鞏

4 Vladimir V. Putin, “A Plea for Caution from Russia,” The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11, 2013.

Available at:

<http://www.nytimes.com/2013/09/12/opinion/putin-plea-for-caution-from-russia-on-syria.html>

(Accessed: 2017/3/5)

5 Olga Oliker, “Unpacking Russia's New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January 7, 2016. Available at:

<https://www.csis.org/analysis/unpacking-russias-new-national-security-strategy> (Accessed:

2017/3/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固。同時,確保國家處於國際強權的地位,該目標是俄羅斯長期根本(fundamental)

利益之一。奧利珂莉也表示,俄羅斯將會持續積極執行其外交政策,拒絕妥協與 讓步,其策略為增加自身在國內外的權力。

黛娜.斯貝克勒(Dina Rome Spechler)在文章「普丁執政下的俄羅斯外交 政策:競爭途徑的影響」(Russian Foreign Policy During the Putin Presidency: The Impact of Competing Approaches)中表示,6 強勢作風(assertivism)對於俄羅斯 領導者的吸引力來自於西方的敵意,俄羅斯所面對的西方敵意,合理化「威權統 治」(authoritarian rule)的方式。同時,作者認為梅德維傑夫政府的政策實際與 普丁相近,並以 2008 年 8 月的俄喬衝突為例,指出這種「強勢策略」(assertivist strategy)為普丁的一貫作風。俄羅斯也透過這次行動,向西方國家明確展現願 意透過武力來確保在前蘇聯地區的利益。

梁強於 2015 年的文章「從近鄰政策到向東看:烏克蘭危機與普丁的戰略決 策」指出,7 普丁以強硬方式介入烏克蘭危機,並非衝動特例,而是既定戰略的 組成部份,是俄羅斯「近鄰政策」外交概念的展現。梁強說明,普丁執政下的俄 羅斯外交戰略可以概括為:以對前蘇聯國家的「近鄰政策」為核心,以向東看或 向西看為發展經濟和擴大大國影響力的跳板,形成一種核心明確、重心可根據形 勢變化和自身需要靈活調整的三位一體的綜合性戰略,最終目標為使俄羅斯獨立 成為和其他強權一樣的世界性大國。

二、俄美關係之發展

安德魯.庫欽斯(Andrew C. Kuchins)於其文章「不協調的夥伴:冷戰後的 美俄關係」(Mismatched Partners: US-Russia Relations after Cold War)分析了近年

6 Dina Rome Spechler, “Russian Foreign Policy During the Putin Presidency: The Impact of Competing Approaches,” Problems of Post-Communism, Vol. 57, No. 5 (September/ October 2010), pp. 35-40.

7 梁強,「從近鄰政策到向東看:烏克蘭危機與普京的戰略決策」,外交評論,第 6 期,2015,頁

114-138。

Strategic Arms Reduction Treaty,New START),第二項則為俄羅斯於同年 6 月於 聯合國安理會同意對伊朗進行嚴厲制裁。9 2011 年普丁宣布再度參選總統以及在 Confrontation and a New Global Balance)一文中指出,10 2014 年俄美之間所開始 的「系統性對立」(systemic confrontation),將會成為新國際秩序的決定性因素。

兩國之間的衝突與對立並不只是俄美在烏克蘭與敘利亞的利益之爭,而是源於對

8 Andrew C. Kuchins, “Mismatched Partners: US-Russia Relations after Cold War,” In David Cadier and Margot Light, eds., Russia’s Foreign Policy: Ideas, Domestic Politics and External Relation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5, Ch. 7.

9 2010 年 6 月 , 聯 合 國 安 理 會 通 過 決 議 1929 號 , 對 伊 朗 進 行 嚴 厲 制 裁 。 資 料 來 源 :

<http://www.un.org/en/ga/search/view_doc.asp?symbol=S/RES/1929(2010)> ( 檢 閱 日 期 : 2017/3/25)。

10 Dmitry Suslov, “US-Russia Confrontation and a New Global Balance,” Strategic Analysis, Vol. 40, No. 6, 2016, pp. 547-560.

俄羅斯對烏政策的來源」(Vladimir Putin's Last Stand: the Sources of Russia's Ukraine Policy)中說明,11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政策由「不愉快關係」(unhappy relation),演變為「和睦」(rapprochement),最後轉為「對立」(confrontation)。

作者認為衝突不可避免,是由於西方國家缺乏對俄羅斯在歐亞地區價值與利益的 望:需求、驅力與影響」(A Five-Year Outlook for Russian Foreign Policy: Demands, Drivers, and Influences)對俄羅斯未來五年的外交政策進行了分析。13 崔寧認為

11 Andrei Tsygankov, “Vladimir Putin's Last Stand: the Sources of Russia's Ukraine Policy,”

Post-Soviet Affairs, Vol. 31, No. 4, 2015, pp. 279-303.

