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服務業與經濟成長關係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文研究問題旨在探究中國服務業對外開放的戰略以及具體政策,並 對中國服務貿易開放程度進行分析。在文獻回顧方面,第一節先回顧服務 業與經濟成長關係的相關理論,第二節探討服務貿易與經濟成長關係,第 三節介紹目前國際上分析服務貿易開放程度的研究方法,並回顧目前中國 服務貿易壁壘的研究成果。

第一節、 服務業與經濟成長關係

在現代經濟社會中,一國服務業的發展程度已成為衡量該國現代化程 度的重要指標,服務業在各國經濟結構的重要性不斷提高,不僅扮演了吸 納就業人口的重要角色,更是先進國家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來源。這樣的 經濟發展趨勢,西方理論界認為早在 1690 年,就被英國經濟學家 William Petty 所預見。Petty 認為:「工業的收益比農業多得多,而商業的收益又比 工業多得多」,勞動力將因為工資的不同而產生移轉,從農業轉向工業,

再進一步轉到商業,而隨著經濟發展,農業必將走向衰退(Petty 著,陳冬 野、馬清槐、周錦如譯,2009)。Clark(1957)在 1940 年即透過計量方法 計算了多個國家的部門勞動投入和總產出的時間序列數據,印證了 Petty 當年提出的理論。Clark 發現,隨著一國人均國民所得的提升,第一產業 的勞動力比重逐漸下降,第二產業的勞動比重上升,而隨著國民人均所得 進一步提高,勞動力比重將再從第二產業往第三產業過渡。Petty 和 Clark 發現的人均所得與產業勞動力結構的變動關係理論,後人稱為 Petty-Clark theorem,其內容隱含了隨著一國經濟發展,生產要素將逐漸從第一產業移 動到第二產業,再移動到第三產業,成為一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

Bell(1973)將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分為三階段,他認為第一階段是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

工業社會(Pre-Industrial Society),社會以農業、礦業、漁業和林業為經濟 主體,以消耗自然資源為主要生產方式,在此階段服務業主要為個人和家 庭服務;第二階段為工業社會(Industrial Society),加工業、製造業及建 築業等行業蓬勃發展,經濟依靠著機械化大量生產商品快速成長,而在此 階段服務業提供的是與商品生產流通有關的服務為主;第三階段為後工業 社會(Post-Industrial Society),在此階段資訊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提高了 勞動生產率,並影響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日常生活。知識的普 及和科技的進步使得服務業從業人數愈來愈多,整體社會轉變成以服務業 為主的服務社會(Service Society)。

其他學者也提出一些見解,Dorothy I. Riddle 在其 1986 年的專書《服 務引領成長-服務部門的角色》中認為,服務業已由原先第一、第二產業 的附從關係,轉變為主動創造新的經濟發展機會與內容,服務業產值的上 升並非只是經濟發展的結果,而是促成經濟發展的原因。Riddle 並認為,

服務業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大於其在 GDP 所呈現出來的樣貌,因為服 務業與許多經濟生產活動密不可分,是經濟的「黏合劑」,可促進其他部 門的增長,對整體經濟發展影響深遠(裴長洪、彭磊,2008)。

部分學者認為生產性服務業(Producer Services)是促進經濟成長的主 要途徑。Nusbaumer(1987)認為,服務業最重要的價值之一在於把生產 者與市場連結在一起,且幾乎任何一個生產活動的過程都與服務業有關,

實物產品價格所包含的服務投入成分也愈來愈大。尤其隨著科技和通訊技 術的進步,服務業擴展更加快速,不只在一國內快速成長,並擴散至區域 和全球。Nusbaumer 並以數據呈現,不論是已開發國家或是開發中國家,

