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Copied!
12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圖文傳播學系 碩士論文.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An Analysis on Content Management for Digital Media Asset in Television Stations. 研 究 生:. 吳文萍. 指導教授:. 劉立行教授. 中華民國 102 年 1 月.

(2) 誌 謝 回想兩年半前,懷著既興奮又緊張的心情,來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研 究所就讀,回顧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心中感觸實非言語可形容,在學習過程中讓 我學習到理論與實務的結合,對我的人生助益很大,師大圖文傳播研究所的師長們, 謝謝您的教誨與鼓勵!. 本論文能順利完成付梓,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劉立行博士的指導與教誨, 舉凡題目之擬定、架構之建立、研究方法實施建議與文字之潤飾等,皆能適時的給 予指導和提醒。讓學生不僅獲取學業上的知識,更啟發了理性思考與辯證能力,師 恩浩蕩,永銘於心。同時在論文口試時,承蒙口試委員王希俊教授與陳定邦教授剴 切指正,提供諸多寶貴建議,使本論文框架更加周延,實感恩不盡。. 感恩大愛電視長期的栽培,讓我能夠將實務經驗充分發揮在論文寫作上。同時 要特別感恩湯總監健明、張副總監尊昱、何副總監建明以及同仁們的鼓勵與支持, 讓我在百忙當中,能夠撥出時間上課與撰寫論文。感謝圖文傳播所的同學們,因為 彼此的陪伴與勉勵,讓我愉快地度過二年半的研究所時光。更要感恩李智偉博士、 錢世傑博士、林弘展師兄以及所有善知識在我論文寫作期間,提供寶貴的意見。. 最後要感恩我最愛的家人,謝謝你們永遠在我最需要你們的時候,給予最溫暖 的擁抱與支持。. 僅以本論文的完成,感恩一路走來曾經給予幫助與鼓勵的朋友與家人們。 吳文萍 謹致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研究所 中華民國102年1月.

(3) 中文摘要 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的成敗關鍵,不在於儲存技術,而在內容管理的嚴謹度與專業分 析能力,其中還涉及核心知識的養成以及客製化工作流程的設計,才能建構一套能夠有 效提升媒體運作的資產管理系統。. 媒體資產管理系統在現今亞洲的電視臺,已成為媒體轉換中心、發送中心及客製化 集合體的代名詞,新系統的整合及發展都與它息息相關。本文從數位資產管理的背景與 發展,以及數位內容典藏等議題進行分析。.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法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並以深度訪談以及參與觀察法進行研 究。研究深度訪談對象共11人,參與觀察法訪談對象共八人,藉以瞭解電視臺現行資產 數位化技術與管理運用策略,本論文並探討利用內容管理(content management)的機 制,嘗試提出管理流程之修正與建議,以作為相關產業經營者與研究者之參考。. 關鍵詞:內容管理、數位資產、資產管理. I.

(4) Summary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setting up a media asset management system. This system includes painstaking management of content, professional analysis ability, core knowledge education, and customization workflow design. All these are required to construct an efficient system which can uplift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media operations. While storage technology is generally required it is not the key to success. Today in Asia’s TV stations media information system is no longer what it was. As media information system could be a media exchange hub nowadays a media distribution center, or a customization group, is what all kinds of system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about. A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is adopted in this study for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In addition, there are deep interview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programs scheduled. Field specialists, librarians and executives are executives are involved to execute the research. The method used is to collect inside information about the technologies with content digitizat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currently running in local TV station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investigate the content management methodologies in practice.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optimizing the existent systems and architectures is also the aim of this study. Hopefully,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ould serve as a good reference for company runners and researchers of the fields concerned.. Keyword: Content Management, Digital Asset , Asset Management. II.

(5) 目錄 中文摘要................................................................................................................ I Summary................................................................................................................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IV 圖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研究背景............................................................................................... 1 研究動機............................................................................................... 3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名詞釋義............................................................................................... 6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研究流程...............................................................................................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數位資產相關研究探討...................................................................... 10 數位內容管理相關研究探討.............................................................. 14 數位資產管理的應用與未來發展...................................................... 22 文獻探討小結...................................................................................... 2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0.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研究架構.............................................................................................. 30 研究方法.............................................................................................. 31 研究對象.............................................................................................. 34 研究工具.............................................................................................. 37 研究實施.............................................................................................. 40 資料處理與分析.................................................................................. 4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3.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電視臺影音數位化背景與動機.......................................................... 43 電視臺數位化進程現況分析.............................................................. 50 資料蒐集與分析.................................................................................. 57 研究問題分析...................................................................................... 7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3. 第一節 第二節. 研究結論.............................................................................................. 93 研究建議.............................................................................................. 98. 參考文獻............................................................................................................ 103 附錄.................................................................................................................... 108. III.

(6) 表目錄 表 3-1. 深度訪談研究對象-決策主管.......................................................... 35. 表 3-2. 深度訪談研究對象-管理& IT 人員................................................. 35. 表 3-3. 參與觀察法-大愛電視研究對象...................................................... 36. 表 3-4. 深度訪談內容綱要(一)決策主管.................................................. 37. 表 3-5. 深度訪談內容綱要(二)管理與技術人員...................................... 38. 表 3-6. 參與觀察法訪談內容綱要.................................................................. 39. 表 4-1. 受訪者名單.......................................................................................... 58. 表 4-2. 訪談對象類型分析.............................................................................. 59. 表 4-3. 深度訪談編碼代號.............................................................................. 59. 表 4-4. 大愛電視 2005 - 2011 年入庫資料量分析..........................................60. 表 4-5. 大愛電視歷年 DVD 入庫資料量分析............................................... 61. 表 4-6. 使用者深度訪談分析:使用目的 Q1................................................ 64. 表 4-7. 使用者深度訪談分析:使用目的 Q2................................................ 65. 表 4-8. 使用者深度訪談分析:使用目的 Q3................................................ 65. 表 4-9. 使用者深度訪談分析:使用滿意度 Q1............................................ 66. 表 4-10 使用者深度訪談分析:使用滿意度 Q2............................................ 67 表 4-11 使用者深度訪談分析:使用滿意度 Q3............................................ 68 表 4-12. 電視臺系統/儲存類型比較............................................................. 74. IV.

(7)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流程圖.......................................................................................... 9. 圖 2-1. 2011 年臺灣數位內容產業產值......................................................... 13. 圖 2-2. 數位資訊的生命週期.......................................................................... 16. 圖 2-3. 數位檔案管理與資訊生命週期.......................................................... 17. 圖 2-4. 數位資產管理(DAM)生態系統架構............................................. 19. 圖 2-5. 90 年代末的典型媒體系統圖............................................................. 23. 圖 2-6. 近期的典型媒體系統圖...................................................................... 24. 圖 2-7. 電視臺資訊化和數位化發展過程...................................................... 26. 圖 3-1. 研究架構圖.......................................................................................... 30. 圖 3-2. 參與觀察模式示意圖.......................................................................... 33. 圖 3-3. 深度訪談法資料整理與分析步驟圖.................................................. 42. 圖 3-4. 參與觀察法資料整理與分析步驟圖.................................................. 42. 圖 4-1. 大愛電視製播流程圖.......................................................................... 70. 圖 4-2. 大愛電視主控流程圖.......................................................................... 71. 圖 4-3. 數位片庫與電視臺組織應用示意圖.................................................. 74. V.

