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新聞置入性行銷與業配新聞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1

付費與否是置入性行銷的判斷條件之一,倘若節目訊息中出現某些商 品、品牌或觀念時,其背後並沒有贊助的狀況,這樣的訊息應被視為作者的 自由創作。

2.廣告主的確認(隱匿來源):

置入性行銷是一種隱匿性的行銷手法,因此閱聽人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 被影響,亦即置入性行銷是沒有明示廣告主的。

徐振興與黃甄玉(2005)的研究整理出三點產品置入的條件:

1. 有明確的廠商或廣告主,經由付費、免費提供道具、出借拍戲場地或其他利 益等交換的方式,取得產品相關訊息在傳播媒體露出的機會。

2. 在媒體內容中,並未告知閱聽人產品的露出,是廠商與媒體(或製作單位)利 益交換的結果,亦即並未明示出廠商或廣告主。

3. 產品訊息並非以廣告的方式呈現,而是以新聞或戲劇情節等媒體內容的方式 呈現,再加上計劃性的置入手法;因此,閱聽人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在消 費媒體內容時接觸到產品訊息。

在台灣,比較明顯被注意到是在 2003 年,前新聞局長葉國興任內的「媒體 集中採購通路」所引發。政府在 2003 年的十一億媒體共同採購預算中,預計從 2003 年 4 月至 6 月開始到 2004 年 3 月總統大選前,連續四季以置入性行銷的 手法來進行政令宣導(王毓莉,2005)。由於置入性行銷的特殊手法會引來未告知 消費者的道德爭議,王毓莉(2005)認為即使置入性行銷在產品運用上,已行之有 年,成為歐美影視業者重要的製作經費來源之一。然而,台灣在新聞局主導的統 購預算下,提出置入性行銷的做法仍不適當,更有學者主張廢止置入性行銷的新 聞(陳炳宏,2005)。

第三節 新聞置入性行銷與業配新聞

壹、新聞置入源起

置入性行銷之源起與影視產業的關係密切(Tuner,2004),ET、007 系列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2

影,為成功進行置入性行銷的代表性電影。置入性行銷源自行銷學上的「產品置 入」(product placement),行銷學者 Balasubramanian(1994)稱之為混合訊息(hybrid message),其結合廣告與公開性(publicity)的兩個元素,特性為:它是付費的,

經過計劃且不突顯地將某些品牌產品置入於電視或電視節目中,以達到影響閱聽 大眾之目的,使觀眾在不了解商業企圖的情況下,影響觀眾以獲得商業利益(劉 蕙苓,2010)。

產品置入的手法早在美國好萊塢電影就已出現,直至 1980 年代的電影與電 視節目的製作費用激增,為了降低製作成本,製作人希望以產品置入的方式獲取 業外收入,企業界每年花在產品置入的經費高達五千萬至十億美元之間。相對於 美國的蓬勃發展,過去歐盟國家大多嚴格禁止影視產品進行置入性行銷。歐盟在 2007 年五月修訂的《影音媒體服務指令》(Audiovisual Media Service, AVMS, Directive),已有條件的放寬了置入性行銷(劉蕙苓,2010)。由此可知,置入性 行銷雖是個全球性的議題,不論是全球化浪潮的影響、科技匯流的趨勢或是商業 與利潤的需求,皆使各國大量使用此廣告與節目界線模糊的行銷模式。

貳、台灣新聞置入的發展

台灣的置入性行銷節目,源自民國 55 年台視的歌唱節目:《田邊俱樂部》,

之後改名為《五燈獎》(黃國師,2005)。2000 年左右,電視偶像劇盛行,將 產品置入在節目中的行銷手法愈來愈普遍(徐振興與黃甄玉,2005)。 廣告商 係以行銷資源極大化為目標,會採用置入性行銷的手法,為產品創造更大價值,

然而若應用在新聞中,將引發新聞專業的信任危機(張錦華,2004;韓國棟,

2004)。劉蕙苓(2009)指出,置入性新聞就是花錢買新聞,完整的定義為:由 廣告主直接或間接付費,按照廣告主要求之重點,進行採訪、報導與製作的新聞,

由廣告主直接付費與介入產製的為「專案」新聞,而由廣告主間接付費、但不直 接介入產製的為「業配」新聞。兩者目的係在新聞內容中,置入廣告主要求的訊 息,以服務廣告主為優先,新聞專業其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3

台灣的置入性新聞主要以政府與商業兩大類為主,分別說明如下:

1. 政府的置入性新聞

以新聞局為首的政府部門在2003年編列11億元預算,交由中央信託局統一進 行文宣廣告的採購,招標內容中規定媒體須實施「置入性行銷」,例如:以電子 媒體的方式,在戲劇、綜藝與談話性節目中,加入政府的宣導內容,並要求媒體 以專題報導、專欄、座談會與特別企劃的方式,介紹與政府施政有關的議題(蕭 衡倩,2003年3月13日)。此為官方文件,最早出現「置入性行銷」的字眼,廣 被媒體界與學術界引用。然而在2001年時的新聞局,即曾經編列預算委託媒體,

