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分析

第二節 轉化學習理論與相關研究

最早提出「轉化學習」相關概念的是Mezirow,而轉化學習主要是從理性認 知取向的觀點來談成人的轉化改變,而另有學者針對 Mezirow 的觀點提出擴充,

以更整體的觀點來探討成人的轉化學習歷程及影響因素。本節首先針對轉化學習 的意涵、轉化學習理論的幾個重要概念和觀點,以及轉化之歷程做一論述;再者,

以不同學者所提出的觀點來做為轉化學習理論的補充說明,最後整理國內論文中,

對轉化學習的論述。

壹、轉化學習的意涵與核心概念

一、轉化學習的意涵

Mezirow 認為觀點轉化(perspective transformation)乃是「一種解放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對於心理—社會假設的結構,如何及為何限制他們看待自己 與其有關的事物,逐漸產生批判性地覺察,並進行此一結構的重組,以產生一個 更具包容性、區辨性與整合性的經驗觀點,且根據此一新的觀點來付諸行動」(黃 富順,2002)。

個人在其成長的過程中,往往已經習得一套觀看世界的方式,一種詮釋自身 經驗的方法以及價值體系。並且持續將新的經驗整合到先前的學習中,而當這種 整合進行得不太順利,造成矛盾或兩難時,先前的學習就必須被檢驗並產生若干 的調整,當個人建立新的觀點或修正自己原先的看法,而進一步採取實踐行動,

此即為轉化學習的過程(李素卿譯;1996)。

Mezirow 的轉化學習理論是以建構主義的假設為基礎而發展的,建構主義的 假設包含了一種信念,即意義存在我們自身之內,而非存在諸如書籍的外在形式 中,而我們歸諸於自身經驗的個人意義乃是透過人類互動與溝通而習得與確認的。

我們以自己的方式來詮釋個人的經驗與個人所碰到的事情;我們對世界的解釋便

26

是我們對個人經驗所形成之知覺的一種結果。因此轉化學習、質疑、確認及修正 這些知覺的一種過程(李素卿譯;1996)。

黃富順(2002)轉化觀點乃是一個檢驗、質疑、確認及修正個人之世界觀、

價值觀或是詮釋的過程,而學習的目的即是從原有扭曲的意義觀點中解放出來,

進而產生更具包容性、區辨性與整合性的觀點。

另外,Clark(1993)指出轉化學習較一般學習具有更深遠的影響,其對轉 換學習所下的廣泛定義:「轉化學習對學習者產生較一般學習更深遠的改變,而 且這些改變對學習者往後的經驗有顯著的影響」(鄭韻玫,2001)。換言之,轉化 學習對個人有形塑的作用,它可能是發生在結構性的教育環境中,或是一般性的 生活情境,為生活的一部分,與個人發展有密切的關聯(Merriam & Caffarella,

1999。引自黃富順,2002)。

Mezirow (1991)的轉化學習理論是建立在建構主義的假設:學習是一種個人 創造意義的過程;個人會根據過去的經驗形塑一套意義參考架構(frame of reference),此架構就像隱形的透視鏡,指引和支配我們所有的經驗。當遭遇到的 經驗與我們內在參考架構發生衝突時,我們可能選擇拒絕或否定它;也可能選擇 面對它,檢視自己的過去經驗,並對詮釋過去經驗背後的參考架構產生質疑反思 與修正,如此,即觸發了轉化學習,而改變後的新觀點藉由生活中的實踐產生新 的經驗。新經驗與舊經驗再度融合重整,內在的意義參考架構也逐漸被擴充調和,

最後轉變成更具包容性、開放性與辨別性的視界,也就是所謂觀點的轉化。(蔡 怡君,2012)

二、轉化學習理論的核心概念

學習者經由學習活動而改變其原有的世界觀是轉化學習的概念。但是如何自 原有的價值信念發展出另一套價值信念,我們需要了解學習者原有的價值信念的 內涵,以及如何學習改變的價值信念,學習改變的重要因素,最後是如何進行觀 點的轉化。要了解這些因素及信念,則要對 Mezirow 所提出的轉化學習理論的

27

意義結構與扭曲觀點及成人學習、反省的分類方式及轉化學習的歷程進一步的了 解。

(一)意義結構

Mezirow 認為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固定的意義結構(meaning structure),以做為詮 釋日常生活事件的主要依據,而意義基模(meaning scheme)和意義觀點(meaning perspective)則是組成意義結構的兩大要素。

1.意義基模:是人對事情應該或確實如何發展所持有的信念或基本看法。意義基 模可能是如何做事、如何明白人事物或團體,或如何認識自己。譬如說,這可以 是有關內在想法的運作方式、「家庭」的構成分子、承諾的社群規則、人互動的 基準,或有關物理或音樂。例如說:在意義基模轉換之後,可能發現並非所有的 家庭都以相同的方式運作,或經歷不同的互動基準,可能是其他國家和文化 (Mezirow,1991a)。

2.意義觀點:(Yamith José Fandiño,unknown)「經由我們意向、預期和目的的傾向,

選擇性地塑造及限定感知、認知、感覺及性格。此對意義的形成提供背景,我們 在其中選擇的感知經驗為何及如何解釋及/和體驗感知經驗」(Mezirow, 2000, p.