(8)

(9)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第一章. 緒論. 電視產業「數位化」的來臨,讓媒體競爭格局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內容」為核 心的商業模式逐漸形成。因此電視臺在完成數位化之後所提供的服務,已經不能停留在 傳統電視經營型態的範疇,必須運用資訊傳輸具有的即時性、互動性、開放性等優點, 順勢建構起數位媒體的服務平臺。本章分為研究背景、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名 詞解釋、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流程,敘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 自西元 1995 年臺灣網際網路的興起,2004 年 7 月 1 日無線數位電視全區開播,政 府為推動國內數位電視的發展,於 2011 年 6 月底制訂出無線電視數位化的階段性政策。 2012 年 7 月 1 日開始國內類比電視訊號已全面關閉,代表國內電視產業經歷半世紀後, 開始展開另一個新紀元。影響所及包括節目內容與影音品質大幅提升,而且民眾接收訊 息的方式也由被動變成主動。 數位匯流改變了媒體的經營型態,讓傳統傳播產業的垂直生產架構,調整為網路傳 輸業務、播送平臺業務、內容應用業務等水平產業型態,對於無線電視業者、有線電視 業者或是 IPTV 業者更是互蒙其利。中華電信 MOD 用戶數於 2011 第四季達到百萬用戶, 臺灣大哥大集團更整合了有線電視 MSO(Multi-system Operator [MSO])業者、雲端設 備業者、電視頻道、數位內容業者以及機上盒相關網通廠商,合組數位家庭雲端聯網電 視論壇,讓所有內容供應商所產出的數位內容,得以在數位雲端平臺上播送,加速了國 內數位影音產業的發展。2014 年國內有線電視也將全面走向數位化,電視臺產製技術將 正式全面邁入數位化時代。. 當新科技的發展,改變了產業結構或產製流程,媒體產業的經營型態也必須跟著改 變。尤其是數位寬頻技術快速發展,訊息的傳輸效率與高品質的傳播技術,促使電視臺. 1.

(10)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開始思考企業的經營結構。數位化技術讓所有的傳播服務,為了因應不同的播放平臺, 必須提供符合播放格式的檔案,讓以往不相往來的傳播通道,如無線電波、有線電纜與 電信網路等,彼此間可以相互連結。 Frost 與 Sullivan 針對「媒體資產管理系統」所提出的一份研究報告當中指 出,電視產業的全球市場規模,從 2003 年的 3 億 270 萬美元,到 2010 年會大幅提昇至 13 億 7 千萬美元,平均的年成長率高達 20.2%(Kovalick, 2006)。由於電視臺長期累積 的資料量非常龐大,資料庫若沒有完善的規畫與管理,容易造成資料的散失與毀損,這 種分散性及異質性的問題,讓電視臺逐漸意識到必須整合數位資產,才能有效提升數位 資產的分享與取用機制。為了提升數位檔案的「保存」和「運用」能力,各家電視臺開 始結合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公司進行媒資系統的建置與開發。. 隨著網路媒介的多元性,為了滿足使用者檢索與利用的需求,電視臺必須有效的將 資產加以組織、整理、分析與保存數位資訊。同時電視臺更應該建立一套標準化的管理 規則,以便能夠順利進行資料的存取、索引、檢索與共享,而後才有可能進行資源的整 合。大多數電視臺進行無帶化的動機,除了簡化編輯作業流程之外,影響最多的是無帶 化可大量縮減影帶片庫所佔用的庫存空間,以及比較容易維護影音資產品質的特性,是 促進無帶化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2.

(11)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第二節. 研究動機. 國內電視臺普遍面臨設備老舊、傳統影帶存放空間不足以及 HD(high definition) 需求增加等問題。過去的影音資料多以膠卷、影帶等形式進行儲存,不僅需要龐大的典 藏空間,調閱資料更是耗時費力。在影帶管理上,為了防止影帶發霉與損壞,必須維持 片庫的溫濕度平衡,逐年則要進行影帶保養與影帶的淘汰。電視臺早期所進行的數位化 作業,是將影音轉錄到數位影帶(digital betacam),但是還是需要再透過對剪設備來進 行剪接,因此並未真正實現無帶化的管理模式。. 由於近年影音儲存技術發展迅速,尤其是檔案的壓縮技術大量減少了儲存的體積, 不僅大量縮減館藏空間,也提高了數位檔案資料取用的便利性。再加上數位儲存與寬頻 網路的技術大幅提升,加速了影音產業的流通機制,提升了影音資產的再利用價值。. 媒體是一個生產內容的產業,其所製作出的內容將隨著時間的累積,逐漸形成龐大 而複雜的資料庫。如何讓過去傳統影帶與數位檔案之間建立一個連結介面,讓使用者只 要透過單一的資料庫介面就能查找到所有的資產內容,是電視臺目前面臨極重要的工程 之一。宋培義與張仲義(2007)指出,媒體資產管理是電視臺提供影音資訊服務的基礎, 建構一個媒體資產管理系統,必須從基礎層面解決影音編目、資料檢索、檔案保存和資 料匯流等問題,同時進行資產、業務以及人員的整合。. 當今 IT 市場上已經開始提出數位技術的改良方案,使得資料在進行保存、整合與 重製時,變得更容易被執行與推動。有些廠商推出的內容管理與播出解決方案,強調可 以依據客戶端的個別需求,發展屬於廣播電視業者的數位資產管理解決方案,其組成要 件包括兩部分: 一、追蹤內容在整個作業流程中的製作編輯、檔案移動和處理的資產管理之架構; 二、可支援電視臺商業流程和營運的任務。. 3.

(12)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以上是基於策略性和自動化任務為主的工作流程架構,而基於每一家電視臺個別經 營屬性與策略不盡相同的情況,必須配合專屬的工作流程以進行相關系統之設計,讓電 視臺在進行無帶化過程中,可以從節目的錄影、後製、播出到入庫管理,皆可以得到適 當的監控與管理,若能掌握到流程控制的精準度,確實可以提升更好的影音品質與流程 效率。. 電視臺在數位化過程中面臨到幾個問題,包括專業人員需要長期的訓練、線性式流 程不適用於數位化後的流程,以及數位媒資管理系統遠比傳統影帶管理系統更為複雜, 因而造成系統建置與維護困難等問題。以目前媒體數位發展方向進行分析,媒體內容管 理機制的建立,已經成為不可避免之趨勢。電視臺在進行無帶化之前,必須要讓製作部 門、QC 部門以及資產管理等相關單位了解數位化的意義,對於數位化工作流程的建立 必須取得共識,包括決定要使用何種數位內容管理系統,以及選用適合長期保存數位內 容的儲存載體,以上的做法對未來在推動數位化各方面的實施,才能獲得較高的支持與 滿意度。. 本研究認為各家電視臺資訊科技人員與內容管理人員,大都已具備基本的系統管理 與內容管理經驗,近年數位儲存技術,更已發展到成熟的階段。然而科技發展過於迅速, 電視臺投入資金時,必須要有完整的配套措施,原因在於公司獲得實質利益之前,新的 儲存設備以及新技術的發展,可能會讓舊有的設備面臨無法相容的可能性。. 綜合以上問題,本研究動機可歸納為: 一、企圖瞭解各電視臺在面對全球化趨勢時,其資產數位化目的與目標是什麼? 二、國內各電視臺在發展數位化時,面臨最大的困難與挑戰? 三、各電視臺對於數位化後的資產如何提供優化的服務? 四、各電視臺如何利用數位資產擴展其經濟效益? 五、數位影音資產管理對未來電視媒體的經營發展有哪些層面的影響?. 4.

(13)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除了從數位資產內容應用層面,探討目前各家電視臺進行媒體資產管理系統 的客制化整合,以使內部作業流程標準化,發揮媒體資產的效益之外。更從內容管理策 略為面向,探討媒體資產中心營運模式,對於媒體產業所造成的影響。因此本研究目的 旨在: 一、歸納出國內電視媒體數位化資產運用技術與方法。 二、突顯電視媒體數位化資產管理之效益與影響力。 三、從資訊管理的角度研究電視媒體,為傳播學研究開闢新的研究取向。 四、本論文提出電視媒體數位管理系統與內容管理之具體建議。 為求能獲取以上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的研究問題包括: 一、電視臺現階段媒體數位資產管理系統的使用現況為何? 二、電視臺數位資產管理架構與運用模式為何? 三、電視臺數位資產管理之效益與影響為何? 四、媒體資產管理系統未來發展的趨勢?. 5.

