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感物懷人與仕隱遇合──魏晉歌詩中的「等待」情懷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感物懷人與仕隱遇合──魏晉歌詩中的「等待」情懷研究"

Copied!
20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感物懷人與仕隱遇合── 魏晉歌詩中的「等待」情懷研究. Sense,missing,officer,sedusion──. The waiting feelings of Wei and Jin dynasties. 指導教授:林淑貞教授 Shu-Zhen Lin 研 究 生:徐 郁 茹 Yu-Ju Hsu. 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一月.

(2)

(3) 誌謝辭 人因為想望,而努力追索,甘願等待。如此心境輪番上演,日復一日。在前 往目的地的路程,等紅燈,等車陣,等待一朵雲飄過;在人生的旅途中,等人, 等時機,等待自己的小小空間繁花盛放,香氣四溢。 無時無刻不等待,之於我,甚至有時分不清等些什麼。焦急、苦悶,偶爾閒 適,只是坐著、發呆著,手敲打著鍵盤,那其實是尋覓一段終點的過程,我終於 在很多年後畫下句點的今天明白。 人生永遠是後設的,所有的「早知道」根本不算數。 從零到十萬,沒有捷徑,有的是時間一秒一秒的漏,有的是那些陪我一起累 積文字,灌溉土壤的人。如果不是徐先生如緊箍咒一般照三餐叮嚀,可能我仍和 惰性在草原上悠閒的曬太陽。一路上黃媽媽從一開始望女不成鳳的凌厲攻勢,到 後來溫暖陪伴、支持,是我堅定緩慢步伐的力量。徐阿妹的瘋狂笑聲,成為夜晚 的背景音樂,點綴安境氛圍,充滿生氣。Mr.J 時而鼓勵時而溫柔提醒,時而責備 時而落井下石,我知道我必須咬緊牙關,我知道我總有一個依靠的港灣。 「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感謝親愛的 淑貞老師,從不吝惜的給予滿滿精神能量,面對不敢說出名字的大魔王,筆桿一 揮,漫天烏雲旋即透出曙光。沒有想過我的拙作將會送到偶像手中,感謝王力堅 教授的諄諄提點,使我能越發成長進步。感謝王學玲教授,以鼓勵方式拋出許多 耐人尋味的面向供我細細咀嚼、思索。遇見您們的小女子,多麼幸福且幸運。 一路上相陪的東海夥伴們,和你們一起享受佳餚,分享心事,是這段難熬日 子裡絕美的時光。謝謝同事們不時聽我抱怨,包容我的不成熟,有你們吐吐苦水, 相互打氣,沉重日子輕了不少。謝謝助教不厭其煩的把關與協助,許多煩所的步 驟在你們的熱心笑容中撫平。謝謝同一階段一起打拚的學妹涼兒,這其中的苦辣 酸甜,最能感同身受。謝謝生命裡那些經過的人,你們的深淺足跡都將成為我依 循前進的線索。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當我穿過重重迷霧時,一切歸為平靜, 我還在途中。堅定而悠然。 2013.01.23 郁茹. 謹誌.

(4) 摘要 歌與詩是人們很早用來溝通並表述心情的載體, 「詩言志,歌詠言」 ,故而詩 歌有其獨到的價值及意義,源遠流長。在歷史的嬗變中它們逐漸演變,鄭玄《詩 譜序》 : 「論功頌德,所以將順其美;刺過譏失,所以匡救其惡。各於其黨,則為 法者彰顯,為戒者著明。」 ,揭示詩歌充份扮演批判政治現實,匡正教化的重要 性。而魏晉時期「文學自覺」提升,詩歌在「情感發展」的高度重視下,定位有 了很大的改變,政治道統鬆綁讓作品的主體性得以彰顯,拓寬了詩歌的眼界,由 此進入更能一窺詩人潛藏其中的美感與意識,探究「等待」主題以及背後「情意」。 本論文以等待為題,蓋「等待」潛藏在人的心理狀態之中,人人有之,在內 心的匱乏,想望無法實現的當下,潛伏而出,心靈因著此過程,產生微妙的變化。 魏晉詩人藉著歌詩,不斷示現「等待」 ,含蓄委婉寄託自己的願景,和在願望達 成之時那一段飽含希望且苦悶難耐的歷程,是對自我的剖析、觀照。本文有感於 「等待」如是情境之特出,透過文本分析法為主軸,再佐以分類、比較及融合社 會背景相互印證,拉出「等待」因其心態不同,延伸出的迥異結果。 本文探究範疇以「個體意識」萌發的魏晉為主,上溯《詩經》 、 《楚辭》再到 漢代樂府、古詩,為「等待」梳理出大致脈流,再細膩聚焦魏晉歌詩,銜接「等 待」主題的沿承創發,由「景(物)」 、「事」入「情」、 「理」,層層探究詩人們建 構的「等待意象」 ,與深藏其後的「等待情懷」 ,了解魏晉時代高度自覺下「等待」 的個體情思之異同,與其所展現之姿態面貌別相。 「等待情懷」一直存在歌詩之中且為數可觀,懷人等待的情人、友朋、親屬, 遊子對回歸家鄉的企盼,時機之待的惜時、傷逝、遇合,皆有「等待」蹤影。故 本論由溯源歸結出等待的其來有自,進一步探討情景交融的佈局,如何讓等待感 情自然流瀉,內外呼應。又等待詩作多出現模糊,無疾而終的結果,顯然繼承了 此一時期之悲美詩風。值得注意的是在環境混亂與心懷悲苦下,詩人面對「等待」 , 不單單只有流淚、隱遁,更嘗試消解,使「等待」議題豐富多元。 關鍵詞:六朝詩歌、三曹、等待、意象. I.

(5) 英文摘要 Songs and poems that people used to communicate and express feelings early carrier, "Shi Yan Zhi, singing words", and therefore poetry has its uniqu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has a long history. In the history of evolution where they evolved, Zheng Xuan "PoetrySpectral sequence ":" Gong Chung Tak, so will shun its beauty; thorn ridiculed lose, so all its evil Kuangjiu their party was law are evident, as a warning to the next person. "Revealing critique poetry full play the political reality of the important remedy enlightenment. And Wei and Jin Dynasties "literary consciousness" promotion, poetry at attention "emotional development", positioning there.A lot of changes, so that the main political orthodoxy of deregulation works to highlight and broaden the horizons of poetry, by this glimpse into the more hidden among poets beauty and sense of exploration "wait" theme as well as behind the "affection." In this paper, waiting for the title, cover "wait" lurking in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being, everyone has it, including lack of heart and desire can not be achieved immediately, lurking out of mind because of this process, resulting in subtle changes. Wei Jin poet by Costa, constantly showing now "waiting" subtle euphemism pinned their vision, and up in the desire that period of time as full of hope and anguish intolerable course, is a self-analysis, contemplation. Responding to this article"Wait" situation of the outstanding case, through text analysis method for the spindle, then served with classification, comparison and integration of social. Background will confirm each other, pull out "waiting" for their different mentality, extending different results.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ategory of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 Wei Jin germination mainly traced "Book of Songs," "Songs of the South" and thenYue Han Dynasty, poetry, to "wait" to tease out the approximate pulse stream, then fine focus Wei Jin Costa, convergence, "etc.Be "along for the Year of the theme from" King (thing) "," things "into" love "," reason "to explore the layers built poets structure of "wait imagery," and the subsequent deep "wait feelings," Wei and Jin Dynasties under highly conscious understanding "wait" Similarities of individual emotions, and they do not show the face of the stance phase."Wait feelings" and there has been a significant number among Costa, pregnant people waiting lover, his friends, relatives wandering hoping to return home, but unfortunately the timing of standby time, Mourning, haphazard, there are "waiting" disappeared. Therefore,this boils down to a theory by tracing waiting to come from somewhere, and further explore the scenes of the layout, how to make sense to wait.Love nature pouring, echoing inside and outside. They wait for more poems appear blurred, nothing came of the results, apparently inherited US sad poetry of this period. It is noteworthy that in the chaos of the environment and harbor grief, the poet face "wait" Not just only tears, reclusive, but try digestion, so "wait" rich and diverse topics.. II.

