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教學實踐:重動句於華語教材的教學觀察及提出教

4.1 教材

4.1.1 新版實用視聽華語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1 教材

4.1.1 新版實用視聽華語

重動句於《新版實用視聽華語》中,是說話者為了傳達不同話題(topic),而 可以選擇的表達句型。所以,《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用話題的觀念描述重動句句 型,所以我們從一開始話題觀念的帶入檢視此教材,了解此教材對於重動句的用 法說明、句型出現的順序等安排。期能以較全面的角度觀察其描述重動句的方 式,並提出看法。

第一冊第 3 課,漢語話題(topic)的帶入。句型如下,

(1)英文報,我不看。

第一冊第 7 課在句法練習(原文為 Syntax Practice44)的部分,首先介紹了 基本的「話題-述題(topic-comment)句型」,如「學中文不難。」例中的「不難」

被視為述題(comment)的部分。同時,介紹帶「得」字的描述補語(predicative complements)句型,描述補語主要是用來描述動作的情態和程度(原文為 describing the manner or the degree of the action)而不同的結構或是說不同的組成 成分都能做話題,如主語(S)可以為話題、「主謂賓(S-V-O)」也能為話題等,

句型的呈現也因此不同。課文裡列了四種句型,羅列如下:

I.第一個為帶「得」字補語的基本句型 S+V+得+(A)+SV

(2)他寫得太大。

II.第二個句型是主謂賓為話題,也就是典型重動句句型呈現的方式為 S+V+O,V+得+(A)+SV

(3)他看中文書,看得很慢。

44 《新版實用視聽華語》,把語法教學的內容安排在 Syntax Practice。Syntax Practice 的內容包括 句型的介紹以及語法點的闡釋。此外,《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第一冊和第二冊除了每一課新學的 重點生詞外,主要是以英文做為媒介描述句型和語法,主要的註釋也以英文呈現,所以筆者在之 後的描述會把專有名詞或是敘述翻譯成中文,再以括號附註原文於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III.第三個句型主語為主語是話題 S,O+V 得+(A)+SV

(4)你那位朋友,臺灣話說得很好。

VI.下一個句型附屬於主語的賓語(S 的 O)為話題 S 的 O,V 得+(A)+SV

(5)他的中文字,寫得真好。

緊接著在下一課課文裡,複習前一課學習過的語法,在四種句型中加入新的生 詞,可看出語法的安排確有其連貫性。

第一冊第 11 課為時頻、時段、時點的介紹,出現於動詞之後的時量狀語和 補語,兩種句式剛好能夠相互替換,句式如下,

I. S+(A)+V+Time Spent +(的)+O

(6)我每天上兩個鐘頭的中文課。

II. S+(A)+V+O,V+ Time Spent

(7)我每天上中文課,上兩個鐘頭。

第二個句型為本篇論文的帶持續補語的重動句。

第一冊第 12 課「雙了句型」和「單了句型」表達的時間觀念不同,都是以 重動句作為句法的表現。

I. S+V+O,V+ 了+Time Spent+(了)

(8)去年他教英文,教了六個多月。

Last year, he taught English for six months.

II. (9)他教英文,已經教了十幾年了。

He has already taught English for ten more years.

「雙了句型」表示動作持續至今,而「單了句型」表示動詞持續於過去的某段時 間,現在這個動作已經停止。這兩個句型在本論文中依然歸納為帶持續補語的重 動句內。

本篇論文劃分為描述性補語和持續性補語的重動句在《新版實用視聽華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冊就出現了。上述句型一致的規律為標點符號的使用,話題之後就使用逗 號,若是話題為主謂賓且銜接一個補語的話,此時需要使用重動句,筆者猜測《新 版實用視聽華語》標點符號的安排是為了便於學習者熟悉話題的觀念。

第二冊第 5 課帶入另一種情態補語的概念,為「得很/極了/得不得了」的用 法,同時這一課另一個重要的語法觀念是比較句(Comparison),比較句和重動 句的聯合使用也有其替換的句型。比較句的表達方式主要分成三類:一為跟/像 的使用,二為有/沒有…那麼/這麼,三為「比」的使用,而重動句的句型皆可出 現於這三種比較句句型中。句型如下顯示:

I. S1+(VO),(V-得)跟/像 S2 (V-得) 一樣 SV

(10)他說台灣話,像台灣人說得一樣快。

(11)他說台灣話,說得像台灣人一樣快。

He speaks Taiwanese as well as Taiwanese do.