(14)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第四節. 名詞釋義. 一、數位資產(digital asset) 根據新的資產定義,能夠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才能作為資產來核算。數位資 產包括了專門的技術、商標、市場情報、商譽以及公司文化認同等資訊轉化為數位格式。 以微軟(MicroSoft)對數位資產管理應用觀念可區分為:技術資產管理及控制、更有效 執行企業流程,以追蹤這些資產的所有權、總成本(TCO)和增加生產力等三項主要領 域;以出版業的觀點,數位資產包含了數位化的文字、圖形、商標、版權、多媒體影像、 聲音、影片等均含括在內。McClure(2009)指出行銷與訓練相關的文件,從簡單的文 字格式,到動畫、表格、PDF 甚至影片,都可以算是數位資產。. 二、內容管理(content management) 陳萬達(2005)認為內容管理不只是一種技術,而是結合組織成員的活動、產品、 知識與人力資源的結合運用,不只在於技術層面,也在於規劃與管理、企業形象與公關、 客戶關係,甚至影響市場與競爭者,牽動產業之發展。透過審慎規劃與管理,在效能上 能增加群效的結果,對媒體管理者而言,是相當重要的觀念。陳貞期(2003)則指出, 「內容」可以是任何訊息的集合,「管理」是在內容上進行處理的過程,包括蒐集、剪 輯、分類、權限、審核、公布、更新、刪除、儲存、版本控制、版權宣告等,其目的是 為了讓內容能夠用最正確、最即時的方式提供給適當的人。因此內容管理是協助企業或 個人,將混亂的資訊內容進行專業化的管理,以便達到內容的即時性、正確性、重用性、 安全性以及彈性,確實可以為企業提升競爭力,對顧客提供創造新價值的過程。. 三、Metadata(後設資料、詮釋資料、元資料) 有關Metadata 的定義,一般泛稱為「資料的資料」(data about data),此一定義係 源自一九九五年三月,由線上電腦圖書中心(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簡稱. 6.

(15)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OCLC)、美國國家超級電腦應用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s [NCSA])兩單位共同主辦名為「Metadata Workshop」的研討會中,廣邀圖書館學、電 腦科學、文獻編碼以及相關領域學者專家等參加,於會中首先提出「資料的資料」(data about data)作為Metadata 的定義(陳亞寧、陳淑君,1999)。Metadata ,主要是將資 料的資訊加以屬性化,並且回答六大問題,分別是 who、what、when、where、why、 how。因此 Metadata 必須是有結構的屬性資料,且具有某種關連性包含人、事、時、 地、物等五大重點。. 四 、 資產管理(asset management). 「媒體」指的是電視媒體,「媒體資產」特指電視臺正在製作和已經製作完成的內 容,其他還包括具有播出權限的節目成品、素材、圖片以及文字資料等。本研究中所謂 的「資產管理」是利用資訊科技來管理媒體產出的影音內容,其中包含內容本身與其相 關資訊,例如內容描述、地點、作者、日期以及工作流程等,並對這些項目進行管理、 保存、調閱與運用,任務則涵蓋管理各種圖文影音資料。隨著技術水準的提升和管理方 式的改變,經歷了從媒體資源的「訊息管理」到「內容管理」再到「資產管理」的過程。. 五、媒體資產管理系統(media asset management [MAM]). 「媒體資產管理」是媒體產製內容的管理系統,包含內容本身與其相關資訊(如 metadata以及工作流程),將它發展成一個完整的應用系統。同時對於各種資料進行生 命週期的管理與規畫,從水平到垂直整合企業內其他相關的系統,將各種媒體資料納入 統一的管理,使得授權、建置、儲存、利用的流程更加簡化和便利。郭玉榮與胥蔚蔚(2009) 認為,媒體資產管理系統整合已有的內容資源,形成更大的媒體資產,從而獲得更高的 市場價值,另方面利用媒體資產管理創建出一個資訊交換與流通平臺,為各種應用網路 提供較廣泛的素材與資料庫運用。. 7.

(16)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近年為因應傳播科技的轉變與革新,同時數位資產管理相關產業發展熱絡,各家電 視臺開始逐步推動媒體產業數位化。本研究範圍主要包括影音數位資產管理、資產運用 與影音典藏價值;研究訪談對象為電視臺經營決策主管、電視臺 IT 人員與媒體資產管 理與使用者。 二、研究限制 (一) 國內各家電視臺數位化程度與資訊管理系統不同,受訪者基於商業機密 考量,對於涉及商業利益的內容多數會持保留態度,以致難以進行電視臺之 間的資產管理模式之比較分析。 (二) 目前各家電視皆處在系統建置或是研發階段,對於資產管理的效益僅能從業務 的推動、節目作業時效及資訊再利用等方面探討,對於數位節目的傳播效果難 以進行精確的量化評估。. 8.

(17)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第六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為提高研究結果之實用價值,在確定主題與研究方向後,擬採用質化研究方 法。首先經由文獻蒐集與分析媒體資產管理之初期文獻,並訂定研究目的與問題;接著 進行次級資料與理論文獻探討;在研究過程中,經由訪談後的資料回饋,不斷增加資料 與文獻之深度;再由參考文獻探討的理論基礎,對訪談內容進行分析與編碼,並得到本 研究之研究發現與結果;同時亦採行深度訪談以及參與觀察法,針對電視臺數位化決策 過程及數位資產入庫管理進行資料蒐集,最後將所得結果進行資料分析。研究設計規劃 的研究流程如圖 1-1 所示: 擬定研究主題與範圍. 蒐集與閱讀相關文獻. 確立研究目的與問題. 相關文獻 蒐集與分析. 次級資料 蒐集與分析. 聯繫. 初步訪談 回饋. 資料分析與編碼. 歸納研究結果. 撰寫研究論文 圖 1-1 研究流程圖 9. 觀察研究. 訪談實施.

(18)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一個較新的媒體研究取向,是以造就大眾媒體的「資訊與通訊傳播科技」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為重點。Steven(2006)指出自 1980 年代以來, 媒體與匯流(convergence)兩者已經息息相關,各種媒體不是以數位科技為基礎,就是 被它所決定。媒體資產管理運用在電視製作流程之中已經非常普及,但是國內外對於媒 體資產管理的相關文獻,多數仍停留在開發商網站說明以及相關研發技術的介紹,對於 其應用方面之學術探討仍不多見。本研究文獻範圍主要以圖書、中西文期刊、少數論文 以及網路資訊之文獻為主,並透過電視臺專業人員與開發廠商提供各電視臺數位化的現 況,進行數位資產管理與發展的相關探討。. 本章共分三節,首先將介紹數位資產相關之研究,包括數位資產的範疇、形式與運 用,接著探討數位內容管理相關文獻與模式,最後介紹數位資產管理的應用與未來發展 趨勢,以期對電視產業數位內容管理與經營策略,提供一個基礎的分析架構。. 第一節. 數位資產相關研究探討. 數位資產的範疇,從文字、圖片、影片、動畫等都可以算是數位資產(McClure, 2009)。數位內容具有商業價值,因為它是在接受客戶需求下所設計的,此對象有可能 是內部或者是外部的客戶,無論是以何種方式進行產製,其內容都是具有價值性。媒體 資產指的是媒體擁有經濟價值的各類型資源,包括節目、素材、圖片、文稿等,大多數 是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 電視臺的數位資產屬於無形資產,大都是經由集體創意製作的成果,這些內容和素 材不僅可以在電視臺內部重複利用,重要的是必須讓這些資產得以在全球化市場進行流. 10.

(19)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通。當這些數位資產重複利用的次數越多、流通的頻率越高,相對代表所創造出的價值 更大。 數位保存(digital preservation)廣義解釋是將數位資料以數位形式保存的過程,資 料來源可能是數位媒體的原生數位電子檔(born digital media) ,也可能是將資料原件數 位化後,以電子檔案形式儲存的物件。因此數位資料的形式可分為「原生數位資料」以 及「數位化資料」兩種類型。 一、原生數位資料(born digital) 原生數位資料是以電子格式(electronic format)拍攝或製作的資料,類型包括數位 影音檔案、電子圖像、電子書、電子期刊、電子文件、網站資源、電子資料庫、電子報 與數位教材等,典藏單位透過自製、徵集、採購、授權或自網路擷取使用及保存。原生 數位資料取得來源相當複雜,檔案格式呈現多樣化,使用方式也互異,因此對於資料的 權限管制相對變得複雜。 二、數位化資料(digitized materials) 數位化資料是透過數位化作業將原有實體、非數位式資料,經由轉檔、掃瞄和數位 攝影等,以數位化技術轉換為電子格式,屬於間接產生的數位化資料。. 吳筱玫(2008)認為資料在依靠實體媒介攜帶、認定的年代,人們可以藉由媒介驗 證其存在的空間與時間。在數位化之前,實體媒介可以詮釋資訊歷史的存有,一旦存有 轉化為數位資訊,其真實的判斷已經沒有實體媒介做後盾,未來的資訊外觀上無法區 別,古往今來的資訊可任意組合與重製,將分不清真假、先後,歷史真實性與界限將變 得模糊。網際網路也是一個新興的媒介,不同於以往媒介的特質,例如數位化、超文本、 多媒體、互動性等,也包括中心化、公私難分、快速流動、共同參與、虛擬真實的傳播 特質。. 11.