(6)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進路 ………………………………………………………3. 第三節. 研究現況檢視 ……………………………………………………… 8. 第四節. 本章小結 ………………………………………………………………16. 第二章 第一節. 歌詩等待溯源 …………………………………………………………17 《詩經》國風中的等待現象 …………………………………………17. 一、相思懷人 ……………………………………………………………18 表 2-1:詩經國風情愛之思等待主題詩作一覽表 ………………… 25 表 2-2:詩經國風君臣遇合等待主題詩作一覽表 ………………… 30 二、念想、懷鄉等待 ………………………………………………………31 表 2-3:詩經國風念想、懷鄉等待主題詩作一覽表 ………………… 33 三、傷時哀嘆之等待 ………………………………………………………34 表 2-4:詩經國風傷時哀嘆等待主題詩作一覽表 ………………… 35 第二節. 屈原香草美人傳統與等待之聯繫 ……………………………………35. 第三節. 漢代雙葩中的等待意識 ………………………………………………45 表 2-5:古詩十九首之等待意識詩句一覽表…………………………52. 第四節 第三章. 本章小結 ………………………………………………………………53 等待類型的沿承與開發 …………………………………………………55. 第一節. 曹丕與曹植──待士與待友 …………………………………………57. 第二節. 嵇康與阮籍──亂世中的等待 ………………………………………62. 第三節. 張華與潘岳──情愛的等待 …………………………………………67. 第四節. 陸機與左思──多重變奏之等待 ……………………………………71. 第五節. 陶淵明──歸隱園田的無待 …………………………………………77. 第六節. 本章小結 ………………………………………………………………82. 第四章 第一節. 「等待」的敘寫手法 ……………………………………………………83 體裁流衍與形式追求 …………………………………………………84 III.

(7) 第二節. 敘寫技巧運用 …………………………………………………………89. 一、賦、比、興之變化與應用 ……………………………………………90 二、視角顯隱 ………………………………………………………………94 第三節. 自然意象的造境 ………………………………………………………96. 一、「客觀」之美的「主觀」關注──等待空間營造 …………………97 二、自然意象之隱喻等待意涵 ……………………………………… 100 (一) 鳥──「振翅」與「呼喚」的等待追索 …………………… 103. 第四節. (二) 植物──安靜的等待象喻 …………………………………. 108. (三) 其他 …………………………………………………………. 112. 人文意象的安排 ……………………………………………………113. 一、「佳人」書寫發展──「美人」與「不完美」的等待照映 ………113 二、舟與路──實現等待的工具 …………………………………………116 三、琴與酒──消解等待之孤寂 …………………………………………117 第五節 第五章. 本章小結 ……………………………………………………………118. 等待情境與情懷書寫 ………………………………………………121. 第一節. 「情觀」轉變與「情」在魏晉的重要性 …………………………122. 第二節. 詩歌中的等待情境與情懷 …………………………………………130. 一、私密空間透露情意 ……………………………………………………132 二、山川林野營造情感 ……………………………………………………140 第三節. 詩歌所展現面對等待的態度 ………………………………………147. 一、被動蔓延等待 …………………………………………………………147 二、主動追逐所待 …………………………………………………………149 三、自我消解等待 …………………………………………………………151 圖 5-1:等待心境示意圖 …………………………………………………152 第四節. 等待引發的結果 ……………………………………………………153. 一、等待幻滅成空 …………………………………………………………153 二、等待明確有結果 ………………………………………………………154 三、等待朦朧未明之情境 …………………………………………………157 四、雙重等待裡的兩層尾聲 ………………………………………………159 第五節 第六章. 本章小結 ……………………………………………………………160 結論 ……………………………………………………………………161. 一、「等待」其來有自,有跡可循 ………………………………………161 IV.

(8) 二、整體意識對照個人自覺 ………………………………………………161 三、內外兼具,情景交融的等待情懷與意象 ……………………………162 四、承載魏晉悲美詩風,變化更多元性 …………………………………163 五、未來展望 ………………………………………………………………163 參考書目 …………………………………………………………………………165 一、古籍……………………………………………………………………165 二、今人論著………………………………………………………………166 三、期刊論文 ………………………………………………………………167 四、學位論文 ………………………………………………………………168 附錄:魏晉眾詩家等待情境詩作分析一覽表 ……………………………………170. V.

(9) 圖表目次 一、圖目次 圖 1-1:等待情懷示意圖:阮籍〈詠懷詩八十二首 之一〉……………………6 圖 1-2:等待情懷示意圖:陸機〈東宮作詩〉………………………………… 6 圖 5-1:等待心境示意圖 ………………………………………………………152 二、表目次 表 1-1: 「等」 、 「待」二字詩句一覽表 ………………………………………… 5 表 1-2: 「魏晉詩歌」主題研究一覽表 ………………………………………… 10 表 1-3: 「遇合」觀念探析議題一覽表 ………………………………………… 11 表 1-4:以「思鄉情懷」為基準開展之主題一覽表 …………………………… 11 表 1-5:魏晉詩家研究論題一覽表 …………………………………………… 11 表 1-6:中國大陸魏晉詩研究論題一覽表 …………………………………… 13 表 2-1:詩經國風情愛之思等待主題詩作一覽表 …………………………… 25 表 2-2:詩經國風君臣遇合等待主題詩作一覽表 …………………………… 30 表 2-3:詩經國風念想、懷鄉題詩作一覽表 ………………………………… 33 表 2-4:詩經國風傷時哀嘆等待主題詩作一覽表 …………………………… 35 表 2-5:古詩十九首之等待主題詩句一覽表 ………………………………… 52 表 5-1:曹丕〈燕歌行〉等待情境分析 ………………………………………133 表 5-2:曹植〈美女篇〉等待情境分析 ………………………………………134 表 5-3:嵇康、阮籍、左思現實空間詩作等待情境分析 ……………………135 表 5-4:張華〈情詩〉等待情境分析 …………………………………………136 表 5-5:潘岳〈悼亡詩〉等待情境分析 ………………………………………137 表 5-6:陶潛現實空間詩作情境分析 …………………………………………139 表 5-7:以自然景物書寫開闊詩作之等待情境分析 …………………………141 表 5-8:以自然景物襯托心志詩作之等待情境分析 …………………………143 表 5-9:以自然景物加深哀感詩作之等待情境分析 …………………………146 附表 1:曹丕等待情境詩作分析一覽表 ………………………………………170 附表 2:曹植等待情境詩作分析一覽表 ………………………………………171 附表 3:嵇康等待情境詩作分析一覽表 ………………………………………173 附表 4:阮籍等待情境詩作分析一覽表 ………………………………………175 附表 5:張華等待情境詩作分析一覽表 ………………………………………178 附表 6:潘岳等待情境詩作分析一覽表 ………………………………………180 附表 7:陸機等待情境詩作分析一覽表 ………………………………………181 附表 8:左思等待情境詩作分析一覽表 ………………………………………185 附表 9:陶潛等待情境詩作分析一覽表 ………………………………………186 VI.

(10) 第一章 緒論 「文學自覺」的萌發與「體式確立」再加上情感的正視和提升,魏晉時期作 品有了大幅度改變,值得深究。本章從此動機目的出發,說明如何選取研究材料, 配合文本分析為主軸的方法,析論「等待歌詩」,並站在前人研究成果上努力耕 深,開展不同的視野。 詩歌一直存在於文學史上的主流地位,就算明清以小說集大成,仍可在其中 窺見楔子、警語有詩的影子,至今日許多流行歌曲強代古典風、中國風,雖不講 究押韻,卻追求詩的典麗雅緻,頗有歌詩的殘影,足見此文類影響之深、之盛。 歌與詩一體兩面,歌和樂而唱,詩可協樂、不協樂,樂曲亡失憑著字句抑揚頓挫, 仍保有節奏、韻律之美。歌忠實直率的暢所心中欲言,詩則愈磨愈委婉的堆疊文 字,承載心志,職是, 「詩歌」與「歌詩」的範疇略有異同, 「詩歌」偏重於詩, 「歌詩」是歌與詩之結合。南朝前的詩可唱,而魏晉詩又包含了許多合樂歌唱的 樂府作品,於此以「歌詩」立論更能強調當時詩作的音樂性,故本文擬以寬廣的 歌詩為論述。 「詩言志,歌詠言」,詩歌被用來抒發情志,描述事理。在如此錯綜複雜表 情寫事之下,前人試圖歸納整理的想法其來有自: 「始於《周易》的中華民族『類 化』思維方式,使得中國文學由為敏感於不同類生活題材的劃分,每類題材賦予 1. 其較為穩定的思想主旨與表現形式。 」透過以思想主旨或表現形式為依據的分 門別類,更方便我們拉出一條同中求異的梳理脈絡。 藉著分類從旁協助,探析歌詩,在此將研究動機、目的、範圍、進路下定義, 以求較精準拓展之後論題。.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每個朝代均有屬於它獨到的發展與變化,而魏晉恰好處在一個讓文學獨立, 重視本身價值的氛圍中,由此時期切割,分析詩作,期待發掘更多個體與詩歌的 主體性。 2. 魯迅認為: 「魏晉時期是文學的自覺時代。 」僅一句話充分表現了這個時代 在文學上的覺醒與特出。 楊昇翰《魏晉酒文學與文化研究》進一步歸結「自覺」的具體面向: 其一,為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 : 「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二祖陳王, 3. 序盛藻,甫乃以情緯文,以文被質。 」,文章開始有了主體意識及情感,. 1. 王立: 《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 ,王立,臺北市:文史哲,1994,頁 2(緒論)。 魯迅: 〈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 ,頁 4。收錄於魯迅、容肇祖、湯用彤《魏晉思想乙 編三種》 。 1 2.

