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 2008 年俄美關係的低點後,歐巴馬政府在提升俄美關係取得部份成功,

雙方簽署了「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rategic Arms Reduction Treaty,New START)、同意對伊朗進行更嚴厲的制裁、在北約於阿富汗作戰時補給路線上進 行合作。但兩國關係從來有沒真正進行到下個階段,更進一步的發展受到其他事 項的影響,包含飛彈防禦、北約在利比亞的戰爭、史諾登案、敘利亞內戰、俄羅 斯兼併克里米亞。59

本章將討論 21 世紀以來俄美關係的發展,並著重於討論 2009 年後,俄羅斯 與歐巴馬領導的美國之間,哪些因素造成關係波動,主要合作與分歧的議題分別 為何,以對俄美關係有一個整體的理解。

第一節 2000─2008 年俄美關係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面臨嚴厲的經濟危機,採取一面倒的親西方政策,期望 藉由西方國家的援助,重新對國家進行發展,但是在 1990 年代後期,俄羅斯放 棄這種一面倒的政策,俄美關係開始冷卻。1999 年底,普丁接任總統之位,積 極嘗試恢復俄羅斯的強權地位。2001 年的 911 事件提供了俄美關係改善的契機,

雙 方 就 反 恐 議 題 進 行 合 作 , 並 且 在 2002 年 建 立 了 北 約 ─ 俄 羅 斯 會 議

(NATO-Russia Council),作為俄美之間溝通的機制,但是俄美關係很快地因為 其他分歧而導致再度開始冷卻。2002 年美國片面退出「反導彈條約」(Anti-Ballistic Missile Treaty,ABM Treaty),俄羅斯指出美國採取了錯誤的行為。2003 年美國 忽略聯合國決議案,單方面發動伊拉克戰爭,破壞了俄羅斯在安理會中具有否決 權,身為大國的地位。2004 年北約的再度東擴,60 破壞了俄羅斯的戰略空間,

在國家安全上造成相當大的威脅。2004 年,美國不認同俄羅斯對尤科斯案的處

59 Robert Legvold, “Managing the New Cold War,” Foreign Affairs,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93(4), July 2014, pp. 74-75. Available at: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united-states/2014-06-16/managing-new-cold-war>

(Accessed: 2017/3/11)

60 2004 年 3 月 29 日,加入北約國家包含:保加利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

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理方式,認為俄羅斯將走回中央集權的體制。在別斯蘭事件上,美國譴責該恐怖 主義行為,但另一方面,仍希望俄羅斯能與車臣分離主義份子進行談判,俄羅斯 認為美國干預其內政,並以雙重標準看待恐怖主義。另外,俄羅斯對喬治亞與烏 克蘭顏色革命感到不滿,認為美國侵害俄羅斯重要的利益範圍。

俄美雙方的認知差異逐漸造成關係的低落,一開始俄羅斯採取妥協與退讓的 態度,但在普丁第二任期起,美國批評俄羅斯民主與人權問題、在前蘇聯國家的 權力競爭、伊朗核問題處理態度差異,俄羅斯對美國的態度逐漸轉變,普丁最終 在 2007 的「慕尼黑安全會議」(the 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61 上嚴厲批評 美國,表現出俄美關係的惡化。2007 至 2008 年俄美關係惡化的主要原因,為北 約試圖在捷克與波蘭佈署飛彈防禦系統,以及美國積極推動喬治亞與烏克蘭加入 北約的進程。兩大議題直接改變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對俄羅斯國防造成極大的壓 力,同時大幅削弱俄羅斯核武的威懾能力,並箝制俄羅斯在歐洲的發展空間。

2000 年至 2008 年這段時間的發展,前半段為美國主導,俄羅斯妥協的階段,

俄羅斯方面希望透過與西方的合作,發展國內經濟,提高國家競爭力。後半段的 俄羅斯則採取較為強硬的態度,重新評估對俄美關係,明確的反對美國的擴張,

最主要議題的即為北約意圖於捷克和波蘭部屬飛彈防禦系統,以及推動烏克蘭與 喬治亞加入北約的進程,北約的擴展將直接影響俄羅斯的國家安全,因而俄羅斯 強烈的反對。超過十年以來俄美關係中其中之一的核心議題為北約的東擴,在小 布希第二任期,北約第三波東擴包含了烏克蘭與喬治亞,成為了最關鍵的衝突點。

2008 年 4 月北約高峰會保證烏克蘭與喬治亞最終將成為成員,導致在 2008 年 8 月,俄羅斯與喬治亞就南奧塞梯問題,直接爆發戰爭,而在俄喬戰爭之後,俄美 關係基本上處於凍結狀態。62

61 慕尼黑安全會議於 1963 年首次召開,為討論安全政策的重要國際論壇之一,會議於每年 2 月

召開,與會者包含學者、官員、國際組織成員等。

62 Roger E. Kanet, Maria Raquel Freire ed., Competing for Influence: the EU and Russia in post-Soviet Eurasia,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Republic of Letters Publishing, 2012, pp. 183-18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整體來看,21 世紀初期,俄美關係的持續惡化主要是由於美國不願考慮對

俄羅斯而言至關重要的利益,主要包含三點:俄羅斯外交政策中前蘇聯空間發展 的方向、歐洲安全體系的發展,以及俄羅斯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俄羅斯和美國 在世界上的總體地位。63 而這些造成俄美關係惡化的原因,日後也將延續,持 續在俄美兩國的互動中造成影響。

63 卡拉干諾夫(Sergei Karaganov)、博爾達切夫(Timofei Bordachev)、蘇斯洛夫(Dmitry Suslov),

「重建而非僅僅重啟:對美關係中的俄羅斯利益」,俄羅斯研究,第 5 期,2009,頁 15-16。

凡諾夫(Sergei B. Ivanov)發表了較為緩和的演說,表示俄羅斯支持反飛彈防禦 議題以及全球反核武擴散,並說明俄美雙方在軍備裁減上身負特殊責任。66 2009 年 3 月希拉蕊(Hillary Clinton)以國務卿身分與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y

64 “QUOTES: What they said at the 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 Reuters, February 9, 2009.

Available at: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us-security-quotes-sb/quotes-what-they-said-at-the-munich-security -conference-idUSTRE51713720090208?mod=related&channelName=politicsNews> (Accessed:

2017/9/19)

65 “Remarks by the Vice President at the 45th Munich Conference on Security Policy,” 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February 7, 2009. Available at:

<http://www.presidency.ucsb.edu/ws/index.php?pid=123108> (Accessed: 2017/9/19)

66 Sergei B. Ivanov, “Speech by Sergei Ivanov at the 46th 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 Voltaireinet.

Available at: <http://www.voltairenet.org/article163919.html> (Accessed: 2017/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