服務業皆已成為現代國際經濟的核心產業。Grubel and Walker 在其 1989 年 的專書《服務業的增長:原因與影響》中,使用加拿大經濟統計數據進行 實證分析,結果發現生產性服務業在服務部門的占比最大,成長速度也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快,遠超過消費性服務業(Comsumer Services)和政府服務(Government Services)。他們認為生產性服務業將日益專業化的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投 入於商品製程中,最後物化在商品上提供給消費者。此種生產過程提高企 業和勞動力的生產率,促進經濟增長,並成為工業國家比較優勢的重要來 源(Grubel and Walker 著,陳彪如譯,1993)。Francois(1990)也認為服 務業對於經濟成長的最大影響不在於消費端,而是在生產端。生產性服務 業不僅調和複雜的生產活動,促進勞動力專業分工,更擴大廠商規模達成 規模經濟,使得生產活動更具效率。而生產性服務業在擴大市場的同時,

也誘發了貿易的自由化,各國透過國際分工進一步達成規模經濟,促進各 國經濟的增長。

Hoekman and Mattoo(2008)認為服務業從多方面促進經濟發展,如 金融服務業可幫助經濟體累積資本,促進技術創新;通訊服務業加速訊息 流通與資料儲存,並促進知識擴散;交通運輸服務業降低貨物貿易與人才 移動的運輸成本;會計、法律、工程設計和顧問等商業服務業的專業分工,

提高企業經營效率;零售批發服務業連結了生產者與消費者,以及國內市 場和國際市場,促進國內外廠商競爭;尤其醫療和教育服務業提高了人力 資本存量,對於一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更是至關重要。

亦有學者對服務業與經濟成長的關係抱持著相反看法,Baumol(1967)

和 Fuchs(1968)所提出的 Baumol-Fuchs Hypothesis 認為,服務業勞動生 產率低於製造業,然而服務業的就業增長率又相對較快,同時,服務業的 需求彈性較低,社會對服務業的需求將穩定成長。因此,要維持服務業的 成長所必須付出的成本就愈來愈大,因為愈來愈多的勞動力投入生產率較 低的產業,此種情況將導致經濟成長的停滯,Baumol 稱這種現象為「成本 病」(Cost Disease)。此觀點也引起許多學者的興趣與批判,例如 Griliches

(1992)認為服務部門具有不可測量性,現行統計方法低估了服務業的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出和增長率,因此 Baumol 提出的服務業生產率低於製造業的論點是可議 的。Oulton(2001)將服務業做為製造業的中間投入,拓展了僅將服務業 視為最終產品的 Baumol 模型,認為即使這些中間投入的服務部門生產力 是停滯的,但生產性服務業的功用仍將提升整體經濟的生產力。而且若再 加上具有生產效率的服務部門,服務業反而可為經濟體帶來更高的產出與 生產力。

中國學者也對於服務業可促進經濟發展的觀點表示認同。華而誠(2001)

認為,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服務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戰略地位,

中國未來國際競爭力的強弱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服務業的發展程度。而發展 服務業至少可帶來推動經濟增長、解決就業問題、加強國際競爭力與可持 續發展等四個戰略性作用,因此中國應把發展服務業放在優先地位,加速 改革與開放服務業市場。李南(2005)也認為,服務業的發展戰略是社會 經濟發展戰略中的重要組成成份,且服務業發展已超越一國界限,在全球 產業和市場整合中扮演關鍵角色。因此如何妥善制定中國服務業發展戰略,

對於中國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程大中(2004)亦表示,服務業在國民 經濟中的突出作用在於「黏合劑」功能,加速發展服務業有助於產業整合,

提升國際競爭力,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綜上述可知,大多數學者皆認為服務業與一國經濟成長關係密切。服 務業不僅已成為各國最重要的經濟主體,吸納大多數就業人口,且其連結 各部門生產活動的功能,對於促進一國經濟增長至關重要。此外,隨著資 訊科技的進步與交通的便捷,服務業不再受地域限制,國際間的服務貿易 開始興起。而服務貿易的興起也加速改變全球經貿運作方式,因此諸多學 者開始探討服務貿易與一國經濟發展之關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