(11) 不僅只於禮教的附庸,文學地位獨立。其二,劉師培《中國中古文學史講 義》有言: 「文章各體,至東漢而大備。漢魏之際,文家承其體式,故辨 4. 別文體,其說不淆。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詩文評類》又云:「文章莫 盛於兩漢,渾渾灝灝,文成法立,無格律可拘。建安黃初,體裁漸備,故 5. 論文之說出焉,典論其首也。 」文學體例產生規範分野,創作也更有條 理依據可循。曹丕《典論.論文》還深入針對各文類指出寫作時的特色: 6. 「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 」對魏晉詩壇起了相當 大的作用。最後,文學理論的建立,從文氣至文情(緣情),文學作品尤其 詩歌奉抒情為圭臬,將情致融入作品。. 7. 由此可知這是一個萌發的年代,文學在理出標準,且不斷創新,將自我投射進入 作品,並充分透過文字、物象展現深情。文學自覺除了體裁的定義,更重要的是 主體的醒悟和感情的注入。 對於情的重視,《六朝悲美詩風研究》提到:六朝雖是「政治上最混亂、最 8. 痛苦的時代」,卻也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 」。更從許多研究者的論 證之中,顯示出六朝題材詩雖各具殊相,各類型卻有其情感本質──「悲」的成 分。. 9. 在最悲哀孤寂的社會背景下,激起自覺和藝術精神,苦悶的土壤中生出燦爛 的花朵。正好也是在如此殘酷匱乏的環境,情(大多為悲情)不斷湧現,成為各自 心聲,聚集一個時代的映照,等待迸發蔓延,在魏晉極富代表性的作家筆下。 心靈層面缺乏,使等待種子落下,大抵來說心裡的想望得不到滿足,人會陷 入悲傷忿恨,心裡企盼獲得實現,人會愉悅欣喜,還有一種得不到結果的等待, 由於答案不確定,人可能懷抱著無比美麗希望,反觀也可能懸著放不下的心,不 安難耐。每個人都有企盼,所以必然懷抱等待,時代之風讓作者群更重視自身, 情感的抒發更趨完整。 10. 雖然王立未將「等待」納入中國古大文學的十大主題之中 ,但不可否認「等 待」隱身在各個主題之下,以感物、懷人、仕隱、遇合的方式反覆出現,相思有. 3. 【南朝梁】沈約撰:《宋書》,臺北:鼎文書局,1993.10,頁 1778。 劉師培:《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03,頁 22。 5 永瑢、紀昀等撰: 《武英殿本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0,頁 5、215。 6 嚴可均,《全三國文》,頁 1098。 7 參考引用楊昇翰: 《魏晉酒文學與文化研究》提出之論點,成功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12.06, 頁 18-21。 8 宗白華:《中國美學史論集.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10,頁 123。 9 引用田秀鳳: 《六朝悲美詩風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頁 8。黃雅歆《魏 晉詠史詩研究》 ,吳炳輝《六朝哀挽詩研究》 ,陳恬儀《孤弱的悲慨──陸機詩歌研究》 ,林彩淑 《漢魏敘事詩研究》 ,內容均處及討論「悲情」 。且在洪順隆關於六朝題材詩之研究中發現,除抒 情詩「愛情類」中,有「歡情」 ; 「宮體詩」中,有「男女豔情」之描寫外,其餘諸題材詩指涉之 情感,以「悲情」居多數。 10 王立: 《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提出詩歌有惜時、相思、出處、懷古、悲秋、 春恨、遊仙、思鄉、黍離、生死等十大主題。 2 4.

(12) 張華: 「不曾遠別離,安知慕儔侶。」 ,思鄉有陸機: 「佇立望故鄉,顧影悽自憐。」, 惜時有陶潛: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等候融入其中,透出情懷。 關於「等待」除了在大主題下展現,一連串的離別促使等待發生,逐臣棄婦, 朋友闊絕, 《詩經》常有,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為等延伸的情;在分離中「君 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 無飢渴?」把盼望具體表露。屈賦則發展出「香草美人」傳統,將等待者芬芳堅 定的心志,和期盼美人(國君)的脈絡,更含蓄且富有美感的隱喻,影響後世。一 系列的漢詩也分別、懷念的聯繫下譜成等待,如:「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 「夢見在我旁,忽覺在 他鄉。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可知「等待」枝葉繁茂,並不單薄,但散落 各處,有值得統整提出析論的空間。 故本文選擇從文體體制完備,歌詩作品漸趨成熟又富含主體意識與情意抒發 的魏晉時代,切入「等待情懷」探討,一方面能有更多的例子支持架構,一方面 考慮「情懷」需要靠情感的發展與覺察。透過時代重要之聲的歌詩,剖析文人承 載其中的感發,他們又藉著什麼樣的筆法、象物傳達情致,用等待角度觀看苦悶 世代的深刻渴望,有什麼共同的又不同的望想。.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進路 一、研究範圍 (一) 「等待」釋名、釋義 文字有其演變與意涵,前人對於「等待」此二字的定義、闡釋,聯繫著後人 讀字、讀詞的理解。談文字之意,查其源頭,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可作為第一 部標的。《說文解字》 : 「等,齊簡也。从竹从寺。寺,官曹之等平也。」 「待,竢也。从彳寺聲。」. 11.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等,齊. 者、㬪. 齊之。如今人整齊書籍也。引申爲凡齊之偁。凡物. 齊之。則高下歷歷。可見。故曰等級。刀部云。則、等畫物也。从竹寺。 11. 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3.

(13) 會意。寺,官曹之等平也。說从寺之意。寸部曰。寺,廷也。有法度者也。 故从寸。官之所止九寺。於此等平法度。」 「待,竢也。立部曰。竢待也。今人易其語曰等。」. 12. 等字,與今人的解釋有所不同,現今「等」衍伸出「待」之意,不再只是整齊、 高下、法度的意思。不過從「待」字上,能一窺「等」義,也可知悉「等」與「待」 字面不同,含意相符,「待」便是「等」 ,今人易其語罷了。 「《易‧繫辭》 :待,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 《禮‧儒行》:待, 13. 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又「《增韻》:待,遇也。」. 解字之書發展到其後,更能確知「等」和「待」實是相同立意。而《康熙字典》 搜羅各書籍裡「待」的釋義,足見「等待」的多樣性,所「待」之對象,不僅限 於人,還能是時機,甚至擴大至所有遇合,實際或抽象,都與等待有著極深的聯 繫。 字詞的意義如一條河,帶著生活經驗與不同視野,在時代間流動。等待,是 所等所待,源於一個人對另一個人、事、物的需求引發,心理產生如此意念。本 論以此立論為基準,挑出契合情境的歌詩分析研究。. (二)選取等待詩歌之歸準 自魏晉古體詩羽翼豐碩之時切入,佐以逯欽立《先秦魏晉南北朝詩》(全三 冊) ,按中華書局編輯部序文之詳細說明,取其取材廣博、資料翔實,異文齊備、 考訂精審等優點,為主要文本材料。擇三國為曹操始,建安,至正始、太康,最 後東晉富有「等待」情懷之詩歌作為分析。並上溯《詩經》 、《楚辭》(屈賦),以 及漢樂府、 《古詩十九首》探尋「等待」身影。全文以魏晉時期為主軸析論,大 致可總括為三部分說明:. 1.以具有代表性的文學家為例 綜觀魏晉詩歌,建安有文學集團出現,正始玄學清談有竹林七賢,詩人莫不 努力耕耘於自己的理想抒情天地,各類創作均有嘗試,歌詩又突出豐盛,在此挑 選作品,實屬大海撈針。筆者將母群縮小聚焦,擺放文學史上頗負盛名之文人, 由曹操(155~220)為首,接續曹丕(187~226)、曹植(192~232)、阮籍(210~263)、嵇康 (223~263)、張華(232~300)、潘岳(247~300)、左思(250~305)、陸機(261~303),最後 12 13. 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十三經注疏》,藝文印書館,1997.08。 4.