(20)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陳淑君與李德財(2010)指出,數位典藏內容必須具有時代意義、學術價值、美學 價值、稀缺性、重要性、代表性、瀕危狀況等七項準則。以「時代意義」為例,指的是 具有久遠的歷史年代和特殊或重要時期的典藏內容。數位保存必須針對具有保存價值的 數位物件,進行長期的儲存、維護以及分享。隨著數位技術的進步,許多文物典藏機構 也開始對資料以及檔案進行數位化,然而在檔案的保存上,卻面臨到儲存載體損壞或是 過時等問題。因此為確保數位保存可以順利被執行,林國勳(2011)提出了五個要點, 包括: 一、保存目標應該選擇被認定具有長期保存價值的數位物件。 二、除了進行檔案長期儲存與維護數位物件,同時必須提供檔案的存取與使用。 三、在維護上應避免數位物件的遺失與損毀,並保護數位物件內容的真實性,不 受到任何未經授權的篡改或變動。 四、必須制定數位保存政策、策略與作業流程,以確保數位物件在數位保存行動中 ,可以跨越時間的範疇進行存取使用。 五、必須詳細記錄所有數位保存活動流程以及數位物件內容的變動,並妥善保存 這些文件。. 根據 2011 年臺灣數位年鑑指出,臺灣的數位內容產業發展於 2011 年產值約為 6,003 億元新臺幣,較 2010 年產值 5,225 億元新臺幣成長約 14.89%。圖 2-1 臺灣數位內容產 業產值統計顯示,數位影音產業總產值在 2011 年約為 594 億元新臺幣,較 2010 年總產 值 451 億成長 31.71%(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2011)。. 12.

(21)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圖 2-1 2011 年臺灣數位內容產業產值 (單位:億元新台幣) 資料來源:見臺灣數位內容產業年鑑. 2011,頁 86. 目前國內數位影音產業鏈主要是以內容產製商、服務整合商與系統平臺商為基本架 構,內容業者涵蓋廣播電視、電影、音樂與獨立製作公司,影音媒體服務商則更為廣泛 的包括網路視頻與 KTV 業者,而在國內傳統電視媒體業者當中,已有數家電視業者(如 三立、公視與民視等)已逐步發展為兼具內容供應商與服務商的角色。系統業者則在數 位化議題下成為市場主流,其中包含中嘉在內等系統經營者為首要廠商,而中華電信 MOD(Multimedia on Demand)以及機上盒廠商更是具備服務匯聚(aggregator)及系統 平臺(platform)的雙軌位置,數位影音產業未來的發展備受各方關注(財團法人資訊 工業策進會,2011)。. Weinstein(2005)認為數位電視時代的來臨,電視臺對外的競爭將是多頻道與多元 化的傳播平臺。在數位匯流帶動之下,數位資產管理供應商陸續推出多種工具與附加功 能,讓他們的客戶可以更有效率地儲存和管理公司的數位資產,這些工具可以處理的媒 體種類繁多,影響可遍及企業的任何一個單位或是部門。而現代化的媒體資產管理,從 採訪、編輯、播送、資料存取的整個產製流程,對於傳播媒體不僅帶來龐大的創意空間, 成為電視臺推動HD的強大動力,也為傳播界帶來更大的商機。如何運用數位內容並提. 13.

(22)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升資產的價值,就是數位資產管理系統設置的目的。數位內容更必須透過影音編目系統 的建置,讓所有的數位資產得到專業化的管理,進而讓公司可利用這些資產提供將來的 使用及轉售(見Doering, 2001, p28)。王恒與鄭科鵬(2010)認為面對當前媒體資產管 理與其發展進行評估與決策時,電視臺必須開始改變舊有的觀念,突破傳統的媒體資產 管理的概念和基礎,同時也要打破媒體內容自產自播的模式,建立內容輸出機制,節目 版權資源的管控,才能使媒體資產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第二節. 數位內容管理相關研究探討. 根據 Rosenblatt 與 Dykstra(2003)解釋「內容管理」起源於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 在今日的市場上則有幾個不同的含義,其中最通用的解釋,是利用內容管理系統將數位 內容進行儲存,提供使用者以及或企業內部進行搜尋、瀏覽及檢索。內容管理系統中的 最普遍的類型可分為:. 一、數位資產管理(digital asset management [DAM]) 媒體資產管理系統,通常包括數位音頻和視頻的剪輯,建立檢索和再利用的媒體製 作環境,有時也被稱為媒體資產管理(media asset management [MAM])。 二、網路內容管理(web content management [WCM]) 專門為網站和其他形式的網路內容傳輸的工具,提供頁面模板設計,編輯工作流程 和發布環境。 三、企業內容管理系統(enterprise content management [ECM]) 通常用於內部和外部管理的企業文件和其他型式的資訊,同時也提供公司業務合作 夥伴、客戶、監管機構或對民眾進行開放。. Kovalick(2006)認為媒體資產管理(media asset management [MAM])與數位資產 管理(digital asset management [DAM])有密切的關係,兩者均包含內容管理的概念。Wager (2005)認為兩者均是對內容長期儲存以及重複利用之管理方式。但是數位資產管理所 14.

(23)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描述的範圍太大,所以媒體資產管理應界定為管理以時間為基礎(Time-based)的媒體, 專注於處理影像與聲音的內容(見 Shamosh, 2005, p.76-77)。. 麥克魯漢所言「媒介即訊息」,說明媒介的技術形式決定了其所傳遞的訊息及其價 值的歸屬。阮海紅(2008)則指出,電視臺拍攝所留存的都是不可重現的歷史紀錄,是 以分秒為單位計算的珍貴素材,對於這些具有極高價值的資料,必須透過先進的 IT 技 術進行專業化的管理。同時藉由數位化的轉換,實現內容可重複使用性,以深入挖掘更 多豐富的資源,充分發揮其資料內容的價值,進而提升公司的競爭實力。. Iannella 與 Higgs(2003)認為內容管理是經由詮釋資料和數位檔案的交互連結,進 而產生相互的關連,處理的項目包括版本、格式、工作流程、查詢以及傳送和發行。依 據經濟部對於內容管理之定義為「將圖像、文字、影像、語音等資料,運用資訊科技加 以數位化,並整合運用之產品或服務」 。過去的媒體產業彼此各據一方,因此產業間交 集甚少,然而進入資訊科技時代之後,媒體產業環境變得多元而複雜,因此如同媒體資 產管理中心這樣的組織也就因應而生(趙寧、邵正宏、李芳甄、賴雅芹、陳怡君,2002)。. 根據 Wager(2005)指出,數位資產管理(DAM)主要是以電子化管理技術進行數 位資訊的儲存,數位資產內容包括圖像、音頻以及視頻等類型。媒體資產管理(MAM) 是管理數位化資訊,通常包含內部流程管理以及決策運用。數位內容管理是組織利用儲 存的數位內容或媒體資產,進行一連串且周期性的運用與保存。本研究認為媒體資產管 理也可說是電視臺的轉盤,如同公司內部的物流中心。另有人將它定義為所有其他系統 無法進行的作業,應該全部交由 MAM 來處理。主要因素為電視臺的製播系統都已經制 式化,相關的系統很難再加工或擴充,因此舉凡所有需要增加的功能,應該交由 MAM 來 負責整合與匯流。因此數位資產管理系統作為內容生命週期的一環,應該和其他生命週 期的系統或模組順利進行介接。. 15.

