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文獻探討小結

在數位經濟與多媒體產業中,電視產業居核心位置。傳播媒體因應數位化環境帶來 的衝擊,共同面臨數位匯流所帶來的產業變革,除了滿足消費者對節目內容的需求,同 時需要透過多媒體資訊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陳清河(2002)分析電視能如此快速數位化的原因,是因為高度壓縮技術發展之故。

數位化及標準化成為全世界的共同潮流,配合先進的壓縮技術,不僅降低傳輸成本且增 加頻寬及內容品質。電視數位化帶來不同以往的數位內容與資訊服務模式,促使多元化 的發展有助於電視數位化環境的建構。李桂芝(2000)認為媒體在製播方法上,開始改 變原有的線性播出模式,並轉向為以非線性編採技術、電腦和網路為主,因為只有順應 數位化的來臨,才能順利與數位電視接軌。

數位內容具有「一次生產、多元加工、多頻傳輸、多工服務」的特性,隨著數位視 訊網路提供的互通平臺,讓閱聽眾有了更自主、互動強和多元化的節目選擇空間。蔡念 中與張宏源(2005)認為,在傳播服務內容與形式上,數位化所衍生的多媒體科技,讓 媒體匯流的特性更加突顯。整合匯流已經打破不同媒體間的區隔,新媒體的興起對於內 容、接收和科技之間,衍生出複雜的交互關係,甚至影響到產製模式以及經營模式。因 此媒體經營者必須掌握市場的脈動,審慎評估產業環境以提出適當的經營策略。同時必 須因應市場快速變遷,開始經營以顧客為導向的服務。市場開放競爭展現出的「新媒體」

多元化的服務特性,也讓媒體能夠快速進入激烈的競合時代。

28

根據資訊工業策進會(2011)文獻說明,臺灣數位內容產業自 2008 年開始推動,

並積極促使各領域間進行產業合作,讓數位產業於近年蓬勃發展,產業規模連續數年皆 維持在二成以上的高成長率。2011 年在政府推行相關政策的支持和補助下,廠商和典藏 機構開始進行授權合作,典藏素材的曝光率逐漸提高,同時也提升了數位內容的加值應 用能力。臺灣數位內容廠商目前仍以國內市場為主,國外市場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歐 洲、美國及日本這四大地區,特別是中國大陸市場位居首位,原因是當地民眾對臺灣數 位內容商品的喜愛和認同度高,再加上消費力的增加及龐大的內需市場,吸引許多廠商 積極拓展中國大陸的消費市場。

在全球化趨勢下,各式數位媒體的創新應用大戰已明確揭示,數位電視的發展成了 各國首要推動產業數位化的媒介。目前面臨全球化衝擊的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香 港等國家,過去幾年積極朝向資訊媒體娛樂與內容匯流的方向前進,將無線電視當作匯 流的「龍頭板塊」,進行「私有化」、「聚合化」與「國際化」的改革,規畫與整合所有 媒體平臺的內容資源,提升自身產品的質與量,以增進國際競爭力(見文化部影視及流 行音樂產業局網頁,2007 )。然而發展數位電視產業首先必須進行內容數位化,再配合 多螢一雲的數位匯流趨勢,滿足觀眾對數位電視轉換最大期待,同時提供更多數位加值 服務和高畫質節目內容。

根據王亞維等人(2012)在「數位電視與新媒體平臺政策白皮書」的報告中指出,

目前我國電視內容產業,包括無線電視、有線電視仍維持著類比與數位並存的現象。數 位無線電視訊號涵蓋率已超過80%,但是數位有線機上盒的訂戶數,截至2011 年第四 季只有57 萬用戶。國內電視臺整體數位化程度,落後於其他先進國家甚至鄰近的亞洲 國家,國內五家無線電視業者目前仍維持垂直經營模式,也就是集內容製作、平臺及網 路於一身,導致營運成本過於沈重,無線電視臺在製作成本未能達到經濟規模的情況 下,相對在投資數位化設備與節目製作的主動意願不高。

29

本研究認為電視臺全面數位化已成定局,面對昂貴的轉換成本包括硬體設備的更 新,以及越來越多財力的投入,電視臺經營者必須善用相關專業人員的經驗,才能創造 出適合電視臺經營的產製流程。其次數位儲存流程確實比實體儲存複雜,科技的進步縮 減數位軟體與硬體使用期限,人為管理不當造成數位資產遺失或檔案損毀的案例也有先 例。數位資產若未能穩定可靠的讀取與儲存,對於史料典藏與組織創新,將面臨極大的 危機。同時檔案與資訊,是公司內部知識發展的寶貴資產,資產若不能充分被利用,它 就不是資產,某個程度可能會變成負擔。因此在進行數位化之前,無論是硬體的採購以 及系統的建置,都必須經過嚴密的規劃再進而實施。同時如何提升資料的附加價值,如 何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亦是當前電視臺現階段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