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杜鵑參與自主性學習團體的轉化學習歷程

在三位受訪者中,杜鵑是與其他兩位不同,不是創社的成員之一,並未實際 參與籌組團體的歷程,但是在團體中的角色是有其代表性,是該團體秉持的理念,

實際看到的影響者,而杜鵑也在團體的扶持下,由被照顧者的角色,轉化成了照 顧者的角色。本節內容:第一部分是杜鵑的生命故事;第二部分是有關杜鵑的自 我意義觀點及轉化學習歷程;第三部分是杜鵑參與自主性學習團體的觀點轉化;

第四部分是這一小節的結語;最後是前三節的總結與討論。

壹、杜鵑的生命故事

杜鵑的母國是越南,已在臺灣生活 17 年,育有兩女,目前自己經營美容美 髮工作,還是每週到團體參與活動。杜鵑並不是創社籌組人員,但是在團體成立 後加入,當時的杜鵑是被照顧者的角色,但是在參與團體的過程中,杜鵑努力的 學習技藝,並參與團體的活動,看到團體中的幹部對新住民姐的照顧,杜鵑心中 感受到彼此照顧的力量,所以杜鵑持續讓自己茁壯,而成了照顧者的角色。雖然 獨力帶著兩個孩子,還經營著自己的店面,但是對於「自主性學習團體」的活動 或課程參與度高,更以自己的店面當成一個據點,姐妹們有時也會在此聚會,杜 鵑也在進行當初創社時的理念,照顧著新的舊的新住民,是該自主性學習團體的 傳承角色。

杜鵑嫁到臺灣前,對臺灣並不熟悉,與先生是經由婚姻仲介方式認識,認識 三天即嫁到臺灣,所以初到臺灣時,是完全的陌生環境,當時的杜鵑是18 歲,

一開始是在新北市定居,夫家是大家族共住,經營家族事業,這樣的環境,讓杜 鵑很不容易適應,尤其語言上又溝通不良,所以一開始就適應得很辛苦。

杜鵑嫁到臺灣兩、三個月就懷有身孕,在生活上尚未完全適應,再加上身體 的變化,身心都產生衝擊,因為語言不通而產生溝通問題,又因為是相親結婚,

115

所以選擇以沈默的方式面對,這樣的方式,也讓婚姻沒有了溝通的管道,例如:

杜鵑在越南是務農人家,所以勞動量很大,因此飯量較大,但是夫家並沒有了解 這樣的生活背景,而杜鵑初到臺灣,語言並不流利,也不知如何溝通,所以杜鵑 每天都餓肚子,而夫家的人覺得生活都和大家一樣,為什麼不滿足?而先生知道 後就告訴杜鵑,沒吃飽就自己去煮飯,但是杜鵑的想法是:我剛嫁到這個大家族,

我怎麼可能因為吃不飽,自己去煮飯吃呢?這也是問題之一,後來演變至吵架甚 至是動手打人的情況,杜鵑無法了解發生了什麼事,但是事情就一直發展下去。

夫妻兩人缺乏感情的基礎,所以杜鵑並無法在適應期,得到先生的支持與協 助,在語言及生活上,都無法有效溝通,最後在孩子兩歲時,夫家並未明白告知 杜鵑,就讓杜鵑簽字離婚,就這樣杜鵑帶著兩歲的孩子和肚子裏的孩子,開始一 個人的生活。

杜鵑經過朋友的幫忙,在台北市定居,原本對臺灣的印象,是非常負面的,

後來遇到熱心幫忙的里長及區公所的業務承辦人,申請低收入戶,也連結社福團 體,讓杜鵑度過了辛苦的階段,這些支持幫助杜鵑度過生活的困境。

杜鵑是參與團體的美容美髮課程,當時團體已成立運作,新住民姐妹也齊心 協力的幫助杜鵑,大家的處境也相同,所以在心裏上得到抒解,對杜鵑而言才開 始真正接觸臺灣。杜鵑必須工作,以維持兩個女兒的生活費,所以先做著清潔的 工作,再一邊學習美容美髮技能,曾經去職訓班學習美甲,也在團體學習美容,

授課的老師,知道杜鵑的生活較辛苦,會特別的指導,也鼓勵考證照,這個歷程,

讓杜鵑考上了證照,也在團體的活動場所附近,有了自己的店面,讓自己有更彈 性的時間照顧兩個小孩。

2001 年 2003 年 2013 年 嫁至臺灣 擕子獨立生活 婚姻結束 自主的生活

圖 8 杜鵑生命故事示意圖

結婚前 婚後來

臺灣 離婚 參加職

參與團 體

116

杜鵑在接受了許多人的協助後,心中感恩不已,一路上有里長、區公所人員、

老師及自主性學習團體的姐妹,都曾伸出援手,所以現在杜鵑經濟獨立,在團體 會務中極度活躍,有自己的幸福,也想將自己能夠給予的,盡力去協助他人,當 然,心中的期望是自主性學習團體持續,可以提供新住民姐妹更多的支持。

貳、杜鵑自我的意義觀點及轉化學習歷程

在2000 年左右,當時來臺灣的新住民,有些是透過仲介而結識,而此模式 的婚姻,在婚前並無深入交往的歷程,並無感情基礎,在婚姻的適應上,更加辛 苦,再加上語言溝通不良,也會造成婚姻中的磨擦。杜鵑與先生認識兩三天就結 婚,婚後兩三個月又懷孕,語言又無法溝通,生活是一連串的適應,是不容易的 處境,此時杜鵑面臨無法適應,又無退路的『兩難的困境』。