(24)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根據美國圖書館學會對於數位內容保存的定義,數位保存是指透過政策、策略和行 動,來確保數位內容的使用上可突破時間的限制。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 對於數位保存也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解釋(見該網站 2007 年的貼文: 。ALA 的解釋 http://www.ala.org/ala/mgrps/divs/alcts/resources/preserv/defdigpres0408.cfm) 是,數位內容保存必須透過政策文件或組織承諾,進而完成資料的保存及數位內容的轉 譯工作,並可提供未來的使用。此外,在實務上必須確定保存的檔案格式、保存層級, 同時應該選擇符合標準且可信賴的數位資訊保存管理工作流程。. RLG/OCLC 在《Trusted Digital Repositories: Attributes and Responsitilites》提出對於 數位保存應確保數位資料的長期維護,並且在持續被檢索取用時,是不可或缺的一連串 管理活動(Research Libraries Group, 2002) 。建立媒體資產管理的目的,是建立起一個 完善的系統,以保存和管理這些寶貴的資產,同時讓這些數位內容能夠得到妥善的利 用。Beagrie 與 Greenstein(1998)認為數位資訊的保存,與其資訊生命週期息息相關, 每個生命週期的階段都必須思考保存的問題。因此提出創造與保存數位資料的策略政策 綱領(A strategy policy framework for creating and preserving digital collection) ,圖 2-2 說 明數位資訊的生命週期分為三個主要階段,分別為創造、管理/保存與數位資訊的使用。. 數位資訊的管理與保存 數位資訊 的創造 (data creation). (data and collection management and preservation) 1. 取得、保留與處置  2. 資料管理  3. 資料結構、格式、壓縮、解碼  4. 資料描述與文件化  5. 資料儲存  6. 資料保存  圖 2-2 數位資訊的生命週期 資料來源:Beagrie & Greenstein, 1998. 16. 數位資訊 的使用 (data use).

(25)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資訊與影像管理學會(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and Image Management [AIIM])認為數位保存指的是持續讓文件和檔案,在時間的遷移中可以超越技術的進 步,而無須擔心可讀取性的變化或遺失。為了保存數位資訊,從產生至刪除為止的生命 週期內的一連串的管理活動,這一連串活動必需被永久執行。經由文獻分析圖 2-3 說明 數位檔案的應用,從檔案的產製完成到內容的重製,需要經過多次的合併使用、修改或 刪除,直到後端的保存,資訊生命週期包括四種應用歷程,包括生產(creation) 、傳播 (distribution )、使用(use and display)以及典藏管理(archiving and management)。. 圖 2-3 數位檔案管理與資訊生命週期. 陳和琴(2001)曾出指出,在數位化過程中,必須考慮到數位媒體因技術的改變, 會面臨到數位媒體的易碎性或強度的限制性(fragility)。對於這項疑慮,DCC 於 2010 年提出了數位保護(digital curation)必須在數位資料的生命週期中進行維護、保存以及 加值的概念(見 http://www.dcc.ac.uk/digital-curation/what-digital-curation)。DCC 導入. 17.

(26)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近似檔案學文件生命週期之概念,將數位資料的生命週期加以劃分,包括十一個階段: 概念化 (conceptualise)、建立(create)、存取與使用(access and use)、鑑定與選擇 (appraise and select)、清理(dispose)、攝入(ingest)、保存行動(preservation action)、 再鑑定(reappraise)、儲存(store)、存取與再使用(access and reuse)、移轉(transform)。 透過嚴密的管理流程可確保資料的長期研究價值,並降低數位化過時所面臨的風險。如 果能夠將數位資料保存在可信任的典藏機構,亦可促進研究單位間資料的共享,避免重 複研究而導致資源的浪費。. Gorman 與 McLean(2004)認為面對數位化的狂潮,早期投身傳統媒體的大企業 也開始加入戰局,意圖在網路市場以及電視頻道上取得一席之地,積極拓展新的觀眾、 推廣本身的傳統產品,並為其數位內容的發布發展出電子平臺。李姿穎與林彥宏(2008) 認為,數位化資源本身的品質是相當重要的,必須完整而正確的表現出原始典藏品,並 且提供清晰可讀的資訊品質,這部分的工作必須建立在品質管理流程應加以監控及檢 驗。數位資源的品質管理問題與數位資訊的生命週期息息相關,必須從資料的擷取到末 端資料的保存,形成一套完整的品質管控程序。當電視產業內部的分工越來越細時,內 容管理的技術也必須不斷提升,因此電視產業逐漸由一個企業主導運作,分散為多個企 業的共同營運,這些企業之間建構成上下游關係,共同創造產業的價值鏈。電視內容產 業價值鏈上各個環節的活動,又將直接影響到整個產業的營運,讓每個環節互相關聯、 相互依存。. Altman、Goyal 與 Sahu(2006)針對數位資產管理提出四層結構(圖 2-4)。. 18.

(27)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業務類型 家庭娛樂. 動態圖片與生產. 電視. 應用服務. 新興商務與 消費產品 授權. 企業商務應用系統. 數位化每日 工作流程. 數位化 發行. 權利-合約 版權管理. 銷售 客戶關係管理. 市場行銷 資產管理. 數位化 供應鏈. 行銷與廣告. 帳單與會計. 數位資產管理(DAM)核心服務 安全. 數位版權管理. 編目. 分配. 匯入. 詮釋資料. 登入. 轉換. 圖書館. 工作流程. 查詢. 浮水印. 協力廠商 外部服務. 內容集成 數位資產管理(DAM)倉庫與儲存 (媒體資產與相關業務數據) 圖2-4 數位資產管理(DAM)生態系統架構 資料來源:見Altman, E. & Goyal, S. & Sahu, S., 2006, p.6-16. 19.

(28)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Altman 等人認為,提升數位資產管理生態系統的運作與效率、協作以及商業智能, 必須有效將數位內容增值傳送與服務,其中也包括對版權權限的保護。 一、數位資產管理(DAM)片庫與儲存 這一層包括結構化和非結構化資料庫,也就是核心媒體資產和數據。儲存片庫可分 為複雜的集中式或分佈式系統。這層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內容整合和長期存檔策略。 二、數位資產管理(DAM)核心服務 這是整體解決方案的關鍵。DAM 核心服務與企業的商務應用系統息息相關。這些 服務與其在企業業務中的相對應用,包括了媒體資產的實體銷售、客製化服務、外包研 發,還有協力廠商服務例如數位轉碼、行動通訊銷售,以及數位簽章等等。 三、企業商務應用系統與應用服務 這一層是影音製造商業務的應用程序骨幹。包含真正的業務系統,並使用核心數位 資產管理服務,以及其他服務企業的業務系統。 四、業務類型 好萊塢電影製片企業根據收入支持模式,如電影、國內和國際戲院上映以及家庭娛 樂,如發行 DVD,VHS 或 Blu-Ray,以及國內或國際電視廣告銷售、有線電視,付費 與收費電視,以及新的數位媒體等新興業務,包括線上遊戲、外購節目、消費類產品授 權等等。. 「網路化」是近代國際間數位電視朝向新媒體平臺的發展階段,尤其以歐洲地區數 位匯流為基礎的「數位電視新媒體策略」最為完備。傳播科技的進步加上數位匯流的融 合,視訊服務開始朝向多元化的發展。為因應數位匯流對通訊傳播以及數位內容產業的 影響,我國政府於 2010 年 12 月核定「數位匯流發展方案」 ,其中「加速電視數位化進 程」項目是為鼓勵高畫質節目、加速電視數位化的進程,提供民眾多元的視聽選擇,以. 20.

(29)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融合匯流服務作為施政的重點。因此為了建構新興視訊服務,電視業者必須透過健全的 數位影音內容管理,以提升數位服務之綜效。. 李姿穎與林彥宏(2008)認為,媒體資產管理系統是建立在內容管理的基礎之上, 注重業務推展和流程化的管理,為傳播媒體提供一個營運的平臺。由於數位資訊技術不 斷更新,軟硬體設備需要定期淘汰或換新,在人力資源的培養、訓練、聘任方面也是一 項龐大的費用。媒體資產管理中心是媒體資訊的集散中心,不僅擁有大量的媒體資料與 管理技術,除了進行資料編目與典藏的工作之外,更需配合公司的對外營運進行資料轉 檔。電視臺應針對典藏的目標和現況,評估自身的能力,挑選符合長期儲存的策略,包 括技術策略以及組織性策略。. 宋培義與王立秀(2011)指出,未來電視媒體產業化的發展,將會是平面媒體、電 視媒體、網路媒體、手機媒體等多種媒體相互整合的過程。在整合過程中,將有大量的 數位媒體資產同時被開發或挖掘,對於電視內容產業價值鏈,將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本 研究認為當全球進入數位電視時代,對於數位影音產業的影響力也相形提高,臺灣在亞 太地區數位媒體領域中,也極具發展潛力。業者若能充分運用資訊電子業的實力與優 勢,必定能夠帶動臺灣數位內容產業的發展。. 21.