II. 想要突出正面或否定意義的比較句,使用的句型也包含重動句,句型如 下,

S1(VO)(V 得)(沒)有/(不)像 S2 (V-得)那麼/這麼 SV

(12)去年下雨下得沒有今年這麼多。

(13)去年下雨不像今年下得這麼多。

Last year it doesn‟t rain as much as this year.

III. S1(VO)(V 得)(不)比 S2 (V-得)SV

(14)他畫畫畫得比我好

(15)他畫畫,比我畫的好

He paints better than I do.

以上三種句型,標示標點符號的方式依照《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筆者找不出其 中的規律,而且在同一課的語法說明中,有時候標上逗號、有時候卻沒有,可能 會造成學習者的困擾,但在之後的課文中,發現省略逗號的標示,也許編者詴圖 在後面的篇幅中減少學習者對於標點符號的依賴,但在這一課的課文中出現的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法最好有其一致性。而這個和比較句替換的重動句,在前述論文內並未討論。

第二冊第 6 課主要為方向補語和趨向補語的學習(在、到、給為 post verbs, PV),但是當「到」後接時間片語(原文為 Time Phrase),可能會使用重動句,

根據語意的劃分,這個句型我們仍是歸納於帶有持續補語的重動句之下。

S +(VO)+V-到 Time when

(16)你每天念書念到幾點鐘?

What time do you stay up studying everyday?

我們可以發現帶持續補語的重動句從英文翻譯可看出其語意上的持續性。課本上 其他句子,如「你們放假,放到幾號?」、「昨天我看電視,看到十二點鐘。」也帶有持續 性之意。

接下來為我們所劃分的結果補語,但是教材內並未列出重動句的例句,我們 仍然列出其內容,因為重動句中的補語影響整句重動句句意,且在之後我們會討 論兩種教材對於補語的劃分。第二冊第 9 課介紹結果補語(原文為 Resultative Compounds,RC),而藉由動詞和結果補語間能否插入「得」或「不」表示結果 的達成與否,為一種潛能的形式(原文為 Potential Form),所以在《新版實用視 聽華語》中,編者把潛能的形式安排於結果補語之下,而這個想法和我們前一節 提出的可能補語置於結果補語之下的推論不謀而合。此外,趨向結尾詞(原文為 Directional Endings)的介紹,同樣也有其潛能的形式變換,此教材認為趨向結尾 詞也能當作結果補語使用。總而言之,補語如帶有潛能式,整句語意解讀即是對 潛能結果的判斷,所以無論是結果補語亦或是趨向補語依照語意的劃分,都可以 劃分在結果補語之下的。

第二冊第 10 課介紹結果結尾詞(Resultative Endings, RE),指如果是以述補 方式構詞,可以做為其中述補的補語詞有狀態動詞、動作動詞、或是功能詞(原 文為 included stative verb, action verb, auxiliary verb),如做好、吃飽,這類結果結 尾詞的介紹包含本篇論文所分類的階段補語和結果補語。

從第二冊《新版實用視聽華語》中,我們可以發現我們劃分的三大類補語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已出現於前兩冊內容當中,但是卻沒有介紹任何帶有結果補語的重動句句型。

第三冊第 2 課學習結果補語和程度補語的誇張使用方式。尤其主題部分表示

原因,而帶有補語的部分表示結果,如下所示 V/SV 得 N/PN……N/PN V/SV 得

(V/SV to the point that N/PN…)

(17)老王喝了太多酒,喝得他不會走路了。

(18)老王喝了太多酒,喝得不會走路了。

Mr. Wang drank so much that he can‟t walk.

「得」前面的動詞或是狀態動詞表示原因,而「得」後面的補語多半表示結果或 程度。可推論其意義為某動作或狀態使當事者出現某種結果,所以如上例(17),

因為喝太多酒以致於不會走路。當事者可出現在句首也可出現於「得」字之後,

出現於「得」之後,給人被動的感覺,如例(17)。而在本論文裡,這樣的句子 會被分配於帶結果補語的重動句,終於帶有結果補語的句型出現於第三冊。

第三冊第二課之後,就不再出現重動句的句型,所以我們大略描述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