(14) 陶潛(365~427)的時間脈流,以他們的詩作為例,結合背景、生平,兩兩相對,相 互論述,試圖梳理時代的「等待」圖象。 曹操著名的〈短歌行〉前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 霸主有個期望,為了「君」而等待著,其後更發出「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 中來,不可斷絕。」的感慨心情,揭示筆者對等待的好奇,與情懷表露。 接續曹氏兄弟曹丕及曹植,前者開七言之先聲;後者被歸為《詩品》上品: 「其源出于《國風》。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 14. 卓爾不群。 」,詩作出類拔萃。正始的嵇康、阮籍,處在一個「名士少有全者」 的時代,大量創作詩文抒發情志,實為當時文壇之代表。其後三張、二陸、兩潘、 一左,書寫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奪人眼目,淵明更是風格獨具,後代尊為隱意 詩人之宗,各個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對「等待」的耕耘也多有著墨。. 2.詩句中含有「等」、 「待」二字的詩句 「等待」情懷示現歌詩中,主要討論的部分有二,一為具象呈現之等待景 物,另一則為抽象隱含其中的感懷。選取詩作,先找尋出現「等」或「待」字詩 句,明顯表露「等待」主題作品。茲舉例羅列於下: 表 1-1:「等」 、「待」二字詩句列表 作者. 詩作. 詩句. 阮籍. 〈詠懷詩八十二首 十二〉. 攜手等歡愛,宿昔同衣裳。. 〈詠懷詩八十二首 三十五〉. 壯年以時逝,朝露待太陽。. 張華. 〈招隱詩二首 之二〉. 循名掩不著,藏器待無期。. 陸機. 〈苦寒行〉. 渴飲堅冰漿,飢待零露餐。. 〈與弟清河雲詩十章 〉. 六龍促節,逝不我待。. 左思. 〈招隱詩二首 之一〉. 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 陶潛. 〈飲酒詩 十七〉.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擬古詩 其九〉. 春蠶既無食,寒衣欲誰待。. 〈雜詩 其一〉.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讀山海經 十〉. 徒設在昔心,良晨詎可待。. 直接訴說「等待」例子不多,與詩含蓄為美的歸準有一定關聯,不過值得注 意的是,當代文學史上的引領文人,幾乎都涉獵「等待」議題,以詩歌展露,關 於人的「攜手等歡愛,宿昔同衣裳。」、 「春蠶既無食,寒衣欲誰待。」 ,是等待 美好情緣、結局的企盼,時間的上「壯年以時逝,朝露待太陽。」 、 「徒設在昔心, 良晨詎可待。」顯露哀傷及勉勵。等待經過人的心理狀態,投射於各個面向「循. 14. 鍾嶸著,古直箋,曹旭導讀整理集評: 《詩品》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頁 21。 5.

(15) 名掩不著,藏器待無期。」有著不露鋒芒,遇合時機之意味;士衡「渴飲堅冰漿, 飢待零露餐。」用等候著艱困的食物、環境,表現身心折磨與困境,「待」的苦 痛交融其中。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以非人的等待著筆,寫香花候清風,分別出 「幽蘭」與「蕭艾」不同,拿物自喻,暗示詩人的脫俗不凡,託喻亦是詩歌常見 的筆法,明寫物,實指人。 這類出現「等」 、 「待」之字詩句,先一步用關鍵字指出等待感發,揭開等待 主題簾幕。. 3.暗藏「等待」情懷之取例 等待是一種情感觸發的過渡,連接著天平的兩端,由等待者興起想望(無論是 對人、或事、或物),終於結果(明確/模糊),這一連串過程便是本文的著眼處。 此處舉以等待詩作豐富的阮籍,及等待題材多元的陸機,各提一例足以含涉等待 由緣起至收束的過度為例證。 圖 1-1:等待情懷示意圖,以阮籍〈詠懷詩八十二首 之一〉說明: 想望(心理狀態與作為). 等待.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結果. 「憂思獨傷心。」 「徘徊將何見。」. 深夜輾轉難眠,睡不著於是撫琴消磨時間,可知內心有所需求,而從最後結果「憂 思獨傷心。」逆向回推, 更加確定作者有其盼望,只是並未言明,但找尋、等 待的心緒與動作能由「徘徊將何見」得知的。於是「等待」在詩作中醞釀、發酵, 產生情感「憂思獨傷心。」 ,為了深化「憂」的情懷,詩人運用「薄帷鑒明月。 清風吹我襟。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使情景交融,達到充分的藝術效果。 圖 1-2:等待情懷示意圖,以陸機〈東宮作詩〉為例:. 想望(心理狀態與作為). 等待. 「思樂樂難誘。曰歸歸未克。」. 結果. 「仰瞻凌霄鳥。羡爾歸飛翼。」 6.

(16) 詩裡指出「曰歸歸未克。」的明確期盼,故詩人希望自己如同翱翔天際的鳥兒, 有一雙翅膀飛回故鄉,結局當然未能如願,不過也觸發出了歸鄉的等待。而這樣 的等待情懷除了「欣羨」 ,更有開門見山「載離多悲心。感物情悽惻。慷慨遺安 豫。永歎廢寢食。」直截提及的悲苦。 「等待」透過想望和結果交互影響,萌發不同的題材、構築各異的情境,最 終以「情懷」統攝在詩中流瀉。研究者循此為脈絡,揀選百餘首詩,嘗試以微觀 視野著重文本分析,從個人而時代,觀察此主題所扮演的角色定位。. 二、研究進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精準且有效率達成研究成果,研究方法成 為關鍵一環。探析「等待」情懷歌詩,文本例證是最重要的基礎,因此筆者在論 述上主要採用文本分析法和分類探討法當主軸,再以比較分析法輔助,並運用詩 歌意象論協助詮釋期望能透過深入探討、交互對照,多角度觀看主體。. (一) 以文本分析法為主要軸線 俄國形式主義大師姆羅夫斯基主張「一部文學作品『多義』與『歧義』的可 15. 能性常常成為該作品文學性高低的指標或準繩。 」因為各種可能性,讓解讀者 有更多角度貼近作者,雖然無法得知其解是否符合創作原意,不過清代詞人譚獻 16. 說道: 「作者之用心不必然,而讀者之用心何必不然。 」每個人實際上都能賦予 作品彈性空間的可塑性。 本文論述著重由「等待」二字進入,剖析歌詩的「外圍成分」──「景(物)」、 17. 「事」 ,以及「核心成分」──「情」或「理」 ,透過筆者的詮釋,在以往的「相 思」 、「思鄉」、 「香草美人」裡,延伸出「等待」的存在與價值。. (二) 以分類探討法補足 將具代表性作家的「等待」作品,依照詩旨分類,並取其大宗作為主要探析 材料,待士、待友、待時(亂世後平靜)、待歡愛、待親人、故鄉,與無所待的自 然調合,呈現「等待」在詩人筆下的主體意識,及背後隱含之情感,融入時代背 景與文人所遇,解釋詩意、生平和主題的聯繫。. 15 16 17. 高辛勇:《形名學與敘事理論:結構主義的小說分析法》 ,臺北:聯經出版社,1987,頁 44。 譚獻《復堂詞話》《詞話叢編》第四冊,唐圭璋,北京:中華書局,1986,頁 3987。 陳滿銘:《章法學論粹》 ,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2.07,頁 114。 7.