製作相關政令宣導的節目、新聞與專題,電視新聞已成為政府打廣告的利器。

2. 商業的置入性新聞

2000年以前,新聞部門會抗拒廣告主要求的置入性行銷,因此當時置入性新 聞不多, 2000年以後,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政府,已普遍採用公開招標,進行置 入性新聞的採購,加上整體經濟環境的景氣低落,頻道開放後競爭激烈,因此電 視台的經營政策,轉而鼓勵多接該類案子,讓置入性新聞的採編變得更有彈性。

雖然產品的置入性行銷,已廣泛應用於綜藝與戲劇節目,但因新聞媒體具有公信 力,廣告效果優於傳統的媒介,置入新聞常用的方式為專題報導,並訪問以意見 領袖為身分的廠商(林照真,2005年2月)。

從《壹週刊》將媒體定位為商品,目的只是賺取更多的利潤之後(何榮幸,

2001),台灣的媒體已成為商業導向的經營模式(媒體觀察基金會,1999),媒體 應廣告商要求,將置入性行銷的手法與新聞結合,將新聞內容包裝成具隱含廣告 資訊的商品,並在新聞時段中播出,此即為 Steinem(1990)所稱的「廣告化新聞」

(advertorial)。此種透過媒體與廠商的利潤交換,讓廠商的廣告、活動與產品,藉 由新聞報導的方式呈現,此類行銷手法稱為「新聞置入性行銷」(羅文輝、劉蕙 苓,2006)。時至今日,媒體已直接到第一線面對廣告主,民視、華視、三立、

東森等電視台;聯合、中時和自由等報社;甚至連雜誌網路媒體,紛紛成立整合 行銷部或專案部,例如:蘋果體系的壹週刊,整合跨媒體事業,並以整合行銷傳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5

民視 1 1 2

八大電視 1 1

合計(組) 6 6 2 6 2 22 資料來源:各電視台專案組或業配組

蔡樹培(2005)將置入性行銷的電視新聞分為四類:策劃報導、公關活動搭 配、新聞話題置入與談話性節目置入。其中,策劃報導的時間長、內容豐富,適 合深度報導的置入性行銷;公關活動則在新聞報導中,直接露出產品的活動畫 面,具有娛樂性與新聞性;新聞話題則以新聞外觀包裝行銷訊息,著重在消費者 的潛移默化;談話性節目則從談話中製造行銷效果,例如:遠傳電信曾以「電信 科技產品新發展」的名義,買下華視新聞連續三個週末的「夜間新聞」,報導通 訊產品的科技新知。

以媒體市場的特性觀之,媒體存在於具有雙元產品特質(daul product market)

的市場,其指媒體雖然只生產一種產品,卻在兩種性質迥異的財貨與勞務市場中 活躍(Picard, 1989;張文強,2005),即閱聽眾市場與廣告市場,傳播媒體為電 視台,藉由其電視節目,來吸引消費者(閱聽眾市場)的注意與收視;媒體再將 吸引來的閱聽眾賣給廣告商,而廣告商則以購買電視節目的廣告時段(廣告市 場),反饋給傳播媒體(陳炳宏,2005)。因此,電視台在商業利益掛帥的前提與 趨勢下,對於置入性行銷新聞欣然接受,影響了置入性行銷新聞記者(專案記者 或稱業配記者),以及一般記者在製作業配新聞時的處理策略。

置入性新聞的反對者認為,「商品置入」是在觀眾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因 此對觀眾而言,是一種欺騙的行為。同時,因為需要刻意「商品置入」,可能侵 蝕藝術作品的尊嚴,造成劇情與節目的不連貫,或是置入的商品與劇情不符,會 引起觀眾的反感(羅文輝、劉蕙苓,2006)。以大陸導演胡戈的一齣廣告片「咆 哮私奔諜戰劇」為例,其為了突顯產品特性與在鏡頭露出的時間長度,導演不斷 要求編劇更改劇本與增加對白,讓諜戰劇變成爆笑劇。由於置入性行銷造成「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6

聞」與「宣傳」的混淆(陳炳宏,2011),遂引發產官學界的爭議,絕大多數言論 指向置入性行銷的新聞,會欺騙觀眾、傷害媒體可信度與專業性,並干預創作的 自主性,並擔心媒體內容會受到廣告主的操控,當媒體臣服於廣告主的金錢誘惑 之後,難保繼之而起的是執政者、政黨、政治人物的金錢攻勢,尤其是新聞的產 製,此傷害一旦造成,民眾最終將不再相信媒體的新聞內容,新聞媒體的存在不 具有任何意義。

因此我國立法院在 2011 年 1 月 12 日,三讀禁止政府置入性行銷5;行政院 版衛星廣播電視法第 31 條也載明:「…節目中為置入性行銷時,不得刻意影響節 目內容編輯、直接鼓勵購買物品、服務或誇大產品效果,並應依規定於節目播送 前、後明顯揭露置入者訊息。」;而大陸地區物品勞務服務在台灣地區從事廣告 活動管理的辦法6,也明文規定對於大陸產品在台灣露出的規範,只是現在仍可 常見「美好江蘇歡迎您」與「好客山東」等同一支內容相似也在對岸強力放送的 廣告影片,介紹很多大陸招商地區的優惠條件,吸引台商過去設廠的新聞,例如:

海西經貿特區、江蘇淮安經貿特區等專題新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