12 熊李力、潘宇,「烏克蘭困局:俄羅斯外交的延續性與斷裂性」,外交評論,第 2 期,2015,

頁 123-137。

13 Dmitri Trenin, “A Five-Year Outlook for Russian Foreign Policy: Demands, Drivers, and Influences,”

Task Force On U.S. Policy Toward Russia, Ukraine, And Eurasia. Washington, DC: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March 18, 2016. Available at:

<http://carnegie.ru/2016/03/18/five-year-outlook-for-russian-foreign-policy-demands-drivers-and-in fluences-pub-63075> (Accessed: 2017/3/1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14 年的烏克蘭危機,代表著俄羅斯結束了後冷戰時期的國際秩序,為對美國 霸權的公然對抗,俄羅斯與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衝突加深,未來將面臨嚴厲的 國際環境,避免雙方的直接軍事衝突將為第一要務,同時與西方國家維持一定的 互動性,在部分議題上進行合作。崔寧也指出俄羅斯外交政策的終極目標為美國 將其視為同等夥伴,並顧慮俄羅斯的利益,特別是對俄羅斯安全空間的認可。未 來俄羅斯外交政策的達成程度高低,將仰賴經濟重振的成功與否。

連弘宜在文章「俄美兩國在敘利亞議題上的交鋒」說明,14 俄羅斯與美國 就敘利亞化武議題的立場上,儘管雙方都希望局勢朝向和平,美國方面期望對敘 利亞進行懲罰,而俄羅斯則不希望外力強加於敘利亞上,認為應透過聯合國安理 會來進行行動,而非單純經過俄美兩國國會決定。俄羅斯對美國試圖動武的意圖 表示強烈反對,認為該舉動違反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同時破壞聯合國作為國際社 會最高架構的角色。

汪哲仁於 2015 年「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之原因與未來發展」一文中,15 說 明了俄羅斯參與敘利亞內戰因素。一為透過維護阿薩德政權以鞏固俄羅斯的利 益,二則為打擊恐怖主義,減少來自於伊斯蘭激進份子的威脅;第三點為俄羅斯 試圖化解西方制裁的狀態,透過取得在敘利亞的有利地位,迫使美國與其他西方 國家與俄羅斯進行對話;最後一點,俄羅斯積極恢復大國地位,長期反對美國所 主導的單極體系,力圖改變美國自冷戰結束後以來的獨霸狀況。汪哲仁也指出,

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上,採取務實與彈性的作法,願意與各方進行協商。

2015 年林子立的文章「美歐俄在敘利亞議題之競爭關係」指出,16 俄美雙 方儘管在打擊伊斯蘭國上具有共同利益,但基於對國家利益的看法以及戰略目標 的不同,使得兩國的全面合作充滿障礙。美國的戰略為進行轟炸並支持反對勢力,

但由於事實顯示出,如此的作法並無法阻止伊斯蘭國的成長,也無法為敘利亞帶

14 連弘宜,「俄美兩國在敘利亞議題上的交鋒」,戰略安全研析,103 期,2013,頁 46-53。

15 汪哲仁,「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之原因與未來發展」,戰略安全研析,125 期,2015,頁 23-31。

16 林子立,「美歐俄在敘利亞議題之競爭關係」,全球政治評論,52 期,2015,頁 23-2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來和平。俄羅斯的目標則為支持阿薩德政權,視其為唯一合法政府,應透過阿薩 德政權來打擊伊斯蘭國,進而取得敘利亞的和平。蘇聯瓦解後,俄羅斯的利益不 斷受到侵蝕,在目前西方力量相對下滑的狀態之下,俄羅斯積極嘗試恢復過往的 強國地位。

四、綜合評析

俄美關係從高至低,目前維持在低谷,其中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影響甚巨。

俄美兩國之間如缺乏妥協,強權的對立可能會成為未來國際局勢中的常態,而俄 羅斯與美國之間的衝突不單只是針對特定事件,而是俄羅斯對美國冷戰後霸權地 位的挑戰,盡可能的提升俄羅斯的國際地位,並獲取更大的影響力。俄美關係即 使在冷戰結束之後,仍持續受到學界關注,依然是國際關係中重要的一環。學者 普遍認為俄美關係已經處於 21 世紀以來的最低點,並認為俄羅斯願意付出代價 向西方國家說明捍衛自身利益的決心。

為使俄美關係相關研究更加完整豐富,筆者將以現有文獻為基礎,再以俄羅 斯官方文本與具有代表性之文件,以俄羅斯核心國家利益為出發點進行分析,嘗 試將俄羅斯的國家利益進行更細部的拆解,檢視不同層面的利益,以及這些利益 如何反映在俄羅斯外交政策與俄美關係的發展上,同時透過檢閱事件,解釋俄羅 斯在國際舞台上的行為。總體來說,現有文獻較少透過分析官方文件來說明俄羅 斯政府之立場,並且未詳細分析俄羅斯國家利益。本文將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

嘗試對俄羅斯國家利益進行更深刻的分析,以理解俄羅斯行為之源頭,並對俄羅 斯外交政策與行為進行解釋,進而了解俄美關係之變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