(17) (三) 以比較分析法相映 把同時期或多書寫類似主題的作者兩兩歸納,同中求異,剖析不同身分、心 態、敘寫手法下,藉著相同與相異對照,理出「等待」情懷的微妙變化。 再藉著探究意象,更貼近等待歌詩。吳曉指出:「詩,是由意象構成的, 18. 意象的組接、發展、轉換,組成了詩。 」換句話說意象是構成詩的重要元素, 於是理解象中之意是解詩的必要課題。何謂意象?意象強化了詩歌什麼樣的主題 與情感?哪些意象常用來拼貼「等待」圖象?藉著陳植鍔《詩歌意象論》多方面 探討「意象」,再加上李清筠《時空情境中的自我影像:以阮籍、陸機、陶淵明 詩為例》對意象的解釋及分類,透過意的呈象,深入歌詩中承載的情之面貌。. 第三節 研究現況檢視 情感表現向來是較為抽象的,最基本的喜、怒、哀、樂,人們也需要透過 嘴角上揚、下滑等種種動作,配合聲音,達到溝通知悉的效果。那些行為、音調、 表情,便是一相媒介,引領讀者探索背後更深層的情懷。此處歌詩成為載體,運 用文字變化音樂、搭建場景、創造意象,傳遞「等待」。 魏晉詩歌研究的範疇下,以「等待」為題的論述幾乎不可見,不過藉著旁敲 側擊,拉出與「等待」關係緊密的「懷人等待」 、 「思鄉等待」和「傷逝待時」三 大重點,以間接方式讓「等待」面貌清晰,也收穫頗豐。. 一、. 相關專書. 直接以「等待」為名進行論述者無,故筆者由「魏晉詩歌」作範圍,選取對 「等待」詩作有所分析,及啟發出「等待情懷」的著作來代表: 19. (一) 葉嘉瑩《漢魏六朝詩講錄》 :從詩歌感發、形象與情意的關係切入,用深 入淺出的方式,自《古詩十九首》始,一路談到元嘉時謝靈運之詩歌,綜觀期間 詩人的代表作,融合時代與生活背景,考究詩歌中的典故,再以自己獨到且溫柔 抒情的話語,分析詩歌,引發共鳴,成為詮釋「等待」詩歌情感,有力的後對推 手。 20. (二) 梅家玲《漢魏六朝文學新論 擬代與贈答篇》 :本文分擬代與贈答兩大類別 討論,之中作者剖析建安前後的「思婦」風貌,及其發展背後的社會文化意義, 「美人」 、 「思婦」這樣就女性託喻的作品,夾雜了情感無依、政治失落, 「等待」 歌詩女子代言也屢屢出現,剛好強化了女性溫柔敦厚對詩歌之溫婉表現,梅家玲. 18 19 20. 吳曉: 《詩歌與人生──意象符號與情感空間》 ,臺北:書林,1995.03,頁 3。 葉嘉瑩:《漢魏六朝詩講錄》,河北教育,1997.07。 梅家玲:《漢魏六朝文學新論 擬代與贈答篇》 ,臺北市:里仁,1997。 8.

(18) 更提到「魏晉詩人所圖現的『思婦』 ,則幾乎千篇一律的以貞定嫻淑的面貌出現。 21. 」 ,呼應某些思婦等待的堅定無悔。贈答一來一往漢魏大量出現之詩作方式,本. 身就顯現了等待歷程,相互勸勉,不只形式上是一種回饋的等待,詩作意涵也包 藏其意。 22. (三) 李清筠《時空情境中的自我影像:以阮籍、陸機、陶淵明詩為例》 :透過 孔子《論語》 〈陽貨篇〉提出: 「詩可以觀」的說法,引領讀者觀其詩、察其人。 雖然相對是一個較為古老的概念,不過結合詩人所呈現的時空氛圍,配上魏晉興 起的個人自覺,在觀詩察人下有了新的概念。舉三個魏晉時代重要詩人進路自我 影像探索,其中「從空間經驗看人生安頓」似「等待」裡的想望,而「從意象經 營看心志呈現」意象的分類和解讀,都形成「等待」的助力。 23. (四) 王力堅《魏晉詩歌的審美觀照》 :全文分「詩賦欲麗」、 「玄思孕美」、「緣 情綺靡」三個階段的審美標準檢視魏晉詩歌,不同時期自有不同歸準,詩歌在自 覺時期激起一波波波瀾,形式及情感均躍升。裡頭對一些「等待」詩作, 「等待」 意識亦有見解看法,如曹丕〈燕歌行〉 、曹植〈美女篇〉 ,時代的孤寂情懷,「緣 情」說的萌發,多有細膩著墨,對情的建立和探討詩人主體,搭建精實基礎,對 探詢等待詩作觀點、背景,有深入而不同的啟發。 24. (五) 吳旻旻《香草美人文學傳統》 :將中國「香草美人」傳統做了極為完整且 詳盡的探究,界定「香草」意象與士大夫好修精神,以及「美人」意象與臣子的 政治失落感。由《屈賦》 、魏晉至唐代,完成一幅「香草美人」對應「不遇」 、 「感 遇」的詠嘆。詩歌中本就有許多用「美人」自喻的手法,「香草美人」更恰好呼 應「等待」情懷,寫「美人」相思等待時,佳人有了另一層作者深意,屈原為代 表的「香草美人」典型影響著後人,遂成了一條「等待」的脈絡傳承,透過本書 剖析讓「香草美人」在等待中扮演的角色及重要性清晰顯明。 研究魏晉詩歌專書相當繁雜,又多採取單一作者的生平、作品探討,較無法 整體性的概括議題,呈現「等待」 。雖然以上所列書名皆未提及「等待」 ,但均涉 獵魏晉時期的詩歌論述,無論社會背景、詩作解讀,有些更聚焦與「等待」相關 的主題與意象,好比「香草美人」、 「思婦」 、「居處空間」 ,對「等待」的思考、 情懷的興發,富有指標性且推波助瀾的效用,所以本文只採用這五本著作作為相 關專書研究,旁涉其他相關專書。. 二、. 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以「等待」搜尋,沒有相關資料,不過鍵入其他關鍵詞「魏晉詩歌」 、 「遇合」 、 「思鄉情懷」 ,再加上以魏晉詩家為題析論之研究,倒也能更加貼近「魏 晉詩歌的等待」主題,在此便以此四類列表闡述。 21 22 23 24. 梅家玲:《漢魏六朝文學新論 擬代與贈答篇》 ,臺北市:里仁,1997,頁 112。 李清筠:《時空情境中的自我影像:以阮籍、陸機、陶淵明詩為例》 ,臺北市:文津,2000。 王力堅:《魏晉詩歌的審美觀照》 ,臺北市:文津,2000。 吳旻旻:《香草美人文學傳統》,臺北市:里仁,2006。 9.

(19) 表 1-2:「魏晉詩歌」主題研究一覽表 研究主題. 研究者. 時間. 出處. 魏晉詩歌中月意象研究. 林曉虹. 98. 雲林科技大學/漢 學資料整理研究所. 魏晉詩賦中的美人形象. 朱怡璇. 96. 東海大學/中國文 學系. 超越與禁錮─魏晉詩賦登臨書. 楊孟蓉. 95. 寫之研究 魏晉詩歌中的懷歸意識. 東海大學/中國文 學系. 沈芳如. 93. 臺灣大學/中國文 學研究所. 魏晉詩歌中的審美意識. 朱雅琪. 88.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研究所(博). 魏晉詩歌悲怨意識之研究. 王銘惠. 87. 華梵大學/東方人 文思想研究所. 魏晉詩歌「賦化」現象之研究. 賴貞蓉. 85. 國立台灣大學/中 國文學系. 由上述表格來看,綜論魏晉詩歌的論文產量不多,朱雅琪以審美觀,王銘惠 談悲怨,把焦點放在詩歌中流露的意識,突顯個體的自我意識,《魏晉詩歌悲怨 意識之研究》 25第四章「悲怨在魏晉詩歌中的呈現敘述」,將魏晉詩歌之中的悲 怨意識分為感士不遇、世事不平、相思別離、生命無常四類 26,裡頭所談「感士 不遇」、 「相思別離」正是等待出現的常態,雖然魏晉詩歌充滿悲怨,「等待」中 卻存在更多解讀。 另外,沈芳如《魏晉詩歌中的懷歸意識》27將魏晉詩歌依內容意涵分為思鄉 戀土、遁世隱逸、長生遊仙,以及玄虛淡遠等懷歸意識 28,交相綜合論述,前兩 類也和「等待」不謀而合,思鄉戀土、遁世隱逸所以懷歸,等待歸返,有其複雜 的心情轉折,尤其隱居超脫「鄉」有更多意義。 兩者均論「意識」 ,切入角度各異,卻在不同類型意涵上示現等待身影,深 入探究之中深情,對「等待」有所暗示。 「形象」與「意象」是詩的精髓,後者多些主觀。用這方面探討有二: 《魏 晉詩賦中的美人形象》29、 《魏晉詩歌中月意象研究》30,前文對「美人」的建立、 形塑言就深入,適合作為由外而內情感抒懷的橋梁;後文對月意象和傳達情意舉 詩歌為例證闡發,又分析賦、比、興應用在月詩句的手法,可供筆者在提及表現 25 26 27 28 29 30. 王銘惠:《魏晉詩歌悲怨意識之研究》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1998。 引用王銘惠: 《魏晉詩歌悲怨意識之研究》摘要,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1998。 沈芳如:《魏晉詩歌中的懷歸意識》,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4。 引用沈芳如: 《魏晉詩歌中的懷歸意識》摘要,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4。 朱怡璇:《魏晉詩賦中的美人形象》,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2007。 林曉虹:《魏晉詩歌中月意象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2009。 10.