(30)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第三節. 數位資產管理的應用與未來發展. 媒體大師麥克魯漢(Herbert Marshall McLuhan1,1911 年 7 月 21 日- 1980 年 12 月 (oral 31 日)分析人類傳播工具的演進,認為傳播可分為三個時期。首先是「口語文化」 ,這時期的傳播以口語傳播為主,是以一種線性、分離的方式組織、理解世界。 culture) 第二時期則為「機械文化」(mechanical culture),以線性的視覺與個人私有觀點結合。 活字版印刷形成一種讀寫社會,強調科學、知識,也就是理性化的象徵。第三時期進入 到「電子文化」(electric culture)時代後,由於廣播、電視的傳播特性,我們再次經由 聽覺、視覺的方式了解與認識我們所處的世界。. 李信漢與杜綺文(2007)研究指出,麥克魯漢分析媒介本質為「媒介即訊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強調「任何媒體的『內容』,也是另一個媒體的內容」,重點 在於後期出現的媒體所採用的素材,總是能包括前期媒體的內容。又指出媒體的影響效 果如此強大,是因為另外有一個媒體做為它的內容,這也是傳播三段論的核心概念。麥 克魯漢預言一個資訊大量爆炸的時代,跨越時空的資訊共享,個人擁有資訊生產的能 力,各種媒體都擁有對於真相的詮釋權,也創造出龐大資訊在你我的電子世界流動。綜 合以上理論,麥克魯漢認為,科技形式的演進,最終會影響到人類使用媒介的模式,進 而造成文化的變遷。. 麥克魯漢的媒介科技決定論,對本研究而言相當具有啟發性。如果我們考慮到火 藥、羅盤、印刷機、汽車等發明對社會文化的衝擊,將了解科技因素是如何影響社會的 變遷。任何科技創新所產生的結果,需視被引進的是什麼技術而定。媒介科技決定論的 觀點,顯示出科技是形塑社會生活的一種巨大的影響力。在某些科技決定論者認為,機 器已經變成脫離人類所能控制的獨立力量,因為對於他們而言,在創造社會生活的類型 中,科技確實比任何事物顯得更為重要。林子強(2005)亦指出,文化產業發展邁入新 紀元,主要原因是以數位科技為載體的內容產業迅速崛起,將各種文化資源與最新技術. 22.

(31)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相互結合,建立了新的生產和消費模式,同時也產生新的產業聚落,高科技帶動了傳統 產業實現數位化,開創出驚人的經濟社會價值。綜合以上理論,本研究認為科技決定論, 可以引導本研究對於媒體數位資產管理的應用與未來發展,並可具體提出與時俱進的觀 點及發現。. 近代電視臺數位科技發展趨勢,根據 Footen 與 Faust(2008) 圖 2-5 說明,在一 九九○年代末期,電視媒體整體製播環境較為單純,以標準畫質(standard definition[SD]) 為製播標準,類比或數位影帶之運用尚能符合工作需求。此時的製作環境已經開始感受 到不久的將來,資訊化與數位化將扮演重要的角色,剪接人員也漸漸體認到非線性剪輯 可為工作帶來的便利性,資訊人員開始探索電視臺的製播系統。. 獲取影音 人力. 後製 人力. 發佈. 人力 SD 廣播. 影帶管理. 圖 2-5 一九九○年代末的典型媒體系統圖 資料來源:Footen 與 Faust(2008, p.297-343). 23.

(32)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圖 2-6 所示,近期的製播系統發展出多元化的發佈平臺,如高畫質頻道、IPTV 以 及行動接收裝置等。這些接收媒體的出現,大多是人類十年前無法預期的,為因應市場 需求,電視臺必須設法在現有的系統,加入因應新的播送需求的新科技。許多電視臺採 取影帶管理與數位儲存並行的方式,對於新產製的內容則採用非線性剪輯進行影像剪接 與後製。為了管理這些素材,電視臺必須建置資訊系統來管理這些數位化影音檔案,但 是多數電視臺仍未與其他系統完全整合,因此在播出帶送至播出系統前,必須先轉錄成 數位影帶(ditaital betacam)以供主控播出。隨著影像畫質不斷提升,影音檔案所需的 傳輸時間、儲存容量以及轉檔時間也不斷倍增,工作人員感受到現有的系統與設備,在 未來將會不敷使用。. 獲取影音. 後製 發佈. HD SD 廣播. Internet. 行動載具. 影帶管理. 圖 2-6 近期的典型媒體系統圖 資料來源:Footen 與 Faust(2008, p.297-343). 24.

(33)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二十世紀於一九七○年代後期至一九八○年代是新媒體時期,當時的科學技術的發 展,讓新興的電子媒體不斷地湧現,同時發展到多媒體時期,個人電腦開始普及,網路 的興起打破了地域上的限制,個人和企業一樣可以同時透過網路傳輸管道,向全世界進 行傳播行為。張寧(2010)指出,資訊化的發展也使大眾傳播內容產生重大的改變,資 訊社會傳播的四個特點為: 一、新型媒介的普及,使得訊息的傳播變得更大量、多樣化和高度化。以電腦化的 發展、通訊設備的進步和媒介的融合為標誌。 二、個人訊息獲取行動,由被動轉為主動。受眾者可依喜好,從各式媒介中選擇想 要的資訊。 三、雙向型傳播的比重不斷增加。人們不但可以自由吸收訊息,還可以把自己收集 到的訊息編輯、加工後傳播出去。 四、中間媒介的活躍。處於大眾傳播和個人傳播之間的中間傳播變得活躍,企業內、 組織內的傳播和地區傳播,形成多元的小型社區,新的傳播型態開始出現。 隨著大眾傳播媒介的改變,新媒體匯流了媒體、電信以及資訊產業,電視臺開始利 用先進的數位化技術,採用新的影像處理方式,把畫面、聲音、文字和各種特效進行後 製作業,在產製過程中不斷複製、加值並傳輸於不同的平臺,創造出新的數位資產內容。 電視臺在全面數位資訊化時,雖然提高了一些獲利,相對在資訊生產過程中,則必須投 入相當的人力與資金,才能將資產進行策略性、計劃性的數位化,同時利用專業的管理 以方便這些影音檔案的再利用。因應傳播方式的改變,資訊的傳送管道更多元、迅速形 成雙向的資訊流通,接收資訊的方式也變得更多樣化,儲存方式必須包容多種格式的訊 息。林彥宏(2005)認為,電視臺數位化的進程,將會隨著人力成本以及設備經費的多 寡,對於數位化規格的制訂、數位化品質的控管及數位資產的保存,產生相當大的差異。. 當媒體越來越相信「內容為王」的時代,節目和素材已經成為電視臺最重要的資產。 因此這些內容必須充分被挖掘,才能成為電視臺寶貴資產。隨著科技的進步,電視產業. 25.

(34)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也意識到傳統磁帶的管理與儲存模式,已經不利於資產的保存與運用,因此開始朝向以 數位化存儲為終極目標。電視臺數位化資產管理其發展可分為五個階段,見圖 2-7。. 重新定義業務範圍. 第五階段. 高 電視臺資訊化水平. 建立數位媒體資源管理系統 電視臺資源整合,流程重組 電視臺部份業務流程整合. 第三階段. 第四階段. 變革 發展. 內部分散的各自 獨立系統統合 電視臺開發的 局部應用系統. 第二階段. 第一階段 高. 低 潛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收益水平 圖 2-7 電視臺資訊化和數位化發展過程 資料來源:見宋培義、張仲義(2007,頁 70). 媒體數位資產管理運用先進的技術、科學的方法,對數位化的媒體內容進行採訪、 剪輯、儲存、控制以及再利用,目的是為了提高內容資產的利用率,實現資產價值最大 化。媒體資產的擁有者可透過媒體內容管理平臺,進行內容產品的開發、IP 業務、交互 業務、數據業務等綜合業務的發展,進而提升電視產業的競爭力(宋培義、王立秀, 2011)。施維力(2010)則認為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的建立,解決了當前儲存和管理的迫 切問題,同時也為將來的系統升級和電視臺數位化系統的融合,提出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本研究認為電視臺在進行數位化作業時,必須先評估自身執行狀況、預算以及數位 化策略,且應注意到整個數位化作業,是否有可依循之基本原則。媒體資產在數位化過 程、資料庫建置以及資料檢索時,所應具備的資訊科技及工程技術包括兩部份,一為後 設資料與規格,二為核心技術。後設資料的研發,主要是訂定數位內容之詮釋資料標準 26.

