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等待情境與情懷書寫

第二節 詩歌中的等待情境與情懷

既然「情感」對文學作品的意義越發不可抹滅,且提升了詩歌層次,那通過 作品,透視詩人包藏於詩歌中的感情,發現隱藏其中的重重涵義,就是重要而必 要的工作。

上一節將大時代裡「情」的脈絡梳理一遍,這一節則把目光聚焦,鎖定生活 在時代之下的大人物,它們如何藉詩歌,詠嘆心裡抽象縹緲的聲音。由「情境」

的互動,潛進內心的感發。

「情懷」是內心懷抱的種種情緒,極細微的變動在身體裡,反應在行為上;

「情境」有人簡單把它解釋為情景,似乎缺少了「境」的意味,王國維曾說: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267

寥寥幾字先直截說明境不只是單獨的景物,再點出境的複雜性,有景有情,是外 在環境與內在心靈的交互輝映。今人鄭毓瑜替「情境」二字又下了縝密的註解:

發顯「人」(包括作者、讀者;觀者、被看者)究竟是以什麼樣的身心情態 處在大自然與人文環境中,乃至於可以展現具有美感的實存體驗;而這樣

266 蔡英俊:〈「抒情自我」的發現與情景要素的確立〉《中國抒情傳統的再發現(上)》,臺北市:臺 大出版中心,2009.12,頁 312。

267 王國維:《人間詞話》定稿,六,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頁 3。

131

一種交錯時間、空間與社群等多重脈絡的存在關係網,既為審美主體的本 然真存,復又為所有人文藝術活動的生發場域,我們稱它為「情境」。268

既然「境」已囊括了「情」的成分,有喜怒哀樂,「情境」更加強調「情」的存 在。在如此的定義下,情境為一個場域,富有藝術美感,包羅身心靈的感受,凝 聚時空、社群交錯,多角度看待「人」與「環境」相處。

都說魏晉是動盪混亂的時代,不過那也正是文人所處,所要面對的真實環 境。

錢穆先生《國史大綱》裡敘述:

將本期(魏晉南北朝歷史)與前期(秦漢)相較,前期以中央統一為常態,以 分崩割據為變態;本期以中央統一為變態,而以分崩割據為常態。269

簡明扼要的揭示魏晉南北朝國勢的分崩離析,自魏晉始,至南北朝越發混亂,於 是統一安定的局面少,變動紛亂的情形層出不窮,可知魏晉人民生活艱困,無怪 文人多有憂傷慨嘆之音。

曹丕篡漢立魏稱王,算是相對安穩且握有大權的文人。反觀其弟曹植,在兄 弟爭繼承地位時失利,往後嘗盡骨肉相逼有志難伸的苦痛。西晉司馬炎取代曹魏,

建立新的帝國,表面平靜以名教收攏天下文士,實際卻為了鞏固權勢,誅殺異己,

嵇康在政治迫害下喪命,阮籍為避禍藉酒賣傻。後來的張華雖躋身高位,卻難逃 政治鬥爭下的犧牲品;潘岳中秀才,只派任小官位,有〈在懷縣作〉「虛薄乏時 用,位微名日卑。驅役宰兩邑,政績竟無施。」(頁 634)感嘆270;陸機也在實踐 往日遠大抱負之路途中,體會長途跋涉,無枝可依的坎坷孤寂,寫下「行行遂已 遠,野途曠無人。山澤紛紆餘,林薄杳阡眠。虎嘯深谷底,雞鳴高樹巔。哀風中 夜流,孤獸更我前。」(頁 684)的悲涼271;左思與文人集團「二十四友」,賈謐被 誅,思退居稱病不出;淵明看透官場冷暖,選擇不為五斗米折腰,寧可耕躬田園,

自給自足。無不顯現政局搖擺不定,彼此間明爭暗鬥,至親也成為敵人。

再如《魏書‧食貨志》:「西晉末,天下大亂,生民道盡,或死於干戈,或斃 於饑饉,其幸而自存者蓋十五焉。」,更能突顯當時民不聊生,到處戰火抨擊之 景況,天下大亂,人民皆苦。

這便是歷史的真實面貌,充滿迫害與火光,而文人感受到現況不安又會如何 用筆記錄下他們存在的當世,等待的萌芽,塑造另一種富含「審美」的文學景象。

268 鄭毓瑜:《六朝情境美學綜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頁 2(自序)。「情境存有論」參考 了鄭金川〈梅洛‧龐蒂論身體與空間性〉一文,當代第三十五期。

269 此時期之分裂,前後凡三百九十二年。三百九十二年中,統一政府之存在,嚴格言之,不到 十五年,放寬言之,亦只有三十餘年,不到全期十分之一。錢穆:《國史大綱》,臺灣:商務印書 館,1965,頁 212。

270 田秀鳳:《六朝悲美詩風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3,頁 24。

271 田秀鳳:《六朝悲美詩風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3,頁 24。

132

前面提到詩人們依循各自生命樣態,撰寫了不同的等待主題,歸納等待生發的情 境,常出現個人居室,山林田園,和之前意象差別不大,且相互呼應。於是從居 室、林田切入,先談「等待情境」,再延伸「情境」底下潛藏的「情」。

一、私密空間透露情意

能獨處的室內空間,活動範圍較小,是遮蔽保護自己的處所。詩人將此地布 置成為女子的房間,或以現實個人生活樣貌出現。

(一)想像中的房室

現實有一定的依據與規範,限制人們思考行為;在想像的空間下允許天馬行 空,作者可以任意變換身分,停留的環境,此時作者是操縱筆下人物的主使,也 可能他化身進入了詩歌。

這時的詩人多把自身塑造為一個孤苦無依的女子,在閨房裡等待良人歸來,

因為男人不只是她朝思暮想的盼望,更是她所能倚靠的唯一寄託。女子一直在父 權社會中被壓迫:

在男性中心社會裡的法律、禮教、風俗、偏見,……正似大軍壓境,不絕 的向女性陣線壓迫,於是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中,為婦女們製造了一幕又 一幕的慘劇。勞動婦女終年勞累,不得溫飽,還有不少女子為生活所迫,

淪落風塵……即使是剝削階級中的婦女,她們幾乎都是一夫多妻的犧牲 品。有的還要當政治鬥爭的犧牲品。272

在男性中心社會裡,女性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以及壓迫一再出現。男性文人們不經 意捕捉下這樣殘酷的樣貌,淡化其中真實性,反而借用女子柔弱溫婉的外在形象,

突顯女子內心執著企盼,一心一意等待一人的堅定信念,映照自己對家國無怨無 悔付出的想望。

魏文帝兩首〈燕歌行〉,分別呈現出兩種不同景致,一內一外,卻都令人感 到無限惆悵。同樣寫女子等待夫婿,前者孤單寂寞「守空房」,思念著他方的心 上人,由空蕩的房間能感受居處的孤寂,無人相伴,可想而知心中的空乏。以「煢 煢」、「空房」營造情境的清冷,再深一層聯結女子為這樣無盡的等待落淚,是可 預期的。不過更重要的是女主人公堅定懷抱「憂來思君不敢忘」(頁 394),就算 苦痛,也絕不遺忘的等待心情。後者則以居所為背景,讓人有更多重的想像,屋 子裡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女人要在深夜走出屋舍?因為思君,可以預想房間裡 滿滿兩人回憶把女主角往外推,而有「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戶步東西。」(頁 395)。作者不直接寫屋內景況,將視野帶到女子走出門外,睡不著,才想透透氣,

272 譚正璧撰:《中國女性文學史話》,江蘇省天津巿:百花文藝,1984,頁 3、4。

133

哀傷氣息不減反增,帶給讀者更多關於屋裡的想像空間,也暗示等待的心酸,無 窮無盡,想離開和緩情緒,無奈「飛鶬晨鳴聲可憐,留連顧懷不能存。」(頁 395) 哀愁形影不離。

表 5-1:曹丕〈燕歌行〉等待情境分析

詩題 詩句 情境 心情 態度 結果

燕歌行 其一 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

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絃發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牀。

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

爾獨何辜限河梁。

懷人 憂傷 堅定 未果

燕歌行 其二 鬱陶思君未敢言。

寄聲浮雲往不還。

涕零雨面毀容顏。

誰能懷憂獨不歎。

展詩清歌聊自寬。

樂往哀來摧肺肝。

耿耿伏枕不能眠。

披衣出戶步東西。

仰看星月觀雲間。

飛鶬晨鳴聲可憐。

留連顧懷不能存。

懷人 憂傷 哀嘆

看詩 歌唱 解憂

未果

子建「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歎。」(美女篇,頁 431)也頗類似這樣的布局,

一個妖豔如花,在「盛年」綻放最美的時刻,卻獨自躲在房裡,夜半起身嘆息,

實在是因為「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頁 431)連一個文弱女子,都願意付 出她寶貴的青春年華,等待「高義」、「賢良」的人,因為得不到而感嘆,身為知 識份子,有才有德的曹植,又怎會甘願無所作為一生?詩人心聲,透過房室中嘆 息的女子娓娓道出,惋惜心情哀嘆在讀者心上。

另外「太息終長夜,悲嘯入青雲。妾身守空閨,良人行從軍。」(雜詩 其三,

頁 457)、「閒房何寂寞,綠草被階庭。空室自生風,……佳人在遠道,妾身單且 煢。」(雜詩七首 其七,頁 458)和陸機「歲暮饒悲風,洞房涼且清。拊枕循薄 質,非君誰見榮。」(為陸思遠婦作詩,頁 683)、「良人遊不歸,偏棲獨隻翼。

134

空房來悲風,中夜起歎息。」(擬青青河畔草詩,頁 687)皆藉女子閨房的空洞與 冷清,揭示妾身等待良人悲淒的景象,一面用「空」、「閒」、「涼且清」寫居住地 寂寞,一面發出「歎息」點出等待苦悶難耐的情懷,一次一次敲擊著觀看者,原 本應該雙對的空間,透著少了一人的空曠、悲涼,化身為女性的詩人們,在她們 無法遠離的空歸裡,期待良人回返。

表 5-2:曹植〈美女篇〉等待情境分析

詩題 詩句 情境 心情 態度 結果

美女篇 佳人慕高義。求賢 良獨難。眾人徒嗷 嗷。安知彼所觀。

盛年處房室。中夜 起長歎。

求賢 嘆息 堅定 未果

想像中的房室,幾乎是女子獨守空閨為主軸,作者讓女性單薄卻堅毅的一面,

在漫長的等待中表露。

(二)現實中的生活空間

文人善於觀察生活周遭的事物,而對自己所處的環境,這個與他們朝夕相處 又息息相關的地方,詩人們會用何種角度去觀看紀錄。生活空間指的是居處,簡 單來說就是「家」,一個護衛人成長的地點。李清筠如此敘述「家」:

「家」是人最親切的場所,象徵著接納與歸屬,是人們休憩、停泊的港灣,

也是人積存動力的來源。273

家給人安定和庇護,為人們積蓄力量。可惜國土動亂,無平靜可言,在這樣的社 會現象裡,家的形象怎麼完滿,詩人會如何解構「家」,重新布置,帶著什麼樣 的情緒。

嵇康一直保有他獨特的耿介清峻,世俗的一切難以改變他的志節,於是他的

嵇康一直保有他獨特的耿介清峻,世俗的一切難以改變他的志節,於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