16)。Mezirow 表示,意義觀點中的轉化,意即人以不同的角度看世界,包括以 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意義觀點是比意義基模更基礎的信念,是「人過去經驗同 化及轉化成新經驗的設想結構」(Mezirow, 1991a, p. 42)。信念可能包括,譬如說,

人在世界中身處正統角色的看法,或有關家庭重要性的信念,或對於人的身份的 信念。這些全是意義觀點。Mezirow 還使用其他字詞表達意義觀點,例如:「思 維習慣」、「看法」、「概念」、「態度」、「展望」、「思考方式」、「秉持某些意見或信 念」、「深持有的價值」、「身份」、「世界觀」及「觀點」(Mezirow, 2000)。意義觀 點是一套參考架構或是一套習慣的期待,是由文化與心理的假設所建構而成,在 結構中新的經驗會受到個人過去經驗的同化或轉換。所指的文化與心理建設,分 別是指個體在兒童時期所接收典型的信念系統,如對性別、種族、宗教、經濟、

政治和職業等的看法;以及所形成的自我概念的影響,如情感的表達方式以及個

28

人的人格特等面向(Mezirow,1991:144)。意義觀點的轉化對個人的生活有很深的 影響,會改變個人看待自己的方式及繼續學習和解釋有關世界意義的方式 (Mezirow, 1991a)。

(二)扭曲的意義觀點

指未經反省即完全接受或形成經驗的過程,同時也是指個體未發展完全的觀 點((Mezirow,1991:119)。這些扭曲的意義觀點,會使個體容易武斷的且侷限的看 待事物,反對與意義觀點差異的想法,在看待事物上缺乏開放性與包容性,不願 促進經驗的整合等。

黃富順(2002)造成個體意義觀點的扭曲共有兩個面向,這兩方面的勢力彼 此之間也會相互影響。例如個體的認知發展階段即會影響個體反省的能力;反之,

個體若缺乏足夠的反省能力,亦無法發展自己的意義觀點。

另一方面,扭曲的意義觀點也可能是來自於推理過程的錯誤。除了錯誤的認 知會造成推理上的錯誤外,人們在推理的過程傾向於直覺式的推理過程也是形成 扭曲意義觀點的原因之一。

另外,Mezirow 分析扭曲意義觀點的因素,分述如下:

1. 知識論觀點的扭曲:Mezirow 認為認識意義觀點的形成和思考判斷的階段 發展有關,他以肯納吉(Kitchner )的反思判斷發展階段論為基礎指出:反省能 力是發展而來的,反省批判能力的發展,將是幫助個體修正扭曲的假設的方式之 一(黃富順,2002),所有反思判斷發展的過程都是觀點轉化學習的過程,而強化 觀點轉化學習即在促進反思判斷能力的發展。

2. 社會語言學觀點的扭曲:Mezirow 認為所有社會語言機制都可能形成或限 制我們的知覺及瞭解,這些機制包括內隱的意識型態、語言遊戲、文化規約、社 會規範、社會角色、習慣以及各種理論與哲學等((Mezirow,1991:130-131)。因此 個人的文化背景和社經背景、社會化過程、意識發展的層次、對人性的主張、語 言背後的假設基礎、選擇性的覺知,只接受與自己價值相近的訊息、當代社會或 文化的影響等都將導致社會語言觀點的扭曲。

29

3. 心理學觀點的扭曲:心理學觀點的扭曲主要來自兒童時期的不愉快經驗,使 個體產生不正確的看法以防衛自己,包括過去的個人生長經驗、過去的學習經驗、

個人的人格因素及心理類型等,如性格的偏好、內外控信念,這類扭曲的心理假 定會對成年的情感和行動造成許多限制(黃富順,2002)。

扭曲的意義觀點,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並未被檢視或反省,只有面臨與過去 生活經驗不同,需要做不同的面對事件時,才有可能檢視。本研究所探討的自主 性學習團體成員在籌組與參與自主學習團體前,並無自行籌組團體的想法,根據 過去的人生經驗,過去的學習經驗或是成長的社會文化,並沒有這些想法,但是 事件的促發,改變原來的想法,經過轉化學習的歷程,致使扭曲的意義觀點有所 改變。

(三)成人的學習類型

黃富順(2002)提到 Mezirow 將學習定義為「使用過去的解釋來推斷經驗意義的新 解釋或更改後的解釋,以作為未來行動指導的過程」(Mezirow,1996:P49)。

1.是意義基模內產生學習,學習的主題涉及工具性的認知興趣,如對環境的控制 或是對他人的控制,或是可經由驗證性的檢驗方式來判別其是否具有真實性或是 有效性的學習,例如:擴展數學運算或解決問題的能力,即是所謂工具的學習。

2.創造新的意義基模時產生學習,學習的主要議題與實踐的興趣有關,例如:新 基模是學生在大學中的學習,這項學習可能是學習領域,屬於工具領域或溝通領 域的一種。如學習了解解他人的意思,或是與他人分享我們的概念等,即可以經 由語言、文字或是藝術創作等溝通行動,來達成彼此之間的共識。

2.創造新的意義基模時產生學習,學習的主要議題與實踐的興趣有關,例如:新 基模是學生在大學中的學習,這項學習可能是學習領域,屬於工具領域或溝通領 域的一種。如學習了解解他人的意思,或是與他人分享我們的概念等,即可以經 由語言、文字或是藝術創作等溝通行動,來達成彼此之間的共識。