(35)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規範,以促進數位資源的流通與共享。數位化工作流程並非單一流程,必須結合「模組 化」的概念,將各相關單位的作業流程加以整合,才能設計出適合公司營運的內容管理 系統。數位資產擁有者以及管理者,則必須充分瞭解隱藏在工作背後的知識架構及技術 理論。. 第四節. 文獻探討小結. 在數位經濟與多媒體產業中,電視產業居核心位置。傳播媒體因應數位化環境帶來 的衝擊,共同面臨數位匯流所帶來的產業變革,除了滿足消費者對節目內容的需求,同 時需要透過多媒體資訊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陳清河(2002)分析電視能如此快速數位化的原因,是因為高度壓縮技術發展之故。 數位化及標準化成為全世界的共同潮流,配合先進的壓縮技術,不僅降低傳輸成本且增 加頻寬及內容品質。電視數位化帶來不同以往的數位內容與資訊服務模式,促使多元化 的發展有助於電視數位化環境的建構。李桂芝(2000)認為媒體在製播方法上,開始改 變原有的線性播出模式,並轉向為以非線性編採技術、電腦和網路為主,因為只有順應 數位化的來臨,才能順利與數位電視接軌。. 數位內容具有「一次生產、多元加工、多頻傳輸、多工服務」的特性,隨著數位視 訊網路提供的互通平臺,讓閱聽眾有了更自主、互動強和多元化的節目選擇空間。蔡念 中與張宏源(2005)認為,在傳播服務內容與形式上,數位化所衍生的多媒體科技,讓 媒體匯流的特性更加突顯。整合匯流已經打破不同媒體間的區隔,新媒體的興起對於內 容、接收和科技之間,衍生出複雜的交互關係,甚至影響到產製模式以及經營模式。因 此媒體經營者必須掌握市場的脈動,審慎評估產業環境以提出適當的經營策略。同時必 須因應市場快速變遷,開始經營以顧客為導向的服務。市場開放競爭展現出的「新媒體」 多元化的服務特性,也讓媒體能夠快速進入激烈的競合時代。. 27.

(36)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根據資訊工業策進會(2011)文獻說明,臺灣數位內容產業自 2008 年開始推動, 並積極促使各領域間進行產業合作,讓數位產業於近年蓬勃發展,產業規模連續數年皆 維持在二成以上的高成長率。2011 年在政府推行相關政策的支持和補助下,廠商和典藏 機構開始進行授權合作,典藏素材的曝光率逐漸提高,同時也提升了數位內容的加值應 用能力。臺灣數位內容廠商目前仍以國內市場為主,國外市場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歐 洲、美國及日本這四大地區,特別是中國大陸市場位居首位,原因是當地民眾對臺灣數 位內容商品的喜愛和認同度高,再加上消費力的增加及龐大的內需市場,吸引許多廠商 積極拓展中國大陸的消費市場。. 在全球化趨勢下,各式數位媒體的創新應用大戰已明確揭示,數位電視的發展成了 各國首要推動產業數位化的媒介。目前面臨全球化衝擊的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香 港等國家,過去幾年積極朝向資訊媒體娛樂與內容匯流的方向前進,將無線電視當作匯 流的「龍頭板塊」,進行「私有化」、「聚合化」與「國際化」的改革,規畫與整合所有 媒體平臺的內容資源,提升自身產品的質與量,以增進國際競爭力(見文化部影視及流 行音樂產業局網頁,2007 ) 。然而發展數位電視產業首先必須進行內容數位化,再配合 多螢一雲的數位匯流趨勢,滿足觀眾對數位電視轉換最大期待,同時提供更多數位加值 服務和高畫質節目內容。. 根據王亞維等人(2012)在「數位電視與新媒體平臺政策白皮書」的報告中指出, 目前我國電視內容產業,包括無線電視、有線電視仍維持著類比與數位並存的現象。數 位無線電視訊號涵蓋率已超過80%,但是數位有線機上盒的訂戶數,截至2011 年第四 季只有57 萬用戶。國內電視臺整體數位化程度,落後於其他先進國家甚至鄰近的亞洲 國家,國內五家無線電視業者目前仍維持垂直經營模式,也就是集內容製作、平臺及網 路於一身,導致營運成本過於沈重,無線電視臺在製作成本未能達到經濟規模的情況 下,相對在投資數位化設備與節目製作的主動意願不高。. 28.

(37)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本研究認為電視臺全面數位化已成定局,面對昂貴的轉換成本包括硬體設備的更 新,以及越來越多財力的投入,電視臺經營者必須善用相關專業人員的經驗,才能創造 出適合電視臺經營的產製流程。其次數位儲存流程確實比實體儲存複雜,科技的進步縮 減數位軟體與硬體使用期限,人為管理不當造成數位資產遺失或檔案損毀的案例也有先 例。數位資產若未能穩定可靠的讀取與儲存,對於史料典藏與組織創新,將面臨極大的 危機。同時檔案與資訊,是公司內部知識發展的寶貴資產,資產若不能充分被利用,它 就不是資產,某個程度可能會變成負擔。因此在進行數位化之前,無論是硬體的採購以 及系統的建置,都必須經過嚴密的規劃再進而實施。同時如何提升資料的附加價值,如 何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亦是當前電視臺現階段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29.

(38)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以研究設計與實施方法的設定,深入了解電視臺推動影音數位資產於內容管 理的規劃、執行與成效。本章共分為六節包含研究架構、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研究工 具、研究實施及資料整理與分析,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內容管理探討. 1.數位資產管理對企業的影響 2.數位資產管理的模式. 深度訪談 參與觀察. 1.佐證並強化研究主題 2.分析數位資產的產製流程與運用. . 電視臺現階段媒體數位資產管理系統的使用現況為何?. . 電視臺數位資產管理架構與運用模式為何?. . 電視台數位資產管理之效益與影響為何?. 歸納與分析. . 歸納出國內電視媒體數位化資產運用技術與方法. . 突顯電視媒體數位化資產管理之效益與影響力. . 從資訊管理的角度研究電視媒體,為傳播學研究開闢新的研究取向. 提出媒體數位資產內容管理之具體建議 圖 3-1 研究架構圖. 30.

(39)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基於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的特性,以文獻探討的內容為基礎,分別採取質化 研究中的深度訪談法(intensive interviews)與參與觀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進行 研究,並加以展開論述。訪談研究對象的設定,是為了解媒體資產管理系統對於電視產 業之影響,以及提升的效益為何。再以身為場域成員的角度進入觀察場域之中,從研究 者的觀察、詢問、交談等方式進行紀錄,進而達到最佳的研究成果。. 一、深度訪談法 Wimmer 與 Dominick (2007)指出,深度訪談或(intensive interview)或深入訪 談(in-depth interview)的特點包括:(1)樣本較小,且較能提供關於受訪者特定回答之 理由的詳細背景資訊,可獲得包括其意見、價值、動機、回憶、經驗、感覺等詳盡資料; (2)可對於受訪者的非語言回應,進行長時間的觀察;(3)訪問時間長,可能持續數小時; (4)允許訪談者針對不同受訪者的回應,擬定不同的問題;(5)可能會受到訪問情境的影 響;(6)訪談成功與否,可能需倚賴訪談者與受訪者之間所建立的關係。. 萬文隆(2004)認為,有別於單純訪談,深度訪談目的在於透析訪談的真正內幕、 真實意涵、衝擊影響、未來發展以及解決之道。一般而言,深度訪談比一般訪談要花費 更多的時間,但是其所得到的結果更能深入描述事物的本質,可做為進一步分析的依 據。深度訪談的基本素養動力主要是訪談者探求事實的心,必須分析整個採訪的環境, 包括外在環境、內在的資源等。訪談過程則是視情境臨機應變,從大環境及各個面向進 行剖析,以探求事情的真相。 (一)外在環境 外在環境方面,大環境由政治與法律環境、科技環境、總體經濟、社會文化等面向 組成;本研究企圖透過這些面向進行反覆的探討,一方面貫串時間的縱列及兼顧廣度的. 31.