(20) 手法、意象傳遞時參考。 大至抽象意識,小的「象意」分析,從內外澆灌「等待」 ,也許並非專論, 卻提供了相當精采的進程和探析視野。 表 1-3:「遇合」觀念探析議題一覽表 研究主題. 研究者. 時間. 出處. 春秋君臣遇合研究. 謝正華. 96. 玄奘大學/中國語 文學系. 君臣關係是維持國家和諧運行的重要條件,作者藉春秋時代《左傳》 、 《國語》 、 《史記》進行探析、歸納、演繹,詮釋君臣遇合的情境,進一步評論在此狀況下 國家面對的利害關係。 第一層「君臣遇合」景況,屬於「等待」一類,並足見「等待」意識很早便 深植,只是以不同方式、各類主題展現,而君臣遇合的利弊,也能是「等待」結 果的推知。 表 1-4:以「思鄉情懷」為基準開展之主題一覽表 研究主題. 研究者. 時間. 出處. 蘇軾的思鄉情懷. 陳敬雯. 100. 臺灣大學/中國文 學研究所. 奠基於蘇軾生平和作品談思鄉,思鄉及等待情懷都是「情」之所鍾,融合詩 作、背景深入主軸,此論文做了很好的引領效果。特別在第三章「出處之間的掙 31. 扎」探討造成思鄉卻又不得歸鄉的情感張力 ,這不就是「等待」 ,想望出現指向 結果,「等待」激起漣漪,而陳敬雯從思鄉論,筆者從「等待」尋求情的解答, 本文先就單一文人梳理,為「等待情懷」前引。 表 1-5:魏晉詩家研究論題一覽表 研究主題. 研究者. 時間. 出處. 曹丕詩賦研究. 金昭希. 91. 國立臺灣大學/中 國文學研究所. 曹丕及其詩文研究. 王弘先. 88. 中國文化大學/中 國文學研究所. 曹植及其詩研究. 高靜慧. 98. 玄奘大學/中國語 文學系碩士在職專 班. 曹植詩歌與楚辭關係之研究. 張忠智. 86. 國立成功大學/中 國文學系. 31. 引用陳敬雯: 《蘇軾的思鄉情懷》摘要,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11。 11.

(21) 徘徊將何見--阮籍詩賦時空意. 吳星瑩. 98. 識研究 阮籍詠懷詩鳥與草木意象之研. 臺灣大學/中國文 學研究所. 陳鳳秋. 96. 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在職進 修碩士班. 阮籍生命情懷研究. 陳秋燕. 92.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班. 從詠懷詩意象探索阮籍的生命. 陳思穎. 89. 情調.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嵇康詩研究. 李英岳. 102. 南華大學/文學系. 張華詩歌研究. 李子煌. 93. 中國文化大學/中 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在職專班. 潘岳、陸機傷逝詩歌研究. 邱昱錡. 100. 輔仁大學/中文系. 潘岳及其詩文研究. 陳淑美. 85. 文化大學/中國文 學研究所. 陸機詩歌中的時間推移意識. 吳娟萍. 90. 東海大學/中國文 學系. 孤弱的悲慨:陸機詩歌研究. 陳恬儀. 84. 輔仁大學/中國文 學系. 陸機及其詩賦研究. 王秋傑. 81. 國立台灣大學/中 國文學研究所. 陸機詩研究. 陳玉惠. 75.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國文研究所. 左思及其詠史詩研究. 許憶萍. 101. 高雄師範大學/國 文學系. 左思詩研究. 詹雅智. 95. 玄奘大學/中國語 文學系碩士在職專 班. 陶淵明詩文中的人生夢想研究. 謝美惠. 102. 玄奘大學/中國語 文學系碩士在職專 班. 陶淵明飲酒詩研究. 何鈺萍. 102. 南華大學/文學系. 陶淵明農耕的生命情境與美學. 梁貽婷. 100. 國立成功大學/中. 意涵 陶淵明〈擬古詩〉研究. 國文學系碩博士班 張仙娟. 99.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在職進 修碩士班. 12.

(22) 陶淵明詩文意象之研究. 季嘉林. 98. 玄奘大學/中國語 文學系碩士在職專 班. 陶淵明的詩歌研究. 林瑞真. 98. 國立臺南大學/國 語文學系碩士班. 陶潛詩文仕隱心境研究. 林靜美. 98. 玄奘大學/中國語 文學系碩士在職專 班. 陶淵明之思想及其田園詩. 陳國恩. 96. 玄奘大學/中國語 文學系碩士在職專 班. 陶淵明飲酒詩之意象研究. 黃巧妮. 96.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陶淵明詩歌中之審美意識研究. 吳泰炎. 95. 中國文化大學/中 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在職專班. 陶淵明飲酒詩及其生命意涵之. 游顯惠. 95. 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在職進 修碩士班. 陶淵明詩承襲的探析. 崔年均. 75. 國立台灣大學/中 國文學研究所. 中國士人仕與隱的研究-以陶. 陳英姬. 71. 淵明詩文與蘇東坡之「和陶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為主 這些論題不一定與「等待」相關,但詩家皆為本論所提之魏晉代表作家,故 列表指明,當作參考依據。 比較魏晉詩歌研究,以單一人物開拓者最多,兩兩比較已是相當少見,綜合 論述整個時代歌詩者亦不多,可供研究者播種耕耘。 而研究中所提及之詩人背景與一些詩作的釋義,多少觸及「等待」詩例,甚 至蘊藏當代時局思維,皆可作為魏晉歌詩等待議題的推手,像以「仕隱」討論淵 明心境,藉由內在情感變化更貼近詩人望想,覺察他所等待的依歸。另外如張華、 潘岳專論極少,「張華詩歌研究」 、「潘岳、陸機傷逝詩歌研究」以及「潘岳及其 詩文研究」這些著作便成為相當重要的敲門磚,引領研究者了解其人其詩。 表 1-6:中國大陸魏晉詩研究論題一覽表 研究主題. 研究者. 時間. 出處. 魏晉五言詩研究. 王今暉. 93. 山東大學. 魏晉贈答詩與士人心態. 王玉萍. 95. 山東大學. 13.