我18 歲就嫁來臺灣,其實我沒辦法想像,就儍儍的來臺灣了,沒多久我就 懷孕了,只是我覺得臺灣怎麼說呢?剛開始人生地不熟,真的是非常辛苦,

跟煎熬,根本就是待不住,真的是語言不通,也是鬧笑話

社會文化的不同,生活習慣的相異,對剛到臺灣的新住民,是適應上的困難,

杜鵑因為臺灣與越南的生活習慣不同,但是語言又無法有效溝通,生活中造成很 大困擾。這些身心的困擾,讓杜鵑『感到恐懼、生氣、罪惡感或羞恥的自我審視』, 無法了解適應陌生的環境,竟是如此困難。

我來這邊,就是剛好我們沒有另外住,跟大哥大嫂一起住,他們也許是臺灣 人,吃得很少,我從鄉下長大,我都是種米種菜,養雞養鴨,都是勞動的工 作,我們吃很多,在這邊煮得很少,連去工廠還有家人共 12 個人,才煮 8 杯米,這實在不知道怎麼想,可能我是最後那個,剩一小碗飯,我根本就每 天餓到手腳發抖,我前夫就說,他說什麼我聽不太懂,只是我知道他可能,

他說不夠再煮,只是我們人生地不熟來,而且又不是自己住,你還能煮大哥 大伯,還有孩子,大嫂,姪子,我怎麼好意思去煮,每天餓得要死不活,講 到臺灣什麼地方,怎麼會吃不飽呢?每天就是,天啊!這是什麼地方,也不 是他們不給我吃,只是沒辦法去表達,真的是很煎熬的日子。

沒有認識幾個姐妹,也沒有什麼社團,根本就沒有,也沒有朋友,也沒社團,

所以後來慢慢,我們離婚了,我快得自閉症和憂鬱症,我曾經一度想不開,

因為不只一次講我離婚,離婚不是一件很好的事,而且也不敢跟人家講,我 覺得好幾度都想不開。

117

『對假設的批判性評估』雖然知道有些姐妹,並不是因為臺灣的對象,條件 不好,才會嫁到臺灣,有些是因為工作出差或是其他原因,才會認識,但是杜鵑 周遭的姐妹,有些嫁到臺灣確實很辛苦,所以會再三強調這個狀況。

像我剛來,有很多的,那時候我剛來,我來沒多久,又不會講話,又很多問 題,夫妻之間的,根本就熬不過去,而且我來我很早就懷孕了,來兩三個月 就懷孕了,第二次我們越南,我們家庭非保守的觀念,而且鄉下的人,說開 明比較好,很保守的地方,因為一回去,有的人會說,妳是不是出了問題?

被人家退貨,要離婚了,在鄉下的人,會講一些負面的話,但是誰知道,我 是人生地不熟來這邊,沒辦法融入臺灣一個地方,不是臺灣不好,是語言不 通,很多誤會,不是臺灣不好,這個我可以聲明一下,我剛開始,我那段時 間融入不好,後來走到離婚。

新住民初到臺灣時,沒有自己的社會網絡,沒有可以談心的朋友,對新住民 而言,生活環境是陌生而狹隘,此時所看到的部分,會以為是全貌,但是在接觸 更多的新住民姐妹時,發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處境,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面對 方式,也有不同的轉化過程。對杜鵑來說,之前的生活,沒有自己的朋友,所以 對臺灣產生負面的想法,但是在團體認識許多新住民,有了不同的看見,『認同 他人亦有不滿和轉化過程』。

因為我很少接觸外人,我一直接觸到負面的,所以我離婚後,後來我接觸到,

去上課去接觸大家,臺灣人對我很友善。

我認識很多臺灣人很好,像社會局也是,本地的人他們去爭取很多福利,我 確實是這個環境,確實發生一些不幸的事,確實非常的照顧。

後來出來學美容,參加自主性學習團體,也許不是我一個的遭遇,也許有的 人可能比我還糟,有的人很好,就是我們聊天,大家有人陪伴,遇到困難,

有人去互相扶持,一起去想辦法,去解決問題,所以團體是一件好的,對我 們新來的新住民或是舊來的新住民,遇到問題,很同心協力去解決。

在參與團體之後,認識更多的新住民,也學習美容技藝,開始與更多人交流,

心情低落時也有人可以聊聊,是另一種新關係,學習美容之後,找到自己的方向,

跟著老師學習,希望自己能找到自己的事業。杜鵑在團體中有找到自己與以往不 同的角色,不用閉塞,不用害怕,可以與新住民姐妹交流,還學習新的技能,是

『探索新角色、關係和行動的選擇』的階段。

118

本來我也不認識,後來我去參加美容課,後來老師也帶我來社團,來社團很 不錯,各國的姐妹,來自各個國家。

來參加還有很多組妹,就像團體就很好,很多事情也許沒有辦法,然後跟姐 妹聊聊,也許找到工作了,也許可以聊心事,後來也是交朋友,有人陪伴,

來參加還有很多組妹,就像團體就很好,很多事情也許沒有辦法,然後跟姐 妹聊聊,也許找到工作了,也許可以聊心事,後來也是交朋友,有人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