(40)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橫軸,另一方面亦可由經緯全面的透析真象。主要研究目的係了解電視臺影音資產數位 化的環境需求,媒體於競爭下之決策考量因素。 (二)內在資源 內在資源方面,則是發揮訪談者的優勢,迴避劣勢,並經由上述分析採用與眾不同 的差異化創新訪談,透過訪談者在受訪過程中的深度思考,檢視電視臺進行影音數位化 過程中,在商業資源整合與媒介技術需求上的考量與決策,藉此進行優質的深度訪談。 由於深度訪談能得到受訪者真正的訊息,故特別適用於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人類學、社會 學、心理學;也適合於傳播科技中的人物專訪,以忠實的呈現受訪者的真正面相。如果 能發展出多個深度訪談個案,亦能歸納整理出合於研究目的且有用的模式。. 二、參與觀察法 在資料蒐集方面,本研究以「參與觀察法」為蒐集資料方法之一。選擇參與觀察法 最主要的因素是因為可以直接觀察到對象。認為唯有經由觀察,才能去接近與理解實務 (practice)的實際狀況。訪談(interviews)與敘說(narratives)只不過是對可接近之實 務(practices accessible)的描述,卻非對於實務本身的描述。觀察能使研究者去發現, 事物實際上是如何運作與如何發生(Flick, 2007)。參與觀察法也是一種很普遍的研究 方法,研究人員透過行動的參與,通常可以蒐集到第一手資料。為避免選擇性的理解, 本研究將採取深度訪談法作為研究資料的重點,並輔以參與觀察法獲得更深入的研究資 料,透過多元的研究方法,利用蒐集與研究主題相關資料,進行三角檢定以進行廣角的 分析。. 根據 Jorgenson(1999)的論述指出,經由參與觀察法,研究者可以對發生的事件、 參與事件的人或物、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歷程以及事件在特殊情境下發生 的原因,從參與者的角度了解原因並進行描述。本研究和一般參與觀察法不同,研究者 在本研究中本身也成為一個「被觀察的對象」 ,透過研究者本身的「自我觀察」 ,進行資. 32.

(41)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料的蒐集,不但沒有素材蒐集的困難,利用熟悉的職場更能抓住心中的論點,並隨時保 持資料蒐集的開放性。同時在活動進行的自然狀態下研究,較能獲得詳盡的資料,對於 所研究的主題亦較能作更深入之研究。. 由於研究者於電視臺工作多年,直接參與數位內容管理與決策,屬於完全參與者 (complete participant)的角色,多年來直接參與數位內容建置、工作流程標準化等作業, 透過研究者實際面對之案例,利用訪談、筆記、錄音等觀察方式,進行資料的蒐集。 研究者對於觀察職場的環境評估認為,必須針對數位內容入庫、審核、管理、流通與加 值等流程進行深入了解,對於提升資料收集的正確性與深入性必有實質的助益。圖3-2 為顯示這種參與觀察的模式。. 參與 觀察法. 圖 3-2 參與觀察模式示意圖. 33.

(42)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選取是依研究目的不同而分為兩種類型,第一類為深度訪談,首先以電 視臺參與決策之相關以及數位資產管理人員進行業務相關問題討論。第二類為參與觀察 法之使用者深度訪談,為強化本次的研究主題,觀察地點擇定大愛電視,並以其數位化 經驗進行研究,茲分述如後。. 一、深度訪談部分 本研究在訪談對象的選取上,以立意抽樣方式,選擇符合本研究條件且推斷可以提 供豐富經驗與資料的對象,從自身網絡中找到符合的研究對象,直接邀約進行深度訪 談。本研究為提升研究的品質與內容的多樣性,訪談對象為電視臺參與數位內容管理決 策之主管六人(表 3-1)及專業人員五人(表 3-2),透過決策主管與專業人員對於數位 資產的認知,以及對於數位資產運用的決策過程與規畫,分析出數位資產之效益與影響 力。訪談目的是為了深入瞭解電視臺數位內容的產製、再製、加值,以及數位內容是否 為電視臺創造更大的優勢等問題進行探討,最後得到具體且較客觀的結論。. 為增加研究內容的廣度與可性度,本研究擇定三家經營屬性完全不同的電視臺進行 訪談,訪談選樣分別為大愛電視、壹電視以及民視。大愛電視成立於1998年,為國內非 營利組織慈濟基金會所創辦,2005年開始以數位製播方式對外發送訊號,2012年為配合 政府政策而正式邁入高畫質影像製播。節目內容近九成為自製節目,節目型態以多元化 節目,打造全方位的數位化多媒體平臺;壹傳媒則為近年崛起的新媒體代表,是臺灣第 一家全面HD高畫質數位化的電視臺,從採訪、編輯、製作、播出、資料儲存與再利用, 完全數位化以及無影帶化;民視公司從1997年開播,為國內繼臺視、中視、華視之後成 立的第四家無線電視臺,2003年完成新聞數位製播系統建置,是全國第一家新聞自動化 的電視臺,並率先將自家開發的電視臺自動化系統,推廣至其他無線臺及新聞臺使用。. 34.

(43)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表3-1. 深度訪談研究對象- 決策主管. 姓名. 受訪時所屬單位. 職稱. 張尊昱. 大愛電視. 副總監. 何建明. 大愛電視. 副總監. 羅榮輝. 壹電視工程部. 副總經理. 鄭正權. 壹電視工程部. 總監. 王宗弘. 民視新媒體事業群. 副總經理. 陳正修. 民視企劃室. 主任秘書兼經理. 表3-2. 深度訪談研究對象- 管理& 技術人員. 姓名. 受訪時所屬單位. 職稱. 蕭毅君. 大愛電視製作中心. 經理. 顏志中. 大愛電視科技工程部. 組長. 系統資訊組 王淑玲. 壹電視資料中心. 經理. 韋達人. 壹電視工程部 IT 中心. 組長. 王明怡. 民視資料中心. 主任. 35.

(44) 電視臺影音數位資產之內容管理分析 二、參與觀察法部分 本研究採用參與觀察法較適合進行資料的蒐集,主因是本研究之管理與運用面向較 為廣泛,利用田野調查進行資料的蒐集,較有利補足深度訪談所無法呈現之面向。本研 究對象選擇國內電視臺數位化經驗豐富,且已邁入高畫質播出之大愛電視為觀察對象。 本研究在訪談對象的選取上,以立意抽樣方式,選擇符合研究條件並且推斷可以給 予許多資料的對象,以經常性使用數位資產管理系統進行資料查詢、申請與資料運用之 人員為主,訪談對象包括大愛電視地方中心、媒資中心、新聞部以及節目部共八人(表 。研究重點在於資料庫的使用目的與使用滿意度分別進行觀察,以參與者角色深入 3-3) 研究場域,進行調查、訪談並蒐集相關文件,以獲取較為深入的研究內容與資料歸納。 表3-3 參與觀察法-大愛電視研究對象 姓名. 所屬單位. 職稱. 陳素芬. 媒體營運部. 組長. 沈怡君. 地方中心. 組員. 詹惠珍. 影音編目組. 組長. 楊純芳. 史料典藏組. 組長. 吳帛勳. 新聞部專題組. 攝影記者. 崔菊芬. 新聞部. 主播兼主編. 林冠宏. 節目一部紀錄資訊組. 執行製作人. 陳榮吟. 節目二部生活組. 企畫. 3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八、地方政府所提之實施計畫內容應包含名稱、目的、辦理單位、現況分

八、地方政府所提之實施計畫內容應包含名稱、目的、辦理單位、現況分

單元 單元一 單元二 單元三 單元四 單元五 單元六 主題

中國傳統詩歌的中秋意象 (Google Doc) 奇華的文化意象 災難.

3.同儕討論 同儕討論 同儕討論 同儕討論, , ,刺激想像 , 刺激想像 刺激想像 刺激想像 4.意念撞擊 意念撞擊 意念撞擊 意念撞擊, , ,創意無限 , 創意無限

本研究將針對 TFT-LCD 產業研發單位主管與研發人員進行 探討,並就主管於研發人員對職能重視程度作差異性分析。因此

工廠之排氣管(尤其是緊急排氣管)常產生高音量之噪音,因此排氣

第二章 產品與服務內容 : 一、產品與服務內容 二、創業團隊簡介與 任務執掌 三、營收模式.. 第三章 市場與競爭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