(23) 漢魏晉文學擬古現象研究. 張櫻芝. 102. 湘潭大學. 漢魏六朝棄婦詩研究. 張馨心. 102. 河南大學. 魏晉四言詩探究. 郭樂. 102. 陜西師範大學. 魏晉詠懷組詩研究. 王秀勤. 102. 蘭州大學. 論魏晉文學的悲情特徵. 林媛. 101. 西北師範大學. 魏晉贈答詩與士人的精神世界. 白楊青. 101. 陜西師範大學. 鑒於彼岸產出資料豐碩,對魏晉詩家各別的研究也多,筆者在此鎖定「等待」 與「魏晉詩」作為關鍵詞搜尋,以求讓魏晉詩歌的等待議題更加聚焦,便於展現 魏晉時期的時代風貌。 博覽魏晉詩歌研究,未見採「等待」觀點切入探究之論文,故列舉其中與「等 待」主題相互沿承、繫聯的論題,所擦出的火花。 從大方向來談,魏晉依著時代變動與自覺提升,有豐富以悲為美的特質,這 點在「等待」的鋪敘以及結果上足以得到證實,另外如體例追溯和「棄婦」 、 「詠 懷」 、 「贈答」各種詩作面貌,蘊藏詩人們心中的寄託,與「等待」息息相關,循 著探看的過程,雖未見專斯等待的論述,仍能從他人的分析觀點了解此時期的詩 歌創作背景,以及作品背後之情感,利於「等待情懷」論述。. 三、. 期刊論文. 單篇期刊研究裡頗有斬獲,除了間接扣合「等待」議題,從意象與遇合觀念 探討的〈香草與招魂 : 兩漢魏晉詩賦中「蘭」 、「菊」意象及其象徵意涵初探〉、 〈先秦儒學思想中的遇合問題──以窮達以時為討論起點〉 , 「等待」有了新的成 長,在〈亙古的盼──古詩十九首中的等待主題試析〉,直接以「等待」角度分 析詩作,「等待」主題初試啼聲。 (一)〈香草與招魂 : 兩漢魏晉詩賦中「蘭」 、「菊」意象及其象徵意涵初探〉 32. :於「香草美人」系統,選出「蘭」與「菊」兩者大量出現,且富含象徵意義. 的香草,深入背後之民俗意義,理解由「好修」、 「士不遇」至「自我歸返」,相 對也和人的「等待」發生串聯,意象完成了文人自我召喚的實踐。意象如詩作主 題,顯現經驗,傳承變化在時間流動之中。 33. (二)〈先秦儒學思想中的遇合問題──以窮達以時為討論起點〉 : 「遇合問 題」加上「時」 ,待人亦是時之等待,層層相關,遇合希望人的知遇,卻還要時 間搭配得宜。然而,主觀意願的努力,終究至是努力者的分內事,而客觀環境才 是主宰最後成敗的關鍵。是以,儒者如何處理客觀限制所帶來的困境,包括實際 實踐的困難,以及因而帶來的心境之挫折,正可突顯出儒者在「主體」功夫上的. 32. 李珮慈:〈香草與招魂 : 兩漢魏晉詩賦中「蘭」 、 「菊」意象及其象徵意涵初探〉,東華中國文 學研究第八期,2010.06,頁 1-19。 33 林啟屏:〈先秦儒學思想中的遇合問題──以窮達以時為討論起點〉 ,鵝湖學誌三十一卷, 2003.12,頁 85-121。 14.

(24) 34. 修為 。對「等待」主動求取或被動求至,以及兩者造成之結局,異於情感理解, 而以思想論證,開展新的風貌。 35. (三)〈亙古的盼──古詩十九首中的等待主題試析〉 :具體指出「等待是 亙古以來人類共有的情感。」 ,從《古詩十九首》中發掘等待的可能性,提出〈行 行重行行〉 、 〈青青河畔草〉 、 〈涉江采芙蓉〉 、 〈冉冉孤生竹〉 、 〈庭中有奇樹〉 、 〈迢 迢牽牛星〉 、 〈凜凜歲雲暮〉 、 〈孟冬寒氣至〉 、 〈客從遠方來〉皆藏有「等待」感情。 另外解釋「等待」和「思念」之差別, 「等待之前必經過思念的過程,但思念之 36. 情則不盡相同於等待。 」最後更提出五點觀察為結論,分別是: 「一、等待的心 境,約有四種變化:(1)感嘆青春易逝,勸勉自己珍重。(2)感嘆寂寞難耐。(3)憂 傷終老。(4)正面等待對方。二、都寫女方(臣子)之等待,是勢弱者之等待。三、 等待的因素是時間或空間的分隔。四、等待時,聯繫雙方的是無形的情感或信賴 或有形的物品。五、等待者表現出的情緒反應往往是哭泣、哀嘆,主要原因是他 37. 對現實無力改變。」 ,帶出「等待」值得思考的部分。 (四)中國大陸期刊論文:將視野先置放在魏晉詩歌範疇下,趙前明〈魏晉風 38. 度的內涵與接受研究〉 ,探索魏晉風度內涵的兩個層面,一是社會的,時代思 想解放的產物;二是美學詩學的,魏晉士人內在品格、精神氣質的顯現,透過兩 者相輔相成,從魏晉特有的風度尚能窺視等待獨特之矛盾掙扎與直截灑脫。孟凱 39. 〈魏晉玄學與招隱詩──「名教」與「自然」關係的嬗變〉 ,剖析當代主流思 想「名教出於自然」、 「越名教而任自然」、 「名教即自然」等「自然」和「名教」 關係,對應在文學中,影響了當時文學的創作「招隱詩」 ,而「等待」裡仕、隱 的遇合主題也與此頗有聯繫。王曉衛〈魏晉贈答詩的興盛及當時詩人的交流心態〉 40. ,透過贈答類詩歌盛行,探究當時期詩人心態,本論亦涉及贈答詩為等待詩歌. 之例,看詩人在珍惜生命、張揚個人價值的基本態度下,將與等待產生何種火花。 徐中原〈曹魏西晉詩歌的審美自覺——從「麗」到「綺靡」 〉41,以及蘇勇強〈 「魏 晉文學自覺」辨〉42,分別以不同的範疇、角度切入,發現魏晉文學的特出之處, 與「審美」 、 「自覺」的重視和提升密不可分,詩歌也因此換上了此時期的獨特風 34. 引用林啟屏: 〈先秦儒學思想中的遇合問題──以窮達以時為討論起點〉摘要,鵝湖學誌三十 一卷,2003.12。 35 沈子杰: 〈亙古的盼──古詩十九首中的等待主題試析〉 , 《孔孟月刊》第四十五卷第五、六期, 2007.02,頁 29。 36 參考引用沈子杰:〈亙古的盼──古詩十九首中的等待主題試析〉之說法, 《孔孟月刊》第四 十五卷 第五、六期,2007.02,頁 25。 37 引用沈子杰: 〈亙古的盼──古詩十九首中的等待主題試析〉 , 《孔孟月刊》第四十五卷 第五、 六期,2007.02,頁 29。 38 趙前明: 〈魏晉風度的內涵與接受研究〉 , 《渭南師範學院學報》第二十七卷 第十一期,2012。 39 孟凱: 〈魏晉玄學與招隱詩──「名教」與「自然」關係的嬗變〉 , 《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 學版)》 ,總第 157 期,2014。 40 王曉衛:〈魏晉贈答詩的興盛及當時詩人的交流心態〉 , 《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六 期,2002。 41 徐中原:〈曹魏西晉詩歌的審美自覺——從「麗」到「綺靡」 〉 , 《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 ,第六期,2007。 42 蘇勇強〈「魏晉文學自覺」辨〉,《江漢論壇》 ,第七期,2007。 15.

(25) 43. 貌。彭暉〈琴與魏晉士人的儒道情懷和生命體驗〉 ,提出「琴」這項樂器在士 人生活及詩賦中的重要地位,更成為它們生命境界的表徵,琴能怡情養性、寄情 抒懷,除了常見的自然意象,花、草、林、鳥,筆者提出了一個相對少見的「琴」 意象,之於生命、等待均有新鮮體悟。其他分別針對重要詩人之析論,雖缺乏較 宏觀的角度,不過透過單一作者的深刻歸結,或多或少都給予了「等待情懷」養 44. 45. 分,又以兩方面突出,一為意象,阮籍詠懷詩 ,淵明的鳥與菊 ,著重詩人如何 46. 經營,傳遞了什麼樣的感情;一為心理,曹植與屈子精神的繼承脈絡 、左思詠 47. 48. 史裡的矛盾 ,陶潛生命意識的跨越 ,著重情感轉折、人生態度。對於魏晉時代 之研究頗豐,無論是從寬廣的社會背景、審美自覺、詩歌主題,或是聚焦的意象, 單一詩人詩作分析,都有獨到觀察,尤其是仕隱問題和贈答詩中士人心態的探討, 雖沒有直接鎖定「等待」情感剖析,但也無疑為魏晉歌詩的「等待」主題提供了 厚實基礎。. 本章小結 時代催化文學發展,賦予文學許多意義,魏晉文體完備,並具充分定義,詩 歌不僅為教化而生,更是詩人們精神所託,情感所至。於是在這樣一個「文學自 覺」萌發時期,選擇一個共相「等待」主題,觀其於不同作者中產生的變化。 幸運在這個資訊發達、資料豐碩的年代,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分析詩歌, 端詳「等待」。前人以單一作者研究為多,剖析詩歌以及內在心境,偶爾間接碰 觸「等待」 ,從小範圍窺視時代,而本論試圖拉出魏晉代表詩人,由文本分析法 當作主軸專注處理「等待」,接續前人對於〈古詩十九首〉中等待主題論析的引 領,將「等待」議題延續。. 43. 彭暉: 〈琴與魏晉士人的儒道情懷和生命體驗〉 , 《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三十五卷 第一期,2014.01。 44 段曉珍:〈阮籍五言《詠懷詩》旨趣探求──以《詠懷詩》中的意象為徑〉 , 《名作欣賞》 第 十一期,2014。 45 王景艷:〈陶淵明詩歌中飛鳥意象的人格凸現〉, 《濱州師專學報》 第三期,2003。楊霞: 〈談 陶淵明筆下的菊花意象〉 ,《現代婦女》 第十二期,2013。 46 王津: 〈曹植之於屈子精神的承繼與新變〉 , 《湖南社會科學》 第二期,2014。 47 吳艷華:〈淺析左思矛盾心理的形成原因──以《詠史》八首解讀為中心〉 , 《河北民族師範學 院學報》 第一期,2014。 48 曹章慶: 〈論陶淵明生命意識的三種跨越〉 ,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第六期,2013。 16.

(26) 第二章 歌詩等待溯源 「等待」是藏於心中之情感,在懷有想望時發生,詩人們以筆記錄抒情,成 為集體共鳴。本章循著詩的源頭追溯「等待」 ,由《詩經》國風各異的民情風俗, 窺視等待呈現樣貌,再接續屈賦「香草美人」傳統,帶出君臣遇合之等待典型, 最後論述漢代樂府及其古詩隱含的等待意識,拼出魏晉前「等待歌詩」的版圖。 49. 「等待是亙古以來人類共有的情感。 」 ,點出等待一直存在人類的情感之中, 作者更進一步定義「等待」,使等待二字由最早《說文解字》字面上的剖析,至 情感的延伸展現: 一般而言,等待之前必經過思念的過程,但思念之情則不盡相同於等待。 等待是一種強烈的欲望之欲滿足,而且等待的先決條件是雙方或單方認定 的約束,遂等待對方履行此一約束。……換言之,思念有時只是一種純粹 的情感,但等待本身乃是一種欲望。欲望不能滿足,便有痛苦。因此,思 念固然難過,但等待則令人煎熬。. 50. 等待常混合著思念,兩者卻不盡然相同,思念是一種純粹的情感,而等待摻雜了 欲念,需要一方履行承諾,於是等待有了更多面向,欲望不能滿足當然煎熬,換 言之,欲望得償也隨之欣喜,故等待也並非單單帶來痛苦。既然等待是亙古人類 共有的情感,以古詩十九首為斷面的「等待」研究,必能拉得更前更早。 此處先以字面定義「等待」,一種出於人之欲念的心理歷程,發現需求,而 需求未至,等待應然而生,也許靜候,或許追索。再透過回溯韻文一脈的流變, 舉其重要里程,從《詩經》、 《楚辭》到漢樂府及《古詩十九首》 ,探尋「等待」 在魏晉之前的面貌。. 第一節 《詩經》國風中的等待現象 51. 《詩經》 ,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韻文之祖,非一人一時一地造就,倚靠 著先民的創發,人們的蒐集,提供後代詩歌發展許多養料。 〈碩人〉 : 「手如葇荑, 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頁 262), 絕代佳人之姿躍然紙上,成為此後描摹美人形貌的典範。又〈葛生〉 : 「葛生蒙楚, 49. 沈子杰: 〈亙古的盼──古詩十九首中的等待主題試析〉 , 《孔孟月刊》第四十五卷第五、六期, 2007.02,頁 25。 50 沈子杰: 〈亙古的盼──古詩十九首中的等待主題試析〉 , 《孔孟月刊》第四十五卷第五、六期, 2007.02,頁 25。 51 毛亨傳,鄭玄箋,孔穎達疏,龔抗雲等整理: 《毛詩正義 風之》(十三經注疏整理本),臺北: 臺灣古籍,2001。 本章《詩經》引文均引用自此。 17.

(27) 蘞蔓於野。予美亡此,誰與?獨處?」 、 「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後,歸於其居。」 (頁 469、470)道出對死別的深切悼念,希望死而同穴之濃重悲情,也可算悼亡 詩之祖。故王士禎《漁洋詩話》總述: 余因思《詩》三百篇,真如化工之肖物。如〈燕燕〉之傷别,籊籊〈竹竿〉 之思歸,〈蒹葭〉蒼蒼之懷人,〈小戎〉之典制,〈碩人〉次章寫美人之姚 冶, 〈七月〉次章寫春陽之明麗,而終以「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 〈東 山〉之三章: 「我來自東,零雨其濛。鸛鳴於垤,婦歎於室。」 ,四章之「其 新孔嘉,其舊如之何」 ,寫閨閣之致,遠歸之情,遂為六朝唐人之祖。 〈無 羊〉之「或降於阿,或飲於池。或寢或訛,爾牧來思。何蓑何笠,或負其 餱。三十維物,爾牲則具。爾牧來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爾羊來思。 矜矜兢兢,不騫不崩。麾之以肱,畢來既升」 ,字字寫生,恐史道碩、戴 崧畫手,未能如此極妍盡態也。. 52. 詩三百,開詩歌源流,更蘊藏著種種題材的濫觴, 〈燕燕〉之傷别,籊籊〈竹竿〉 之思歸,〈蒹葭〉蒼蒼之懐人……,展現詩文字精鍊卻意韻深厚的形態,詩的多 樣性與延展性嶄露頭角,反映當時人民的生活情狀。尤其〈東山〉 , 「寫閨閣之致, 遠歸之情,遂為六朝唐人之祖」 ,可見《詩經》作品影響後世之甚,又刻畫宇宙 萬物,筆法生動極富代表。 53. 綜觀詩經中的等待作品,查其多以懷人、懷鄉和傷時為主要書寫類型 ,故 將此三類詩作為軸線分析比較,反映當時的社會現況,及人們對期盼希冀的心理 情狀。. 一、. 相思懷人. 人是群居動物,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互動,讓生活更添生氣,讓人較不易感到 孤單寂寞。不過許多時候,由於環境、局勢種種因素,人們不得不分別,思念便 油然而生,等待也開始緩緩發酵,成為人等人的一般模式。 從個人出發,和己身關係最密切的人物有,所愛之人和君上(建功立業的需 要),因此懷想等候的人,不外乎繞著三個區塊書寫,而又以男歡女愛主題為多。. (一)男女歡愛之等待 國風中出了不少以愛戀為軸線的詩作,好比〈漢廣〉 : 「南有喬木,不可休息; 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頁 64), 52. 王士禎: 《漁洋詩話》 。何文煥、丁福保編: 《歷代詩話統編‧肆》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3.05,頁 228。 53 《詩經》之解例來眾說紛紜,本處選用今人屈萬里《詩經詮釋》之统攝考證分析作為分類論 述依據。屈萬里:《詩經詮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10。 1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Each student might start from a somewhat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and experience the encounters with works of art and ideas in a different way... Postmodern

危機事件 後果 可預測性 持續性 震撼程度 估計危機 影響程度 一對小四及小. 二的兄妹,居 於學校同邨的

This article is mainly to analyze the questions about biography of different types of Chan masters in literatures of Buddhist Monks' biographies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Seeking to depart from Zheng Xuan and Zhu Xi’s different takes on the theory: “The paintwork is executed on top of the white background”,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examine

A waiting process only waits for a bounded number of processes to enter their critical sections... * All rights reserved, Tei-Wei Kuo, National Taiwan

This study first explores the legal cases on the definition of wage from different agents, including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judicial authorities, and academic organizations..

This research sets different backgrounds as variables of consumers of Miaoli County residents and whether their different life styles and corporate social

This article was compared with the survey results from the article, “Skills requirements for MIS staffs – the study of enterprises’ requirements for the high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